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詩》教學設計範文

來源:才華庫 1.44W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木蘭詩》教學設計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木蘭詩》教學設計範文

《木蘭詩》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熟讀成誦。

2、在朗讀中把握課文內容,理解詩歌主題。

3、在有感情地朗讀中把握人物形象。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熟讀成誦。

教學難點:把握主題,理解人物形象。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朗讀課文,熟能成誦;感知課文內容,整體把握。

教學過程:一、激趣匯入:大家聽過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一首詩歌。

二、走近作家作品:

《木蘭詩》選自《樂府詩集》,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民歌。它是一首長篇敘事民歌,也是一首樂府詩,與《孔雀東南飛》一起,被稱為“樂府雙璧”。

樂府詩又叫漢樂府。秦時有樂府機關,是專門管理樂舞演唱教習的機構。漢武帝時重建樂府,職責是採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祭祀或宴會時演奏之用,後把由樂府機關蒐集整理的詩歌,也稱為“樂府詩”或“樂府”,與“詩經”“楚辭”鼎足而立。

二:朗讀課文,熟能成誦

1、學生自由讀課文,體會句式特點,感知課文內容。

師提問:這首詩歌的每句有幾字?

點撥:這首樂府民歌以五字句為主,還有七字句和九字句,駢散結合,整齊中有變化,不顯得呆板。讀起來朗朗上口,節奏明快,又有變化,不會形成順口溜。

2、朗讀詩歌時要注意的特殊字音:

軍帖(ti) 帖(ti同“貼”)花黃

可汗(kèhán )十二轉(zhun )

著(zhuó)我舊時裳(cháng)

3、找出每一小節的韻腳,讀出詩歌韻味。

4、劃分節奏,有節奏地讀課文。

老師點撥: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五字句劃分為二三節奏);

不聞/爺孃/喚女聲(七字句劃分為二二三節奏);

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九字句劃分為二四三節奏)

5、朗讀節奏訓練,讀出文言味道。

方法:同桌二人一起學習《經典詠流傳》中學堂孩童搖頭晃腦打節奏,同時在劃分節奏處帶上延長音的方式朗讀課文,讀出文言韻味。

6、體會每一小節的朗讀語氣、語調和語速。

師問:你覺得每一小節都用同一種語氣讀嗎?每一小節該用怎樣的語氣、語調?

(1)學生自由讀,邊讀邊體會邊討論,指多名學生朗讀展示自己的體會。

(2)師總結點撥:

第一小節“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要讀得輕快;“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要讀的憂愁低緩,“女——嘆——息”中間要有延長音。

第二小節,後四句寫木蘭決定女扮男裝替父從軍,要讀得鏗鏘有力,讀出木蘭的“男兒”氣概。

第三小節要用到連讀,四個“買”之間不要停頓,一氣呵成,讀出木蘭臨行前緊張而有序的準備過程。兩個“旦”字引領的句子之間也不要停頓,讀出木蘭行軍緊急、匆忙,側面反映戰事吃緊。而句內“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和“不聞爺孃喚女聲”和“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之間要放緩節奏且聲音低沉,讀出木蘭對親人的思念之情,這才能突出木蘭作為一個活生生的平凡人的真實情感。

第四小節前四句“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要語速加快,讀出戰事緊張、戰鬥激烈的意味。“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要讀的低沉、緩慢、悲壯,體現戰爭的慘烈。

第五小節要讀出對木蘭的讚許,特別是“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更要讀出木蘭急於歸家的迫切心情和對家鄉深切的思念以及對功名利祿的淡泊。

第六小節要讀出喜氣洋洋的氣氛,特別是“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更要讀出那一種歡樂喜慶的氛圍。寫木蘭“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既要讀出木蘭穿上女兒裝時無法掩飾的欣喜之情,更要讀出鄰家女孩的那種小女兒態。“出門看夥伴,夥伴皆驚忙。”要讀出夥伴們驚訝的口吻,如果加上瞠目結舌的表情就更形象生動了。

最後一段“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最後這個反問句,更要讀出那種得意之感。

6、師問:大家有沒有發現段落與段落之間還有連線的詞句?

