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天都峰》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1.48W

作為一名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爬天都峰》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爬天都峰》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描寫了在暑假裡,“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大爺,我們互相鼓勵,克服困難,終於爬上了天都峰。在學習了生字新詞的基礎上,本課轉入深究課文內容,以梳理課文條理,在品詞析句的基礎上解決教學重點。

二、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讀好對話,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

2、把握課文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爬上天都峰的過程。

3、培養學生汲取他人長處和從小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品格。

三、教學重點。

理解天都峰高、陡的特點及“我”和老爺爺爬上天都峰的艱難

四、教學資料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揭題,設疑激趣。

上課時我們學習了第3課的生字新詞,知道了天都峰的高和險,那麼文中的“我們”是怎樣爬上去的呢?我們一起來走進課文。

1、(師故意將課題誤寫成“登天都峰”)讓學生指正題目中的錯誤。

2、釋疑:課題中為什麼用“爬”而不用“登”?

3、老師蒐集了些有關天都峰的圖片,下面我們先一起欣賞一下。

(多媒體播放天都峰圖片)請大家仔細觀察一下,天都峰有什麼特點?那麼,課文又是如何來描寫天都峰的呢?

(通過辨析“爬天都峰”與“登天都峰”的'優劣,引出天都峰“高與陡”的特點;再通過圖片展示,使學生對天都峰的險峻峭拔有了更為直觀的印象。)

(二)、細讀課文,深入理解。

1、學習第2自然段。

(1)看螢幕上的圖和文字,指名讀,讀出“又高又陡,令人望而生畏”的感覺。

(2)說說課文是怎樣把天都峰的“高”與“陡”寫具體的?在文中找出相關語句。

a、高:“抬頭望”、“這麼高”、“雲彩上”

“我爬得上去嗎?”――――(猶豫、懷疑)有什麼好處?

b、陡:“筆陡”、“天上掛下來”、“發顫”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以讀促思,以讀促情。

(4)小結。

寫天都峰的高與陡,正說明爬上天都峰非常不容易,那是需要勇氣、力量和決心的。

(對重點詞句“有感情地朗讀”,能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也是中低段學生學寫句子的有效途徑。)

2、學習3—5自然段。

那麼,面對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想要爬上峰頂的除了我和爸爸,還有誰?那是一位怎樣的老爺爺?你怎麼知道他也是來爬天都峰的?

(1)課件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來爬天都峰?

老爺爺,你也來爬天都峰?

(2)思考:

他們所說的話中都有一個“也”字,這個“也”是什麼意思?(言下之意就是“和我一樣”。)

他們是互相懷疑嗎?表現了他們什麼精神?

學生分組討論。

(3)教師小結:

天都峰那麼高,那麼陡,我年紀這麼小,老爺爺年紀那麼大,卻都來爬。我們是互相驚歎,互相欽佩。表現了這一老一少不怕困難,勇於攀登的精神。

(4)分角色朗讀。

讀出兩個人之間互相羨慕、佩服的語氣。

(一個“也”字,在文中並不顯眼,但通過點拔,進行挖掘,使學生感覺到這個詞語在表達上的作用,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無窮魅力。)

3、學習第6—7自然段。

受老爺爺的影響,我開始爬天都峰。那麼,我是怎樣爬的?

(1)課件出示句子,填空。

我()向峰頂爬去。

a、“奮力”是什麼意思?

b、課文是怎樣來描寫我“奮力”爬山的?

(“攀著鐵鏈上”“手腳並用向上爬”)“手腳並用”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這樣爬?

(2)我們攀著鐵鏈,手腳並用,奮力向上爬,結果怎樣?

a、“終於”是什麼意思?

b、從這個詞中,體會到了怎樣的心情?

c、誰能再用“終於”造個句子?

(3)拓展,啟發想象。

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呢?假設你是文中的“我”或老爺爺,在爬山途中,你會怎樣去鼓勵對方?

爬上峰頂,“我”和老爺爺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又會有哪些感覺?

4、學習8—10自然段。

(1)出示“我”和“老爺爺”的對話。

a.分角色讀。

b.討論:“我”謝“老爺爺”什麼?“老爺爺”又謝“我”什麼?

c.“居然”一詞在這裡說明了什麼?

d.從他們的對話中你懂得了什麼?

(2)出示“爸爸”的話,說說其中的含義。

(三)、課堂小結,領悟道理。

1、談談你學完課文後的感受。

2、師總結:戰勝困難,要有勇氣和信心;與人相處,要善於互相學習,互相鼓勵,共同進步。

3、爬天都峰

(四)板書設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