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3.01W

《克和千克》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教學設計

本課時是《克和千克》這一單元的第一節課,主要介紹一些普通生活用品的重量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培養學生用數學觀點發現克和千克兩個質量單位,為進一步學習有關克和千克之間的聯絡做好準備。

學情分析:

對於活潑好動的二年級孩子來說,物體的重量他們有一定的生活體驗,同時,二年級學生形象思維能力較強,可以利用他們對身邊物體質量來認識克和千克。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初步認識克和千克,建立克和千

克的觀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能力,讓學生學會看秤培養動手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和增強生活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

教學難點: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聯絡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選擇合適的單位。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盤稱,2分硬幣,一袋洗衣粉, 2袋500克的鹽,各種實物等。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師:有一位叫芳芳的小朋友,她給姥姥寫了一封信,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你有什麼發現嗎?

生1:有質量單位克和千克。

生2: 克和千克的單位使用有誤。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表示物品有多重時,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單位。

除了克和千克,你還知道那些表示物體輕重的單位?(公斤、斤、兩)斤、兩是我們國家過去常用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是國際上通用的質量單位,所以大家要學好它。克通常用字母g表示,千克用字母kg表示。(板書g kg)

今天咱們就一起來研究表示物體質量輕重的單位克和千克【板書課題:克和千克】

二、 在生活情境中探究

1.感知、認識“克”。初步建立1克的質量觀念。

師:老師給每個小組準備了一些2分硬幣.請同學們拿1枚放在手上,掂一掂,說說你有什麼感覺?

師:這種輕輕的,像沒有感覺的一個2分硬幣大約重1克。你能舉例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大約重1克嗎?

(生舉例)

[評析:通過學生充分的掂量、感知,以及由此所產生的一些事例,初步建立1克的質量觀念。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加深了對1克很輕很輕的質量意識,通過學生充分比較、衡量到底有幾個綠豆重1克?從而讓1克的質量概念逐漸清晰、深刻。]

2.感知並建立10克、15克、20克……的質量觀念。

師:同學們舉例說出了這麼多重約l克的物體。大家再來掂一掂硬幣。請在手上放10枚2分硬幣,閉著眼睛掂一掂,感受10克有多重;再加5枚現在是15枚,大約重15克.再閉著眼睛感受15克有多重;再加5枚現在是20枚。大約重20克,再閉著眼睛感受20克有多重。(學生掂量並感受)

師:我們桌子上還有一些物品(小包裝標識為10~100克左右的袋裝或盒裝物品),你們從中任選一樣,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有多重?然後再看標識是多重。

(同學們紛紛掂量、猜測,然後又迫不及待地揭開膠布。很自信的給自己的小組插上了一面紅旗。)

[評析:通過趣味性的掂量、猜測活動,鞏固學生對較輕質量的認識,為學生估計生活中的物品的質量做了知識的儲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動手實踐,合作交流,學的主動,積極性很高,充滿喜悅之情。]

3、感知、認識“千克”

師:現在桌面上有一袋洗衣粉重1千克,大家用手掂一掂,感受一下l千克有多重。

生:不輕也不重。

生:有點重。

師:請你舉例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大約重1千克?

(生舉例)

師:老師這有幾袋物品(1千克的鐵塊.1千克的鋸末,1千克的蘋果……),請你們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

(各小組活動)

師:請大家彙報各小組估計的結果。

(有大約2千克重的,1千克500克重的.3千克重的,1千克重的)

師:實際上發給大家的物品都重1千克。

(教室內傳出了“耶”——!)然後,老師拿出1袋鋸末,1袋鐵塊從這兩袋重1千克的物品中.你發現了什麼?

同學們紛紛說:鋸末看起來多一些,鐵塊看起來少一些。 。

師:我明白大家的意思,也就是他們體積不同:但是他們都重l千克。

[評析:學生通過掂量親身體驗1千克重的洗衣粉的質量.先形成1千克的質量表象.又讓學生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舉例1千克重的物體.然後,再來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質量相同但體積不同的物體的質量.充分的體驗、感悟形成了1千克的質量觀念。]

4、認識“克與千克”的關係

( 1)建立1000克=1千克的等量關係。

師:老師這裡有兩袋鹽,每袋重500克,兩袋一共有多重?

生:1000克。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我是計算的:500克+500克=1000克。

生答後,板書:1000克。

生:我們把兩袋鹽放在電子秤上稱,螢幕上顯示的是1kg。

師:1kg就表示1千克,板書:1千克。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1000克與1千克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呢?

