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錐》教學設計(通用5篇)

來源:才華庫 1.85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連線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圓錐》教學設計(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圓錐》教學設計(通用5篇)

《圓錐》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實驗,推匯出圓錐體體積的計算方法,並能運用公式計算圓錐體的體積。

2、通過學生動腦、動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3、培養學生個人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掌握圓錐體體積公式的推導。

教具準備:

1、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和圓錐體6套,大小不同的圓柱體和圓錐體6套、水槽6套。

2、多媒體課件設計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怎樣計算圓柱的體積?(板書:圓柱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2、一個圓柱的底面積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3、圓錐有什麼特徵?

學生回答後,教師用課件演示:屏摹上顯示一個圓錐體,將它的底面、側面、高和頂點閃爍。

二、匯入新課

今天我們就利用這些知識探討新的問題—————怎樣計算圓錐的體積(板書課題)

三、進行新課

1、探討圓錐的體積公式

教師:怎樣探討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請同學們先想一想,我們是怎樣知道圓柱體積公式的: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圓柱——————(轉化)——————長方體

圓柱體積公式————————(推導)長方體體積公式

教師:借鑑這種方法,為了我們研究圓錐體體積的方便,每個組都準備了一個圓柱體和一個圓錐體。你們小組比比看,這兩個形體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學生操作比較。

(1)提問學生:你發現到什麼?(這個圓柱體和這個圓錐體的形狀有什麼關係)

(學生得出:底面積相等,高也相等。)

底面積相等,高也相等,用數學語言說就叫“等底等高”。

(板書:等底等高)

(2)為什麼?既然這兩個形體是等底等高的,那麼我們就跟求圓柱體體積一樣,就用“底面積×高”來求圓錐體體積行不行?(不行,因為圓錐體的體積小)

教師:(把圓錐體套在透明的圓柱體裡)是啊,圓錐體的體積小,那你估計一下這兩個形體的體積大小有什麼樣的倍數關係?(指名發言)

的水和圓柱體、圓錐體做實驗。怎樣做這個實驗由小組同學自己商量,但最後要向同學們彙報,你們組做實驗的圓柱體和圓錐體在體積大小上有什麼樣的倍數關係。

(3)學生分組做實驗。

誰來彙報一下,你們組是怎樣做實驗的?

學生交流,教師板書公式:

師:這裡所說的底面積和高指的是誰的底面積和誰的高?

四、嘗試應用:

1、課件出示引入題中的三堆沙子,同時新增資料:

(1)底面積是10平方米,高是0.6米。

(2)半徑是2米,高是0.6米。

(3)底面周長是12.56米,高是0.9米。

通過計算你認為這三堆沙子夠不夠?

2、從做實驗所用的材料中任選一個圓錐,通過測量計算出它的體積是多少。

3、(1)一個圓柱的體積是87立方米,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的體積是多少立方米?

(2)一個高是30釐米的圓錐形玻璃杯裝滿水,現把杯中的水全部倒入一個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形水杯裡,水在圓柱形水杯裡的高度是多少釐米?

(3)有一個圓柱形的木塊,底面半徑是1分米,高是3分米,把它削成一個最大的圓錐體,你知道圓錐的體積嗎?去掉部分的體積呢?去掉部分的體積相當於圓柱體積的幾分之幾?

五、推薦作業:

牆角有一堆沙子,你能想辦法求出這堆沙子的體積嗎?

六、小結:

談談你這節課的收穫。

《圓錐》教學設計2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習了長方體和立方體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國小裡學習立體圖形的最後階段,知識的綜合性和對學生的能力要求都比較高,因此,長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圓的基礎知識都是本單元的認知基礎。同時,數學思想方法的有效遷移在本單元的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教材在編寫上遵循了“特徵—表面—體”的發展過程,使學生對圓柱和圓錐的理解逐步深入,並拓展到空心的圓柱(鋼管、墊片等)的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化歸和類比是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教師要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方法的基礎上展開教學。教材比較注重與生活實際的聯絡,編排了較多的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有利於學生知識的鞏固和技能的形成。

本單元在教學方法上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實踐探究,要讓學生合作探究的過程中自主發現規律,獲取知識,提高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

1、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圓柱和圓錐特徵,知道圓柱和圓錐各部分的名稱。

2、掌握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體積和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3、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知識的獲得過程,感受事物間的聯絡。

4、結合教學內容培養學生認真、仔細、負責的精神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圓柱和圓錐的特徵及體積、表面積的計算;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體積之間的關係。

2、難點:解決實際問題中的表面積和體積的和區分

第1課時圓柱的認識和側面積計算

教學內容:課本第1頁例1;練一練;《作業本》第1頁。

教學目標:認識圓柱,知道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知道圓柱底面是兩個相等的圓,沿高剪開的側面展開圖是一個長方形,掌握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計算。

教學重點:圓柱的特徵和側面積的計算

教學難點:看懂圓柱的平面圖及運用側面積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關鍵:圓柱的側面展開圖與長方形的關係及側面積計算方法。

教具準備:圓柱模型(可以展開)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已知圓的半徑或直徑,怎樣計算圓的周長?

