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文化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9.98K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線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隋唐文化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隋唐文化教學設計

隋唐文化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內容的教學,使學生了解或掌握唐詩和傑出詩人——初唐的陳子昂,盛唐的李白、杜甫,中唐的白居易;古文運動和著名文學家韓愈、柳宗元;唐代傳奇。

通過唐詩、散文、傳奇的教學,提高學生對古典文學的學習興趣和欣賞能力。

通過對唐代詩歌名篇佳作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唐朝是我國詩歌的黃金時代,在我國及世界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以此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通過對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詩人文學作品的剖析,讓學生了解到,一個大文學家不但要才華橫溢,滿腹文章,更要具有熱愛祖國、憂國憂民、關懷百姓的高尚情操,從而對學生進行做人要德才兼備的教育。

教學設計示例

光耀千古的文學藝術

一、複習、匯入

複習提問:唐朝科技之最有哪些?

唐朝時候,不僅科技發達,而且在文學藝術領域,更是百花齊放,光耀千古。

二、講授新課

1.光彩奪目的詩歌與散文

先讓學生背誦幾首唐詩,介紹幾位最著名的唐朝詩人。

(1)詩歌

詩歌在我國唐朝時期大放光彩,是唐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唐詩的作者階層廣泛,成為一種最普遍的文學形式,上至帝王貴族,下至學子文人,甚至和尚尼姑、歌伎都有作品。據清朝康熙年編寫的《全唐詩》統計,作家有二千二百多人,詩篇近五萬首。其題材非常豐富,大地、山河、戰場、邊塞、農村、城市,無不加以描寫。從唐代詩歌中,我們可以看到唐代歷史發展的面貌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為我們展示了唐代豐富的歷史畫面。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喜愛,許多名篇佳作流傳到國外,深受歡迎。以李白、杜甫的詩歌成就最高。白居易稱頌他們的詩是“吟詠流千古,聲名動四夷”。

指導學生閱讀,按詩人、詩作、特點等幾個方面列表總結知識點,教師做適當的補充,共同欣賞佳作名篇。

開元天寶年間,是唐詩的大發展時期,現實生活的豐富與廣闊,大大開拓了詩人的視野、胸襟。當時的詩壇,萬紫千紅、繽紛多彩,題材與風格有新的創造,思想內容也比前代有所充實,才華橫溢的詩人輩出,如王維、岑參、李白、杜甫等。他們風格各異,各有千秋。我們看一看在詩人的詩句裡是怎樣反映這一段豐富的歷史的。

展示學生自己繪製的李白的畫像(課前佈置),共同朗誦幾首李白的名詩名句。

李白我國著名的偉大詩人,存詩900多首。他的詩千百年來一直深受中外人民的喜愛。李白性格豪爽,狂放高傲,酷愛自由,反對束縛。李白熱愛祖國山河。自25歲開始遠遊,一生中游蹤遍及南北各地,祖國河山的自然景象也深深地感召了詩人的心靈,寫出了大量讚美名山川的壯麗詩篇,如《早發白帝城》《望廬山瀑布》《將進酒》等等,都是無與倫比的千古絕唱。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像豐富,用誇張的手法,使高超的意境更突出地顯映在讀者面前。後人稱他為“詩仙”。

李白很有抱負,想有一番作為。40歲時,經推薦,被唐玄宗召到長安,作為文學侍從,參加草擬檔案等工作。李白很興奮,以為從此可以輸弼君主,實現抱負。但他的才華與高傲的個性無法與封建權貴合拍,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不願向封建勢力低頭,憤然離去,“浪跡天下,以詩酒自適”。後與杜甫相遇,結成好友,把酒論文,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佳話。