點撥:“歸”,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這個段落間就不要停頓,要快速連讀,才能有一種流水潺潺的感覺,也有一氣貫通的暢快之感。

7、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女生、男生分兩個聲部,接龍式試背誦課文。

三、師總結: 我們在每一小節讀法的討論中,瞭解了詩歌內容,也懂得要根據詩歌內容來確定語氣、語調、語速的朗讀技巧,希望大家在今後學習詩歌時,都能用上這些朗讀技巧。

四、作業: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把握詩歌主題,理解人物形象。

一、觀看尚雯婕演唱《經典詠流傳·木蘭詩》的視訊,引入新課。

二、複習:

1、提問詩句:(1)木蘭替父從軍的句子是:

(2)木蘭出征前做準備工作的句子是:

(3)寫木蘭不遠萬里行軍急速的句子是:

(4)寫戰鬥激烈的句子是:

(5)寫戰爭慘烈的句子時:

(6)表現木蘭立下赫赫戰功的句子是:

(7)寫木蘭不願做官的句子是:

(8)寫木蘭歸家後心興奮心情的句子是:

(9)寫家人對木蘭深切思念,熱烈歡慶她迴歸的句子是:

(10)表達讚頌木蘭巾幗不讓鬚眉的句子是:

二,理清故事情節

1、用一個詞概括每段內容:

學生板書:身份 原因 出征 征戰 凱旋 團聚 讚美

2、哪些內容詳,哪些內容略?為什麼?

點撥:作者刻意略寫戰爭,表達作者對戰爭的厭倦,突出表現主人公木蘭的形象。

三、人物形象分析:

問:你喜歡木蘭嗎?喜歡她的什麼?用一個句子表達出來:我喜歡木蘭,因為她_______

學生展示自己的寫句結果,老師板書:勤勞 善良 孝順 心繫國家 宣告大義 英勇善戰 淡泊名利

師總結木蘭形象:

木蘭不僅是一位女英雄,在國難當頭、家庭危機時,她深明大義,挺身而出,替父從軍,不畏艱險、勇往直前、英勇善戰,捨生忘死、保家衛國。

她同時又是個勤勞、善良、孝順的女孩子,她熱愛和平幸福的家庭生活,她的身上體現著中國傳統女性的優秀品質。

她也是個鄰家的女孩,她也嘆息憂慮,也喜歡“著我舊時裳”,也喜歡“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也喜歡和朋友們開個玩笑:“尋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正是因為以上三點,花木蘭才成為千百年來深受人們喜愛的形象。

四、體會寫作特點:

1、問:請把你喜歡的詩句大聲讀出來,體會它們都用了哪些修辭?

2、老師講解:

(1)排比、對偶、頂針、互文修辭手法的多次使用,使句子朗朗上口,感情充沛,上下連貫,一氣呵成。

1、押韻:幾乎句句押韻,使詩歌韻味十足。

2、具有樂府民歌的特點:開頭一問一答,語言質樸明白。

五、再次齊背詩歌。

六、作業:把《木蘭詩》改寫成一篇記敘文,可以加上合理的想象,對人物和場景做一些描寫。

《木蘭詩》教學設計2

教學目的

體會恰當詳略敘述和成功運用排比、對偶、誇張等修的表現力量,培養處理題材和運用修辭方法的能力。

理解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的形象,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愛國精神。

教學設想。

1、這首詩以木蘭代父從軍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節發展當中運用排比、對偶、誇張等修辭方法描寫人物,刻畫出了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形象。課本就詩中的排比句、對偶句組織了課後練習。引導學生扣住故事情節的發展,分析詩篇對人物所作諸多描寫的表現力量,把此種練習統一於人物形象分析當中,深刻理解木蘭這個人物形象。

2、這首詩敘述評略得當。對此單獨進行分析,以免影響分析人物形象的集中。

3、這首詩的語言富有民歌特色,剛健明快,引導學生注意朗育和背誦。

這首詩安排兩個課時進行教學。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木蘭代父從軍的緣由,準備出征的急切,賓士征途的思親。

教學過程

1、由教學過的現代詩歌,引到將要教學的古代詩歌,引出《木蘭詩》(板書詩題)。

2、教師指出:《木蘭詩》是南北朝時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它敘述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刻畫出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形象。木蘭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板書:木蘭)。

