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過海》課堂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2.91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燕子過海》課堂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燕子過海》課堂教學設計

《燕子過海》教學設計1

一、知識背景

《燕子過海》是浙教版國小語文第五冊第三單元的一篇文章。課文採用敘事、抒情相結合,語氣時而平緩親切、時而低沉、時而激揚,記敘了小小的燕子為了從寒冷的北方回到溫暖的南方,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上不分晝夜地飛行而不惜獻出生命的感人情景,讚美了小燕子勇敢頑強的精神,流露了對小燕子的無限憐惜、敬佩之情。

課文共有4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運用設問寫法描寫了無邊無際的大海,為燕子過海的艱辛作了環境鋪墊。第2自然段寫一群燕子在海上不分晝夜地飛行。這段中的詞語較豐富,可讓學生找出以幫助理解句子,從而積累詞彙。第3自然段近距離展現十分疲倦的燕子落到甲板上的情景。第4自然段讚美了燕子不怕辛苦和艱難的精神並呼籲大家要愛護益鳥燕子。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已初具自學能力,對字詞的教學可讓學生運用已掌握的識字法幫助識記,通過聯絡上下文或字典等工具書初步理解詞語。閱讀教學時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讀可以加強語感,深入感悟、體驗。國小生情感極易受環境氣氛感染而產生共鳴,因此還可藉助多媒體創設情境以助想象、理解。本單元訓練重點是通過理解句中的主要詞語意思來讀懂句子,在前兩課教學中,學生已有一定的接觸、練習,因此可引導學生小結學法並遷移運用,從而培養“自能讀書”的能力。

三、教學理念

興趣是的老師,形象直觀的多媒體課件作為一種現代的教學手段能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促進閱讀實踐,達到深悟之效。教學中教師要改變教學觀,才能讓學生在自由平等的和諧環境中學習,同時教師應積極參與到學生、文字的對話中,關注學生的發展,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情境中讓學生通過自讀展開想象,在合作讀中交流體會,在質疑聲中思考、討論、探究創新,培養學生的挑戰精神,以體會感悟文中表達的情感和學習的成功感。

四、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編排和課文特點,結合學生的學情,針對國小語文教學法閱讀教學的基本規律,確定本課的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和能力目標:

(1)會認寫11個生字,理解“晝夜、疲倦、伏、展翅”等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和方法:

讀通課文,通過找出重點詞,理解句子,感受燕子過海的艱辛及永不後退的精神。

情感和態度:

(1)養成自我感悟、自覺積累祖國語言的良好習慣。

(2)懂得在生活學習中的成功離不開像燕子在困難中勇往直前的精神。

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找出描寫燕子過海時艱辛的句子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通過研讀重點詞理解句子,體會燕子過海的辛苦、艱難及奮勇向前的精神,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五、教學板塊

(一)、音像激趣,匯入新課。

1、聽歌曲《小燕子》

優美的歌聲能渲染情境,使學生深受感染,心裡頓生對燕子的親切感,情緒一下子可調動起來。

2、教師在學生積極的學習狀態下引題:每年春天,可愛的燕子們要從寒冷的北方飛到溫暖的南方,給春天帶來了生機,給我們人類帶來了歡樂。可你們知道嗎?燕子在飛行的路途中還要經過無邊無際的大海,隨即板書課題。

(二)、藉助課件視覺感受

1、課件點選畫面,出示茫茫的大海。學生如臨其境,直觀感受海的遼闊,接著出示句子“海有多大?天連水,水連天,望也望不到邊。”請學生自由讀句子,直至讀出海的一望無際的感覺,有課件的藉助,學生對句子的理解會比較到位,容易體會,此句為下文體會燕子過海的艱辛打下了鋪墊。

2、點選課件出示正在飛越大海的燕子的動畫,配上舒緩的音樂,再出示燕子在飛行過程中無奈地掉到甲板上的情景,教師同時飽含深情地朗誦課文最後一段,激起學生內心的共鳴。

3、叫學生談談對課件中展示的畫面的感受,鼓勵學生暢抒已見,初步感受燕子過海的辛苦、艱難。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帶著各自情感的基調,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說說文中哪些地方令自己最感動?