生:因為它們都表示的是這兩袋鹽的質量.所以1000克和1千克是相等的關係。

根據學生回答完成板書:1000克=1千克。

三、認識各種秤並會用秤稱

1.認識一些常用的秤。

要知道物品的輕重。可以用秤稱。你見過哪幾種秤?說給大家聽一聽。(PPT出示各種秤)

2.學會用秤稱物品(練習讀取盤秤上的數值)。

請你稱一稱你從家裡帶來的物品,看有多重?

出示盤秤。(介紹用法)請各小組互相合作。

3.培養估測意識。

(1)先稱1千克的蘋果數一數有幾個,再 估出3千克的蘋果,稱一稱,看估得準不準。

(2)分小組估一估大家帶來的物品有多重.再選合適的稱一稱,看誰估得準。

四、全課總結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芳芳寫給姥姥的信,你找到信中的問題了嗎?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五、小調查

1千克雞蛋、1千克蘋果等各有多少個?

《克和千克》教學設計2

一、教材依據: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二年級下冊)》第86頁、88、89頁練習十八1—4題

二、設計思想:

《克和千克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1課時。

“數學課程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是《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的重要理念之一。本教材在編排上力求接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體驗基礎上,從具體生活情境出發使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通過各種實踐活動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學生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對質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認識,建立了初步的質量觀念,但是對質量單位還缺乏認識。克和千克是兩個基本的質量單位,而質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眼睛觀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覺來感知。因此要讓學生在實際操作的活動中,對這兩個單位的實際“大小”形成了較鮮明的表象,加深和鞏固這兩個質量單位的觀念;反過來,就可以正確運用它們瞭解生活中物品的質量,也容易掌握單位間的進率。

基於以上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與思考,我們發現這節課不但要把生活與數學緊密聯絡,更在嘗試將生活與數學有效地聯絡,因此,我們在本節課裡,致力於精心搭建一座生活與數學的有效橋樑:

1.以學生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幫助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

2.通過精心設計的、有效指導的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形成1克和1千克的表象,從而建立觀念。

3.在形成表象的基礎上,通過演示操作使學生比較具體地感知克和千克之間的關係。

4.運用形成的質量觀念,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教學目標: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會認讀秤上的質量,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3.在小組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四、教學重點: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五、教學難點:

1.用科學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體的質量

2.在教師的指導下,提高小組學習的實效

六、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袋裝1千克洗衣粉、1檯盤秤、兩包500克的鹽、

2、小組準備:一袋1千克的洗衣粉;1千克的雞精、1千克的水果、一筒1千克的面、一包比1千克輕的綠豆、一包2千克的大米;二分的硬幣、1克的藥包、1克的茶包、10克的板蘭根沖劑、100克的肥皂

七、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同學們和爸爸媽媽逛過超市嗎?你們一般都買些什麼?有沒有買過水果的?說說你是怎樣購買的?(選好後,拿到秤上秤再付錢)

通過秤稱我們可以知道它有多重,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麼作單位呢?

同學們的知識可真豐富,小強和小麗也到超市裡作了調查,他們找到了什麼?

(一壺豆油,是用千克作單位;一包餅乾是用克作單位的。)

看看數學小精靈想告訴我們什麼?

(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單位。)

二、探究體驗:

1.認識質量單位

對,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單位。平時我們所說的重量實際上指的是物品的質量,克和千克就是國際上通用的質量單位。克還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認識克和千克這兩個新朋友。

板書課題

2.認識感知1千克

(1)1千克有多重呢?1袋這樣的洗衣粉就重1千克。

(2)掂一掂:你們想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嗎?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輪流掂一掂,靜靜感受,並把這種感覺記在心裡,比一比哪一小組動作最輕,能做到嗎?請小組長輕輕拿出洗衣粉,開始吧。

(3)找一找:

①大家把1千克的感覺記在心裡了嗎?數學小精靈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記住了。每一小組還有這幾樣物品:這樣的一袋綠豆、這樣的一袋大米、1包雞精、這樣的一袋水果或者是一筒面。四樣物品中哪些約重1千克呢?

②看看數學小精靈有什麼提示:1將四樣物品分別與1千克的洗衣粉對比著掂一掂;2找出大約重1千克的物品後與小組的同學說一說;3完成後就把物品放在桌上,然後坐好。

③請每位小組彙報:你們認為哪些物品約重1千克?

④聽了每一小組的彙報,發現大家一致認為這袋雞精約重1千克,你們是怎麼知道的?

(包裝袋上有質量標示)

老師還發現大部分小組認為這袋水果也約重1千克,它又沒有質量標識,你是怎麼知道的?

