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通用5篇)

來源:才華庫 1.26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通用5篇)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1

教材內容:《秋天的懷念》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九冊第三組中的一篇課文。(用一課時完成教學任務)課文講述了一位重病纏身的母親,體貼入微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要好好兒活下去的故事,歌頌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作者藉助對幾件小事細緻地描寫,表達了母子之間的似海情深。

教材分析:《秋天的懷念》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內容比較簡單,文字比較淺顯,易於引起學生的興趣,適於學生獨立閱讀和理解。選編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受到偉大母愛的薰陶,接受一次愛的教育;二是提高學生的自讀能力。

學生分析:本班學生學習態度端正,已具有一定的獨立閱讀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合作學習中能夠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能夠準確表達自己的觀點。有的同學具有較高的朗讀水平,但個別學生雖然能夠正確流利的朗讀,但缺乏感情。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強,思維比較活躍,能主動探索新知。

設計理念:《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指出:學生應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學會多種閱讀方法……受到高尚情操的薰陶。《秋天的懷念》一課語言通俗,但蘊含於字裡行間的感情,深沉而熱烈。根據本單元教材特點及本課特點,針對學生的閱讀水平,設計“在速讀中整體感知,在品讀中感悟感動”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自己的情感朗讀中,受到偉大母愛的薰陶感染。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鼓勵學生採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圍繞課文的重點、難點:藉助閱讀提示引導學生讀書、思考、討論、交流。在交流評價中變單為多向,讓學生都動起來,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互補互促中共同提高。

設計特色:朗讀中感悟、感動。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抓住課文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方法。

2、指導學生通過自學討論,自己讀懂課文,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訓練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

3、通過了解母親對“我”的關心照顧,使學生受到偉大母愛的薰陶感染。深刻體會“我”對母親深深的愧疚、熱愛、懷念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通過讀課文,體會偉大的母愛,受到愛的教育。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史鐵生的《合歡樹》中的一段文字,菊花圖片。)磁帶《思鄉曲》

教學設計過程:

一、激情匯入,激發情感

1、激情匯入(課件出示)

“我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裡,閉上眼睛,想,上帝為什麼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回答:‘她心裡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了。’我似乎得到了一點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裡穿過。”

——史鐵生《合歡樹》

(由教材引出作者的其他作品,能激發學生讀課外書的興趣,把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相結合,使學生能“走進文字”也能“走出文字”)

學生自讀後發言。

(有的學生說母親在世的時候活得太苦,有的同學說他讀出了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思念之情。)

師:在作者的好多文章中都表達了對母親的深切懷念和愧疚之情。像《合歡樹》、《我與地壇》、《有關廟的回憶》、《秋天的懷念》等。今天我們就寫作者一起重溫那份偉大而無私的母愛,去感受兒子對母親深深的懷念之情。

板書:“秋天的懷念”

齊讀課題。

2、激發情感

教師配樂《思鄉曲》誦讀課文4—6段(她出去了,就再也沒有回來……別人告訴我,她昏迷前的最後一句話:我那個生病的兒子,還有那個未成年的女兒……)

(配樂為了渲染氣氛,在《思鄉曲》低迴哀婉、如泣如訴的樂曲聲中,教師飽含深情的誦讀牢牢抓住了學生的心絃,學生的情感受到感染,閱讀的興趣被調動起來,為後文的學習做了鋪墊。)

二、速讀梳理,整體感知

1、整體式默讀。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你覺得課文中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讓學生對課文整體有一個初步的瞭解,為下面的理解作鋪墊。)

2、尋讀式速讀。想一想:課文寫了母親關心我的哪幾件事?你體會到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以上問題學生在獨立閱讀中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得到各種各樣的答案,以此來培養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這一環節中安排了兩種閱讀方法,整體式默讀和尋讀式速讀,目的是為了在以後的學習中學生能夠根據實際情況有選擇的運用不同的讀書方法。)

三、品讀感悟,溝通感情

(在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分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抓住母親關心我的四件事,找出重點詞句品讀,說說自己最感動的地方,並說說感動的原因。學生交流時教師要參與到小組活動中,一是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二是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這樣在全班交流時就能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討論後學生彙報所得,彙報時教師的引導、點撥是非常重要的。教師還要相機指導朗讀。)

1、我發脾氣時,母親撫慰我。

(1)感悟:哪些語句最讓你感動?說說為什麼?

