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子拌嘴》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3.27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鴨子拌嘴》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鴨子拌嘴》教學設計

《鴨子拌嘴》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喜歡聆聽《鴨子拌嘴》,樂於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從而產生繼續欣賞民族音樂的興趣.

2、通過聆聽、對比、探究、模仿等方法欣賞音樂,瞭解樂器及相關文化知識。

3、能夠感知音樂所表現的形象;能夠聽辨出音樂要素在作品中的變化;能分辨樂器音色。

學情分析

年齡特點:這個年齡的學生想象力豐富,表現力強,具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感受與欣賞認知能力:夠拍擊由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組成的節奏;有一定的感知音樂形象的能力,但是沒有感知過通過音樂要素的變化,而使音樂形象發生變化的音樂作品;學生聆聽過許多器樂作品,但從沒有欣賞過沒有旋律的打擊樂作品;欣賞民族音樂的經驗較少。

教學重點樂曲《鴨子拌嘴》的感受與體驗。

教學難點對民族打擊樂作品的欣賞與接納。

教學過程:

【匯入】鴨子拌嘴

一、匯入

1.瞭解歸納,拓寬知識

學生根據製作材質瞭解中國古代的“八音”,知道樂曲中部分打擊樂器(鼓、鑔、雲鑼、木魚等)的名稱和在“八音”中的分類。

2.感知形象,匯入情境

教師播放音樂中表現老鴨子和小鴨子的片段,引導學生通過聆聽,分辨:哪段音樂表現的是老鴨子?哪段音樂表現的是小鴨子?他們的聲音有什麼不一樣?

教師提問:什麼是拌嘴?(你一句我一句地爭吵)你和別人拌過嘴嗎?

(設計意圖:拓展相關中國音樂文化,聯絡生活實際,理解標題,感受音樂)

二、完整聆聽

1.初步感知,揭示課題

教師完整播放《鴨子拌嘴》,提出欣賞要求:想一想,在音樂中,你聽到了哪些樂器的聲音?當你聽到老鴨子和小鴨子激烈地爭吵時,請你舉手示意。

2.體驗探究,回答問題

聆聽後,教師引導學生回答問題,並進一步瞭解音樂中的打擊樂器。

三、分段聆聽

1.聽覺領先,探究特點

聆聽模仿小鴨子走路的部分音樂,教師提出問題:這段音樂像小鴨子正在幹什麼?(走路),小鴨子走路的音樂有什麼特點?(教師引導學生關注音樂的節奏和一低一高的旋律特點)

譜例:

教師引導學生用跺腳表示低音,用拍手錶示高音,演奏譜例;

教師播放第二部分音樂,引導學生通過音樂。辨別演奏手法,用雙手進行模仿。

通過圖片,認識編鐘和編磬,瞭解中國古代著名的打擊樂器。

(設計意圖:拓展相關樂器知識,瞭解中國古老的音樂文化)

四、完整欣賞

完整欣賞樂曲《鴨子拌嘴》

《鴨子拌嘴》教學設計 篇2

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是從音樂、遊戲切入的藝術課。可愛的小鴨子是孩子們日常生活中非常喜歡的小動物。《鴨子拌嘴》就是描述了一群活潑可愛的小鴨子跟著鴨媽媽一起嬉戲玩耍,其中兩隻小鴨為了爭吃小魚它們之間發生的有趣的故事。這個音樂作品非常獨特,它是純粹以大拔、小擦、大鑼、木魚等打擊樂器合奏的,生動地刻畫出鴨子拌嘴時的一幅諧趣畫面。

教學目標:

1、欣賞打擊樂曲《鴨子拌嘴》,感受民族打擊樂的豐富表現力。

2、充分發揮想象力,表現鴨子活潑可愛的動態,生動地再現鴨子拌嘴的熱鬧場面,感受朋友間和睦相處的快樂,懂得團結友愛的可貴。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1、組織教學:學生戴著各種動物頭飾,隨著多媒體課件《數鴨子》音樂進入課堂。2、匯入新課:

師:今天的天氣真好!老師好像看見一群活潑可愛的小鴨子一搖一擺的走了過來,原來是小鴨們在鴨媽媽的帶領準備去河邊玩耍。可是鴨媽媽說:“孩子們,你們想出去玩兒,是吧?不急!不急!鴨媽媽碰到了一個難題,你們可不可以幫鴨媽媽把這道難題解決了,我們一起出發呀?”