(我一手拎著1千克的鹽,一手拎著這袋水果覺得差不多重)

你們掂得準不準我還是得驗證一下。老師想請 盤秤 來幫忙。看這兒,這個盤秤是用什麼作單位的?(用千克作單位的)

當指標指向1就表示物品重?(重1千克)

那指標指向2就表示?(重2千克)

1、2小組都是西瓜,請你們拿上來驗證一下。果然是大約1千克,你們估得真準。像這樣大的一個西瓜約重1千克。

3、4小組都是香瓜,請你們拿上來驗證一下。是1千克,你們也估對了。像這樣大的一個香瓜大約重1千克。

第5小組你們是什麼水果?也拿上來驗證一下。看,像這樣的4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

第6小組呢?什麼水果?拿上來驗證一下。原來,這樣的3個梨大約重1千克。

第7、8小組沒有水果,但是他們有一筒面,他們認為是1千克,請來驗證一下。果然,這樣的一筒掛麵也約重1千克。你們找得可真準。

剛才有的小組認為這袋大米也約重1千克?你們認為呢?那咱們也來驗證一下。

(大米重2千克,比1千克重)

還有這袋綠豆,你們怎麼沒有選呢?

(感覺比1千克輕)

那咱們也來驗證一下。果然比1千克輕。

哪些小組找對了?你們找得還真準,請小組長和保管員輕輕收回物品。

(4)說一說:

剛才大家找到了這麼多約重1千克的物品,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也約重1千克呢?

3.認識感知1克

(1)剛才我們知道了1千克有多重,那1克有多重呢?

這樣一枚2分的硬幣約重1克。

(2)掂一掂:

1克放在手心是怎樣的感覺呢?請保管員拿出盤子,將硬幣發給組員,請大家掂一掂,靜靜感受,把1克的感覺記在心裡,可以嗎?開始吧。

(3)說一說:

有什麼感覺?(非常輕)

與1千克比呢?(1克非常輕,1千克非常重,相差很遠)

對,所以平時我們在稱量輕的物品時一般用克作單位,稱量重的物品時一般用千克作單位。

(4)找一找:

雖然1克很輕,生活中也有一些約重1克的物品,盤子裡就有一些,請同學們用剛才找1千克物品的方法比一比、掂一掂。

說說你找到了什麼?(藥包、茶包)

(5)感受10克、100克

盤子裡還有一些用克作單位的物品,10克重的板藍根沖劑,100克重的肥皂。分別掂一掂,感受一下。

感受完了保管員收盤子。

4.克與千克的關係

這裡還有一袋鹽,也是用克作單位的,請你讀多少克?(500克)

一袋鹽500克,兩袋鹽合起來多少克?(1000克)板書1000克

我們用秤來稱稱看。大家還記得這盤秤是用什麼作單位的嗎?(千克作單位)

仔細觀察指標,指標指到數字幾?(數字1)那就是幾千克?(就是1千克)板書1千克

同樣的兩袋鹽,包裝上用克作單位時是1000克,用千克作單位的秤稱時是1千克,那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1千克和1000克相等)

對,為了方便人們約定:滿了1000克就用一個更大的單位千克來表示,1000克就是1千克。請大家跟我讀:1千克=1000克

5.小結:

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們有什麼收穫?

①今天我們認識了兩個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知道了稱量輕的物品時一般用克作單位,稱量重的物品時用千克作單位;

②通過掂2分的硬幣和洗衣粉感受了1克和1千克到底有多重;

③知道1千克=1000克

6.認識秤

生活中有些物品的包裝上有質量標識,沒有質量標示的物品怎樣知道它有多重呢?(可以用秤來稱量)

這位售貨員阿姨正在用秤稱蘋果,這些蘋果有多重?(1千克)

她用的秤你認識嗎?(電子秤)

秤是一個大家族,這就是電子秤,家族中你還認識誰?在哪見過它?給大家介紹一下。

三、鞏固拓展

1.的確秤是我們稱量物品的好幫手,因此我們要會認秤上的資料。

(1)說說下面物品有多重: 書88頁練習十八第1題

並說說你是怎麼認讀的(先看單位是克,再看指標指到多少就是多少克)

增加一個4千克 問:剛才都是多少克,這次怎麼是多少千克呢?你是怎麼知道的?(這個盤秤是用千克作單位的)

看來我們在認秤時不光要看清數還要看清單位。

(2)你知道他們的體重嗎?書88頁練習十八第2題

(3)填單位:書89頁練習十八第4題

2.你知道嗎?