打出投影:學生繪製的杜甫畫像。讓學生背誦幾首杜甫的詩,指出杜甫(712-770)生活的年代,唐朝發生了什麼重大的事件?(安史之亂)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繁盛轉向衰落的時代。7歲開始學詩,15歲時,他的詩文就引起洛陽名士們的重視。20歲以後,離家漫遊,十多年間,擴大了眼界,豐富了見聞。後來,杜甫來到了長安,旅居長安10年,本想憑藉自己的學問為朝廷所用,但是屢試不第,困居長安。在失意和貧困中,杜甫看到了朝政的黑暗,體會到了人民生活的痛苦。這個時期,他寫了不少深刻反映社會矛盾的詩歌,“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深刻反映了貧富對立的現實。安史之亂期間,杜甫飽受戰亂之苦,目睹國破家亡的慘境,他的“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者別》《無家別》),就是這一時期的作品。

杜甫把自己的命運緊緊與國家的命運連在一起。“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見《春望》)集中表現了他強烈的愛國之情。當他得知安史之亂結束,唐軍收復河南河北時,欣喜若狂,脫口唱出:“白日放歌需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見《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一生寫下幾千首詩,他的詩歌記載了社會的永珍,人民的生活,艱難的旅程,反映出了唐朝從強盛走向衰落的一個複雜、動盪的歷史時代。他的詩被人們稱為“詩史”。

杜甫的詩有的氣魄雄渾;有的沉鬱悲愴。語言都很錘鍊、凝重,表現出高超的藝術技巧,因此人們稱他為“詩聖”。

白居易唐朝中期,社會矛盾重重,唐朝走向了衰落。詩壇上掀起改革浪潮,白居易提出了一整套進步的詩歌理論:提倡詩歌要更多的反映社會現實生活,達到教育目的。如《杜陵叟》中寫一個老者遭到災荒,顆粒無收,而地方官仍然催逼租稅,老者只得“典桑賣地納官租,明年衣食將如何?”揭露了統治者的橫徵暴斂,重稅壓榨。

讓學生齊聲朗讀教材第35頁白居易的《新樂府·紅線毯》,讀後共同談談白居易詩的特點:內容深刻而風格平易,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2)散文

唐朝文學不僅在唐詩上取得很大的成就,在散文方面也是別具特色,對後世影響較大。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對比韓愈、柳宗元散文的風格特點及他們對唐朝散文的貢獻。

魏晉南北朝以來,文章只重聲韻和諧,對偶工整,講求華麗的詞藻,不重內容,不能很好地反映豐富的現實生活。西魏、隋唐前期,不斷有人反對這種文體,提出文體改革的主張。唐中期,著名文學家韓愈、柳宗元集文體改革之大成,倡導繼承古代散文的優良傳統,創造出一種適於反映現實生活的新文體,得到眾多的文學家贊同。這種新散文體,以無拘無束的散文單句來表達思想感情,內容充實,語言樸素。這一改革適應了唐朝封建經濟空前繁榮的需要。(通過閱讀去體驗

2.書法和繪畫

(l)書法

提問: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著名書法家是誰?(曹魏的鐘繇、東晉的王羲之)

從東漢末年,書法逐漸成為一種藝術,經過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發展,到隋唐時期,我國的書法藝術達到了高峰。千百年來,不僅得到我國各個階層的`喜愛,而且,許多國外的中國書法愛好者為求得一睹真跡,千里迢迢來到中國尋蹤。

指導學生欣賞顏真卿和柳公權的代表作品,評論他們各自的風格特點:

顏真卿繼王羲之之後我國書法史上最有成就的書法家。他初學褚遂良,後學張旭,善於推陳出新,創立了氣勢雄渾、形狀敦厚的新書體,人稱“顏體”。他的楷書用筆肥厚,內含筋骨,顯得勁健灑脫,人們用“顏筋”來概括他的書法特點。代表作有《多寶塔碑》。

柳公權和顏真卿齊名,他的字型方折峻麗,骨力勁健。他學顏字,但能創新意,寫出了獨樹一幟的“柳體”。代表作有《玄祕塔碑》。

(2)繪畫

隋唐時期的繪畫已經成為獨立發展的藝術,在題材、風格和技巧等方面都有很大的進步。宗教畫的現實生活氣息濃厚,人物故事畫、山水畫、花鳥畫已經大量出現。

展示、賞析繪畫作品:

