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將相和》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1.42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最新《將相和》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最新《將相和》教學設計

《將相和》教學設計1

課時目標:

1、瞭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愛國思想。

2、運用抓住人物言行研究的方法,感受人物形象。

3、有感情地朗讀人物語言描寫,通過朗讀感悟,初步體會和為貴的道理。

教學重點:重點感受藺相如勇敢機智、顧全大局的性格特徵;初步感受廉頗居功自傲、知錯就改的性格特徵。

教學過程:

一、匯入,整體感知

1、揭題:這節課咱們繼續我們的歷史文化之旅,請大家齊讀課題。

2、交流:我們已經預習了課文,老師想知道在這次歷史之旅中,你“遇”到過哪些人,“碰”到了哪些事,對課文有了哪些簡單瞭解。(板書:藺相如廉頗)

3、小結:課文圍繞“藺相如”、“廉頗”這兩個人物,通過“完璧歸趙”“澠池會見”和“負荊請罪”這三個小故事,記敘了將相由“不和”到“和”的經歷。

二、切入,直擊衝突處

1、文中有個句子讓我們感覺到了將相的不和,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把這個句子找出來。

2、出示句子:“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

3、自由讀句子,你讀出了什麼?

4、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感受廉頗的氣量狹小、居功自傲、耿直爽快、英勇無敵的多維形象)

5、在老將廉頗看來,藺相如的官職做的比他大,就靠著一張嘴。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板書:嘴?)

6、我們就來看看藺相如的這張“嘴”,看看這張“嘴”有何特別之處?

三、品讀,感受藺相如

(一)研讀“完璧歸趙”,感受“無我”

1、默讀文章第一部分,畫出“完璧歸趙”中這張“嘴”說了什麼,是怎樣說的,讀了之後想想你有了怎樣的感受。

2、交流,找出藺相如說的話。(其中有個轉述句,要學生試著改為藺相如直接說的話。)

3、比讀一、三句:

出示句子:

藺相如想了一會兒,說:“我願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來。那時秦國理屈,就沒有動兵的理由。”

他理直氣壯地說:“我看您並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現在璧在我手裡,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

⑴對比著讀一讀藺相如說的這兩句話,你發現它們有什麼矛盾的地方嗎?(藺相如先對趙王信誓旦旦地承諾“一定把璧送回來”,現在卻對秦王說“腦袋和璧就一塊撞碎在這柱子上”,這是怎麼回事?)

⑵“理直氣壯”什麼意思?他為什麼敢“理直氣壯”地威脅秦王?(引導學生感知藺相如有敏銳的洞察力,他看出秦王沒有以城換璧的誠意和十分喜愛和氏璧,體會藺相如的機智,持璧在手,底氣充足。)他不理直氣壯行嗎?

⑶你覺得藺相如這個人怎麼樣?

⑷指導朗讀。你來“威脅”秦王試試看。

4、比讀二、四句:出示句子: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藺相如說和氏璧是無價之寶,要舉行個隆重的典禮,他才肯交出來。

⑴我們再來對比著讀一讀藺相如說的這兩句話,你又發現了什麼?

⑵交流。(引導學生認識藺相如都是在騙秦王。)

⑶藺相如為什麼要騙秦王呢?你讀出了什麼?

⑷指導朗讀。現在,我就是秦王,和氏璧在我手中,誰能從我這騙去?

5、品讀第五句:

出示句子:

藺相如進宮見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說:“和氏璧已經送回趙國去了,您如果有誠意的話,先把十五座城交給我國,我國馬上派人把璧送來,決不失信。不然,您殺了我也沒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國是從來不講信用的!”

⑴讀一讀,你又讀出了什麼?

⑵“大大方方”怎樣理解?

⑶當藺相如“大大方方”地說完這番話,等待他的很可能是什麼?為什麼?

⑷面對強大而不講理的秦王,面對很可能到來的死亡,藺相如為什麼能做到“大大方方”呢?(引導學生體會,已經完成了趙王交給的任務,不辱使命的藺相如此刻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⑸來咱們一起放聲讀一讀,讀著讀著,立在你心中,站在你眼前的是怎樣的一個人?

6、討論:藺相如把生死都置之度外,他為的是什麼?

7、小結:為了保住國家的利益,藺相如能夠忘卻個人的生死,讓我們記住,藺相如這個為了國家利益而“無我”的人(板書:無我)

(二)研讀“澠池會見”,感受“無畏”

1、接下來,我們品讀“澠池會見”中的那張“嘴”,請大家自由讀文章第二部分,看看這時站在你眼前的又是一個怎樣的藺相如?

2、交流:這時站在我們眼前的又是一個怎樣的藺相如?你是從哪讀出來的?