3、要求學生參看註釋,閱讀詩篇,理解詞義、句意、詩篇大意

4、出示小黑板,引導學生讀準上面加點字的音,辨析一些字的形、義。

機抒:Zhù,織布梭子。不能念Zhū,左旁偏旁從“木”不能與“抒情”的“抒”相混。

可汗:kèhán專用名詞,不能念kěhàn。

鞍韉:,馬鞍下的墊子,不能念助n。

轡頭:Pèi,僵繩。

燕山:yān,山名,不能念yàn。

胡騎:jì,戰馬,不能念qí。

戎機:rǒng,軍事。與“戍”的念shù,當防守講,形音都不相同。

朔氣:Shuò,北方。

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與“析”的念xī。當劈開講,音義都不相同。

紅妝:zhuāng,裝飾,打扮。

著我舊時裳:Zhuó,穿。與“著作”中的“著”,念Zhù,

當寫講,形同而音義不同。

傍地走:bàng,臨近,臨沂,此處引申為貼著。

5教師範讀全詩。

6、引導學生劃分這首詩的結構層次。

依據故事的發生、發展和結束,這首詩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各寫出了什麼?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可以分為五個部分。1、2段為第一部分,寫出木蘭代父從軍的緣由。第3段為第二部分,寫出木蘭經過長期激烈戰鬥勝利凱旋。5、6段為第四部分,寫出木蘭功成身退,返回家鄉。第7段為第五部分,吟唱詩歌的人讚美木蘭。

如果有學生把前三段合為一個部分,或把第7段與前兩段合為一個部分,也都有道理,應予肯定。

7、指定學生朗讀第一部分後,引導學生分析這一部分。

(1)詩篇怎樣寫出故事的開始?這樣寫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詩篇由“唧唧復唧唧”引出“木蘭當戶絹”,表明了木蘭織布姑娘的身份。“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這組對偶句表現出木蘭停機不織,只是連聲嘆息,自然地引出母親的發問,木蘭的回答(板書:母問女答),富有生活實感,寫出了故事的開始。

(2)木蘭的答話表明了什麼情況?表現了她的什麼特點?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軍帖”的夜傳,“十二卷”的誇張,表明了軍情緊急,顯示出戰爭氣氛。“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父老弟幼,揭示出尖銳的矛盾,表明了木蘭代父從軍的緣由(板書:表明緣由)。“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表現出木蘭基於家庭情況,經過停織嘆息的考慮,毅然決定代父從軍(板書:毅然代父從軍)。

8指定學生朗讀第二部分後,引導學生分析這一部分。

(1)這一部分先運用什麼修辭方法寫出了什麼內容?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路,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木蘭連赴東西南北四市,匆忙購置戰馬鞍具的情景,表現了木蘭準備出征的急切心情(板書:排比鋪陳匆忙購置急切準備出征)。

(2)這一部分還運用什麼修辭方法寫出了什麼內容?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旦辭黃河去……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但,只。前後四句之間構成對偶並運用了間隔反覆修辭方法。“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和“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這兩組對偶句之間,間隔反覆,層嬗遞進(板書:反覆),表現出木蘭出征的路線,征程的遙遠,行軍的神速,點明瞭宿營的荒涼地點;“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和“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之間,間隔反覆,緊相呼應,在荒涼夜間環境烘托中(板書:烘托),揭示出木蘭乍離家鄉,思念親人,離鄉愈遠,思親愈切的心情(板書:思親情切);從而細膩地透露出木蘭少女思親的情懷,活生生地刻畫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寫出木蘭賓士遙遠征途的豪邁氣概(板書:賓士遙遠征途)。

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二的1,三的1、3,四的3。

2預習後文,準備下節課進行分析。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木蘭功成身退,返回家園。詳略敘述的恰當。

教學過程

1、(課前重書上節課的板書)由上節課分析的木蘭代父從軍,賓士征途,引到繼續分析後文。

2指定學生朗讀第三部分後,引學生分析這一部分。

(1)這一部分前兩句在詩篇前後段落上起著什麼作用?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是對上段描寫的賓士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馳抵戰場,引到描寫戰場上的生活和戰鬥,在詩篇前後段落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這兩句詩,誇張地表現出木蘭身跨飛馳戰馬,萬里奔赴戰場,穿過關隘、飛越層巒的矯健雄姿(板書:誇張)。