閻立本初唐著名畫家。他的畫,筆力剛健,線條像盤屈的鐵絲。閻立本擅長人物故事畫,尤其精於肖像,善於刻畫性格。他的代表作有《步輦圖》等。描繪了唐太宗接見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派來向文成公主求婚的使臣的情景,真實地反映了漢藏兩族友好親密的關係,是一幅具有重要意義的歷史畫面。

吳道子年末二十,已有成就,被唐玄宗任以內教博士,在宮廷作畫。吳道子擅長宗教人物畫,在長安、洛陽的寺觀畫了三百多間壁畫。他的畫,很重視線條的變化和力量,把線條發展為一種富有生命、獨立而自由的表現,開後世寫意畫先河。他的代表作《送子天王圖》是描寫佛教始祖釋迦牟尼降生以後,由他的父母抱著去朝拜大自然天神廟,諸神向他禮拜的情景。此圖氣象萬千,筆力遒勁,可看出吳道子的純熟高妙、一氣揮成的風格。後世稱他為“畫聖”。

3.藝術寶庫莫高窟

提問:

(l)南北朝時,我國有那些著名的石窟?(大同的雲岡石窟、洛陽的龍門石窟)

(2)石窟的開鑿主要是宣揚什麼宗教?(佛教)

隋唐時期,佛教與道教同時盛行,使石窟藝術在隋唐也有了很大的發展。

坐落在今天甘肅西部的敦煌莫高窟,共有492窟,其中十之六七,是在隋唐時期開鑿的。莫高窟創建於公元366年,到唐朝武則天時,已修建到1000多佛龕,所以又把莫高窟稱為“千佛洞”。洞窟裡的大量精美的壁畫和無數形象生動的塑像,向我們展示了隋唐豐富多彩的歷史畫面和佛經故事。這是世界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

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小字介紹,詳細瞭解莫高窟。

(三)總結、擴充套件

隋唐時期,詩歌、書法和石窟藝術,進入了我國曆史上的黃金時代。這是各族人民在

繼承前代文化和吸收外來文化的基礎上,共同努力創造的,它的光輝成就是中國人民對世界文化的貢獻。我們要奮發圖強,把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更加發揚光大。

列表總結本課的主要文學藝術家及其作品(指導學生設計完成,設計為課內活動)

隋唐文化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1.掌握隋唐時期在科技和文學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趙州橋、唐都長安城、雕版印刷術、唐朝著名詩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2.培養用對比方法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對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

3.認識唐文化是中國封建文化的高峰,以此激發自身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認識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詩歌藝術極具特色,具有高尚的情操和愛國情感,以此學會做人應德才兼備。

【學習重點】 李春和趙州橋;“雕版印刷術的發明”; “光耀千古的詩壇”。

【學習難點】 認識趙州橋;從歷史的角度去理解、欣賞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詩作。

【學習過程】

一、預習導學:閱讀課本,構建知識網路

建築 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 代表:______ 隋朝_____設計,是_____石拱橋

技 ______唐朝都城,內分____和___是____城市。

雕版印刷術 隋唐時,已有雕版印刷的_____,_____,_____

唐朝的《_____》,是 ________的雕版印刷品。

黃金時代:現存近________首詩歌。

唐 _____,盛唐時,代表作:_______,特點:_________

詩 代表人物 _____,由盛轉衰時代,代表作 _____,特點:________

_____,唐朝中期,代表作 ________,特點:__________

二、預習自測

1.以下關於趙州橋的描述錯誤的是 ( )

A.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橋 B.這座橋設計科學,造型美觀

C.由隋朝的李春設計 D.七百年後,歐洲人才建成類似的橋

2.唐朝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 ( )A.羅馬 B.洛陽 C.長安 D.耶路撒冷

3.你認為詩句“十二街如種菜畦,百千家似圍旗局”是描寫 ( )

A.唐都長安 B.隋朝趙州橋 C.揚州城 D.大明宮含元殿

4.唐朝時,長安城內最巨集偉富麗的建築是 ( )A.大雁塔 B.含元殿 C.玄武門 D.大明宮

5.材料一:“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材料二:“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1)這兩首詩的作者是誰?他的詩有什麼特點?人們如何稱呼他?他有什麼代表作?

