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溪筆談的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2.32W

【教學目標】

夢溪筆談的教學設計

1.掌握文中重要實詞的意義用法。

2.學習詳略得當突出中心的方法;品味簡潔生動的語言。

3.瞭解北宋以前自然科學所達到的高度成就,激發學生的自豪感。

【教學重點】

1.掌握中實詞的意義及用法。

2.體會詳略得當的特點。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語設計

在中國科技史上有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李約瑟教授讚許它是“中國科學史的里程碑”,被國際上譽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座標”。它是哪本書呢?它就是北宋的科學家、政治家沈括撰寫的《夢溪筆談》。現在讓我們學習選自《夢溪筆談》的兩篇——《以蟲治蟲》和《梵天寺木塔》。

二、讀熟

注意以下字詞與句子

1.字詞。

歲:年成 穰:豐收 謂:叫 患:擔心 貽:贈給 訖:完,結束

2.句子。

遇子方蟲,則以鉗搏之,(子方蟲)悉為兩段。——省略句

旬日子方皆盡,歲以(之)大穰。——省略句

密使其妻見喻皓之妻,貽(之)以金釵。——省略句

三、小組學習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疏通兩文大意的任務。

要求:

1.完成對課文的理解,整理關鍵詞語和句子,疑難的地方批註出來。

2.班上師生共同解決疑難問題。

四、內容理解

1.沈括在《以蟲治蟲》一文中表達什麼看法呢?聯絡現在治蟲害的辦法,你贊同哪一種?

2.《梵天寺木塔》中喻皓用什麼辦法解決木塔穩定問題的?

3.兩篇在選材上有什麼特點?

這三個問題主要讓學生抓住的精華、重點,而兩文共同運用的詳略得當的介紹方法更加突出了的中心,更好體現出《夢溪筆談》是介紹科學成就的作品。

【資料寶藏】

1.關於沈括

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北宋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是一位以博學著稱的科學家。對於文學、藝術、自然科學、技術、歷史、考古等各門學問都有深入研究。沈括一生在各地為官,積極參加王安石的變法,也是一位政治家。

沈括自幼勤奮好學,在其母指導下,14歲就讀完了家中的藏書。少年時代的沈括隨其父走南闖北,增長了許多見識。

沈括於1063年考中進士,不久升為太史令。熙寧年間積極參與王安石變法運動,受到王安石的信用和器重。1072年兼任提舉司天監,大部分時間在開封研究天文,改革曆法。因職務上的便利條件,使他有機會讀到了更多的皇家藏書,充實了自己的學識。以後他還擔任過許多重要官職。

1088年退居潤州(今江蘇鎮江),築夢溪園,彙集平生見聞,撰寫了《夢溪筆談》。1095年病故於此園,終年65歲。

他一生論著甚多,僅據《宋史藝文志》所錄就有22種,共155卷,但現在有傳刻本的僅有《夢溪筆談》26卷。《夢溪筆談》是沈括晚年在夢溪園中將他一生所見所聞和研究心得以筆記文學體裁寫下的著作。書中關於科學技術的條目約佔三分之一以上,內容涉及數學、天文曆法、地理、地質、氣象、物理、化學、冶金、兵器、水利、建築、動植物以及醫藥學等廣闊的領域。其中有不少對當時科學技術的忠實記錄,還有沈括本人深入鑽研的科學成果,是中國科技史上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李約瑟教授稱沈括是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讚許他的著作《夢溪筆談》是中國科學史的里程碑。被譽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座標”。

2.沈括的成就

(1)天文曆法方面:沈括注重觀測的思想貫穿於他的天文研究中。1074年沈括分別對測量天體位置的渾儀、測量時間的浮漏和測量日影長短的景表這三種天文儀器,提出了改進意見和設計方案。沈括大膽主張使用與農業生產關係密切的十二氣歷,即以“十二氣為一年”,以立春為一年之始,“大盡三十一日,小盡三十日”,“一大一小相同,縱有兩小相併,一歲不過一次”,這樣,可以做到“歲歲齊盡,永無閏餘”。他的建議十分簡便科學,比現行的公曆——格列高利曆還要合理。

(2) 在數學方面:沈括主要研究了“隙積術”和“會圓術”等。隙積術屬於求解垛積問題和高價等差級數求和問題,對此,沈括創立了一個正確的求解公式。會圓術是一個已知弓形的圓徑和矢高求弧長的問題。沈括推得求弓形弧長的近似公式。之後,元代的王恂、郭守敬在修改曆法、制定授時歷中就利用了沈括的這個公式。

(3)在物理學方面,沈括通過紙人實驗發現了“共振現象”,他還親自做凹面鏡成像實驗。用實驗探討“陽燧引火”的原因。對古代的透光鏡作過細心的觀測和研究。他提出了“礙”的概念,指出“陽燧(凹面鏡)照物皆倒,中間有礙故也。……窗隙中樓塔之間,中間為窗所束,亦皆倒懸,與陽燧一也”。這裡的“礙”是指某種特殊的幾何點,例如小孔成像的孔、凹面鏡的焦點或曲率中心。他所記載的“紅光驗屍”法指出,當屍體的傷痕不易發現時,可在中午用新的紅油傘罩在用水澆了的屍體上,則傷痕可見,這是由於紅油傘實際起了濾光器的作用,屍體傷痕的青紫處,在紅光下比在白光下看得清晰。另外,他對古代透光鏡也作過比較合理的解釋。

特別在磁學方面研究成果尤為卓著。他最早記載了人工磁化的一種簡便方法,即“以磁石磨針鋒”,造指南針。他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指出地磁場存在磁偏角的人,即磁針所指“常微偏東,不全南也”。西方的這一發現要比沈括的發現晚400年。對於磁針的裝置法進行了詳細的討論,即水浮法、指甲旋定法、碗沿旋定法和單根蠶絲懸掛的縷懸法,最後指出用絲線懸掛的方法最好。

(4)在地學方面,沈括對地形地貌進行了大量的觀測研究,指出泥沙的淤積作用是形成華北平原的真正原因。他首創的立體地圖很快得到推廣。

(5)在醫藥學方面,沈括根據實物,對藥物名稱做了大量的證同辨異工作,並注意收集驗方,編有《蘇沈良方》15卷。

(6)在聲學方面,用紙人顯示聲音的共振,是沈括的一個發明。古代的琴(或瑟)上,都有宮、商、角、徵、羽、少宮等弦,其少宮、少商分別比官、商高八度音。他剪了一個紙人放在少宮或少商弦上,彈動宮弦或商弦時,在相應的少宮或少商弦上的紙人就會跳動起來,而彈其他弦時,紙人則不動。用兩隻琴(或瑟),將紙人放在一隻琴的弦上,彈動另一隻琴時,相應的弦上的紙人就會跳動。沈括將這種情形統稱為“應聲”,並指出這是正常的規律。沈括在聲學上還提出了“虛能納聲”的見解,即將牛革箭袋放在地上當枕頭,“附地枕之,數裡內人馬聲,則皆聞之”。從現代物理學觀點看來,這是由於地面下傳來的聲波能量衰減小,而箭袋的空腔起了集聲作用的緣故。此外,他還研究了古樂鐘的發聲、古琴的製作和傳聲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