(2)後四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兩句對偶(板書:對偶):凜冽的北風傳送著打更的聲音,將士們在軍中宿營;寒冷的月光照射著明晃晃的鎧甲,哨兵們在深夜值勤;在艱苦環境的烘托中(板書:烘托),表現出木蘭在戰場上的艱苦生活。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兩句對偶,又是互文,互相滲透(板書;互滲):將士們出征十年,經歷過上百次激烈戰鬥,有的戰死沙場,有的凱旋歸來;表明了木蘭身經長期激戰,英勇善戰,凱旋歸來(板書:長期激戰凱旋)。

3,指定學生朗讀第四部分後,引導學生分析這一部分。

(1)這一部分運用什麼修辭方法描寫木蘭朝見天子的情景?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誇張,對偶,互相補充,表明天子為木蘭記多次功、賞賜甚豐,並且還“問所欲”,意將封任高官;這就有力地襯托了“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板書:誇張襯托),表現出木蘭功成身退、眷戀家鄉耕織生活、不慕榮華富貴的純真性格、高貴品質(板書:功成身退不慕榮華富貴)。

(2)這一部分運用什麼修辭方法描寫木蘭回到家園的情景?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一家親人因木蘭歸來而各自產生的符合年齡、身份、性別特徵的行動,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親切意味。表現出木蘭勝利歸來給全家親人帶來了一片歡樂(板書:排比鋪陳親歡)。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木蘭一連串富有年輕女性特徵的換裝梳妝動作,表現出木蘭久徵勝利歸來,恢復女妝,欣喜興奮的感情。

“出門看夥伴,夥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表現出夥伴看到“木蘭是女郎”時的驚詫和讚歎(板書:伴驚),襯托了木蘭在長期從軍當中的謹慎和機警。木蘭從軍的故事也就在喜劇高潮中結束(板書:喜劇高潮結束)。

4、指定學生朗讀第五部分後,引導學生分析這一部分。

這一部分是吟唱詩歌的人在詩篇故事結束以後的吟唱。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體現了什麼樣的感情?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這一部分以雙兔為喻,很有風趣;“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我”字,具有代木蘭說話的意味,體現了對木蘭十分親切和非常喜愛的感情(板書:雙兔為喻風趣親切),讚美了木蘭在從軍十二年中未被發現是女郎的謹慎和機警(板書:讚美謹慎機警)。

如有學生把這四句詩歸入上一部分,理解為木蘭自己的話,認為木蘭在這以兔自喻當中閃耀著風趣、智慧的光芒,體現了喜悅、自豪的感情,也應予以肯定。

5、引導學生分析這首詩詳略敘述的恰當。

這首詩詳寫什麼?略寫什麼?詩人為什麼這樣處理題材?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這首詩詳寫木蘭的從軍緣由、行前準備、征途思親、凱旋辭官、返回家園,略寫戰場生活、百戰情況。所以這樣詳

地處理題材,原因在於這首詩不是重在表現木蘭怎樣作戰勝,而是重在表現木蘭這個年輕女郎深明大義、代父從軍、性格純真、品質高貴。所以詩中扣住從軍故事的始末,著重寫她的內心世界,表現她的思想感情,刻畫出了這個血肉豐滿的年輕女郎英雄形象。這樣根據人物特點、詩篇主題來

詳略地處理題材,非常恰當。

6指定學生一人朗讀全詩。

要求緩急得當,讀出氣勢感情。

佈置作業

背誦並進一步品味這首詩。完成課後練習。

《木蘭詩》教學設計3

學習目標

1、反覆朗讀成誦,感受詩歌的語言特點。

2、積累文言詞語,學習詳略得當的敘事方法,力爭熟讀成誦。

3、瞭解北朝民歌的特點和常用的修辭手法。

4、分析木蘭這個人物形象,學習古代勞動人民保家衛國的熱情。

重點賞析木蘭這一古代巾幗英雄形象。

難點學習詳略得當的敘事方法。

課前預習: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聲朗讀課文,藉助工具書,讀準字音,理解詞義。

2、反覆朗讀課文,感受木蘭的女兒情、英雄氣,瞭解她的智慧、膽略和才能。

3、閱讀《學法大視野》“課前預習”,瞭解作家作品,完成“基礎梳理”部分。

課內探究:

一、情境匯入。

花木蘭代父從軍的傳奇故事千百年來一直廣為流傳。時至今日,現代人以它為題材打造了各種版本的文學或影視傷口有少兒版的動畫片,有成人版的電視劇,塑造出風格各異的花木蘭形象,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南北朝時期的樂府民歌《木蘭詩》,去見識見識最原始版的花木蘭形象。

二、感情朗誦,整體感知。

1、有情朗誦:

①教師範讀課文,學生聽讀,要求注意體會朗讀的語調、語速、節奏等,尤其應注意朗讀節拍的把握。

明確:

(1)唧唧/復/唧唧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

(2)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

(3)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4)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②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後,個人展示,師生點評。糾正錯誤之處。

③全班齊讀。

2、疏通文意。

①默讀課文,根據註釋理解課文內容,將不理解的地方標記出來,小組解決。

②師生共同釋疑。

③教師補充:請同學們觀察“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這一句,這兩句該如何翻譯?你還能在文中找到其他類似的句子嗎?找出來,並解釋和翻譯。

3、通讀全文,概括各段的內容。並根據各段內容口頭複述課文內容。

4、一千多年來,花木蘭的形象一直深受人們喜愛,原因是什麼?

三、合作探究,研讀賞析。

1、品味詩歌的語言。

注意下列句子中加點的部分,看看這些句子各有什麼句式特點,從詩中再找出一些類似的句子。

①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②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③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④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2、這首詩歌中所寫的故事時間跨度大,內容豐富而複雜,作者是如何作出詳略安排的?從這一內容的安排來看,作者是想表現一個什麼樣的主題?

四、拓展延伸。

學完本文,我們應該從木蘭身上學習什麼?

五、佈置作業。

完成《學法大視野》。

《木蘭詩》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反覆誦讀,並背誦全詩;體會本文排比、誇張、對偶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學習本文詳略得當的敘事方法

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複述等方式,體會詩歌情節曲折,富於戲劇性,充滿傳奇色彩的特點;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認識木蘭的形象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的形象,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難點:

1、賞析木蘭這一古代巾幗英雄形象2、體會課文的語言特色 3、重要文言詞語的積累4、體會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問:同學們都知道“巾幗不讓鬚眉”這句古語吧,你們有誰知道我國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幗英雄呢?學生思考並舉手回答(如:穆桂英、梁紅玉、紅娘子、花木蘭等)

是啊,我國古代確有一位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女英雄——花木蘭千百年來,她已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巾幗英雄形象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可謂流芳百世,流傳海外可同學們卻不一定知道這個故事來自於一首詩――《木蘭詩》(板書課題)下面就讓我們學習這首詩

二、背景解題,認識時代

這首詩選自《樂府詩集》樂府是古代掌管音樂的機構,後人把這個機構所採集的詩歌都稱為“樂府” 《木蘭詩》又叫《木蘭辭》,選自宋朝郭茂倩(qian)編的《樂府詩集》,是一首北朝民歌它與南朝民歌《孔雀東南飛》合稱文學史上的“樂府雙璧”

三、詩歌誦讀初步感知

1、教師帶表情範讀讓學生邊聽邊勾劃出不認識的字,並注意教師朗誦時節奏的變化

2、解決生字詞教師重點強調:

機抒:zhù(織布梭子) 可汗:kè hán 鞍韉:ān jiān(馬鞍下的墊子) 轡頭: pèi(韁繩 )

燕山:yān 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 胡騎: jì(戰馬) 戎機:róng(軍事)

著我舊時裳:zhuó(穿)紅妝:zhuāng(裝飾,打扮)) 傍地:bàng(臨近,此處引申為貼著)

3、請學生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把握情感

4、學生齊讀課文

四、整體感知,走近木蘭

1、在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請學生根據自己的初步理解,複述木蘭故事

2、《木蘭詩》按什麼順序安排故事情節的?