看到同學們學得這麼好,數學小精靈要送給大家一個有趣的小知識。

世界上最小的鳥是蜂鳥,約有2克重。2克重,相當於什麼呀?(兩枚2分的硬幣)那得多輕呀。

世界上最大的鳥是鴕鳥,約重100千克。100千克相當什麼呢?(100袋1千克的洗衣粉)它的一個蛋就約重1500克。1500克相當於什麼呢?(三袋500克的鹽)可真重呀。

3.課後調查:

克和千克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很大的用處,老師給同學們留下了一個課後小調查。就在書88頁練習十八第3題。

八、課後反思

實施新課程以來,人們再次提出了“數學教學生活化”、“數學教學活動化”、“學校數學應向生活數學回歸”等口號,生活、活動成為數學課程改革中的兩個關鍵詞。然而,如何把這兩者落到實處,讓學生學得有效,是我們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關注生活與數學的聯絡:

1.通過親切的談話讓學生重溫最熟悉的生活情境,喚起學生的已有的生活經驗,幫助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即尊重了學生的已有經驗,也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人教版教材每單元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單元主題圖,它是對一個單元的教學內容整體的概括。之前,我們忽視了它的重要性,只是把圖中物品包裝上的質量標示作為克和千克這兩個質量單位的引子,沒有得到學生的共鳴。之後我們反思再挖掘,發現這幅圖蘊含著兩層意思:它不僅只是為了呈現出生活中所常用的兩個質量單位克和千克,更是想聯絡生活實際揭示質量單位的產生,從而體現它與生活的緊密聯絡。在解讀了教材後,我們重新設計:通過談話匯入,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介紹購買水果的過程,從而體會質量單位產生的必要性和其與生活的緊密聯絡;並幫助學生從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瞭解國際上通用的兩個質量單位“克”和“千克”。這樣匯入,讓學生倍感親切,興趣盎然;深刻的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

2.把抽象的質量單位與具體的生活物品相聯絡,把不直觀不具體的數學知識變成了看得見、摸得到的生活表象,讓學生在掂一掂、比一比的動手操作活動中充分感受,是非常適合學生學習、思維特點的。認識質量單位,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質量單位的名稱和單位之間的進率,更重要的是瞭解每一個單位實際有多重,能夠在實際中應用。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學時讓學生通過掂一掂、找一找、說一說等活動,瞭解1千克大約有多重,把抽象的1千克與生活中的具體物體聯絡,形成表象,從而初步建立1千克的觀念。特別是“找一找”這個環節,不僅通過“對比著掂”讓學生進一步感受1千克到底有多重,而且在各小組交流找到的1千克物品時,讓學生資源共享,形成更豐富的表象,加強質量觀念。

3.在學生把質量單位與生活表象建立了對應關係之後,並運用形成的質量觀念,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知識對生活的指導意義,從而更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當看到物品的質量後,學生能用“相當於兩枚2分的硬幣”、“相當於100袋1千克的洗衣粉”這樣的語言進行描述,說明已經把1克和1千克的感覺深深的記在了心裡,說明學生在老師的精心指導活動是有效的,說明我們前面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的教學是成功的。學生已經能夠用這種質量觀念來解決實際問題了。其實,在本環節之前的鞏固練習中,學生已經能用這些方法來選擇物品合適的單位了。我想從實際生活到數學知識,再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這應該就是學習的真正意義吧!而我們正是在精心為學生搭起一座生活與數學的有效橋樑!

關注體驗活動的有效性:

1.學習材料的選擇提高活動的有效性。①本節起始課,除了在相應環節中出示了各種秤的圖片外,並沒有讓學生進行大量的稱量活動,只把一個檯秤請進了教室,且是用於對各小組同學找出的1千克物品的驗證及對1千克=1000克的演示上。這樣做更明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就是讓學生建立1千克和1克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而對物品的估量應該是在學生積累了大量的感知經驗後完成的,因此並沒有讓秤出現滿教室。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常規課堂。②對於學生小組活動的材料上,採用的是“供料學習”,並且在材料準備上精心設計:有的材料比1千克重,有的比1千克輕,有的和1千克一樣重,目的是讓學生在比較中進一步加深對1千克的印象;學習材料裡有的在外包裝上有質量標示,有的沒有質量標示,使學生學會用看或者是掂等多種方法來找,體會到學習方法的多樣化。

2.體驗的方法指導提高活動的有效性。曾經“熱鬧”的課堂給我們留下了無數思考,反思過後我們高呼:“還數學課堂一絲寧靜。” 不論是掂一掂,還是找一找,我們都非常注重對學生活動方法的指導,小組成員的合理分工、數學小精靈的“活動提示”、“靜靜感受”等的語言指導、對有序活動的針對性表揚……把這種體驗的方法巧妙地、不動聲色地滲透給學生,從而提高了學生活動的有效性。相信長此以往,學生活動的有效不再是一句空話。

我們都知道生活與數學有聯絡,在它們之間我們要架起一座“有效的”橋樑!