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圓的周長(口算)。

(1)半徑是1米(2)直徑是3釐米(3)半徑是2分米(4)直徑是5分米

教師依次出示題目。

二、匯入新課

先後拿一個長方體形的物體和正方體形的物體,提問:我手裡拿的物體是什麼形狀的?他們有什麼特徵?

出示幾個圓柱形的物體,“大家注意了,你們看看這些物體跟長方體、正方體的形狀一樣嗎?”

請大家拿出自己準備好的跟老師一樣的物體,看一看,摸一摸,你們感覺它們與長方體有什麼不一樣?

1、圓柱的認識。

小結:長方體、正方體都是由平面圍成的立體圖形;而圓柱則有一個曲面,有兩個面是圓,從上到下一樣粗細,等等。像這樣的物體就叫做圓柱體,簡稱圓柱。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種新的立體圖形。

板書課題:圓柱的認識

出示目標:1.認識2.看懂

大家剛才認識了圓柱形的物體,我們把這些物體畫在投影片上。

出示有圓柱形物體的投影片。

現在我們沿著這些圓柱形物體的輪廓畫線,於是就可以得到這樣的圖形。隨後教師抽拉投影片,演示得到圓柱形物體的輪廓線。

指出:這樣得到的圖形就是圓柱體的幾何圖形。

請大家再觀察一下,這些圓柱的上、下兩個面有什麼特點?

引導學生髮現:圓柱的上、下兩個面都是平面,並且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

教師指出: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然後在圖上標出底面以及兩個圓的圓心O。

指出:圓柱的這個曲面叫做側面。(在圖上標出側面。)

指出:圓柱的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然後在圖上標出高。

提問:圓柱的高有多少條?他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小結:圓柱的特徵(可以啟發學生總結),強調底面和高的特點。

上、下兩個面都是面積相等的圓

圓柱

從上到下粗細相同

2、鞏固練習

(1)做第3頁“練一練”的第l題。

(2)出示(投影)一組立體圖形,辨析哪些是圓柱,哪些不是圓柱?為什麼?

3、教學圓柱側面的展開圖。

出示一個帶完整商標的罐頭盒。這個罐頭盒是什麼體?(是圓柱體。)

“它的側面是哪個面?”然後沿著罐頭盒的一條高剪開,再將商標紙開啟,平展在黑板上。現在商標紙是什麼形狀?(是長方形。)沿著商標紙的邊在黑板上畫出長方形,再將這張長方形的紙包在圓柱的側面上。

提問:請大家仔細觀察一下,展開後得到的長方形的長與圓柱底面的周長有什麼關係?長方形的寬與圓柱底面的高有什麼關係?

小結:長方形的長等於圓柱底面的周長,長方形的寬等於圓柱的高。

得出:長方形面積=長×寬

圓柱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三、教學例1。

《圓錐》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能準確計算圓柱體積。

2、能解決與圓柱體積計算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進一步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能準確計算圓柱體積。

教學難點:能解決與圓柱體積計算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填空:

(1)把圓柱體切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體後,長方體的底面積等於圓柱的,長方體的高等於圓柱的,長方體的體積等於圓柱的。因為長方體的體積=,所以圓柱的體積=,用字母表示是。

(2)已知圓柱的底面半徑和高,求圓柱的`體積公式是。

2、口答:(求體積,只列式不計算單位:cm)

①s=0.5h=10

②r=2h=5

③d=4h=2

二、鞏固練習

1、p27第1題獨立完成,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2、p27第2題

①引導看圖明確要求哪個杯裡飲料最多,應看哪個杯裡飲料的體積最大。

②獨立計算。

③集體訂正。

3、一個圓柱形油桶,底面半徑4分米,桶高10分米,這個油桶最多裝汽油多少立方分米?如果每立方分米汽油重0.85千克,這個油桶最多裝油多少千克?(鐵皮厚度不計)

4、p27第3題獨立完成。

三、提高練習

1、p27第4題

獨立完成,然後交流方法。

小結兩種方法:①先算出50枚1元硬幣的體積,再算1枚1元硬幣的體積;

②先算出1枚1元硬幣的厚度,再算出1枚1元硬幣的體積。

2、一個圓柱體體積是100、48cm3,底面半徑2cm,求圓柱的高。

四、全課小結

怎樣求圓柱的體積?

v=sh=πr2h=π()2h

五、達標檢測

1、求體積。①底面直徑8cm,高10cm;②底面半徑3cm,高8cm。

2、有一個圓柱形蓄水池,底面半徑2米,池深20分米,現往池內注入1.5米深的水,求注入多少立方米的水?

3、一個圓柱形水桶,底面直徑40釐米,桶高50釐米,若每升水重1千克,這個桶最多能裝水多少千克?