時間順序

3、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詩歌內容與結構教師板書內容,引導學生思考、填空:

理清情節:

木蘭停機(嘆息)——決心(替父從軍)——從軍(準備)奔赴(戰場)——十年(征戰)拒賞(厚祿)——與親人(團聚)

五、人物賞析,品讀探究

1、人物賞析:

你覺得花木蘭是一個怎樣的女子,你從課文中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學生四人一小組分組討論、探究

(1)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勤勞孝順

(2)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願”――勇敢堅毅,忠孝兩全

(3)“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勇敢堅強的英雄氣慨

(4)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不慕榮華富貴,甘過普通百姓生活

(5)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機智、謹慎

總之,木蘭形象特點:深明大義、果敢堅強、英勇善戰、不慕名利、謹慎機敏

2、品讀探究:

(1)第2自然段用排比的句子把東西南北市都寫到了為什麼不在一個地方買齊東西?這樣寫繁瑣嗎?

①渲染戰前緊張氣氛,表明戰事緊迫②表現木蘭準備工作的繁忙和出征的急切心情③樂府詩常用的一種鋪陳寫法

(2)第4自然段寫木蘭辭官還家,運用哪些修辭手法,表現木蘭的什麼情操?

運用誇張,寫出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木蘭辭官不就,表現她不圖功名利祿,嚮往和平勞動生活的高尚情操

(3)第5段寫木蘭回家與親人團聚,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現了她怎樣的心情?

排比,渲染了木蘭一家人團聚、歡樂的氣氛,表現了木蘭回到家中的愉快心情

(4)結尾附文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對木蘭的讚美再一次表現木蘭的機智謹慎

(5)這首詩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呢?

這首詩通過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以及對和平勞動生活的嚮往

3、詳略分析:

(1)這首詩在敘事的詳略上有什麼特點?

從軍緣由――詳寫 出征前準備――詳寫 出征中的思親心理--詳寫,詳寫女兒情態

關山飛度,征戰沙場――略寫,略寫英雄氣慨 凱旋辭官――詳寫

家人迎接――詳寫 木蘭改裝――詳寫

(2)為什麼要這樣安排呢?

(在內容上)突出木蘭的兒女情態,豐富木蘭的英雄性格,使人物形象真實感人(在結構上)詳略得當,使全詩顯得簡潔緊湊總之,詩歌對能表現中心思想的材料詳寫,一般的就略寫

六、體驗反思

1、試想你就是木蘭姑娘,請你說說替父從軍的'前前後後的心理活動

2、假如“我”就是木蘭姑娘(請發揮合理的想像),說說自己的戰鬥生活

七、課堂小結

1、把結構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數相等(或基本相等)的兩個短語、句子或句子成分,相稱的排列在一起,表達相似、相反或相關的意思,這種修辭方法叫對偶如:“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2、學生查閱資料,列舉我國曆史上還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並作比較

——例:梁紅玉擊鼓退金兵,穆桂英大破天門陣,紅娘子,顧大嫂、孫二孃,扈三娘等 劉胡蘭、秋瑾

《木蘭詩》教學設計5

【學生分析】

在中國,花木蘭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學生可能大多瞭解她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故事。可是這樣的一位勇敢剛強的女英雄,她也有著豐富的內心世界,也和普通女子一樣,愛美,愛她的親人,愛樸素平淡的生活。所以,學習《木蘭詩》,就是要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如何把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真實豐滿的人物形象刻畫出來的。

【教學建議】

1、這首敘事詩字面意義淺顯,可引導學生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決生字詞句、理清故事情節。

2、《木蘭詩》是北方民歌的傑作,是中國詩歌史上的一支奇葩,它的多種藝術手法如鋪排、互文、對偶等對烘托氣氛、塑造人物形象等起著重要作用。要引導學生領會這一點。

3、體會本詩的選材對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4、培養學生愛國愛家的責任感。

5、指導朗誦,爭取當堂背誦。

建議一課時完成。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花木蘭的故事嗎?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故事流傳了一千多年,一千多年來,花木蘭這個形象深受人們喜愛。她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女性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木蘭詩》,在這個傳奇的故事中尋找答案吧。

二、整體感知,瞭解故事情節

1、指導學生分組合作,疏通文意。學生質疑,教師點撥對重點字詞句的理解。

2、瞭解故事情節。

學生討論空白處填寫恰當詞語:

木蘭停機( )──決心( )──從軍( )──奔赴( )──十年( )──拒賞( )──與親人( )

明確:嘆息、出征、準備、沙場、征戰、辭官、團聚

三、探究理解木蘭形象

討論:

1、木蘭是人人皆知的女英雄,詩中哪些描寫刻畫了她這一形象?