(這一部分要引導學生抓住對母親神態,動作的描寫,體會母親撫慰我時的細緻入微和體貼周到。如,我發脾氣時,媽媽為了讓我盡情的發洩而悄悄地躲出去,她躲出去以後對我還是不放心,所以就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注意著我。當我自暴自棄狠命地捶打雙腿時,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母親撲滅的是兒子想死的心,抓住的是兒子活下去的信念。眼圈紅紅的,說明母親哭過,“我”的一舉一動,母親看在眼裡,疼在心上。我的做法給母親帶來了巨大的痛苦,母親難過之後,哭過之後,她還要安慰我,鼓勵我好好兒活,這一系列的動作、神態的詞足以看出母親對兒子那種無微不至的關懷,那種偉大無私的母愛。讓學生抓住作者對母親語言的描寫“咱娘倆好好兒活,好好兒活……”體會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

(2)朗讀:(在這裡,指導學生讀我“暴怒無常”的句子時,要讀出暴怒、絕望的語氣,如,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著收音機裡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動詞“摔、砸、大聲地喊、捶打”等詞要重讀體會做著極度絕望的心情。讀描寫母親的句子時應讀出母親對兒子的心疼和無奈。如“咱娘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2、母親為了“我”隱瞞病情。(當我心情不好,亂髮脾氣時,母親的病已經到了晚期,她的痛,她的苦又能向誰說呢?她只能自己忍受著病痛的折磨,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著覺。母親不僅要忍受著自己的病痛,還要忍受著兒子的病痛給自己造成的心理上的痛苦,母親活得太苦了,太累了。她之所以能忍,就是因為一個“愛”字,對兒子深深的愛。著重引導學生重讀“整宿整宿,翻來覆去”等詞,體會母親的堅強與無私。)

3、母親央求“我”看花。(彙報時引導學生抓住幾個關鍵詞“央求、喜出望外、高興、絮絮叨叨、敏感”來體會母親情感的變化,從而體會母親深沉而無私的愛。朗讀時隨母親心情的變化語速時而緩慢,讀出央求的語氣,如“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時而歡快讀出如釋重負,充滿希望的語氣,如,“你要是願意,就明天吧。”結尾時歡快的語調戛然而止。因為當母親說到“還記得那回帶你去北海嗎?你偏說楊樹花是毛毛蟲,跑著,一腳踩扁一個”她忽然不說了,對於“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她比兒子還要敏感。她認為自己太粗心了,說錯了話,感到對兒子很愧疚,在心裡不斷的自責。再朗讀中幻化出母親因失言而重陷痛苦的現實與無奈中的畫面。可見她在兒子面前時時處處都是那麼小心翼翼,恐怕兒子會不高興。)

過渡(母親想陪我看見菊花的願望還沒有實現就離開了作者。)

4、母親的臨終囑託。(引導學生在品讀中想象母親生命垂危時對兩個孩子的無限牽掛。朗讀“我那個生病的兒子,還有那個未成年的年女兒”時要用緩慢的語速,低沉的語調勾畫出一個面容憔悴,為兒子付出全部,自己卻病的大口大口吐血,臨終前卻依然牽掛著自己的孩子的普通卻偉大的母親形象。)

(品讀感悟溝通情感這一環節的設計,始終圍繞“母愛”這一主題讓學生談感受、朗讀。這樣語言和思維,朗讀和感受就有機的結合起來了。學生的多種能力得到了培養。讓學生在品讀中感悟,再感悟中品讀,這樣學生對母親那偉大、無私、堅強的形象就有了深刻的瞭解。)

5、秋天賞菊,懷念母親。(課件出示菊花圖片)

讓學生一邊欣賞菊花圖片一邊回想母親關心我的四件小事,與作者一起賞菊一起感受那份深深的懷念。

“又是秋天,妹妹推著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的爛漫。”

最後一段學生自讀自悟。

學生彙報自己的獨特感受。

文章結尾段作者寓濃濃的思母之情於開放的菊花之中,菊花依舊,慈母卻不在,睹物思親,怎不傷懷?想起母親的鼓勵與期望,怎不令人淚下?