(2)材料一中的“開元”指的是誰的統治時期?“開元全盛日”為什麼能夠出現?

(3)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哪一時期的戰亂景象?

(4)從兩個材料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在什麼特殊時代?

三、合作探究

1、你從唐朝幾位詩人身上學到了什麼?談談如何才能做到德才兼備,做一個對國家、社會有用的人才?

2、隋唐時期科技、文學成就卓越,其輝煌的原因是什麼?

四、達標測試

1、現存世界上最早的石拱橋是何時建造的 ( )

A.秦朝 B.漢朝 C.隋朝 D.唐朝

2、現存世界上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 )

A.《天方夜譚》 B.《金剛經》 C.《大唐西域記》 D.《西遊記》

3、“人命至貴,有貴千金”,體現了藥王 以人為本的職業道德精神。 ( )

A、華佗 B、張仲景 C、孫思邈 D、李時珍

4、唐朝中期,詩壇掀起改革浪潮,以 為代表的一批詩人,提倡詩歌要反映社會生活,達到教育目的。 (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柳宗元

5、我國詩歌的黃金時代是 ( )

A.春秋 B.西漢 C.南北朝 D.唐朝

6、下面的搭配有誤的一項是 ( )

A、趙州橋――李春 B、“三吏”——李白

C、“詩史”――杜甫 D、《秦中吟》——白居易

7、 下列詩句能夠反映封建社會剝削的有 ( )

⑴採菊東笠下,悠然見南山 ⑵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⑶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⑷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A、⑴⑶ B、⑵⑶ C、⑶⑷ D、⑵⑷

8、列舉隋唐時期我國名列前茅的成就。

五、課堂小結

我學會了

我的疑問:

六、教學反思

隋唐文化教學設計3

一、教材分析

1、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節課介紹的是中國古代史----隋唐文化。中國地大物博,物產豐盈,在歷史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隆盛時代,隋唐時期就是我國文化又一個高峰期。

2、本章知識點包括:隋唐時期的書法、繪畫以及石窟、音樂、舞蹈等藝術成就;顏真卿和柳公權的書法,閻立本和吳道子的繪畫,敦煌莫高窟的藝術成就等。

3、教學目標

⑴識記和理解

通過指導學生觀察顏真卿的書法碑帖圖片,使他們認識到顏真卿是繼王羲之之後我國書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書法家,書法藝術在唐朝已進入黃金時代

⑵能力與方法

指導學生觀察比較閻立本和吳道子的繪畫作品,瞭解他們的成就,判斷他們各自的創作特點

⑶情感態度價值觀

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輝煌文明而自豪,立志於民族復興偉業;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和鑑賞能力,誘發他們對祖國傳統書法、繪畫藝術的興趣和愛好。

4、教材的重點、難點

重點:隋唐時期的藝術成就(“世界藝術寶庫莫高窟”是重點子目)

難點:“燦爛奪目的書法和繪畫”

二、教法設計

為了實現課堂教學的最優化,高效率地實現教學目標,我以問題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在啟發式教學原則的指導下,運用多媒體,採用創設情景法,直觀演示法、整體教學法,誘思導學法等教學方法。

三、學法指導

根據國中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敏捷的實際情況,我讓學生大膽參與課堂教學,指導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法、發現法、歷史聯絡法和合作學習等學習方法,從材料中獲取有效的歷史資訊,深化對教材的整體認識,提倡學生與教師互動,使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融為一體,從而達到“學而思,思而疑,疑後悟”的目的。

四、教學流程

1、設計理念

鑑於對《新課標》的理解,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高度尊重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長。我在教學中精選了教學內容,設計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轉變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歷史問題的空間,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觀。通過歷史學習,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養,應對新世紀的挑戰。