(1)課件出示謎語:

①嘴像小鏟子,腳像小扇子,走路擺佈擺,不是擺架子。

②一位游泳家,說話呱呱呱,小時有尾沒有腳,大時有腳沒尾巴。

(課件揭示謎底:鴨、青蛙)

(2)學生們描述它們的樣子,學學它們的叫聲,模仿它們走路的樣子。

二、動畫揭題

師:你們的表演真的太精彩了!你們看,一個明朗的早晨,太陽剛露出笑臉,小鴨子的家就熱鬧起來了……

1、播放動畫片《鴨子拌嘴》

2、課件出示問題:這個動畫片講了什麼故事?請給這個故事取個名字。

3、生踴躍回答:《戲水打鬧》、《饒舌吵架》……

4、生描述故事

一群小鴨在鴨媽媽的帶領下去河邊玩耍。它們歡快地拍動著翅膀,相互問好還“嘎嘎嘎”地叫著。它們有的在小河裡游泳,有的在草地上做遊戲,可快樂了!周圍的動物都很羨慕他們……

5、課件揭示課題:鴨子拌嘴

三、分段欣賞

1、欣賞第一部分音樂

師:接下來老師請你們閉上眼睛安靜地聽,隨著音樂想一想,做一做,你聽到的鴨子在幹什麼?

(1)課件出示問題,播放第一部分音樂,配上背景畫面。

生:在寧靜的早晨,太陽暖暖的升起來了,多麼快樂的一天開始了……(請學生在背景圖上貼上一排形態各異的他們聽到的“小鴨子”形象)

師:說的好!這段音樂用清晰的節奏告訴我們,小鴨子高高興興的出發遊玩去了。老師這有棵樂器樹,我們可以用什麼樂器來表現鴨子們出去玩兒嗎?

(2)結合故事音樂情節,選擇合適的樂器

學生在傾聽各種樂器聲中發現碰鈴,出示碰鈴圖片。

(3)課件出示這段音樂的小標題—————清早出門

師:來,我們也隨小鴨子出發吧!一部分學生用碰鈴模仿出發時的音樂,一部分同學做一搖一擺模仿鴨子的動作。

《鴨子拌嘴》教學設計 篇3

【設計理念】:

本課教學設計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理解和體驗,讓學生通過視聽、模仿、表演、遊戲培養學生感受音樂、發現音樂、學習音樂的能力。 並激發學生的創造想象力、小組合作能力,提高學生對藝術要素的感知。

【教材內容及簡析】:

本課是一節欣賞課。《鴨子拌嘴》《雲雀》《公雞和母雞》都是模仿各種動物的叫聲或活動特點而創造的音樂。樂曲裡富有個性的音樂,既有利讓學生感受不同動物形象,也為本課教學提供了很大的活動空間。

【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目標:提高學生對藝術要素的感知和想象,如聲音的強弱長短、音色的變化、動作的形態等。

2、能力目標:通過讓學生把自己裝扮成一種小動物,從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模仿能力和表現能力。

3、情感目標:

a、在學學、做做、猜猜、唱唱等教學活動中引發學生關注和了解動物朋友的願望。

b、使學生初步認識人與動物、動物與大自然之間的密切關係,樂於和有益動物交朋友。

【教學方法】:

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採用看、猜、聽、唱、做、演的綜合教學模式,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在不斷模仿的過程中,老師採用:

談話式、啟發式、對比式、商量式,啟動學生的思維,一層層地由淺入深的把孩子們一步步的匯入音樂中去,全面調動學生參與音樂,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模仿能力和表現能力。

【教學準備】:

圖片、錄音帶、動物服飾、課件。

【教學過程】:

(一) 猜一猜

(創設情景,激趣匯入新課,認識瞭解動物世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1) 聽音樂進教室。

(伴隨著英文歌曲《兔子舞》學生模仿各種動物動作進教室。愉悅地喊起口號:快樂課堂,音樂無限!)