師總結:(在那看菊花的世界裡,作者懂得了母親的話“要好好兒活”的真正含義,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人生之路。“好好兒活”這句話不僅是母親送給她兩個孩子的最好禮物,同時也是送給我們每個人的最好禮物,值得我們去品味去思索。人生的道路是漫長而崎嶇的,不管是現在的我們,還是將來的我們,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多大的挫折我們都要好好兒活,活出自我的尊嚴,活出自我的價值,做一個生活的強者。)

四、配樂朗誦,情感昇華。

在學生情感與作者情感產生共鳴之時,教師播放《思想曲》,學生和著樂曲朗讀全文。(那字字真情,句句思念在樂曲的烘托下,學生在自己的朗讀中感受到作者汩汩湧湧出的思母之情,從而達到陶冶情操,薰陶情感的教學目的。)

五、口語表達,放飛思想。

此時,為學生更好的抒發情感表達對母親的深切懷念,我設計了一段口語表達:假如清明節到了,作者面對母親的遺像,會說些什麼呢?(說的過程就是學生思想成長的過程,是與作者情感產生共鳴的過程。這不僅能使學生更深入的瞭解作者的內心感受,還能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

六、筆尖升情,以情激情。

再學完本課之後,學生肯定被文中偉大的母愛所感動,在此基礎上,教師巧妙的以情激情,讓學生寫一寫自己的母親,歌頌一下偉大而無私的母愛。可以寫一段話,可以寫一首詩,真正點燃學生愛的情感。(通過這一環節的設計,使文道得到統一。)

七、同唱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獻給天下所有的母親,結束課文。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透過情感觸控文字,理解文章寫作手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德國著名思想家、作家歌德“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隻眼睛,一隻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眼睛看到紙的背面。”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二、理解作者,明白情感。

1、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母親逝世7年。你覺得作者寫文章的時候是怎樣的心情?你從哪裡讀出來的?不猜測,從文字中推測出來。

預設:痛苦、愧疚、思念、後悔、傷心、感激……

分析原因,找出句子,邊讀邊分析:

痛苦,身體上的,1段;

後悔,沒有和母親一起去看花;

愧疚,對母愛的不理解,不接受,前三段;

思念,寫文章紀念……

傷心,母親離世;

感激,感激母親的教導,關心;

2、理解:當時的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的殘廢了雙腿。”“兩條腿癱瘓後的最初幾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突然似乎什麼都找不到了。”

後來的我:在我的頭一篇小說發表的時候,在我的小說第一次獲獎的那些日子裡,我真是多麼希望我的母親還活著。我便又不能在家裡呆了,又整天整天獨自跑到地壇去,心裡是沒頭沒尾的沉鬱和哀怨,走遍整個園子卻怎麼也想不通:母親為什麼就不能再多活兩年?為什麼在她兒子就快要碰撞開一條路的時候,她卻忽然熬不住了?莫非她來此世上只是為了替兒子擔憂,卻不該分享我的一點點快樂?她匆匆離我去時才只有四十九歲呀!

現在的我:著有散文集:《我與地壇》、《秋天的懷念》、《病隙碎筆》。後來患腎病並發展到尿毒症,一直靠透析維持生命,自稱“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他寫的《我與地壇》被公認為中國近50年最優秀的散文之一。2002年,他獲得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是現在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2010年12月31日3時46分在北京因腦溢血突發搶救無效病逝,享年59歲。根據史鐵生生前遺願,他的脊椎、大腦將捐給醫學研究;他的肝臟將捐給有需要的患者。

三、品讀母親,明確寫法。

這之間的變化,有著一個人的功勞,母親。她用什麼辦法讓我走出生命的陰霾?