2、教學過程

在整個新課教學中,我以“自主學習、實踐、創新”為主線,對本課教學環節作如下構想和設計。

[引入新課]

在新課的引入中,我注意運用啟發式教學:先創設一個重回隋唐時期的歷史現場,新穎別緻的動畫片不但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針對這個動畫片我巧妙設問:隋朝有一座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橋叫做什麼?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的雕版印刷品是什麼?唐詩繁榮的情況怎樣?哪三位詩人的成就最突出?過渡匯入:剛才大家所回答的是隋唐時期科技、文學方面的成就,今天則要學習隋唐時期在書法、繪畫、石窟、音樂、舞蹈等方面的藝術成就了。其中,敦煌莫高窟還成了中外旅遊者嚮往的名勝古蹟和世界最大的藝術寶庫。

[新課講授]

一、世界藝術寶庫莫高窟葉聖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需要教,教師不但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教給學生思維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在本章內容的第一個子目的學習中,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新課標的理念,我先採用情景教學法和問題教學法,給學生放一段錄象,然後根據錄象內容和教材的內容,設計出如下問題:莫高窟位於今天什麼地方?它的大部分洞窟開鑿於什麼時期?為什麼說它是世界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學生完成40頁“練一練”:莫高窟被稱為世界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主要是因為(c——有大量壁畫、彩塑,精美而生動)。教師過渡講解:莫高窟所儲存的文物,有許多就是書法、繪畫的藝術精品。它們也能反映隋唐時期在這兩個方面的輝煌成就。通過情境再現,學生從歷史場景中吸取資訊,然後聯絡所學知識發揮想像,暢所欲言,既能深刻地理解歷史現象,又能培養豐富的想象力。

二、盛大歡騰的樂舞在第二個子目錄的教學中,主要是講述隋唐時期樂舞,我根據課標和教學目標的要求,我採用有利於加強學生記憶的直觀演示法。首先向學生一一展示《霓裳羽衣舞》,讓學生直觀,形象的瞭解隋唐時期樂舞,加深學生的印象和記憶。

三、燦爛奪目的書法和繪畫我採取情景教學法、誘思導學法和啟發式教學法等三種教學法並用的方式來處理。首先我通過欣賞一些書法繪畫作品的錄象再現隋唐時期藝術的輝煌,讓學生從中獲取有關書法和繪畫的影響的歷史資訊。然後我通過設計問題:“今天的人才市場裡,常看到一些用人單位招聘條件之一是要求應聘者當場書寫一段文字。他們認為“字跡可以反映人品。”你認為這種做法有沒有歷史依據?”一步步誘導和啟發學生深入理解,培養學生從已學過的知識中提取有效資訊。

隋唐文化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

唐詩和傑出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唐代散文和著名文學家韓愈、柳宗元;唐代書法和著名書法家顏真卿、柳公權;著名畫家閻立本和吳道子;藝術寶庫莫高窟。

2.思想教育目標

(1)隋唐時期,文學藝術獲得高度發展,尤其是詩歌、書法以及石窟藝術進入了我國的黃金時代,在我國及世界文學藝術史上均佔有重要地位。以此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2)通過對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在文學藝術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的感知,使學生體會到,他們之所以能取得卓越的成就,一是來自於他們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對民間疾苦的關心;二是來自於刻苦的學習和對相關文化藝術領域的變革與創新。從而有機地進行品德、意志和創新意識的教育。

3.能力培養目標

(1)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從史學的角度感知唐代的文學藝術成就,從而提高學生對唐詩、散文、書畫、雕塑等方面的興趣和欣賞能力。

(2)通過列表整理隋唐時期主要文學藝術家及其藝術特點和代表作來培養學生歸納和整理知識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課許多內容學生已有一定的瞭解,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如果涉及到鄉土文化,應有機地加以滲透。本課的重點是唐詩、書法及石窟藝術,李白、杜甫、白居易是重點中的重點。難點在於知識點較多,難於掌握。教學過程中,既要抓住重點,又要顧及全面。

