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淨沙秋思》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7.75K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天淨沙秋思》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天淨沙秋思》教學設計

《天淨沙秋思》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反覆吟詠,熟讀成誦。

2、細細品味,重點體會景物描寫的作用。

課型設計

品讀課

預習要求

瞭解作者及“曲”的有關常識。

教學設想

馬致遠的這首散曲描寫景物意境優美,語言凝練,流暢自然,是一首需要反覆吟詠、細細品味的佳作。全文僅5句,28字,純用白描勾勒景物,但卻做到了簡約與深細相依,靜景與動景相映,景色與情思相融。教學中為避免空洞、枯燥的講解,宜採用多種形式結合的教學方式:通過讓學生誦讀、配畫、改寫等形式來學習課文,讓學生在讀、畫、說、寫中受到薰陶,培養能力。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宋朝不僅繼承了唐朝的詩而成了宋詩獨具的特點,而又有詞的興起。到了元代,另一種新興的體裁就是曲。唐詩、宋詞、元曲互相輝映,成為我國文化藝術中的瑰寶。有誰能說說有關“曲”的常識?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情況並小結,之後投影關於“曲”的常識。

關於“曲”

曲是繼詩、詞而興起的一種古典詩歌體裁。它是配樂歌唱的詩。

曲有散曲與劇曲之分。只供清唱吟詠之用,不進入戲劇的散篇作品,叫散曲;進入戲劇的唱詞,稱劇曲。

散曲包括散套和小令兩種。

《天淨沙、秋思》就屬散曲中的`小令。

二、誦讀,整體感知內容。

1、課題及作者:

課題由兩部分組成,與詞相似,“天淨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題目——即“秋的思念”。

作者馬致遠,元代戲曲家,有“曲狀元”之稱。這首散曲是他的代表作,描寫景物意境優美,語言凝練,是一首需要反覆吟詠、細細品味的佳作。

2、學生自由誦讀。

提示:朗讀應講究抑揚頓挫,在朗讀中要想象詩中的畫面,體會詩人的感情,與詩人同悲同喜。

3、檢查誦讀情況。

通過抽讀,小組讀了解情況,並對誤讀的地方予以更正。

4、聽範讀。

5、給這首曲配一幅畫。

激趣:有個詞叫“詩情畫意”,說的是具詩畫的意境,詩畫這兩種藝術形式往往融會在一起,即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一首好詩就是一幅好畫,你一定能用你手中的筆為這首詩配上一幅畫(間筆畫)。

(1) 學生動筆繪畫,教師巡迴觀察。

(2) 完成後讓學生互評優劣,並對優勝者予以表揚

(3) 出示教師的簡筆畫。(投影在大螢幕上)

6、熟讀成誦。

三、品味,體會獨特的意境和奇特的表現手法。

1、思考:

(1)曲中哪些語句寫景?寫了多少種景物?(用“ ”畫出),並用“( )”括出這些景物特徵的修飾語。

(2)文中哪句抒情?抒寫了一種怎樣的情懷?它與曲中的景物描寫有

何關聯?

2、品味語言,體會獨特的意境和表現手法。

作者寫景,既不誇張,也不用典,純用白描勾勒,語言凝練,言簡意豐,給讀者留下了無盡的想象空間,請你張開想象的翅膀,翱遊其間。

讓學生用“從 (詞或句)中,我感受到了(看到了或想到了) ”的句式說話,品味意境,填補作者留下的藝術空白。

或用“我認為 用得好(或寫得好),好在 ”的句式說話,體會其奇特的表現手法。

學生可能有如下答案:

從“枯藤老樹昏鴉”這句的景物描寫中,我彷彿感受到了秋的凋零和悽清。深秋時節,藤蔓枯萎了,樹葉飄落了,只剩下光禿禿的枝丫,樹梢上烏鴉淒厲的叫聲,更增添了悲涼悽楚之感……

從“古道西風瘦馬”這句的景物描寫中,我彷彿看到了一位長途跋涉的遊子,騎著一匹瘦馬,在枯黃連天的野外艱難行進,一陣冷颼颼的秋風襲來,使他不由得打了一個寒噤,倒抽了一口涼氣……

從“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句中,我彷彿感受到了這位遊子在異域他鄉的痛苦之情。此刻,太陽快要落山了,烏鴉也歸巢了,他卻不知家在何處,也不知、該向何處去,任馬追著落日,漫無目的地行進……一股憂鬱悲愴的思鄉之情湧上心頭,令他肝腸寸斷,痛苦不堪……

我認為“枯、老、古、瘦……”這些表現景物特徵的修飾語用得好,好在它們表現了深秋時節這些景物的特徵,使各個事物都帶上了鮮明的個性,極具表現力。如一個“瘦”字寫出了馬的孱弱。疲憊無力,那騎在馬上的人呢?