另外關於教材的活用說明:

我們在深入研讀了教材後,在理解了教材的編寫意圖、和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的基礎上,圍繞教學目標,作了部分補充和調整。(1)關於練習十八第1題的調整:因為生活中用千克作質量單位的盤秤比較多,因此在原題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用千克作單位的盤秤,一方面更貼進生活,另一方面與前面用克作單位的秤對比,從而強調在讀秤時不但要看清數還要看清單位。(2)關於1千克和1克教學順序的調整:因為1克太輕,學生對1克的感受比較難,因此本節課我們將認識感受1千克放在了1克的前面,對感知1千克的方法指導為學生自主體會感知1克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克和千克》教學設計3

一、創設情境,感知輕重

l、情境匯入,看一看。

程式:同學們你們都到過商場買東西吧?那你們都喜歡到商場買些什麼呢?老師這有幾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那些輕一些嗎?

2、聯絡實際,掂一掂。

說話:請你拿出你到商店購買的商品。如:一袋紅棗、膨化食品等等。然後分小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較一下自己所買的商品和小組同學的商品那些重那些輕。讓學生選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輕的物品。

[簡析:商場裡常見食品的輕重學生一般比較熟悉,特別是他們自己喜歡的食品,這樣設計容易啟用學生的學習經驗。讓學生充分體會數學活動課是集知識性、趣味性和娛樂性於一體的課程,教師引導學生參與,重在學生實踐。

二、新課教學,認識質量

1、認識秤。

提問:怎樣才能更準確的對這些商品的重量進行比較呢?你們能想出用什麼方法嗎?引匯出用秤稱一稱的方法)

提問:你們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秤嗎?

讓學生把提前準備好的各種秤的資料讀一讀,介紹一下它們的在不同方面的用途?

教師總結:展示課件中的秤。

[簡析:學生要想獲得關於秤方面的知識,必須查閱很多學習資料。這也是引導學生課外學習的很好方法。]

2、認識千克

(1)猜一猜。

提問出示三包物品(1千克桔子、一千克棉花、l千克圖釘)猜一猜你認為哪一包重?(學生間產生爭論)

(2)稱一稱。

說話:同學們都產生了不同的看法,到底你的看法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稱稱看吧。

學生動手稱,並互相交流稱後的結果。

(3)感受1千克。

說話:這幾袋物品都是1千克,看來只憑物品堆大堆小,不能判斷出它們的重量,應該用秤稱一稱。

學生在通過拎一拎、掂一掂、看一看驗證結論。

(4)感受幾千克。

學生分小組秤一下所帶商品的準確重量。並指名請演示秤重量的過程。一開始秤的物品的重量一定要接近1千克,讓學生直觀感受這些物品l千克有多少。然後再類推出看秤面上2千克、3千克……物品的重量。讓學生通過“在玩中學”掌握基本知識。

(5) 動手操作

稱出1千克大米,裝在袋子裡,用手拎一拎。感受一下有多重。

稱出1千克雞蛋,裝在袋子裡,用手拎一拎,在數數有多少個。

說一說書上37頁上一些物品的重量。第二題說出電梯或卡車的載重量,一方面讓學生感受生活中既有幾千克重量的物品,也有數千千克重量的物品,同時為今後學習“噸”打下基礎。

4、認識重量單位“克”。

(1)稱一稱。

a、用檯秤稱一枚2分硬幣。

b、用檯秤稱1塊橡皮。

c、質疑:你發現了什麼?

(2)認一認。

秤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做單位。我們常用天平秤比較輕的物品。用天平秤物品時,需要用砝碼。你知道下面這些砝碼各重多少克嗎?教師用實物投影向學生出示砝碼。教師向學生簡單介紹天平的使用方法,學生動手稱出10克黃豆有多重。1個乒乓球有多重。

一枚2分硬幣大約重1克,這是感受1克重的好材料,可以讓學生掂一掂一枚2分硬幣,感受“克”。小組同學通過掂鵝毛和塑料尺進行比較,進一步體會1克有多重,初步建立起1克的觀念。

練習:稱一稱鉛筆盒裡的學習用具的重量

《克和千克》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

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學生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

3.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建立1克、1千克的觀念,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能力。

教具準備:一個蝸牛(重1克)、鹽(500克)兩袋、多媒體課件、天平、砝碼、2分硬幣、彈簧秤、實物投影。

學具準備:小天平、2分硬幣、大米、石子、彈簧秤、各種物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我聽說咱班有兩名同學跑的很快!他們是誰啊?

師:今天讓他們舉行一場比賽怎麼樣?

師:今天的比賽要增加難度,讓他們每人背一個同學來比怎麼樣?

(學生活動)

師採訪冠軍:你為什麼要選“XX”,不選“XXX”呢?

師:“XX”多重?“XXX”呢?

除了“斤”以外,你還知道哪些表示物體質量的單位?

師小結:“斤、兩”是我們國家常用的單位,你知道國際上通用的質量單位是什麼嗎?

