課文《魚游到了紙上》的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2.36W

教材版本: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

課文《魚游到了紙上》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花港、清澈、一壺茶、魚缸、罷了、一絲不苟、繡花、揮筆、廠徽、聾啞”等詞語。

2、立足重點段落、多層次、多角度的感悟語言,提高學生語言感悟能力,培養學生語感。

3、憑藉具體的語言文字,讓學生領悟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優秀品質。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體會文章說明的道理,受到啟發。

難點:理解“魚游到了紙上”與“魚游到了心裡”的關係。

教學過程:

一、立足課題,提出疑問

教師板書課題,讓學生齊讀課題,鼓勵學生提出疑問。

(“魚游到了紙上”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會游到紙上?)

(設計點評:直奔主題,讓學生立足課題提問,引起學生閱讀慾望和探究文字的興趣。)

二、誦讀入境,整體感知

1、同學們有這麼多的問題不明白,下面請大家認真讀讀課文,看能否從文字中找到你心中的答案。

出示讀書要求:

①自由讀課文,要求做到讀正確、讀通順。

②邊讀邊思考“魚游到了紙上”在文中出現了幾次。每次在什麼情況下出現的,儘量將上一自然段和下一自然段找出來單獨再讀讀。

③讀完之後你是否理解了“魚游到了紙上”的含義。

2、同桌相互交流:讀書要求中的有關問題和對課文的初步感受。

3、教師指名分段讀課文,教師針對容易讀錯的字板書正音:澈、港、缸、聾;教師指名認讀生字及目標中的生詞。

4、點名交流:你對“魚游到了紙上”的理解。

(設計點評: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讀課文,使學生養成讀有所思、讀有所求、讀有所獲的習慣,真正達到使學生快速感知文字內容,初步瞭解文字特有內涵的目的.,為探究文字、走進文字鋪路。)

三、認讀詞語,概括內容

1、出示三組詞語認讀:

A、舉止特別  呆呆地站  靜靜地看  忘我境界

B、工筆細描  一絲不苟  揮筆速寫  融為一體

C、大家讚歎  紛紛議論  相互交談  游到紙上

2、你能用上面的詞語或者部分詞語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嗎?請你拿出筆寫出來。

3、同桌相互對讀課文,相互檢查對課文閱讀的情況,交流概括的主要內容。

(設計點評:教師有意識地將詞語分為三類,A類是聾啞青年觀魚樣子的詞語;B類是聾啞青年畫魚樣子的詞語;C類是觀眾和“我”的做法的短語。讓學生分類讀詞語,目的是幫助引導學生對詞語進行邏輯歸類和分類積累詞語,同時用上述詞語概括文章主要內容。這樣做,既規範學生語言,又靈活運用詞語,使語言訓練與文字內容融為一體。)

四、精讀語段,感悟形象

1、大家已經知道了“魚游到了紙上”的意思實際上就是說聾啞青年把魚畫得像。請你們快速地默讀課文,看看哪些段落具體講了這層意思。

2、教學第7—8自然段的過程。

①你知道“工筆細描、揮筆速寫”的意思嗎?看看第7自然段哪些句子和詞語能幫助你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重點抓住“一絲不苟”、“繡花”和“細緻”理解工筆細描)

②你想象一下,青年對金魚的哪些部位採用了工筆細描?是怎樣做到工筆細描的?

③正因為他畫得好,圍觀的老人、青年、小孩都是怎麼讚歎的、又是怎麼議論的?

④這時我再讓你說“融為一體”的意思,你能說出來嗎?

⑤能否用一個詞、一句話說說聾啞青年在你心目中的印象。

⑥你還可以用你知道的哪些成語來形容他畫魚畫得像。

⑦練習朗讀、指名朗讀及教師範讀。

(設計點評:對青年繪畫技藝的精湛的體會,要落實到關鍵的字詞上,此時教者抓住“工筆細描、一絲不苟、揮筆速寫、融為一體、細緻”等詞語引導教學,讓學生真正理解它們的基本義和語境義,感受了聾啞青年的繪畫技藝。不難看出此環節教學將詞語的理解和積累,語言的遷移與運用、方法的指導與習得融為一體。這樣立體推進,讓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與對青年形象的感悟做到合二為一。)

3、教師敘述:青年將金魚畫得惟妙惟肖得益於什麼?請你認真讀讀第3—5自然段,看能否發現什麼畫畫的技巧?