對於想象力豐富、語言有獨創性的學生要及時表揚。

3、教師在學生將這首詩的意境和表現手法挖掘夠了基礎上讓學生動筆寫。

將《天淨沙、秋思》改寫成一篇簡短的寫景、抒情散文。

要求:緊扣原作,展開想象,儘量填補作者留下的藝術空白。

4、當堂抽查學生的改寫,並作評價。

四、課堂練習

1、比較閱讀

將本文與劉禹錫的《秋詞》作比較。(學生能說多少算多少,不強求說法一致,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提示:可從以下三方面比較1體裁不同;2所抒之情不同;3表現手法不同

2、填空

獨在異國,面對晚霞中森林的奇異風光,心想:加拿大的景色確實迷人,但遠離故土的滋味實在不好受。感嘆之中,腦海裡浮現出馬致遠《天淨沙、秋思》中的名句:()

《天淨沙秋思》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感情誦讀散曲。

2、透過字裡行間,情境想象,即興表達,體悟作者愁苦的情懷。

3、對比閱讀《秋詞》,知人論世,從而受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陶冶。

4、繼續提高古詩詞的鑑賞能力,增加古詩詞的興趣和積累。

教學準備:

1、學生課堂閱讀內容及輔助材料。

2、古曲《昭君怨》。

3、若干詩配畫及字幕圖片。

教學流程:

一、漫談秋季,喚醒記憶。

課前滾動播放秋天的圖片,請學生調動自己的積累描繪秋天,進而喚醒自己關於秋天的所有記憶,為學習散曲作好心理準備。

二、初讀,直覺感受詩情。

1、自由讀2遍散曲,要讀得字正腔圓,試著讀出古詩詞的韻味。

2、指名朗讀,評價指導。

3、自主談讀後的感受:通過剛才的誦讀,從這首散曲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三、細讀品味,深度理性觸控詩心。

1、學生自主彙報交流。

請同學具體說說你是通過散曲中的哪些字、詞、句有了以上這種直接感受的?

(1)枯藤老樹昏鴉:枯黃的藤條纏繞著已經沒有了生機的百年老樹,光禿禿的枝頭站著一隻剛剛飛回來的烏鴉——讓人覺得淒涼、死寂、蕭索……

帶著感受吟誦。

指引學習方向:這種從心底而生的愁苦之情還可以從哪兒流露出來?

(2)古道西風瘦馬:荒寂的古道,冷冷的西風瑟瑟地吹著,一匹疲憊的瘦馬蹣跚前行……

這是一匹怎樣的馬呀?

深入引導學習:馬都這樣開銷骨立,疲憊不堪了,騎在馬上的遊子呢?

(3)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夕陽即將沉落,只有孤獨的旅人不能停下疲憊的腳步,滿腔愁緒,繼續浪跡天涯……

a理解“斷腸”之本義:極度愁苦悲痛。

b找“斷腸”的近義詞,進一步體會其義。

c由“斷腸”生疑:讀到這裡,你有什麼要問問馬致遠?

d請你猜想一下,問君何事愁天涯?

e結合作者的背景資料,深刻體會“斷腸”包含的感情

①自由讀。

②設定角色情境,談感受:請問馬致遠,你因何而愁斷腸啊?

(3)小橋流水人家是一幅什麼畫面?潺潺流水,玲瓏小橋,溫暖人家,讓你想到了什麼:這一切都是這麼溫馨,這麼美好,讀——;然而這美好的一切都只能塵封在記憶之中,讀——

四、品讀想象,走進詩心。

(1)感情誦讀,深度體味詩情。

(2)想象寫話。

配《昭君怨》古樂,想象寫話。

師情境引入:a範讀

b描述:我彷彿看到了詩人的臉上……我彷彿看到了詩人的眼裡……

我彷彿聽到了詩人……

c要求:請拿起你手中的筆,寫下浮現在你腦海中的動人畫面。

d交流,評價,激情。

e再來吟一吟這首“千古之思”——《秋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五、閱讀《秋詞》

秋天是一個多情的季節,人們以秋寄情,借秋言志,唐代詩人劉禹錫另闢路徑,寫下了這首《秋詞》。

1、自由讀。指名讀。讀到字正腔圓,讀出詩的味道。

2、交流感受。透過字裡行間,你感受到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3、猜想詩人當時的生活狀況。

4、出示詩人背景資料。

自由讀。

想說什麼?

想對馬致遠說途徑什麼?

六、推薦秋天組詩。

板書設計

思 天淨沙 愁

馬致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