3、出示句子:藺相如說:“您現在離我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

4、你從哪裡感受到藺相如的勇敢無畏?

5、指導朗讀。現在你就是機智勇敢的藺相如,你來逼逼不可一世的秦王。

6、思考:藺相如為什麼再次把生死置之度外,用命去逼秦王擊缶?

7、師述:為了維護國家的尊嚴,藺相如能夠不顧個人的安危,讓我們記住,藺相如這個為了維護國家的尊嚴而“無畏”的人(板書:無畏)

8、齊讀。讓我們一起勇敢地逼逼秦王。

(三)研讀“負荊請罪”,感受“無私”

1、仔細讀讀“負荊請罪”中的這張“嘴”,從藺相如的話語中你又有什麼新的發現?

2、出示句子:藺相如說:“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呀!”

3、“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把這個句子換個說法。

4、敢騙秦王、敢逼秦王的藺相如為什麼要避著不如秦王厲害的廉頗呢?他到底怕什麼?(引導學生認識“將相不和,趙國危矣”)

5、他時刻想到的是什麼?

6、指導朗讀。

7、師述:為了保持國家的安定,藺相如時刻想到的是趙國、趙國,讓我們記住,藺相如這個為了保護國家的安定而“無私”的人吧。

8、我們再來看看廉頗的話,藺相如真的“就靠一張嘴”嗎?從這張嘴的背後你又讀出了什麼?

9、師述:藺相如靠的那僅僅是一張嘴啊,他是以他的生命做代價去騙秦王,去逼秦王。儘管他沒有出入刀光劍影的戰場。但他用他的脣槍舌劍,他靠他的“無我”“無畏”“無私”為趙國保住了利益,維護了尊嚴,保持了安定!

四、迴歸,感受廉頗

1、讀了“負荊請罪”這個故事,你對廉頗有了新的認識嗎?(板書:知錯就改)

2、“負荊請罪”什麼意思?這裡有個細節“脫下戰袍”,“戰袍”對將軍意味著什麼?廉頗為什麼要脫下這身象徵著榮譽、身份和地位的戰袍?

3、廉頗為什麼“負荊請罪”?(引導學生感受廉頗的愛國)

五、總結,體會和為貴

1、因為愛國,戰功赫赫的廉頗將軍能負荊請罪,也因為愛國,勇敢機智的藺相如雖不怕秦王,卻處處避著廉將軍。因為他們知道,和則萬事興,和則國家強,和為貴啊!(板書:愛國)

2、齊讀最後一句話。從此以後,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同心協力保衛趙國。

《將相和》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膽怯、拒絕、完璧歸趙、負荊請罪”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人物形象,體會人物的愛國思想和他們各自的美好品質。

3、領悟3個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絡。

教學重點:

感受人物形象,體會人物的愛國思想和他們各自的美好品質。

教學難點:

領悟3個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絡。

教學過程:

一、創設快樂情境,營造學習氛圍

1、談話匯入:同學們,我國的文學名著、歷史名著浩如煙海,其中有一部名著被魯迅先生讚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大家知道是哪一部嗎?(《史記》)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將相和》這篇課文,就是根據《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的。(板書課題:將相和)

2、多媒體課件出示司馬遷及《史記》的相關資料,學生自主閱讀並交流。

二、理清文章脈絡,把握學習內容

1、教師範讀課文,學生給不認識的字注音。

2、學生練習朗讀課文。要求:

(1)獨立朗讀,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畫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和句子。

(3)小組內交流並理解“誠意、絕口、失信、抵禦、推辭、理屈、無價之寶、理直氣壯、完璧歸趙、同心協力、負荊請罪”等詞語,掃清字詞句的障礙。

(4)組長領讀生字詞。

(5)小組內進行生字詞檢測:指讀、搶讀、說句子等。

(6)小組內練習朗讀課文。

3、課件出示閱讀思考:讀了課文,你會發現課文主要寫了三個故事。你能為這三個故事加上合適的小標題嗎?

4、學生小組合作,劃分三個故事所在的段落,並給這三個故事加小標題。

5、全班交流,師板書三個小標題。(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

三、走進經典故事,啟用人物形

1、學生自主閱讀“完璧歸趙”,理清事情的來龍去脈。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第1~10自然段,弄清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2)學生小組內交流。

(3)全班彙報。(趙王得到一件無價之寶和氏璧是起因;秦王得知後想騙取和氏璧,藺相如巧妙周旋是經過;藺相如認清秦王面目,祕密將和氏璧送回趙國是結果。)

2、精讀“完璧歸趙”,賞析人物形象。

(1)秦王的言而無信從哪些語句中可以看出來?(秦王雙手捧住璧,一邊看一邊稱讚,絕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2)精讀第6自然段,初步概括藺相如的形象。

①指名朗讀第6自然段,思考:從藺相如的話中,你發現了什麼?

