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永生的眼睛教學設計

來源:才華庫 5.2K

第一課時

關於永生的眼睛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學習本課生字,積累本課詞語;體會含義深刻的詞句,培養有感情朗讀的能力;學習作者抓住人物語言進行生動細緻的描寫,從而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寫作方法

2.過程和方法:

通過讀中感悟,合作探究,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字內涵。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在父母親去世後捐獻角膜的過程中的情感和認識上的變化,學習其正確對待死亡,自願死後捐贈器官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培養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

【課前談話】

講美軍不惜花費大量人力、物力錄找陣亡士兵遺骸的故事,展現人們對人遺體的尊重。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激發興趣

1.同學們,有一個詞語大家肯定非常熟悉!(母親)

2.母親是生我們,養我們的人,母親就是我們溫暖的家。可是,不幸的女孩──琳達,卻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永遠地失去了自己的母親。

3.出示課題及作者(18、《永生的眼睛》),再範讀:那會兒,我的內心一直籠罩著巨大的悲哀與苦痛。一想到從此以後我再也得不到媽媽的呵護了,淚水便不由自主地流淌下來。我無法面對沒有媽媽的孤零零的生活。(就在母親去世的當天下午),一位警官來到我們家,對父親說:“先生,您同意醫院取用尊夫人的眼睛角膜嗎?”

4.面對這個近乎沒有任何人情味可言的要求,我的父親,會作何反應?痛失慈母的我,又會作何反應?

設計意圖:配樂範讀,展現琳達痛失慈母后的悲痛情緒,從而調動學生情感,促使其“移情”考慮問題。逝者已去,作為女兒此時最應做的莫過於讓母親靜靜離去,而一位警官的突然造訪,卻使得事情的發展顯得撲朔迷離。故事講到這兒,嘎然而止,要求學生去讀文字,有效地激起學生的讀書慾望,也為“父親同意角膜捐贈,我反對角膜捐贈”的衝突做好了鋪墊。

二、初讀課文,體會“我”對角膜捐贈的反對

1.請同學們開啟課本,翻到86頁,藉助螢幕上的溫情提示,自由地讀讀課文,(點擊出示溫情提示)。注意讀準字音,看清字形,遇到難讀的地方就多讀幾遍。好,開始吧!(溫情提示內容:“角膜”、“角膜移植”、“器官移植”相關知識)

2.學生藉助溫情提示,自由讀文。

3.反饋學習生字詞情況:

讀完了課文,誰來跟這幾個朋友打個招呼?盲童、屢屢、摟住、遵從

4.交流讀文體會:

你體會到了什麼?從哪裡體會到了?

⑴課件出示句子一:“當然可以。”爸爸痛快地回答。

⑵課件出示句子二:

“你怎麼能讓他們這樣對待媽媽!”我衝著爸爸哭喊,“媽媽完整地來到世上,也應該完整地離開。”(抓住“當然”、“ 痛快”體會父親對角膜捐贈的支援;抓住“怎麼能、衝、哭喊、應該”等處體會我的反對;同時進行感情朗讀)

⑶是什麼讓我如此反對呢?(預設:對母親的尊敬和愛)

⑷反覆引讀:

媽媽完整地來到世上,也應該完整地離開。

師:“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深愛著母親的我無法接受捐贈母親角膜的決定,使我忍不住衝著父親哭喊……

師:使我忍不住深深地責怪父親……

師:使我忍不住痛哭失聲……

設計意圖:採用一個“欲擒故縱”的教學策略,在此處將父親對器官捐贈的態度與我的態度進行對比,突出了我對捐贈事件的強烈反對,從而預設衝突,激發學生求知慾望,為本課的後續教學設作好鋪墊。

三、快讀課文,感受“我”態度的轉變

1.同學們,一個對捐贈母親角膜如此強烈反對的“我”最終會不會同意器官捐贈呢?請同學們快速地讀讀課文,找一找能夠體現我同意“角膜捐贈”的語句?(學生讀文)

2.交流,引導質疑:課件出示:

父親與世長辭後,我遵從他的遺願捐贈了他的眼睛角膜。

師:請同學們也來讀讀這句話,想一想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疑問?(根據學生提問,梳理出主問題“我為什麼同意了器官捐贈?是什麼讓我接受了器官捐贈?”)

設計意圖:找到恰當的教學切入口是組織好通篇教學的關節點,更是學生深入解讀文字的“索引和文眼”。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緊抓“我”對“捐贈器官”一事的態度為線索,前一環節充分渲染“我”的反對態度,本環節展現“我遵從父親遺願”捐贈角膜,這樣就製造出最大的心理衝突,此時將我的態度作一前後比較,引導學生質疑,“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梳理出本課研究的`主問題“是什麼讓我接受了器官捐贈?”這樣學生的探究就展開了。

四、課堂小結:

五、教學反思

生命因短暫和僅有一次而顯得極為寶貴。然而,遺體捐獻志願者戰勝了短暫,生命的價值得以昇華,獲得了永恆。相關資料的連結,讓每個學生懂得作者一家以及更多的人正確對待死亡,自願死後捐贈器官,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同時,培養學生努力實現自己生命價值的意識和熱心幫助他人延續生命的態度。結尾的疑問旨在喚醒學生的一種意識,樹立起對生命的熱愛,具有為他人生活的美好做出努力的願望和熱情。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從文中進一步感悟生命的美好,體會人性的真善美,樹立對器官捐獻的正確觀念。

2.學生能夠領悟有一定內涵的語句的含義,培養其有感情地朗

讀的能力;

3.通過各種形式的讀書,觸動心靈,昇華情感。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對死後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高興和驕傲。

教學難點 :

抓住父親的語言來理解一家人對死後器官捐獻的行為看法的轉變。

教具準備:多媒體 課件

教學過程:

一、精讀課文,探究“我態度轉變”的原因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5至9自然段,用筆劃出有關的語句,並反覆地讀一讀,想想從中讀懂了什麼?(學生默讀課文,四人小組交流)

2.交流學生學習體會:句子一:課件出示:“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死後的身體能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⑴說說你是怎麼理解這兩句話的?

⑵再讀這句話,思考“在父親的眼裡,怎麼樣的死是有意義的?”(預設:我們的死亡之軀有助於他人健康的恢復,這樣的死是有意義的。)

⑶引用資料,比較理解:

課件出示:據衛生部統計,我國目前約有400萬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過角膜移植手術復明,但由於角膜捐贈匱乏,我國每年僅實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術,數百萬的患者還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①數百萬的患者渴望得到的是什麼?我們能給予他們什麼?而父親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