2、再讀課文,掃除生字詞障礙,同桌反饋檢查:哪些字易讀錯、寫錯?該怎麼讀,怎麼記?

3、分小組朗讀課文,讀通順。

4、默讀,整體感知燕子過海的不容易。

(四)、精讀重點句,深入體悟。

課始的課件給學生的視覺衝擊仍意猶未盡,可以指導學生回想課件內容,結合課文語句,在文中找出重點句。小部分國小生可能還是有困難,可以引導學生之間質疑,用問讀方式出示:燕子為什麼在海上飛,怎麼飛?在飛的過程中順利嗎?這些都可幫助學生找出三個課文中描寫燕子過海辛苦、艱難的句子,教師用投影片出示句子並積極引導。在體悟句子意思時,以學生為主,與學生共探學習方法,然後進行學習方式遷移。

1、它們要從寒冷的北方回到溫暖的南方去,在海上不分晝夜地飛呀飛。

葉聖陶指出“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教師要成為“善教者”,就必須進行學法指導,因為“方法是開啟知識寶庫的金鑰匙”。

學法指導:

(1)讀通句子

(2)劃出你認為句中關鍵的詞(寒冷—溫暖、北方—南方、晝夜)

(3)理解關鍵詞意思,第二對詞可由教師在地圖上指出幫助學生理解。

(4)帶著對關鍵詞的理解再讀整個句子,用心體會感覺其路途遙遠、燕子飛行的勞累。

(5)指導朗讀,通過範讀、小聲自由讀、指名讀、對比讀,讀出體會到的句中含義的語氣,達到以讀悟情的效果。

在懂得怎樣讀的基礎上再入情入境地讀,體會才更真實。

2、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見我們的船,就像雨點一樣地落下來,伏在甲板上休息。

教是為學服務的,教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不教。為培養學生“自能讀書”的能力,引領學生總結學懂句子的方法:讀通句子,劃出重點詞,理解品味,有感情朗讀。充分利用個體,群體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通過自學、小小組助學、集體交流等形式激發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在此基礎上,教師適時點撥。

重點詞:太疲倦、像……一樣、落、伏

回憶雨點落的樣子,出示“飛、落”進行比較,通過詞義差別感受燕子掉下來的急狀;

扮演角色,表演小燕子極累狀:趴在桌子上。讓學生說說為什麼要這樣做?再出示“站、伏”進行詞義對比,深入體會燕子過分疲勞的無耐及作者用詞的凝練。

帶著體會有感情地朗讀句子,通過指名讀,集體讀,自由讀相結合,以讀促情,師生評議。

3、過了一會兒,有的燕子又展翅起飛了,有的卻在甲板上停止了呼吸,再也飛不起來了。

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用前面學過的方法進行學習遷移,培養合作精神,在小組合作中練讀談感受。抓住“一會兒、又展翅起飛”體會出燕子在極其疲倦的情況下只休息片刻又展翅起飛的勇敢頑強的精神,抓住“停止了呼吸”體會燕子的勞累達到了極點,再通過加重重點詞語氣的朗讀,讀出對燕子的敬佩與無奈失去生命的同情。這一重點句的'學習基本上是放手讓學生學習,通過多形式的品讀,進行有效的語感訓練。

同時出示三句話,有感情朗讀,增加朗讀訓練頻率,反覆體驗。鼓勵質疑解惑,培養學生克服“從眾心理”。既發揚教學民主,又努力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這樣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讀為訓練主線的教學正體現了“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思想。