②藺相如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有勇有謀,能夠處理好麻煩的人。)

(3)精讀趣演第8自然段,體會藺相如的智慧。

①指名有感情地朗讀,注意讀出人物說話時的語氣。

②學生在小組內表演第8自然段的內容。

③全班表演,獎勵優秀者。

④師生共同總結人物個性。(藺相如是一個勇敢機智、隨機應變、足智多謀、不畏強權、愛國的人。)

(4)小組內合作學習第9自然段,體會藺相如的智慧。

①組內指名朗讀,將藺相如的話,用波浪線畫出來。

②小組討論:你怎樣理解藺相如對秦王說的話?(藺相如洞悉秦王本性,料定他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並且以“信用”作為法寶來震懾他,使得秦王即便想殺他,也不能殺他,只好將他送回趙國。)

(5)小組內練習講一講“完璧歸趙”的故事。

3、小結:藺相如機智勇敢、不畏強權的精神值得人們稱讚。

四、整體朗讀課文,巧妙佈置作業

1、學生練習把握好角色,朗讀《將相和》。

2、學生練習將“完璧歸趙”的故事講給家人聽。

《將相和》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一)初讀課文,瞭解“將”、“相”分別指的是誰,全文共講了哪幾個故事。

(二)自學本課生字詞,理解“理屈”、“示弱”、“能耐”、“絕口不提”、“完璧歸趙”這幾個詞語的意思。

(三)按不同故事內容給文章分段。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自學和理解本課生字新詞。

(二)按不同故事內容給課文分段。

三、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引發興趣。

教師可以先板書課題,讓同學齊讀,之後問:看到課題,你們想知道什麼呢?設計這個問題,實際是在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等他們提出一些問題,諸如:我想知道“將”和“相”是誰;我想知道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我想知道他們為什麼和好等;教師可以適時激趣。請你們自己先讀讀書,看能否找到自己想知道的答案。

(二)學生初讀課文之後,再給他們談論的時間,然後教師再給一些時間讓同學們讀一遍書,不認識的字標出來,並藉助字典和生字表自學。

1.指導讀準字音。本課的生字雖然不多,只有7個,但有好幾個都是學生特別容易讀錯字音。允、頗、侮:

2.指導認清字形。本課有許多生字的字形都容易錯,可採用“以熟帶生”的方法掌握字形。如“璧”與“壁”相近,“壁”是熟字,牆壁,與“土”有關,所以是“土”字底。而“璧”是一種寶玉,是無價寶,所以下面是“玉”。如“允”與“充”相近,“侮”與“悔”相近,“頗”與“波”相近,教師一定要指導同學進行區分,從而記住字形。

3.理解詞意。因為書後有一道題就是要求同學們理解詞意的,所以教師可以提出讓同學查字典或詞典理解詞意。無價之寶——形容物品特別珍貴,用多少錢也買不到。完璧歸趙——璧,古代玉器的一種,平圓形,中間有孔。本課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國人卞和氏發現的一塊玉製成的璧。“完璧歸趙”指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趙國。這個成語現在常用來表示物歸原主。理屈——理虧。絕口不提——因迴避而不說。示弱——表示比對方軟弱,不敢較量。推辭——謙讓不幹。抵禦——抵擋,抵抗。理直氣壯——理由充分,說話有氣勢。能耐——技能,本領。攻無不克——攻城奪池,沒有拿不下來的。戰無不勝——形容強大無比,每戰必勝。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這兩個成語多指善於打仗。負荊請罪——負。揹著。荊,荊條,用來打人的東西。本課指廉頗光著上身,揹著荊條,到藺相如家請罪。現用來表示向人認錯賠罪。同心協力——協,合。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三)簡單介紹歷史背景。

※詳細歷史背景

(四)三讀課文,把“將”、“相”的名字用________畫下來,同時想一想,這篇文章講了幾個小故事?學生讀完之後,找人回答這幾個問題:“將”指的是廉頗。“相”指的是藺相如。本文一共講了三個小故事。第一個:可以用“完璧歸趙”來概括。第二個:可以用“澠池之會”來概括。第三個:可以用“將相和好”來概括。

(五)統觀全文,給課文分段,並概括段意。

全文可以分成三段。第一段(1~10)自然段,寫藺相如出使秦國,機智勇敢,保護國寶,立了大功。第二段(11~15)自然段,寫藺相如在澠池會上,不畏強權,維護國威,又立新功。第三段(16~18)自然段,寫廉頗負荊請罪,將相和好。

(六)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抄寫字詞。

2.想一想每個小故事發生的原因和結果是什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