1、分角色朗讀第一段母子對話,賞析“躲”“抓”背後的情感,兒子需要宣洩,母親的理解及希望;(我語氣的絕望、肯定)

2、分角色朗讀第三段母子對話,賞析“擋”“笑”背後的情感,母親的呵護及快樂。(我語氣的無謂,母親的喜出望外。)

3、我和妹妹主動去看花。(生命的美好)

4、母親為什麼選擇看花?“花”是生命怒放、美好事物的象徵。

菊花詩: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鄭思肖《畫菊》

零落黃金蕊,雖枯不改香。——宋·梅堯臣《殘菊》

秋:自古逢秋悲寂寥。秋風秋雨愁煞人,寒宵獨坐心如搗。

作者卻從在秋天感受到了力量,感受到希望,生命的美好。

小結:看花是本文敘事線索,作者寫母親時候用的語言、動作、神態描寫。

四、朗讀課文,總結收穫。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

2、梳理文章脈絡,初步領略文章的表達特色,提高閱讀能力。

3、抓住關鍵詞、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中深沉無私的母愛和所蘊含的自強不息、熱愛生活的精神。

【重點難點】

1、理解文中的重點詞句,體會母子之間的似海深情。

2、領會樸實的語句中蘊含著的豐富感情。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有一年,十月的風又翻動起安詳的落葉,我在園中讀書,聽見兩個散步的老人說:‘沒想到這園子有這麼大。’我放下書,想,這麼大一座園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兒子,母親走過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來我頭一次意識到,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過我的車轍,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

這是史鐵生在《我與地壇》裡懷念母親的一段文字。我們從中可以讀出史鐵生對母親深深的懷念和母親對兒子深沉無私的愛。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史鐵生的另一篇文章——《秋天的懷念》,去感受史鐵生對母親深切的懷念和母親對兒子無私的愛。

【作者簡介】

史鐵生(1951—2010),生於北京,作家。1969年到陝西延川插隊,因雙腿癱瘓,於1972年回到北京。後來又患腎病並發展到尿毒症,靠著每週3次透析維持生命。1979年發表第一篇小說《法學教授及其夫人》。其代表作品有小說《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命若琴絃》《務虛筆記》,散文《我與地壇》《合歡樹》《病隙碎筆》等。

【新課講授】

(一)整體感知

1、本文講述了什麼內容?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本文講述了一位重病纏身的母親在忍著病痛默默地、堅定地、樂觀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直至生命的最後,歌頌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表達了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懷念。

2、課文圍繞“我”和母親寫了幾件事?

明確:課文寫了四件事:①“我”發脾氣時,母親撫慰“我”。②母親為了“我”隱瞞病情。③母親央求“我”去看花。④母親的臨終囑託。

3、文章從哪些方面回憶了母親對“我”的關心照顧?

明確:文章開門見山,寫出了“我”雙腿癱瘓後,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母親盡力勸慰“我”;在“我”發脾氣、摔東西時,母親總是默默地忍受,表現出母親的寬容、無奈和擔心;自“我”的腿癱瘓後,愛花的母親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這又從側面表現出母親為了兒子付出了一切;為了讓“我”開心,她幾次要推“我”去北海看花,考慮得非常細緻;母親自己身染重病卻絲毫沒有讓“我”覺察出來,還在默默忍受“我”的無理,就是在自己生命垂危的最後一刻,還惦記著自己的兒子和女兒,心中完全沒有自己。至此,一個無私、忘我的偉大母親的形象便展現在讀者面前。

(二)課文精析

1、“我”在雙腿癱瘓之後脾氣變得如何?(用文中的一個詞語來概括)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

明確:暴怒無常。表現:第一處: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第二處: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可活什麼勁兒!”第三處:“哎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麼好準備的!”(“我”此時非常絕望、消極、難過,對一切都失去了興趣,整天沉浸在消極哀怨的情緒中不能自拔,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

2、面對如此暴躁不安的兒子,母親是怎樣做的呢?找出母親的動作、語言、神態描寫的句子,並簡要分析。

明確:第一處:“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兒紅紅的,看著我。”→表現出母親的動作很輕,小心翼翼的,生怕自己觸碰到兒子脆弱敏感的心,使兒子更加煩躁和難受。

