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版語文《對子歌》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2.98W

教學目標

長春版語文《對子歌》教學設計

1.認識1個生字,會寫3個字;

2.能在教師指導下,按對子歌的節奏,朗讀、背誦《對子歌》;

3.初步瞭解什麼是“對子歌”和“對子歌”的特點,感受這種語言形式的表達魅力。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或識字教學課件;

2.相關的對子歌;

3.指導學生提前蒐集、預習對子歌。

課時安排

1課時

相關資料

時詞和對聯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文學形式,兩千多年來一直薪火相傳,至今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開始這種文學修養的訓練,對聲調、音律、格律等都有嚴格的要求。因此,一些聲律方面的著作也應運而生,而其中清朝康熙年間車萬育所作的《聲律啟蒙》,則是其中較有代表性的'一種。《聲律啟蒙》是訓練兒童應對、掌握聲韻格律的啟蒙讀物,分為上下卷。按韻分編,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聲韻協調,琅琅上口,從中得到語音、詞彙、修辭的訓練。從單字到多字的層層屬對,讀起來,如唱歌般。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見韻味。這類讀物,在啟蒙讀物中獨具一格,經久不衰。明清以來,如《訓蒙駢句》、《笠翁對韻》等書,都是採用這種方式編寫,並得以廣泛流傳。

設計方案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介紹“對子”。

對子就是對偶的詞句。對偶就是用對稱的字句加強語言的效果。比如:下筆千言,離題萬里。對子歌的內容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從單字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分韻排列,聲調和諧,節奏響亮,對仗工整,義理健康,讀來抑揚頓挫,朗朗上口,從中得到語音、詞彙、修辭的訓練。古人在學律詩時,就先學寫對子。學好對仗句,是學好律詩的基本功之一。因此,古時私塾學童首先學“對對子”。

二、自由朗讀,學習基礎知識。

1.蓑 suō ,“衰”本為草雨衣的象形字。因為與草有關,所以後來增加一個草字頭,寫作“蓑”,即蓑衣,是一種用草或棕製成的防雨用具。指導書寫時應著重強調“蓑”的下部分是“衰”而不是“哀”。

2.“鴻”、“鈞”的學習可以通過觀察,練習書寫。

三、再讀對子歌,指導朗讀。

1.小組內讀。

2.教師示範讀。

3.在停頓、延長和語調的高低變化上。

4.找一找,對子歌中蘊含了哪些相對的詞語。

5.小組討論:這些相對的詞語中,有哪些詞語不懂?現在小組內交流,再借助工具書解決問題。

6.讀出對子歌的節奏感和韻律,小組比賽。

四、拓展與運用。

1.讀一讀。這是杭州孤山公園內的一副對聯,全用疊音寫成,而且還可以迴文倒唸,它起到了繪形繪色的作用。首先要認真地讀,讀出韻律、節奏,背誦、積累;再讓學生試著畫一畫,說一說,上下兩聯哪些詞語相對。

水水 山山 處處 明明 秀秀

晴晴 雨雨 時時 好好 奇奇

2.寫一寫:

溪對谷,

水對—,

峻嶺對——。

〔積累〕

要求熟讀背誦。個別生字可以,瞭解字意,如:“萼”、“鷺”等。

設計方案二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二、讀一讀,背一背。

1.學生自讀,感知對偶的修辭方法:

(1)正確朗讀下面的對聯。

(2)在熟讀的基礎上能背誦下來。

(3)邊讀邊想: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2.學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3.學生討論,相機點撥。

4.再次朗讀,感受對子整齊的結構美,和諧的音韻美,凝練的內容美,深遠的意境美。

5.背一背:看誰記得快。

6.學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對聯。

三、完成閱讀。

1.指名讀短文後面的思考題,明確閱讀要求。

2.自讀這些對聯,體會對聯的節奏感和韻律感。

四、交流從生活中找到的對聯。

1.各小組內交流這些對聯。

2.說說自己的發現。

3.瞭解對聯這種蘊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歷史文化,從而更深刻地認識漢字文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