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安塞腰鼓》教學設計範文

來源:才華庫 2.9W

【教學目標】

課文《安塞腰鼓》教學設計範文

一、知識與能力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文章的激情和氣勢。 (重點)

2、感受鏗鏘有力、富有節奏感的語言,並瞭解排比、反覆及短句的表達效果。(重點)

3、品味文章意蘊內涵,發表自己的見解。 (難點)

二、情感態度價值觀

理解文章對高原生命的熱烈讚美,感受其中生命律動和力量及豐富的文化內涵,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

【過程與方法】

看錶演、聽錄音、讀課文,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合作學習。

【學情分析】

課文有關生命和力量的主旨以及對舞蹈動作、聲音的描寫,學生理解有一定難度,讓學生讀出氣勢即可。

【設計理念】

語文學習,無論是語言積累,還是情感薰陶,都要在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中實現。所以,所有的教學環節設計都以讓學生看、聽、讀、說等實踐活動為核心,並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合作交流讓個體的片面的認識趨於完整。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藉助工具書掃除文字障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兩至三遍,瞭解課文大意,寫下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疑問,並查閱相關資料瞭解排比這一修辭手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安塞腰鼓是我國北方具有代表性的優秀民間舞蹈之一。有人這樣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來有股能勁,揮槌有股蠻勁,跳躍有股虎勁,轉身有股猛勁,全身使出一股牛勁,看了使人帶勁,聽了給人鼓勁,實實在在是勁!今天我們學習陝北作家劉成章寫的《安塞腰鼓》這篇文章,藉助作者的生動描摹,跟著安塞腰鼓的節奏,體會它的氣勢,感受其中生命的律動。

(多媒體投影:課題、有關安塞腰鼓的文字介紹和幾幅圖片)

二、收集問題,檢查預習

課前,要求大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兩至三遍,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為了檢驗預習效果,請大家瀏覽課文,快速地畫出表現安塞腰鼓場面特點的語句和表現安塞腰鼓文化內涵和生命意識的句子。此外,大家有什麼疑問可提出來,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加以解決。

三、聽錄音,感受文中激情

有人說,安塞腰鼓能使空氣燃燒。是啊,就像空氣中本來包含著氧氣一樣,人的心中本來就蘊藏著激情,蘊藏著力量,一旦遇到火種,便會不可阻遏地燃燒起來。那麼,就讓《安塞腰鼓》在我們課堂上也燃燒一回吧!

(播放5~13自然段錄音,以激發學生激情,然後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四、體味句式修辭的表達作用

從大家的朗讀中,我們似乎聽到了激盪的鼓聲,感受到了那烈火般的舞蹈,文章為什麼會這麼有氣勢?你能否從文章的語言材料中找一點依據?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總結,明確:文中用了不少排比和反覆,以增強文章的氣勢和情感,且手法多變。(因學生已查閱了有關排比的資料,此處就不必多講。)這篇文章中還有許多獨句段,還有許多短句,如交織!旋轉!凝聚!奔突!輻射!翻飛!昇華。短促、激烈,有強烈的節奏感,正如急促的鼓點。

多媒體顯示:

句式修辭

剛才大家舉了不少排比、反覆的例子。其中有一例很特別,它在文中多次間隔出現,是哪一句呢?它在文中出現了幾次?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呢?

在引導學生回顧《黃河頌》中三個啊!黃河!的作用的基礎上,讓學生反覆朗讀這一句,體會其情感的逐步加深。

多媒體展示:

好一個安塞腰鼓(反覆)

啟發學生使其明確:好一個安塞腰鼓!出現四次,形成一唱三嘆、迴環往復的氣勢,推動情節和情緒向高潮發展,還提示了文章的內容層次;這句中的好一個抒發了對安塞腰鼓的讚美之情,可以說是文章的抒情線索。

多媒體展示:

在前一張幻燈片的反覆之後插入文字:抒情線索。

這就是排比、反覆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五、感知文章結構

教師導語:正是由於運用了這樣的句式修辭,文章的主體部分一直保持著一種快節奏。可是,當我們讀文章的開頭、結尾時,有沒有感受到那種快節奏呢?開頭、結尾有沒有運用排比、反覆和短句呢?~~沒有。為什麼呢?

啟發學生,使其明確兩者不同的原因在於開頭、結尾寫的是擊鼓前後的寂靜的氣氛,有別於擊鼓時的奔放與熱烈。

多媒體展示:

結構

安靜的腰鼓(靜)──→火爆的腰鼓(動)──→寂靜的腰鼓(靜)

(擊鼓前) (擊鼓時) (擊鼓後)

可見,文章的形式技巧都是為內容服務的,內容決定形式。

六、合作探究文章意蘊、內涵

好一個安塞腰鼓!作者要讚美的僅僅是安塞腰鼓的壯美麼?一滴水能折射太陽的光輝。讓我們透過這腰鼓,去探尋文章博大深遠的內涵吧!請大家用好一個的句式,結合課文中具體的段落或語句,來談談你對文章內涵的理解。

在教師示範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思考後在組內討論交流,然後在班內自由發言。課堂發言可以形散而神聚。在討論發言中,應允許並鼓勵學生質疑,也要鼓勵其他學生就此展開討論,進行答疑。因為這種質疑解疑的過程,實際上也正是對文章內涵逐步瞭解、不斷深入的過程。