(2)談話匯入。師:同學們,今天森林王國召開了一場動物音樂會,請同學們猜猜有哪些動物來參加今天的音樂會,我們現在來玩一個遊戲,請一位同學模仿螢幕上出現的動物的動作,各組選一名同學競猜搶答。

【設計意圖】:

利用談話很自然地將學生帶入到學習的情境中,將動物與音樂之間搭上了一座互相溝通的橋樑。

(播放視訊)老師依次播放《鴨子拌嘴》《雲雀》《公雞和母雞》等不同種類的動物音樂。螢幕上依次出現不同種類的動物,看課件中有關動物資料,引導學生逐一說出名字,並引導學生仔細地觀察,很好地抓住每種動物的特徵。

(3)教師模仿各種動物的動作讓學生猜出名字。

師:下面老師模仿幾種動物的動作。你們來猜猜它們的名字。

(老師依次做大象、小鳥、小兔、小雞、小鴨的動作讓學生猜,一邊提問:你們是怎樣猜出老師模仿的這種動物的名稱的?)

生:大象有長長的鼻子,小鳥有美麗的翅膀,兔子有長耳朵,小雞的嘴巴尖尖的,小鴨走路搖搖擺擺……

【設計意圖】: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猜謎是一種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這一環節的設計,為下面的活動做好鋪墊。

(二)學一學

(音色、強、弱、長、短等藝術要素的模仿、感知,培養學生的`有意注意)

(1)學動物的叫聲

師:老師從你們剛才所講的動物中選出三種動物(出示掛圖)我們一起來模仿它們的叫聲。(逐一請學生按節奏模仿出來)

小貓怎樣叫:x - │ x -│

喵 喵

小狗怎樣叫:x x │ x x │

汪 汪 汪 汪

小雞怎樣叫:x x x x │ x x x x│

嘰嘰 嘰嘰 嘰嘰 嘰嘰

(2)動物小合唱(提高學生多聲部表現節奏的協作能力)

把全班同學分成三部分,分別模仿小貓叫、小狗叫、小雞叫,從節奏到音準,進行動物小合唱。

5 - │5 - │5 - │5 - ║

喵 喵 喵 喵

3 3 │3 3 │3 3 │3 3 ║

汪 汪 汪 汪 汪 汪 汪 汪

1 1 1 1 │ 1 1 1 1 │ 1 1 1 1 │ 1 1 1 1║

嘰嘰 嘰嘰 嘰嘰 嘰嘰 嘰嘰 嘰嘰 嘰嘰 嘰嘰

(3)成果分享(播放剛才小合唱的錄音,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設計意圖】:

這一環節通過讓學生說一說、仿一仿,再凝聽合作的音響效果,不僅打開了學生想象的閘門,而且使他們對聲音的強弱、長短等藝術要素有了初步的感知。

(三)做一做、評一評

(化妝晚會準備階段,美術知識的切入,培養合作能力,動手能力,評價能力)

(1)分小組把同學裝扮成動物,分成 6個小組,每個小組分別選出一位同學扮演一種動物,學生合作完成作品,教師給予幫助與及時鼓勵。

(2)展示作品,學生評價。(注意面向全體學生)

當學生完成後,請小動物們到臺上展示,並逐一介紹它們的設計師,學生相互評價。

【設計意圖】:

通過設計小動物這一環節,既張揚了學生的個性,又激發學生的創造想象力、小組合作能力。

(四)演一演、唱一唱。

(化妝晚會高潮,戲劇知識切入,要求學生自信、敢於表現自我)

(1)講動物故事。

師:接下來請我們的設計師也加入我們的行列(戴上頭飾),現在森林裡多熱鬧,有聰明的猴子、漂亮的孔雀、輕巧的小企鵝、健壯的斑馬……這麼多的好夥伴,你能講講它們的故事嗎?

生:龜兔賽跑的故事。

師: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生:不能驕傲。

生:還有《小貓釣魚》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事不能三心二意。

(2)演一段小故事,唱動物歌曲。

師:下面我們來演一段小故事吧,故事大概是這樣的:動物王國正在舉行一個聯歡會,動物朋友們正玩得開心,突然,森林裡響起汽笛聲、槍聲,動物們馬上躲起來保護自己……我們請兩位同學扮演心懷不軌的人。

晚會開始了,請鸚鵡小姐當我們的小主持人。

生(鸚鵡):第一個節目,大合唱《保護小羊》;第二個節目,請小鳥們舞蹈《小蜻蜓》;接下來請孔雀表演舞蹈《金孔雀輕輕跳》;全體表演唱《兩隻小象》、《一隻哈巴狗》……突然,錄音裡播放汽笛聲、槍聲,獵人拿著槍走了出來,小動物們都跑回了家。