教學模式設計

啟發與探究相結合的互動式教學。

教學難點

投影儀及投影片(或多媒體及教學軟體)。

教學過程

1.複習提問:隋唐時期我國科技發達表現在哪些方面?在世界科技史上佔有什麼地位?(學生回答略)

2.匯入新課

隋唐時期,我國不僅在科技方面創造了驕人的業績,而且在文學藝術諸如詩歌、書法和石窟藝術方面,亦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書寫課題)

3.新課學習

古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湊”。這一諺語本身說明了什麼?(學生討論略)說明唐詩的影響之大。

一、詩歌的黃金時代(板書或投影)

請學生閱讀教材,並回答問題:為什麼說唐朝是我們詩歌的黃金時代?(答)僅流傳下來的唐詩,就有兩千多位詩人的近5萬首。詩歌在唐代已成為一種最普通的文學形式。從帝王、貴族、官僚到尼姑和歌妓,從鶴髮到童顏都留下了他們的作品,而且內容豐富,體裁多樣,流派眾多,風格各異,呈現出百花吐豔的景象。

一個時代有如此眾多的詩人和作品受到後人喜愛,這在中外文學史上是罕見的。(問)在二千多位詩人中,同學們熟悉或知道哪些詩人?(學生回答略)

唐代詩人多,有成就的詩人也多。本課特別推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1.李白(板書或投影)

(引導學生看課本34頁李白像,並作介紹)李白,字太白,少年好學,喜歡文學。“一生好人名山遊”,青年時即離家漫遊祖國的大江南北。後被唐玄宗召為文學侍從,但當時政治日漸腐敗,不滿兩年,便因得罪權貴,憤然離去,繼續漫遊各地。這一時期李白的詩歌創作趨於成熟,名篇迭出。744年,李白在洛陽和杜甫相遇並結成好友,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佳話。安史之亂後,李白遭遇不幸,最後在貧困和漂泊中病逝。他的一生給後人留下了許多傳奇色彩,如李白的豪飲、劍術和球技,可謂德才兼備、文武兩長。

李白存詩900多首,長於描繪祖國壯麗河山。

(問)同學們比較熟悉李白的哪些詩作?

(在學生回答後指出)《早發白帝城》、《蜀道難》、《望廬山瀑布》(板書或投影)等是李白的代表作,也是無與倫比的絕唱。

(問)從李白的詩作中,我們可以得到什麼樣的感受?

(答)從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詩句中,我們似乎看到一個不屈服於惡勢力、具有崇高氣節的詩人的形象;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詩句中,似乎遠觀到浩渺無際的長江遠遠地流向水天交接的地方,同時也感受到詩人與朋友之間綿綿不絕的情思;從“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詩句中,我們似乎可以聽到一瀉千里的黃河奔騰咆哮之聲;從“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詩句中,我們似乎可以瞥見那飛瀉噴湧的廬山瀑布的壯景。從詩歌風格來講,李白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象豐富,語言輕快。(板書或投影)正由於此,李白被後人稱為“詩仙”。

如是說李白是一位浪漫主義大詩人,杜甫則是一位現實主義大詩人(引導學生看課本35頁杜甫像並閱讀介紹杜甫生平的小字)

2.杜甫(板書或投影)

(問)同學們比較熟悉杜甫的哪些詩作?

(在學生回答後指出)《三吏》、《三別》(板書或投影)是杜詩中的不朽篇章。

(問)從杜甫的詩歌中我們可以體會到有哪些特點?

(答)杜甫的詩歌或氣魄雄偉,或沉鬱悲愴,語言錘鍊凝重。(板書或投影)

(問)為什麼在杜甫的詩歌中表現出與李白詩歌風格特點的巨大差異?