這節課我們來研究國際上通用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板書)

二、探究新知

1.交流彙報。

師:前幾天老師讓同學們廣泛收集、調查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的.質量現在交流一下好嗎?

師小結:同學們說了那麼多,你有什麼發現嗎?

2.認識秤。

師:要知道物品的輕重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

師: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幾種常見的秤?

(多媒體課件出示盤秤、檯秤、電子秤、天平、彈簧秤、磅秤。)

師:你在哪見過這些秤?

師:同學們都沒見過天平,下面我們來一起認識一下天平。

(介紹天平的組成、用法)

3.認識“克”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小客人──“蝸牛”

你們想不想知道這隻蝸牛的體重?

(學生興趣高漲)

師:那我們應該選擇什麼秤來稱呢?

師:那我們一起來稱一稱這隻蝸牛的體重。

(示範操作)

師:我們來看遊碼的左端停在刻度幾?

師:以蝸牛為標準,你能猜一猜一枚2分硬幣有多重嗎?

師:我們分小組來稱一稱看誰估量的最準。

(小組活動)

師:每個同學拿一個2分的硬幣掂一掂試一試,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

你能說出大約重1克的物品嗎?

師:同學們的桌面上有一些物品,下面我們就以小組為單位來稱一稱,好不好?

聽清要求:(1)先掂一掂,估計一下物品的質量,然後再用天平稱出物品的質量。

(2)稱好的物品的質量用近似數表示就可以。

師:剛才有的學生想知道我們的數學書有多重,用標尺上的刻度不夠,我們還有個辦法用法碼來稱。

說明:遊標撥回刻度0,在右盤放入砝碼,直至天平平衡。

將砝碼和標尺上的質量加起來就是數學書的質量。

師(拿出一袋鹽):誰來估量一下一袋鹽的質量?

師:我們來一起看一看質量標註,一袋鹽500克,那兩袋呢?

(板書1000克)

5.認識"千克"

師:如果再重一點的物品用天平來稱還合適嗎?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準備了家裡常用的彈簧秤,誰知道彈簧稱的用法?

我們分小組從你的材料袋裡稱出1千克的物品。

在1000克右邊(板書:1千克)

師:我們稱出了分別1千克的大米和石子,你有什麼發現嗎?

師:雖然體積不一樣,但質量是相同的。

師:同組同學依次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

師:你能估計一下你的凳子、書包有多重嗎?

稱一稱試一試吧!

小組活動並彙報。

6.認識1000克=1千克

師:1千克大米和剛才稱的1000克的鹽比較,請小朋友來猜一猜,誰重?

(學生猜)

師:我們用彈簧秤來稱一下這兩袋鹽的質量。

師:也就是說 1000克=1千克(補充“=”注意讀法)

也可以說1000個1克是1千克。

三、應用拓展

1.認識常用的檯秤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天平和彈簧秤我們來一起認識一下臺秤,你能讀出檯秤上的資料嗎?

2.認識健康秤

師:誰能說出他們的體重?

3.連線

西瓜 100克

方便麵 5千克

4.判斷

(1)一個乒乓球約重3克。()

(2)小胖今年7歲,約重2千克。( )

(3)1千克鐵比1千克棉花重。( )

課後小結:

為了讓學生能比較好地掌握“克和千克”這部分知識,並能在生活中運用,課前,讓學生深入社會生活到商店、市場、超市等一些場所調查採集關於“克和千克”方面的資訊。通過實踐,學生了解了很多商品上都標有質量,如50克、100克、450克、500克、1000克等,知道了克和千克之間的進率,還知道了輕的東西是用克來做單位的,重的東西是用千克來作單位的。所以本節課的一開始,我就從瞭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出發“關於克和千克你已經知道了哪些知識”,讓學生回憶熟悉的生活情景,從而抓住數學教材中新知識的切入點。

本節課重點是建立1克、1千克概念過程,我主要立足於讓學生動手體驗感受,讓他們親身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全過程。

在建立1克的概念時,讓學生掂一掂一個2分的硬幣,充分感受1克的重量,並例舉了生活中許多大約重1克的物品,加深了對克的印象。在建立1千克的概念時,我把內容分層細化,讓學生親手掂一掂100克、500克、兩個500克(1000克)的具體物品。通過掂一掂、比一比、說一說系列活動,充分感受100克、500克、兩個500克(1000克)的實際重量。再利用盤秤驗證出1千克就是1000克。讓學生在動手體驗中,準確建立概念。

《克和千克》教學設計5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學生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

3、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4、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感受數學就在身邊。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難點:認識質量單位克與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師:同學們,你們和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一起買過東西嗎?