【設計意圖】:

這個環節的設計匠心獨具,把講故事、演故事、表演唱結合起來,這既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又激起了學生展現自我的積極性,使他們的情感得以昇華。

(五)議一議。

(1)教師總結

(2)學生談體會

表演結束,教師總結:正像剛才故事裡描述的一樣,由於環境被破壞和人為的捕殺,動物的種類和數量日益減少,(點選電腦出現畫面)像國寶大熊貓、國家重點保護動物老虎、金絲猴、藏羚羊等,它們的數量越來越少……幸好這種現象早已引起國家的重視,有關方面正在想方設法保護它們,而作為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生:保護環境。

生:不吃野生動物。

……

師:對,有益動物是我們的朋友,保護它們就是保護我們自己,讓我們與有益動物和諧相處吧!(螢幕顯示)

教師提議:動物們喜歡潔淨的生存環境,我們也需要一個好的環境。現在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將我們身邊的紙屑拾起,共同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設計意圖】:

進行思想教育,滲透愛護小動物和環保意識。

(六)伴著音樂出教室。

《鴨子拌嘴》教學設計 篇4

活動內容:

1、瞭解打擊樂器的構造、演奏方法、音色特點。

2、欣賞音樂《鴨子拌嘴》。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摸、聽、玩、畫、說、想等活動,初步瞭解打擊樂器構造的演奏方法和音色,通過欣賞,理解打擊樂合奏《鴨子拌嘴》。

2、技能目標:通過敲、玩,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音色聽辨能力,能用打擊樂器奏出強弱、長短節奏不同的音;提高音樂欣賞力;通過說、想、畫,培養學生想象力,創造力、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對民族樂器的喜愛之情;通過討論、創編、表演、評價等過程,引導學生用手中的樂器走進生活,提高學生感知美、創造美、表現美的能力。

設計理念:

《鴨子拌嘴》是民間打擊樂器合奏。安志順根據西安鼓樂五調《中呂粉碟兒》套曲的開場鑼鼓為素材而創作。使用樂器以小鑔為主,其他有大鑼、大鑔、水鑔、排木魚、小云鑼等。在演奏上充分發揮各種樂器的特性,進行各類形式的組合,運用滑、點、扣、刮、滾、悶、等各種打擊技巧。樂曲共分三段,分別為中板、華彩和快板,另有一個小前奏和小尾聲。

1、音樂教學以審美為核心。音樂教學內容是音樂教學的依據,是學生獲得音樂審美感受和體驗的客觀條件。《鴨子拌嘴》是一首打擊樂合奏,它“美”的著眼點則在於簡潔、洗練的編配方面,通過配器顯示其音色、織體的豐富之美、變化之美、和諧之美。在這堂課中教師始終貫徹情感性原則、體驗性原則、形象性原則、愉悅性原則,使學生產生持久的音樂學習動力。

2、以興趣愛好為動力。愛因斯坦的“熱愛是最好的老師”是一句至理名言。關注和重視學生的音樂興趣與愛好,既是音樂學習的重要基礎和基本動力,也是學生在音樂上持續發展,終身熱愛音樂的根本保證。在這堂課中,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音樂感受,愛護學生的音樂好奇心,把音樂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接受學習為探索學習。

3、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在教學中,教師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是一個鮮活的個體,每個學生都是一篇生動的樂章。讓每一名學生都能有所選擇,善於表現,使其個性和特長得到充分、自由的發展。教師創造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把全體學生的普遍參與與發展不同個性的因材施教有機的結合起來,為學生提供了發展個性的可能與空間。

4、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課堂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動手機會,讓學生參與大量的實踐,並通過樂器歸類、描繪聲音、創編故事、樂曲起名等過程,發揮學生想象創造的能力。

5、學科綜合,多元文化。課堂中教師把教學與舞蹈、繪畫、文學、生活緊密聯絡在一起。

活動重、難點:

1、用打擊樂表現音樂,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2、聽懂音樂,培養語言表達能力、想像力。

活動準備:

打擊樂、各種頭飾、錄音機、多媒體課件、筆、紙。

活動過程:

