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淨沙·秋思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2.51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天淨沙·秋思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天淨沙·秋思教學設計

天淨沙·秋思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通過反覆誦讀,能正確說出作者寄寓在小曲中的思想感情。

2、通過畫面的賞析,準確描述小曲表現的形象,體會形象中蘊涵的意境。

3、通過對比閱讀,學習用具體的意象表達抽象的感情的方法。

4、能背誦並默寫課文,積累古代描寫“愁”的詩文。

【研究目的】

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

【教學過程】

一、匯入課文

(根據學生課前學習的情況自然匯入)

二、整體感知詩歌內容

1、放聲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節奏。

2、根據頁下注,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要求:找出詩歌中的景物,並通過想象在頭腦中勾畫出畫面。

3、評價活動:可採用多種方式。如,用自己的語言描繪畫面等。

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過渡語:(由形象到意象)。

介紹有關背景,為利於學生深入理解感情。

2、組織學生活動:

⑴ 小曲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閱讀課文後根據課文內容闡述理由。

⑵ 小組討論。

⑶ 評價。明確了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這些詞語對錶達作者感情所起的作用。

四、深入體會詩中的意境

1、過渡語、指導語。

2、組織學習活動:

⑴ 教師出示一幅畫面。要求:根據你對這首曲的理解,找出這幅畫中與原曲意境相違背的地方,根據課文內容說出理由。

⑵ 展開你想象的翅膀,再次配樂朗讀課文,體會悠遠的意境。

3、歸納總結。優秀的文學作品往往非常講究意境的創設,而意境是很抽象的,因此,很多作家都通過精選典型的意象來達成目的,這首小令是這方面的典範。

五、遷移拓展

欣賞白樸的一首《天淨沙·秋》。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1、朗讀。

2、說說這首小令藉助哪些意象表達了怎樣一種意境?

3、請選擇一句或幾句,發揮想象,用散文化的語言描寫出文中意象所表達的意境。

4、蒐集古詩詞中有關描寫“愁”的詩句,理解用具體的意象表現抽象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六、課後學習

完成作業。

請選擇兩首小令中的一首 ,寫一段300字左右的賞析文章。

天淨沙·秋思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瞭解元散曲的有關常識。

2、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歌,理解詩歌的內容。

3、培養學生初步具有創造能力和賞析詩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反覆朗讀感悟詩歌中的景物形象及其所創造的意境。

2、通過自主、合作、探究來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情感。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激發學生對古代詩歌的興趣,從而熱愛祖國的文化。

2、培養學生熱愛自己家鄉的情感。

教學重點:通過反覆朗讀感悟詩歌中的景物形象及其所創造的意境。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初步具有創造能力和賞析詩歌的能力。

教法:朗讀法、情境設定法、比較閱讀法、多媒體教學法。

學法:朗讀法、評價法、比較閱讀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欣賞畫面)一幅清秋圖,一曲晚秋月,一闋清秋詞,把我們帶進萬里清秋。請同學們帶感情的賞讀詩句:(多媒體)

讀得好,讀出了秋天的靈動美。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一想,你心目中的秋天是怎樣的呢?想到的同學請告訴我。(豐收、蕭條、淒涼等)。

正所謂“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元代著名散曲家馬致遠的小令《天淨沙·秋思》。(簡單介紹文體常識)

二、 朗讀

1、聽朗讀,注意節奏和情感。

2、同學們聽的很認真,下面請同學們自由的試讀這首小令。

3、全體齊讀。

4、指導朗讀“斷腸人/在/天涯”這一句。

5、個別讀,讀出感情。

6、師範讀。

三、賞析

1、找詩眼。

一曲小令,一縷情思。你認為《天淨沙·秋思》中哪個詞最能體現這種情思?(斷腸)同學們理解“斷腸”是什麼意思嗎?(師:講故事讓學生理解“斷腸”的`含義:悲傷痛苦到極點。)

2、析景物。

同學們,讀完了這首詩歌能談談自己的感受嗎?用一個詞概括。(淒涼,蕭瑟、悲傷、憂傷等)請你把憂傷的情調讀一讀。(他讀得如何?是否讀出了你的感受?)讀著讀著這秋意就出來了。可是這首曲子當中並沒有悲涼、哀傷、傷感的字樣啊,你是從哪裡讀到的呢?

(1)賞析哀景: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夕陽(以哀景襯哀情)

秋景可以入畫,可以行文的有很多,諸如香山的紅葉,黃山的秋日、中秋的明月、長江的漁家唱晚。為何馬致遠棄而不用,偏偏獨取“枯藤、老樹、昏鴉”呢? 平常生活中“藤、樹、烏鴉”都是些很普通的景物,假如在你開心的時候,你會在這些詞前面加上“枯、老、昏”這些形容詞呢?能舉例子嗎?

心情愉快時:藤、樹、鴉?

小結:一切景語皆情語。

心情愉快時:藤、樹、鴉?

(2)賞析樂景:小橋、流水、人家(以樂景襯哀情),(讀時歡快中流露一些哀傷。)

小結:反襯手法。

(3)入情入境朗讀。

3、繪畫面。

在夕陽的餘暉裡,在蕭瑟的秋風中,這是怎樣的一種情境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把這些文字幻化成一幅幅影象,然後再用語言把這些影象描繪出來。

4、練背誦。

通過我們的想和說已經把我們帶入了馬致遠的古道西風瘦馬的情境中去,不知道大家是否體會到了馬致遠創作這首小令的感情呢?

(1)個人讀。

(2)比賽讀。

(3)全班背誦。

5、說特色。

1、大家深情地朗讀把老師也帶進了那種意境當中去,可見大家已經領悟了這首小令的妙處。那麼它妙在什麼地方呢?請大家用:它妙就妙在 這樣的句式來說說。(多媒體)

2、前人的評價:

譽為元“秋思之祖”。 ——周德清

寥寥數語,深得唐人絕句妙境。 ——王國維

“枯藤老樹寫秋思,不許旁人贅一詞”之譽。

小結:一首極為簡短的小曲,表達了難以盡述的內蘊,形象地描繪出天涯遊子的悽楚、悲愴的內心世界。給人以震撼人心的藝術感受,讓人讀之而倍感悽苦,詠之而更感其心。

四、拓展延伸,對比賞析

1、《秋詞》劉禹錫

2、《天淨沙·秋》白樸

3、《天淨沙·湖上送別》張可久

五、結語、作業

馬致遠用詩歌來表達感情,歌手滿文軍用歌聲來傾訴思念,在這動聽的歌聲裡,同學們,你們可曾有過同樣的思念或思緒呢?你想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表達這種感情呢?用詩、用歌、還是用畫?拿起你手中的筆來完成今天的作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