教師:瞧!小剛、小芳和媽媽正在超市裡面買水果呢!(課件播放主題圖中超市水果區域的情境,特別呈現價簽上的錢數和500克、lkg等)。

教師:誰來說說你在圖中發現了什麼數學資訊?

教師:它們表示什麼意思呢?

教師:對,我們在生活中買東西時,經常要稱一稱物品的重量,在數學上我們稱為物品的質量。要表示物品到底有多重,就需要用到這裡出現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你還知道生活中所使用的其他質量單位嗎?

學生可能會回答斤、公斤、兩等。

教師:對,生活中我們也會用到斤、兩和公斤。為了便於國際交流,一般情況下采用國際上通用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今天咱們就一起來認識它們。

教師板書課題:克和千克。

二、探究討論,獲得方法。

1.認識克

(1)藉助生活物品認識克及其作用。

教師出示一片口香糖、一包菊花茶、一袋瓜子的圖片。

教師:請大家認真觀察這三樣物品,看看你能瞭解到關於它們輕重的資訊嗎?

教師:老師給每個小組都準備了這些物品,現在請你們拿在手中掂一掂。

教師:你有什麼感覺?輕還是重?

教師:對,它們都很輕。計量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作單位,克也可以用符號“g,,表示。

教師板書:克(g)。

教師:除了老師給大家準備的這些物品以外,你們還知道在生活中還有哪些以克作單位的物品?

教師:這是一枚2分的硬幣,老師告訴你們,它約重1克。

板書:一枚2分硬幣重1克。

(2)掂一掂,感知1克。

教師:請大家取出老師為大家準備的那枚2分硬幣,先放在手中掂一掂,再閉上眼睛靜靜地感受它的輕重,並把這種感覺記在心裡。

(3)找一找,鞏固1克的質量觀念。

教師:下面請大家在老師給你們準備的小盤子裡面找一找,掂一掂,看看還有哪些物品大約也重1克。

讓學生進行充分地活動,藉此加強學生對1克的體驗和感受,之後通過交流彙報,提煉出找的方法:用一枚2分硬幣作為1克的標準,對比著來掂一掂就找到了。為後面的估量作鋪墊。

教師:剛才我們知道了一枚2分硬幣重1克,你能從裝了黃豆的袋子中取出重1克的黃豆嗎?

教師:你取出的黃豆有幾顆?你是怎麼知道它重1克的?

教師:那到底多少粒黃豆重1克?你有什麼好辦法嗎?

2.認識天平

教師:對,我們就要來稱一稱。稱比較輕的物品我們常用天平。

教師(出示天平):這就是一架天平,它有兩個托盤,通常我們把要稱的物品放在左盤,右盤放砝碼。

教師(出示砝碼):瞧,這些就是砝碼。(舉起1克的砝碼)這是這盒砝碼裡最輕的,只有1克。這盒砝碼裡最重的有1 00克呢!你們聽出砝碼是用什麼作單位的了嗎?

教師(邊說邊用課件演示):在天平正中有一個刻度盤,當指標指著“O”的時候,表示天平平衡,這時候所稱的物品就和所放的砝碼一樣重。

教師演示利用天平稱1克重的黃豆的過程。

教師:瞧,7粒黃豆的質量是1克。下面請大家都取出1克重的黃豆,掂一掂。

教師:很好!看來大家都已經充分感受過1克到底有多重了,下面老師就來考驗考驗大家,有信心嗎?

教師呈現第101頁“做一做”,讓學生進行判斷,並說明判斷的方法。

3.認識千克

(1)認識千克。

教師出示大桶洗衣液、一箱蘋果的實物。

教師:請大家觀察這兩樣物品,你又能瞭解到哪些資訊?

教師:誰到黑板前來拿拿這兩樣物品?

教師:說說你們有什麼感覺?輕還是重?

教師:計量比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單位,千克也可以用符號kg來表示。

教師板書:千克(kg)。

教師:有誰知道多少克和千克的關係嗎?1千克等於多少克?

教師:對,1千克等於1000克。

教師板書:1千克=1000克。

(2)掂一掂,感受1千克。

教師:老師這裡有2袋鹽,每袋都重500克,那2袋加在一起是多重?

學生1:1000克。

學生2:1千克。

教師:很正確!現在,同學們的桌上也有這樣的2袋鹽,請大家先拿起其中一袋,掂一掂。

教師:再將這2袋鹽都放在同一個手上掂一掂,說說有什麼感覺。

教師:很好!再閉上眼睛,掂一掂2袋鹽,在心裡記住它有多重。

教師:好!下面請大家憑藉剛才的感覺,在老師給大家準備的物品中找出1千克的物品。

教師:看看藏在物品裡的標籤,誰找得最準?