(一)營造氛圍,激趣匯入

1、師播放音樂《鈴板鑼鼓》,並帶學生做律動。

生複習演唱《鈴板鑼鼓》,並做律動。進教室圍圈坐好。

2、師鼓勵學生拿起幾張大展臺上的樂器,看看、摸摸、敲敲、聽聽。

生玩起樂器。

(滿足學生好奇、好動的心理,產生“我想學”的慾望)

(二)主動探討,巧妙點撥

1、師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聽音樂找朋友,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探討問題。

生看課件,看自己手中的樂器,展開討論,提出問題。

(用卡通畫製作的課件分別出示四類樂器的動畫、音效。)

2、教師適時運用點撥,同時幫助找出打擊樂器的朋友。

生把打擊樂歸類,拿一種打擊樂器回位坐好。

(學生在遊戲中辨認了各種樂器。)

3、教師及時解說打擊樂的演奏方法。

生熟悉手中樂器,發揮小組作用,討論研究幾種樂器的敲法。

4、師引導學生聯絡生活,用語言來描繪聲音或用手中紙筆畫出聲音,表現樂器聲音的特點。

生會用不同的答案,如木魚的聲音,有的講象水珠落在石頭上的聲音,有的用……或用^^^^^來表現。

(師不斷鼓勵,啟發學生想象。)

(三)巧設遊戲,寓教於樂

設計一個小遊戲“啞巴領瞎子”,規則:啞巴用敲擊樂器的方式去引被矇住眼睛的“瞎子”走路;啞巴要一直敲打樂器,瞎子要聽好自己啞巴搭檔樂器的聲音,不要跟別人走。

學生自選樂器、自選搭檔進行參賽,最後評出冠軍,根據需要可適當多進行幾次。

(在遊戲中潛移默化地辨認了樂器的音色,為活動的下一環節欣賞做鋪墊。)

(四)指導欣賞,表現自我

1、師播放音樂片斷問:“樂曲是由哪些樂器演奏的?”

生初聽片斷,回答問題。

2、師播放鴨子走路的片斷和快板部分,引導學生用動作來表現音樂形象。

生再聽片斷,自由想象,自由律動,動作說法不一。

(符合學生好動的心理,教師不用自己對音樂的理解來束縛學生的思維。)

3、師播放全曲,同時播放多媒體動畫。

生聽全曲,聽、看、想象故事,編故事。

(充分利用多媒體把難理解的音樂用具體的形象表現出來,同時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4、師引導學生討論這些音樂形象,用的是哪種樂器?哪種演奏方法?

學生討論回答。

5、師出示音樂片斷。

生參與音樂,拿起樂器,表現音樂。

(抓住學生愛模仿的特點,滿足好勝心。)

6、鼓勵學生給樂曲起名,學生討論後,師解釋“拌嘴”的意思。

生討論回答。

(培養學生自信心和創造意識。)

(五)融入生活,拓展教學

師:打擊樂剛剛描繪的是鴨子,你們再用不同的樂器、不同的演奏方法以及長短不同的節奏試試還可以用這些樂器描繪出我們生活的哪些音響呢?

生分組敲擊討論,描繪生活中的一個片斷。有的用三角鐵在四周迴圈敲擊,發出長而回旋的聲音,模仿鬧鐘;有的用鑔、沙球、碰鈴模仿媽媽在廚房裡燒飯的聲響。

(六)小結本課,課堂延伸

師:這節課我們不僅認識了打擊樂,還用它們模仿了各種聲音,課後老師希望小朋友們做有心人,去發現存在於我們周圍的音樂!

七、教學反思

1、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音樂教學活動離不開音樂聽覺實踐。,這堂音樂課,從聽入手、從感性入手,從感受入手,以聆聽、欣賞、鑑賞為中心來展開教學活動,教學效果較好。

2、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這堂音樂課從情入手,從情境入手,從情感入手,以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為核心來進行教學活動,使學生受到了藝術的薰陶。

3、注意了音樂教學各領域之間的有機聯絡,採用綜合式的教學課型,避免欣賞單一的課型,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變成“我要學”。

4、創設平等、互動的師生關係,抓住學生心理,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學生為主,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設計者,是溝通學生與音樂的紐帶和橋樑,是學生音樂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

5、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強、資訊量大、等等優點使課堂教學多姿多彩,教學效果卓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