兩處:

⑴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如飛。朔氣傳金拆,寒光照鐵衣”。

⑵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前者烘托渲染了軍旅生活的艱苦與慘烈,從正面塑造了一個勇敢剛強的戰士形象。後者通過寫天子的賞賜之多,側面表現出木蘭是一位戰功顯赫的女英雄。

2、木蘭既是一位傳奇英雄,又是一個普通的女性。詩中哪些細節描寫表現了她的女性心理?

⑴ 停機嘆息時的心理描寫:既為家裡著想(父親年齡大了,弟弟還小),又為國家大計著想(保家衛國是子民的責任)這種焦慮矛盾正是女子所特有的心理。

⑵ 遠征沙場時的思鄉心理的描寫。遠在邊塞的木蘭看到眼前一草一木都忍不住觸景生情,想起家中慈愛的雙親,想起家的溫暖。

⑶ 辭官還家後“著我舊時裳”和“對鏡貼花黃”的行為描寫。木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還原成“女兒身”,從她“開、坐、脫、著、理、貼”一系列歡快的動作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到木蘭一顆愛美、愛生活的心。

3、你認為詩中刻畫她英雄形象的筆墨多一些還是作為一個普通女性的形象寫得多一些?為什麼要這樣寫呢?

明確:詩中既寫出了她的英雄氣,更寫出了她的兒女情。正是這樣一位柔弱女子在國家需要、家庭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毅然奔赴艱惡的沙場,在戰爭中屢建奇功,這樣的奇女子怎麼不令人心生敬佩之情?所以作者這樣選材更有利於刻畫一個真實豐滿的人物形象。

4、讀完此詩,你覺得我們應向木蘭學習哪些精神品質?

略。

四、指導學生朗讀、背誦

指導過程中串入對本詩修辭手法的簡要講解。

〖教學反饋〗

1、解釋句中加粗詞的意思:

⑴ 惟聞女嘆息( )

⑵ 問女何所憶( )

⑶ 願為市鞍馬( )

⑷ 萬里赴戎機( )

⑸ 策勳十二轉( )

⑹ 安能辨我是雄雌( )

2、判斷正誤:(對的畫“√”,錯的畫“×”)

⑴ 《木蘭詩》出自我國南北朝時期一首著名的五言抒情詩,它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樂府民歌。( )

⑵ “歸來見天子”段,突出了木蘭不圖功名利祿的高尚品質。( )

⑶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這幾句作為故事的高潮和結局,是恢復女郎裝束的木蘭見夥伴的喜劇性的場面。( )

⑷ 《木蘭詩》全詩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以及對和平勞動生活的嚮往。( )

3、用原文填空:

① 旦辭爺孃去,________,不聞爺孃喚女聲,________。旦辭黃河去,________,不聞爺孃喚女怕,________。

② 策勳十二轉,________。

③ ________,對鏡貼花黃。

④ 文中描寫邊塞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⑤ “撲朔迷離”一成語是由該詩中“________, ”得出,現常用來比喻________。

4、請從課文中再找出一句與例句使用修辭方法相同的句子。

例⑴ 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例⑵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例⑶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例⑷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5、問答題:

① 木蘭替父出征的原因是什麼?(用原文回答)

② “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這句表達了木蘭怎樣的心情?

③ 寫出“開我東閣門,……對鏡貼花黃”一段中所用修辭方法及其表達上的作用?

④ 你認為木蘭是一個怎樣的女子?

【案例推薦】

案例一

〖教學目的〗

1、理解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的形象,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愛國精神。

2、體會恰當詳略敘述和成功運用排比、對偶、誇張等修的表現力量。

〖教學要點〗

1、故事情節和木蘭形象。

2、記敘的詳略處理。

3、對偶和排比。

〖教學設想〗

1、這首詩以木蘭代父從軍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節發展當中運用排比、對偶、誇張等修辭方法描寫人物,刻畫出了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形象。課本就詩中的排比句、對偶句組織了課後練習。引導學生扣住故事情節的發展,分析詩篇對人物所作諸多描寫的表現力量,把此種練習統一於人物形象分析當中,深刻理解木蘭這個人物形象。

2、這首詩敘述評略得當。對此單獨進行分析,以免影響分析人物形象的集中。

3、這首詩的語言富有民歌特色,剛健明快,引導學生注意朗讀和背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