(學生討論後指出)主要是因為兩人生活的遭遇與生活的時代環境存在較大的差異。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亂前後唐朝由盛轉衰的時代。年青時即以詩文出名,也先後長期漫遊;與李白相遇後,寫下許多懷念的感人詩篇;後十年旅居長安,科舉不第,常靠朋友接濟,在失意和貧困中,杜甫看到朝政的黑暗,體會到人民生活的痛苦;安史之亂爆發後,杜甫帶著全家加入流浪的隊伍,一度被叛軍抓到長安,看到國破家亡的慘境,飽嘗了戰亂的苦楚;安史之亂結束後,杜甫寫出了一生中很少有的一首表現出高興的詩歌;但連綿不斷的藩鎮戰爭仍逼他到處飄泊、最後杜甫在貧病交加中,永遠停止歌唱。

杜甫今存詩1400多首。他的詩歌反映出唐朝從強盛走向衰落的歷史,深刻反映了那個複雜、動盪的歷史時期人民所遭受的痛苦,被人們稱為“詩史”,杜甫被稱為“詩聖”。

在杜甫去世兩年以後,我國另一位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誕生了。

3.白居易(板書或投影)

中唐時期,唐朝走向衰落,社會矛盾重重。詩壇掀起改革浪潮,提倡詩歌要反映現實生活,達到教育目的。白居易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引導學生看35頁白居易像)。11歲時,白居易為躲避藩鎮戰亂,開始了長達五六年的逃難生活,深刻感受到什麼是民間疾苦,從而寫出大量反映現實生活的諷喻詩。

(問)白居易的諷喻詩有哪些代表作?

(答)《秦中吟》、《新樂府》、《賣炭翁》。(板書或投影)。

請學生朗讀35頁《新樂府·紅線毯》,並作翻譯。從中得出白居易詩歌的另一特點: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板書或投影)因此,白居易的詩歌在當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流傳很廣。不僅為我國各族人民所喜愛,而且流傳到國外,在朝鮮和日本廣為傳抄。

(問)唐代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為什麼能在詩歌創作上取得卓越的成就?

(學生討論後小結)一是來自於他們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對民間疾苦的關心;二是來自於刻苦的學習和對詩歌的變革與創新。

在唐代散文方面作出重要革新的是著名文學家韓愈和柳宗元。

二、光彩奪目的散文(板書或投影)

南朝以來的文章,只講求形式、詞藻,內容空泛,不能反映豐富的現實生活。唐代中期,為適應唐朝封建經濟空前繁榮的需要,著名文學家韓愈和柳宗元倡導繼承古代即先秦兩漢時期散文的優良傳統,從而創造出一種有利於反映現實生活的新文體,並對後世散文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問)韓愈的散文有哪些主要特點?代表作有哪些?

(答)韓愈的散文感情真摯,氣勢雄偉,文字精練生動。代表作有《雜說》等。(板書或投影)

(問)柳宗元的散文有哪些特點?代表作有哪些?

(答)柳宗元用散文揭露政治的腐朽和社會的黑暗。他寫的寓言,寓意深刻。代表作有《黔之驢》等。他寫的山水遊記,寫景如畫,清新優美。(板書或投影)

在書法藝術方面,我國隋唐時期亦是書法家輩出,並且創造出新的藝術風格,從而形成我國書法藝術的高峰。

三、書法的高峰(板書或投影)

(問)我國繼王羲之後在書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書法家是誰?他創立的新書體是什麼樣子?誰能給大家作臨寫表演?

(答)顏真卿,他創立的新書體雄渾敦厚,人稱“顏體”,代表作有《多寶塔碑》等。(板書或投影)(並鼓勵學生加以摹寫)

(問)和顏真卿齊名的書法家是誰?他的書法特點是什麼?代表作有哪些?

(答)柳公權,他的書法方折峻麗,骨力勁健,代表作有《玄祕塔碑》等。(板書或投影)

(問)顏真卿、柳公權的書法為後人稱頌,是不是就僅僅是因為他們的字寫得好?