(五)、自由想象,抒發情感

引導學生想象:燕子飛行的路途如此遙遠,還會有哪些艱難險阻等待著它們,它們又是怎樣克服的?課件展示燕子在急風驟雨中奮勇飛行的情景,讓學生即景抒情。豐富的想象是創造的翅膀,提供思維的空間,啟發創造想象,身臨其境談感受,創造性思維可得到發展,情感得到昇華。

(六)、發散思維,情感薰陶。

小小的燕子為了到達目的地不惜獻出生命,它這種頑強不屈的精神真讓人感動,由此,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想對燕子說什麼,還想對大家說些什麼,可聯絡雅典奧運會上中國體育健兒奮勇拼搏的精神啟發學生髮表看法,還可聯絡學生生活中遇到困難如何對待開個討論會,鼓勵學生暢所欲言。閱讀是學生與文字之間的交流,但也離不開個體的發揮,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才可以得到深化,因此,應讓學生有所感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啟迪,那才是閱讀的境界所在。

六、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種輔助性手段,是教學中的簡明教案,本課時板書採用重點字詞式,本著簡潔、清晰、直觀的原則,為落實教學目標服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燕子過海》教學設計2

設計理念

教學的本質是“複雜的會話”,學生的學習過程是與文字、老師、同學及環境的對話過程。本設計試圖變傳統語文教學片面強調教師、課文的單因素為強調教師、學生、課本、環境四因素的整合,使語文教學變成一種動態的、生長性的“生態系統”,使課文的教育性、審美性在學生完全自覺的情形下產生。

教學目標

1閉莆氈究10個生字的音、形,並能正確朗讀課文。

2備形蜓嘧庸海的辛苦和艱難,對燕子產生喜愛、敬佩之情。

課前準備

1庇胮owerpoint製成的有關燕子的各種圖片、文學作品、生活習性介紹等內容的多媒體。課件一。

2庇肁uthorware製成的有關大海及表現燕子過海辛苦、艱難的多媒體。課件二。

教學過程

課前

播放。課件一。

評點課前休息時間內播放。課件一,讓學生在輕鬆、隨意的瀏覽過程中,捕捉有關燕子的背景知識,醞釀對燕子的喜愛之情,為下面的學習做認識、態度、情感上的鋪墊。

一、談話揭題(略)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最難記住的一個詞語在本子上寫二遍。

2、指名板演,其餘學生練習,並由出題者批改。

3、學生自由選擇段落朗讀

評點有效的預習過程應是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因此預習應具有開放性,學生預習時設計的字詞練習,既是對學生自主預習能力的充分肯定,更是體現教學是師生間、生生間互動的過程。

三、整體感知課文

聽課文錄音,交流:你覺得燕子過海____________。(辛苦、艱難)(板書)

四、學習第一、二段

(一)理解燕子過海的艱辛。

1、毖嘧庸海為什麼那樣辛苦、艱難呢?讀課文的第一、二段,找原因。

2、毖生自學,小組交流。

3、毖生自由發言,集體交流。

板塊一:誦讀“海有多大,天邊水,水邊天,望也望不到邊。”

(1)體會並讀出海的大。

(2)領悟通過對大海的描寫,

反映燕子過海的艱辛。

板塊二:誦讀“他們要從寒冷的北方回到溫暖的南方去,在海上不分晝夜地飛呀飛。”

(1)領悟並讀出句中蘊涵著的燕子過海時氣候之複雜、路程之遙遠、時間之漫長的艱辛。

(2)藉助個人經驗及。課件二,想像燕子過海可能還會遇到哪些困難,帶著想像中可能出現的危險、困難繼續誦讀句子。

評點誦讀是達成“對話”的一種途徑。因此,這裡安排了板塊式而非線性教學,同時十分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課文上有的,引導學生讀深讀透,讀出自己的理解;課文上沒有的,鼓勵學生調動原有經驗大膽想像,從而使學生更深刻地感知“燕子過海是那樣辛苦、艱難”。

(二)體會燕子過海的艱辛。

1、一隻堅強、勇敢的小燕子,在海上不停地飛呀飛嗎?

