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故宮博物院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2.81W

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物件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有關故宮博物院的教學設計,歡迎大家閱讀。

人教版故宮博物院教學設計

故宮博物院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查字典,看註釋,掌握重點詞語,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初步瞭解故宮博物院。

體會文章方位詞語的準確性和說明的條理性。

瞭解故宮建築群的巨集偉壯麗,激發對祖國傳統建築藝術的自豪感。教學重點

理清說明順序,初步瞭解故宮博物院,體會語言的準確性和說明的條理性。

課時安排:兩課時。

課前準備

本文大體按照遊覽參觀路線,由南到北逐次並詳略得當地介紹了故宮的主要建築及其佈局和功用。課前佈置學生認真預習課文,畫出有關遊覽的方位詞語。查詢有關故宮的資料。參觀過故宮的同學將拍攝的照片找出來。家中有計算機上網條件的,也可以從網上下載有關故宮的資料或圖片。

第一課時

1.教學內容:理清遊覽路線,感知文章內容。

2.教學設計:整體感悟

匯入新課。

(請遊覽過故宮的同學向大家介紹故宮博物院,可以帶著照片在大螢幕上投影講解。由於沒有一條明晰的主線,一開始有可能頭緒較亂,大家聽不明白。教師可以適時叫停,將大家引向課文。)同學們,我們這位同學看過的故宮,似乎是“跳躍”的,是一個個片段。儘管如此,他的課前準備還是很努力的,請以掌聲給他鼓勵。下面,請開啟課本,讓我們按照作者給我們安排的遊覽路線,去參觀一下這座巨集大壯麗的'古代建築群。

檢查預習情況,“讀一讀,寫一寫”,教師正音。

教師範讀課文,學生畫出有關方位詞。並理清遊覽路線。.

學生聽讀課文,自主學習思考後,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填寫完成練習一的圖。(教師將圖打在大螢幕上).

3.全班討論明確:

文章的順序,也就是參觀的路線,故宮的建築順序。故宮的建築順序是由南到北,作者的參觀路線正是沿著由南到北的中軸線前進,同時將線路上的建築物分成幾個部分,總體、個別介紹相結合。在這同時,還輔以前後左右,東西南北等方位詞,使人對路線、方位洛組建築物的特點與聯絡,有比較清晰明白的瞭解。說明順序的安排,取決於說明物件的特點。《故宮博物院》的順序安排,和故宮的建築順序是一致的。也就是按照空間順序安排。

4.文章的結構:

第一部分:概括說明故宮的稱屬、歷史及現狀。(1段)

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點,概括了故宮博物院的歷史、現狀、規模、佈局特色。(2、16段)

a.簡介故宮總體佈局及建築特色。(2段)

b.紫禁城正門(午門)內外(3段)

天安門一端門一午門(五鳳樓)一庭院一金水河一漢白玉石橋一太和門三大殿(紫禁城中心)外觀、規模(4段)

太和殿◆外形(5段)◆內景(6段)◆位置(7段)

“前朝”◆用途(8段)◆概貌、用途(9段)

保和殿:用途(10段)

“前朝”“內廷”通道(分界地帶)(11段)

乾清官:用途(12段)。

三宮交泰殿:(13段)

“內廷”坤寧宮:用途(13段)

(與前三殿比較)寫後三宮特點(14段)

御花園(園林特色)(15段)

c.從景山鳥瞰故宮(16段)

小結:北京故宮是馳名中外的古代宮殿建築群,佔地七十二萬平方米,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間,絕不可能都一一作詳細介紹,而必須詳寫重點部分,略寫一般才行。這篇說明文正是詳略得當地選擇了材料,用不長的篇幅,鮮明地介紹出了規模巨集大、結構精美的故宮。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抓準方位詞,重點研讀故宮建築物的特徵,體會作者感情。

1.匯入新課

複習上節課內容導人。

重點研讀

學生速讀課文,並對照著本文的結構提綱,思考下列問題:

在“前朝”中作者重點介紹了哪個大殿?這是為什麼?

在“內廷”中作者重點介紹了哪個宮?這又是為什麼?

2.全班討論明確:

在“前朝”中重點介紹了太和殿,因為太和殿是三大殿的中心,皇帝的寶座在此,是顯示皇威的地方,太和殿也是故宮建築群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體現了故宮的本質特徵,所以要重點介紹。在內廷中重點介紹了乾清宮,乾清官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批閱奏章的地方。

3.學生細讀課文,思考:

在介紹太和殿時,立足點是什麼?是按什麼順序介紹的?在書上圈點出方位詞。

太和殿為什麼要設在中軸線上?其內景的主要特點是什麼?這是為什麼?“後三宮”的圖案和前三殿有什麼不同?

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四人小組交流各自的看法,再推出一人全班交流

明確:

立足點是正中的朱漆方臺和雕金蟠龍;是按空間順序介紹的,按空間順序寫的文字,要有一個立足點,離開立足點,就無法確立方位;方位詞依次是:正中、上面、背後、兩旁(左右)、中央、周圍、下面。

是為了強調皇權這個中心;其內景的主要特點是彩繪了眾多的龍的圖案;因為皇帝自命為真龍天子,這是皇權的象徵,所以用龍來突出皇帝的尊嚴。

“後三宮”彩繪中鳳凰逐漸增加,出現了雙鳳朝陽、龍風呈祥、飛鳳、舞鳳、鳳凰牡丹等圖案。和前三殿相比莊嚴肅穆的氣氛減少了。

小結:故宮從明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修建,永樂十八年(1420年)基本建成,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歷史了。它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優秀傳統和獨特風格。在當時社會條件下,能建築這樣高大雄偉的建築群,充分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才能,在建築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祖國珍貴的文化遺產。

學生對照著結構圖,以導遊者的口吻向大家介紹故宮博物院;其餘同學認真聽後,加以評點或補充。

拓展延伸

你知道嗎,皇宮為什麼被稱為“紫禁城”?

作者帶領我們參觀了故宮博物院,你能體會作者寫本文的感情嗎?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查的資料討論交流,教師也可以予以補充。明確:

紫禁城是皇帝、皇后、和皇族居住的內城。“紫”字是指紫微垣,代稱皇帝。又因為皇帝居住的內城嚴禁黎民百姓靠近,所以又叫紫禁城。

作者說:寫《故宮博物院》,我的感情基調是愛和讚頌,著眼於建築文物的精美,勞動人民的智慧,重要的歷史價值。但故宮也是封建統治的中心,它的建築是為封建統治服務的,明清兩代先後有二十四個皇帝和一個女皇盤踞在這裡,對他們我是憎恨和揭露。

故宮是封建統治者奢侈享樂的場所,據清代內務府檔案記載,故宮中生活費的開支,平均每天需銀一萬兩以上,其中僅皇帝一頓的飯費,就可供近五千貧苦農民吃一天,而清光緒初年,山西、陝西、河南等省的貧苦農民因飢餓而死的竟達一百三十萬人。鮮明的對比,我們能不憎恨他們嗎?還有那位慈禧太后,為了過六十歲生日,除在此前挪用海軍軍費重修頤和園外,僅宮內裝修、宴席、賞賜及皇宮到頤和園沿途的景點工程等各項開支又耗銀一千萬兩,充分暴露了封建統治者的腐朽和反動。

作業

有關封建統治者揮霍浪費事例可以說數不勝數,圍繞著故宮博物院的興建發生的故事廣為流傳,請課下再查詢資料,瞭解統治者的罪惡,感受勞動人民的苦難。同時,也應該去查詢、瞭解故宮建築者的高度智慧和建築才能的有關資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