(學生討論後歸納)顏真卿、柳公權的書法為後人稱頌,並不僅僅是字寫得好,還在於他們的人品高,在安史之亂事件中,顏真卿挺身抗擊安祿山。柳公權借筆法勸諫唐穆宗。這說明,人品與書品是緊密相關的,只有人、書俱佳,才能贏得後人的讚頌。

(問)隋唐時期,我國的書法藝術為什麼會有高度的發展?

(學生討論後歸納)這主要是因為唐朝的社會安定,經濟繁榮,還有當時的統治政策比較開明,這些都為我國文化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另外,唐太宗本人亦非常喜歡書法,還把書法的好壞作為取士的一項重要標準,這就刺激了讀書人學習書法的積極性,由此促使唐朝的書法藝術達到極高的水平。

隋唐時期經濟發展,政治清明,社會局勢安定為畫家們遊歷祖國的大好河山提供了客觀條件,這些畫家把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眷戀用筆繪出一幅幅壯麗的畫卷。隋唐時期的繪畫藝術大放異彩。

四、異彩煥發的繪畫(板書或投影)

(問)隋唐時期畫壇出現怎樣的盛況?

(答)宗教畫富有現實生活氣息,人物故事畫、山水畫、花鳥畫已大量出現。

(問)對後世影響大的唐代畫家是誰?他們的繪畫各有什麼特點?各有什麼代表作?

(答)對後世影響大的畫家是唐代的閻立本和吳道子。閻立本擅長人物故事畫,他畫的人物神態各異,生動傳神,代表作有《步輦圖》(板書或投影)(投影《步輦圖》)這是一幅有重要價值的歷史畫卷,它描繪了唐太宗接見向唐朝求婚的吐蕃使臣祿東讚的情景,真實地反映了漢藏兩族友好親密的關係。吳道子善畫寫意畫,即用筆不求工細,但求神態。他的畫,注重線條變化,講究主體效果,其代表作有《送子天王圖》。(板書或投影)(投影《送子天王圖》引導學生觀看)

石窟藝術在唐朝也進入了一個重要發展時期。

五、藝術寶庫莫高窟(板書或投影)

(問)我國古代有三大佛教藝術寶庫,有兩個曾在上一學期見過面,還記得嗎?

(答)山西雲崗和河南龍門石窟。

除了雲崗、龍門石窟以外,還有座落在甘肅西部的敦煌莫高窟,其中十分之六七的洞窟是隋唐時期開鑿的。敦煌莫高窟現存的492個洞窟繪有“飛天”(投影《飛天壁畫》)總計4500餘身,其中有的飛天長2.5米,也有的不到5釐米。這些飛天好像不受任何約束,姿態千變萬化,反映了古代藝術家們豐富的想象力。

據唐代碑文記載,莫高窟創建於前秦時期,後經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時代陸續開鑿。當你面對這裡的每一個雕像,每一幅壁畫,你將作怎樣的感想?

(答)凝集著我們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和辛勤的汗水,這是我們的前人對世界雕塑、繪畫藝術作出的貢獻。這是我們民族的驕傲。同時也激勵我們更加刻苦地學習,以擔負起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任。

4.鞏固練習

(1)唐朝最著名的三位大詩人是誰?他們的詩各有什麼特色?

(2)“唐宋八大家”中的“韓柳”是指哪兩個人?

(3)“顏筋柳骨”指的是什麼?

(4)閻立本和吳道子的畫各有什麼特色?

(5)敦煌莫高窟的藝術特色是什麼?

(6)在下列表格中填入本課主要文學藝術家及其藝術特色與代表作

類別

文學藝術家

藝術特色

代表作

備註

詩歌

李白

“詩仙”

杜甫

“詩聖”

白居易

散文

韓愈

柳宗元

書法

“顏筋柳骨”

繪畫

閻立本

吳道子

石窟藝術

敦煌石窟藝術家

唐代壁畫

唐代壁畫

隋唐時期在繼承前代優秀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加以變革、創新,在詩歌、散文、書法、繪畫及石窟藝術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各方面的人才輩出,佳作累累。我相信,在社會主義的今天,在你們中間將會出現偉大的詩人、學者和藝術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