師:秋天來了,天氣涼了,小燕子依依不捨地向我們告別,勇敢地起飛了。(學生表演)(演示。課件二)

2、北硌葜校師生對話,老師追問燕子飛越海上時的感受,並及時鼓勵。

如:“啊,海上所有的小燕子,請你們來告訴老師:海上沒有休息的地方,你們害怕嗎?”

3、北硌鶯螅交流體會:現在你們對小燕子除了喜愛,還多了些什麼呢?

4、比夢頤腔匙啪磁逯情,一起來讀課文第一、二段。

評點在特定情境中表演,在表演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本環節通過教師動情的語言,學生真實的表演,感人的音樂、畫面等情境的創設,把課本上的平面、一維的語言變成一種“立體的交響”,從而使學生更深切地體會到其中隱含的生命價值。

《燕子過海》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體會燕子過海的辛苦和艱難,懂得要愛護益鳥燕子。

2、學會本課生字11個,理解“寒冷、晝夜、疲倦、崇敬”等詞語的意思。

3、運用前兩課學到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讀懂描寫燕子過海不怕辛苦、艱難和水手們對待燕子的態度的句子。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能按提示用“……懷著……心情(幹什麼)”寫句子。能聽寫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二、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情況。(略)

(二)、揭示課題:

板書:“燕子”

1、誰來說說你所知道的有關燕子的資訊?

2、燕子南來北往,會遇到那些困難?

板書:“過海”

說說你所知道的大海?

思考:課文是怎樣寫大海的?

出示:“海有多大?天連水,水連天,望也望不到邊。”

1、這一句話主要講了什麼?(海之大)

2、還可以用什麼成語來說?(一望無邊無邊無際一望無涯……)

3、這種句式,我們那一課學過?

4、仿寫句子:(略)

(三)、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聽課文錄音,思考:每一節主要講了什麼?

A、海之大

B、燕子飛

C、燕子落

D、愛燕子

(四)講讀第二節:劃出寫燕子飛的句子。

出示:“它們要從寒冷的北方回到溫暖的南方去,在海上不分晝夜地飛呀飛。”

1、從這一句話中,你讀懂了什麼?

(燕子飛得辛苦)

2、從哪個詞語看出燕子飛得辛苦?

理解“不分晝夜”“晝”是白天的意思。

3、從這一節中找出三對反義詞:

北方---南方寒冷---溫暖晝---夜

(五)自由朗讀第三節,劃出寫“燕子落”的句子。

出示:“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見我們的船,就像雨點一樣地落下來,伏在甲板上休息。”

1、說說“疲倦”的意思。----疲勞勞累

2、從那幾個字中可以看出,燕子的確是“疲倦”了。

(太落伏)

3、“太疲倦了”還可以用什麼來替換“太”?

(很挺好十分非常……)

4、詞語比較:

“落”換成“飛”、“掉”可以嗎?為什麼?

“飛”---說明燕子還有力氣。

“掉”---說明燕子可能已死了。

“伏”換成“停”、“躺”好嗎?為什麼?

“停”---說明燕子還有力氣。

“躺”---說明燕子可能已死了。

5、像“雨點一樣”說明什麼?----燕子迫不及待。

6、說說水手們是怎樣對待燕子的?

出示“水手們用崇敬的目光,望著那些越飛越遠的燕子,又懷著沉重的心情,把這些躺在甲板上的燕子,輕輕地放到大海的懷裡。”

理解“崇敬”一詞。

為什麼水手們用崇敬的目光對待那些燕子,“尊敬”它們的原因是什麼?----佩服它們不畏艱難,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

那麼,那些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而不惜獻出自己生命的燕子,難道不值得我們尊敬嗎?

水手們是怎樣做的?說明了什麼?

拓展練習:

如果你是水手會對那些不畏艱難,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燕子說些什麼?

對那些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而不惜獻出自己生命的燕子又會說些什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