教師:你能說說自己是怎麼找的嗎?

教師:現在請大家一隻手拿1千克重的物品,另一隻手拿1克重的物品,每個同學都來掂一掂、比一比,看看你又有什麼新的感受?

4.認識用千克作單位的幾種常見秤

教師:測量比較重的物品,你們知道用什麼秤嗎?

教師用課件出示盤秤的刻度盤。

教師:這是我們生活中的盤秤。誰來說說這檯盤秤是用什麼作單位的?

學生:盤秤用千克作單位。

教師:千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公斤。

教師(用課件演示放入1千克裝的洗衣粉後,指標指著1)現在表示洗衣粉有多重?如果指標指著5呢?

教師:很好,仔細觀察盤秤的刻度,說說你有什麼發現。

學生可能有多種表述,只要合理即可,重在使學生體會測量的本質,以1千克為標準去量。

教師用課件出示彈簧秤。

教師:這是彈簧秤,看看彈簧秤是用什麼作單位的。

教師用課件演示,彈簧秤掛上5個一袋的西紅柿後,指標指著1 0

教師:誰能說出現在稱的西紅柿有多重?有幾個?

教師:這個彈簧秤最多可以稱量多少千克的物品?你是怎麼想的?

教師用課件出示體重秤。

教師:看看這臺體重秤是用什麼作單位的?

教師用課件演示一個學生站上之後,指標指向20和25之間的23的刻度處。

教師:這名學生有多重?當指標指在20和25這兩個數之間時,就要從20開始往後數。指著30呢?

教師:通過對這三種秤的觀察,你能發現它們在測量時有什麼共同的地方嗎?

學生可能回答,都以千克作單位,看看有多少個這樣的1千克等,重在引導學生體會測量的本質。

三、實踐運用,鞏固拓展。

1.口答

在( )裡填上合適的單位。

一個蘋果重150( ) 一個西瓜重6( )

一個雞蛋重50( )一個漢堡重280( )

2.完成第106頁第6題

在裡填上“>”“<”或“=”。

2千克20xx克 5千克4900克

800克1千克 2500克3千克

四、回憶交流,總結反思。

教師: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什麼知識?

教師:通過學習你有些什麼收穫?

五、作業。

1、回家調查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的質量。

物品名稱

估計的重量

稱出的重量

六、板書設計:

克和千克

1000克=1千克

第二課時:

1、課前讓每位同學去任選看兩件物品並填好調查表;

2、調查表

物品名稱淨含量(克、千克)

物品的重量物品的個數

1千克(蘋果)( )個

1千克(鹽)( )袋

2、同學彙報自身是如何進行調查的。

3、動手實踐:

師的桌面上陳設了一些物品,請每組任選1件猜它的重量,你們認為組內誰猜得最準就在表中填誰猜的重量。用同樣的方法猜出1個蘋果的重量並填寫試驗卡物品估計的重量稱的重量 1個蘋果( )克( )克 ( )克( )克

4、從同學的資料中整理各種商品的價格表如課本89頁第7題。

5、解決問題 問:從以上資料中你能提出什麼問題?你會解答嗎 ?

《克和千克》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在具體生活情景中,使學生感覺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學生初步瞭解天平和常用的用“千克”作單位的秤,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能夠進行簡單的計算。

過程與方法:

通過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等活動,使學生會以1克和1千克為標準估量物體的質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培養學生調查、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

教學重點:

認識質量單位,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

教學難點:

知道1千克=1000克,會根據物體的實際質量,選擇合適的質量單位。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1角硬幣若干、黃豆、玉米、紅豆、較輕積木若干、電池若干。

教學過程:

一、激起引入

1、師出示課件:(1)我的體重是30米。

(2)媽媽買的水果重2分鐘。

請小朋友們觀察一下,說說你的想法。

2、指名回答後,出示“關於克和千克你瞭解多少?”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1、認識克和千克

小組彙報蒐集到的知識

2、知道1千克=1000克

小組彙報,並用例項講解。

3、感受1克有多重。

小組彙報,使同學們親身感受1克有多重。

4、認識各種稱物品的秤。

在小組彙報中,展示同學們帶來的秤,並介紹用法。

5、實際動手操作,先估量再稱重。

小組合作,教師巡視指導。

小組彙報、交流。

三、綜合運用

1、選擇合適的單位,圈一圈。

指名回答,全班訂正。

2、將物品與適當的重量連一連。

指名回答,全班訂正。

3、糊塗的明明

通過明明的一封信,找出關於克和千克的知識,看一看明明糊塗在哪?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請與大家分享一下。

作業佈置:

教材第105頁 第3題

教材第106頁 第8題

板書設計:

克和千克

克 g 500克 500克=1000克

千克 kg 1千克=1000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