學生讀後談感受。(引導學生立足“忘我的境界”、“呆呆地”、“靜靜地”以及“從來不說一句話”想象、感知他平時如何認真觀魚的品質。)

4、再評價這位聾啞青年。(除了品質以外,有必要引導談出對生活的熱愛。)

5、教師小結:是啊,如果不是他長時間忘我的觀察金魚,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畫魚,那麼他又怎能使畫出來的魚像在水裡遊呢?

五、品讀難點,明白事理

1、教師描述:當我和聾啞青年交談的時候,我將小女孩發自內心的“魚游到了紙上”的紙條交給他時,他是如何回答的?

2、“魚先游到了心裡”的教學引導(要求學生讀3—5自然段)。

①“魚先游到了心裡”你是如何理解的?此時你想到了哪個成語的意思和這句話的意思差不多。

②“魚先游到了心裡”與“魚游到了紙上”是什麼關係?(要求學生用“因為……所以……”或者“之所以……是因為……”的句式將兩句話及兩句話所蘊涵的意思連起來說說。)

③教師小結:就是這樣一位聾啞青年,雖然身患殘疾,就是憑著執著、專注、勤奮,使魚先游到心裡,而後又游到了紙上,這足以讓我們看到了殘疾青年對生活的熱愛和嚮往。

④要求學生談談你從聾啞青年畫畫的經歷中有哪些啟示,聯絡實際說說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這樣的人和事。

3、朗誦課外作品《高貴的補鞋匠》,聽後談初步感受。

(設計點評:讓學生用關聯詞語說話,看似一個簡單的句子訓練,實際起到了兩個作用:其一對學生進行了語法句式的滲透;其二檢驗學生是否弄懂兩者的邏輯關係,從而解決教學的難點,另外作者通過朗誦課外作品,使學生領悟了文字所承載的價值內涵。)

設計總評:

教學設計有以下幾個特點值得我們學習。

一是該設計關注學生的語言實踐。例如在讓學生體會“聾啞青年畫魚”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立足“工筆細描、一絲不苟、揮筆速寫、融為一體”等詞語,讓學生對詞語由不甚理解到理解都是藉助文字中的語言材料,同時學生在感知詞的基本義和語境義的過程中教師採用了想象說話、評價人物等方法將文字的“消極語言”轉化為學生“積極語言”;又如讓學生分類讀詞語,再讓學生概括文章主要內容以及用關聯詞語說“魚先游到了心裡”與“魚游到了紙上”兩者的關係等都把關注學生的語言實踐作為教學重點。

二是該設計繁簡得當,張馳有度。教師在讓學生“領悟聾啞青年的品質”上舍得花力氣,讓學生多層次、多角度充分感悟,而在引導學生理解“觀魚”與“畫魚”的關係時,教師只提了一個“青年將金魚畫得惟妙惟肖得益於什麼?請你認真讀讀第3—5自然段,看能否發現什麼畫畫的技巧?”的讀書要求。當學生將兩者關係明白後,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魚先游到了心裡’與‘魚游到了紙上’是什麼關係”時,教師也惜墨如金,簡潔明快。雖然簡潔明快,但是並不是難點沒有突破,而是對“憑藉具體的語言文字,讓學生領悟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人物品質”這一教學目標細緻引導後水到渠成的。

三是該設計變講讀串問為閱讀對話。教師能變逐段講析為選點突破,將選點突破設計多角度透視,即重點品析畫得像,藉此引出“青年將金魚畫得惟妙惟肖得益於什麼?”和“魚先游到了心裡”與“魚游到了紙上”是什麼關係?正是這樣的閱讀對話主題,使學生的有效閱讀、思考、交流才成為可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