1、教師示範,好一個黃土高原!或好一個黃土文化(課文19~22自然段)

2、學生合作探究,教師根據學生有可能發表的見解及收集的問題,有針對性的準備,並適時點撥:

⑴ 為什麼說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兒,打不得這樣的腰鼓?難道江南真的打不得腰鼓麼?任何藝術的產生都與特定的地域和歷史文化淵源有關。江南的文化風格是柔美的,孕育不出這樣的腰鼓。安塞腰鼓只能是原始粗獷的黃土文化的產物。

⑵ 為什麼又強調黃土高原土層的厚?──因為這厚厚的土層,正是生命元氣的積蓄,也是黃土文化的深深積澱!讚美安塞腰鼓,實際上也是讚美黃土高原的文化底蘊!

作者在寫作時為了襯托黃土高原的厚重,所以似乎有點厚此薄彼。其實,江南文化和西北文化只是風格不同,一陰柔一陽剛。正如人之性格,不能評判孰優孰劣。

所以,也可以說好一個安塞腰鼓!的內涵之一是好一個陽剛之美!好一群茂騰騰的後生!或好一群充滿生命力的西方漢子!(第 1至第4自然段、第7自然段、第18自然段)

從這些段落中,我們感受到了一種蓬勃奔放的生命力。

⑶ 它使你驚異於那農民衣著包裹著的軀體,那消化著紅豆角老南瓜的軀體,居然可以釋放出那麼奇偉磅礴的能量!這句話怎麼理解?

紅豆角老南瓜說明吃得不好,吃得粗糙。他們有著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經人工雕飾的,沒有半點汙染的,不摻雜任何雜質的完完全全的生命。儘管那裡是落後的,但落後是暫時的,有這種生命能量在,就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它終有一日會突破迸發!

⑷ 好一股掙脫了、衝破了、撞開了的勁兒!(第9至13自然段)要掙脫、衝破了、撞開的是什麼呢?

也許一個地域的歷史越悠久,舊的傳統文化習俗的束 縛也就是越牢固。人們渴望變革,渴望衝破這重重阻礙、束縛,渴望打破身上層層堅硬的外殼。

⑸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後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怎麼理解?

這句話不僅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而且使人產生豐富的聯想。人生的道路總是失敗與成功、失望與希望的交替。正如《在山的那邊》中寫的那樣: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著我的山頂/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人們在認識事物過程中,常常由迷惘到清晰,清晰了又陷入了新的迷惘,多次反覆後才能大徹大悟。我們不可能一下子看透一個人,也不可能一下子認清一個事物。比如今天學的這篇文章,我們能一下子就領會它的內涵麼?必然也要經過反覆閱讀、反覆思考,才能由表及裡,由淺入深。這堂課上完了也不一定能大徹大悟。今後我們有了更多的人生閱歷、對黃土、中國社會有了更多瞭解時,再來讀這篇文章,應該會有新的體會。也許是寫出了社會發展變革的過程:人們衝破阻礙,進行了變革,可經過長時期的沿襲,曾經的新生事物又成為了傳統與束縛,又需要新一輪的變革,社會就在這樣的一次次改革中不斷向前發展。這些聯想使文章的境界拓寬了,內涵更深遠了。

好一個物我合一的理想境界!

好一個反璞歸真、自然純粹的精神狀態!(第14、15自然段)

⑹ 山崖和觀眾的心怎麼都會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為什麼又會遺落了一切冗雜?

安塞腰鼓引起了山崖的迴響、觀眾的共鳴,藝術與自然、心靈融合為一,天地間似乎只剩下這鼓聲。

藝術淨化了、昇華了人的心靈。一切慾望得失都被略去了、遺忘了。人還原了人之本性,找到了人生活的最佳狀態──反璞歸真、原始純粹的精神狀態。

好一個夢幻與生活的動靜結合!(25至30自然段)

當它戛然而止的時候,世界出奇的寂靜,人們都沉浸在其中,如痴如碎,如夢如幻。一聲渺遠的雞啼打破了這寂靜,讓人回到現實,眼前又是新的一天,新的世界,充滿新的希望。

多媒體展示:

好一個蓬勃的生命力量!

好一個生命的舞蹈!

好一個充滿希望的原野!

好一個衝破束縛、阻礙強烈渴望!

好一個陽剛之美!

好一個反璞歸真的自然生活狀態!

好一個粗獷厚重的黃土文化!

好一個

大家對課文的意蘊內涵發表了很多見解,投影所展示的內容中如有你尚未體會到的,可以再結合文章內容加以揣摩,最後的省略號也有待於你們今後的閱讀來補充。

七、分聲部演讀

領會了內涵,必然能更投入地朗讀。讓我們嘗試一下分聲部朗讀(一名女生讀開頭、結尾;好一個安塞腰鼓!全班齊讀;其他段落男女生齊讀交替穿插)

八、拓展思考

1、如果安塞腰鼓到我們江漢平原來演出,是否能表演出這種氣勢?

2、西北富裕之後,那裡的人們是否還能保持這種精神狀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