第二處:“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運用側面描寫,母親愛花,但是她更愛兒子,她把精力都投入到照顧兒子上面。

第三處:“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突出表現了母親希望“我”堅強、勇敢地活下去,不要自暴自棄,放棄對生活的信心,鼓勵“我”也是鼓勵自己。

第四處:“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擋”字寫出了母親對“我”無微不至的愛,母親連這個細小的動作都觀察到了,她不想讓“我”產生不好的聯想。

…………

【課堂小結】

這篇文章是史鐵生對已故母親的回憶,表達了作者對母親深切的懷念和自己深深的悔恨、愧疚之情,表現了母愛的偉大和無私。

【課後作業】

1、完成課後相關練習。

2、查閱史鐵生的其他作品,將那些給你感觸最深的語句摘錄下來。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瞭解了史鐵生的生平,也從他的文章裡感受到了母親對他深沉無私的愛以及他對母親的懷念與愧疚之情。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這篇文章。

【新課講授】

(一)整體感知

1、學生齊讀課文,然後分角色朗讀。注意要讀出母親和“我”的情緒變化,要讀出母親的耐心、細心、小心和“我”的不耐煩、無所謂。

2、文章中有幾處插敘的內容?請找出來,並說說其作用。

明確:文中有三處插敘:①母親愛花,但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作用:表明母親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也說明母親為“我”放棄了對生活的享受。②妹妹告訴“我”母親病重的訊息。作用:補充說明了母親的並病具體到了哪步田地,反映了母親做出的超常努力。③母親病危前的臨終遺言。作用:說明母親心裡只為兒女的幸福著想,從未將自己放在心上,表現了母愛的深沉、無私。

3、“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這句話的含義是什麼?

明確:母親說這句話的時候,自己的病情已經十分嚴重,然而她怕影響孩子的情緒,一直隱瞞著,當孩子說活著有什麼勁兒的時候,她自然也會想到自己的病情,母親的話是講自己和孩子的。雖然都得了重病,但是她希望孩子也像她一樣勇敢地面對現實,堅強地活下去。

4、文章結尾寫“我”和妹妹“看花”的情節,有什麼作用?

明確:“看花”是全文的中心事件,是母愛的集中體現,是“我”走向新生活的象徵,是母親願望的達成,結束全文,與開頭相呼應,表達了對母親深深的思念之情。

5、文章共寫了幾次去北海看菊花?“我”的態度又怎樣的變化?

明確:三次。第一次是母親要推“我”去看菊花,“我”的回答非常強硬:“不,我不去!”第二次是母親再次提出要推“我”去看菊花,“我”的回答是“什麼時候?”第三次是和妹妹一起去看菊花,“我”懂得了母親沒有說完的話:“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這幾次看菊花,“我”的態度從非常絕望暴躁到無所謂,再到後來的懊悔、無奈。

(二)問題探究

1、本文的標題是“秋天的懷念”,這裡的“秋天”有什麼意蘊?

明確:秋天是故事發生的特定時間,秋天是背景,文中寫景、敘事、記人,都與秋天有關;秋天的蕭條景象襯托了我遭遇不幸後的絕望心情;菊花在秋風中盛開的景象,表明“我”走出了人生低谷,開始積極面對人生。

2、根據上下文,寫出母親沒有說完的話。

明確: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重新點燃生活的希望,堅強地活下去。

3、文中哪些地方運用了細節描寫?請找出來,並說說其作用。

明確:文章從細微之處對母親的神態、動作等進行了描寫,如“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又悄悄地進來,眼邊兒紅紅的,看著我”等,母親這些細微的動作表現了她對“我”的理解、牽掛、關切與擔憂。

4、如何理解“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這句話?