《圓錐》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活動認識圓錐體。

2、理解並掌握圓錐體體積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應用。

3、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認識圓錐體,掌握圓錐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圓錐體體積的計算方法的推導。

教學準備:

扇形紙片、各種圓錐體、量筒、水槽、細沙

學習準備:

圓錐體物品、生活中圓錐體的應用圖片、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我們學過了哪些立體圖形?(結合實物認一認)

2、這是什麼圖形?(圓錐)過去我們對它瞭解比較少,今天重點來研究它。

3、關於圓錐你想了解它的什麼?(特徵、表面積、體積)

二、研究特徵:

1、做圓錐(提供扇形紙片、橡皮泥、跳棋、圓鉛筆、卷筆刀),說說圓錐有什麼特徵。

2、自學91也教材,彙報學習結果。(板書)

底面:圓

側面:曲面(扇形)

高: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

1、判斷練習

2、生活中的圓錐:實物展示、圖片展示

三、初步瞭解表面積:

側面積(扇形)+底面(不做重點)

四、探究體積:

1、猜測:根據以往學習空間與圖形的經驗,圓錐的體積可能與什麼有關?

(底面積、高……藉助已有圖形剪拼割補……用已有知識推倒公式)

2、根據老師提供的用具你會想到怎樣測量圓錐的體積。

(1)利用量筒、水(小結公式後驗證)

(2)利用圓柱體、砂子(試驗前先猜測……強調等底等高)

3、總結公式(板書)

4、一個圓錐形的零件,底面是21平方釐米,高是14釐米,這個零件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五、鞏固練習

1、例題1

2、笑臉題(連線後畫出與圓柱體積相等的圓錐的高)

3、玻璃廠用卡車運進一批做玻璃用的砂子堆成一個圓錐形,底面周長是31。4米,高3。6米,每立方米砂重1。5噸。這堆砂子質量是多少噸?

六、總結學習立體圖形的收穫。

藉助《圓錐》這一教學內容為載體,我有機會實踐自己在“空間與圖形”這一部分的基於教材的深入探索與研究。課改以來,新的課堂十分活躍,特別是空間與圖形的相關課,十分重視操作、實驗等活動,課堂一派熱鬧。但隨著學生年級的升高,我覺得數學課應該更“數學”一點,應該體現出數學的嚴謹性。所以,教學中我努力營造“活而不亂”的課堂,讓操作活動的背後更有知識的含量。

首先,為學生提供的扇形紙片、橡皮泥、跳棋、圓鉛筆、卷筆刀等材料,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動手製作圓規,加深學生對圓錐體的認識。而在與生活實踐相聯絡一部分,我不僅僅讓學生單純的去說一說生活中有哪些圓錐體物品,而且讓他們說一說為什麼這樣設計,使用的原理是什麼。

在探究圓錐體積計算一部分,我努力尋求“自主探究、獨立解決問題”的教學。傳統的教學方式是用空心圓柱、圓錐進行實驗。但是,學生怎麼會一下子想到做實驗呢?做實驗是他們自己的需要嗎?如果開始就做實驗,雖然形式上是熱鬧的,但學生的思維是被動的。於是,我設計讓學生先去猜一猜,圓錐體的體積計算與什麼有關。學生很自然地想到藉助已有的一些圖形進行割補,探求底面積、高的關係等方法。在為學生提供各種圓錐體、量筒、水槽、細沙等工具,讓學生自由實驗,獨立去探究體積的計算。學生通過猜想、驗證、反思這一系列的活動主動探索知識,使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產生、發展過程,學習知識的過程成為學生再發現、再創造的過程。

總之,數學知識源於生活,但生活知識也應該融於課堂。數學是一切學科的基礎,是人類的一種文化。數學課上,要有數學的語言,數學的思維,要從理性的思考角度入手,讓學生有操作活動,更要有歸納、推理和思考。讓培養空間觀念的數學課更“數學”一點。

《圓錐》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

人教版國小數學六年級下冊《圓錐的認識》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能完整、準確地掌握圓錐的基本特徵及各部份的名稱,認識圓錐側面的展開圖。

2.通過學習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

3.通過學習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圓錐的認識》這部份內容有:圓錐的特徵、圓錐的底面、圓錐的高、圓錐的側面及它的展開圖。

圓錐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立體圖形,圓錐在日常生活中的物體有很多,課的開始,就讓學生用自己在生活中發現的圓錐入手,概括中圓錐的幾何圖形。然後通過觀察、比較的認知方法主動地獲取知識。

2.教材重點圓錐的特徵及各部份名稱。

3.教材難點圓錐的高的測量方法。

教學物件分析

圓錐是學生在國小階段學習立體圖形的最後一部份內容。前邊學生已經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等立體圖形,學生具備一定的空間觀念。頭腦中幾何表象較豐富。在教學中,突出“觀察、對比、操作、分析討論,大膽探索,總結規律”的學法指導。發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主動、生動地在活動中學習數學。

教學策略及教學法設計

本節課主要通過網路和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在主動的教學情境中,集體討論歸納出圓錐的特徵。另外,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創設輕鬆愉快的教學氛圍,注重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同時加深對圓錐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遊戲匯入

師:首先和同學們玩個遊戲:奇思妙想,想象一下把我們學過的這些平面圖形高速旋轉能得到什麼立體圖形?

出示:圓形、長方形、梯形、直角三角形

學生大膽猜測後,教師用準備好的教具演示。

師:今天我們先來研究由直角三角形旋轉得到的立體圖形——圓錐。(板書課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