明確:從菊花在“秋風中正開得爛漫”,可以看出“我”已經驅走了心頭的陰霾,增強了生活的勇氣和信心,而這正體現了母愛的偉大;寫菊花的淡雅、高潔、熱烈而深沉,象徵了母親對子女的那種純潔高尚、深沉無私、感人至深的母愛。

5、結合文章的內容,具體分析作者從“看花”中獲得了哪些人生感悟。

明確:身患重病的母親,一直熱切地期待陪“我”“看花”,表現了母親對兒子細膩的呵護和關愛,從中“我”感受到母愛的偉大;母親病逝後,“我”終於在看花時,理解了母親的良苦用心,領悟到人要積極勇敢地面對生活的道理。

【課堂小結】

1、寫作特色總結:借景抒情、細節描寫、插敘、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篇末點題、前後照應。

2、作者敘述了自己雙腿癱瘓後,母親強忍著內心極度的痛苦和重病的折磨,關懷、愛護“我”的感人情景,展示了博大、深沉、崇高、無私的母愛,抒發了對母親的無限懷念之情。“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塵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多年以後,作者幡然醒悟,明白只有“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才是對母親最好的懷念,才是對母愛最好的回饋。

【課後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

2、蒐集與母愛相關的古詩詞或名人名言。

3、請你運用細節描寫的方法寫一個片段,刻畫一個你熟悉的人。

4、預習第6課。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練習抓住課文內容。

2、能力目標:

①指導學生通過自學討論,自己讀懂課文,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②訓練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培養學生有感的讀好課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母親對“我”的關心照顧及“我”對母親的一片真情。

4、引導學生抓住教材中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體味人物內心的情感,使學生受到薰陶感染,並以此點燃燒學生情感,引發真情,促進學生主動探求,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

【教學重難點】

讀懂課文內容,領會樸實的語句中蘊含著的豐富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師:母親是那麼親切的字眼兒,提起母親我們總有說不完的話。誰願意說說你的母親?(生各抒己見)

老師從你們的話語中,體會到了媽媽對你們的愛,同時也感受到了你們對媽媽的一片深情。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平凡而偉大的母親,再次來感受博大的母愛吧!

師板書課題:秋天的懷念

看到文章的題目,同學們想知道什麼?生可能說出的問題:1、作者在秋天懷念的是誰?2、為什麼是秋天的懷念?3、他有什麼值得作者去懷念的?

二、初度課文,整體感知。

1、整體感知。

讓學生帶著這些疑問自讀全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整體感知課文。

2、激發情感:

在自讀的基礎上,指明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配樂(世上只有媽媽好)朗讀,使學生在情感上和作者產生共鳴,激發學生進一步閱讀課文的慾望。

通過度課文你感受到母親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關心體貼兒子、堅強樂觀,非常愛我)

三、自由研讀,真情感知。

1、找一找

這篇文章老師讀後深受感動,下面請同學們再次讀讀課文,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劃出來,並於小組討論為什麼受感動。

2、說一說

(1)、師:我看有些同學已經劃好了,誰來讀一讀,把你的感受表達出來?

生:當我發脾氣時,“母親就悄悄的躲出去,在我看不見得地方偷偷的注意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他又悄悄的進來,眼圈紅紅得看著我。”從這些句子中我體會到母親對我的寬容和關懷。

生:母親默默的承受著我的粗暴無理,我體會到了深深的母愛。

生:我卻一直都不知道,他的兵已經到了那步田地,後來妹妹告訴我,他的肝病腸疼得她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得睡不了覺。

師:母親為什麼沒讓我知道她得病?

生:不想給兒子在增添痛苦。

師:母親都忍受著什麼痛苦?

生:母親重病纏身,獨自承受著巨大的`痛苦,面對風華正茂的癱瘓兒子。又默默地忍受著巨大的痛苦。這位母親是多麼的偉大和無私啊!

生:當聽說我願意去北海時,母親高興的一會坐下,一會站起,還不停的絮絮叨叨地說著。

師:在我答應母親看菊花時,母親什麼表情?

生:喜出望外,高興的一會坐下,一會站起,絮絮叨叨。

師:從這些詞中你體會到什麼?

生:母親非常高興,因為我答應看菊花,說明我對生活還有希望,還有信心。

生:母親知道自己病重,他想最後帶兒子去北海看菊花,好讓兒子樹立起對生活的勇氣,兒子的快樂就是最大的快樂啊!

生:他昏迷前的最後一句話是:“我那個生病的兒子,還有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

生:母親臨終前,仍然惦記我和妹妹,我們是他心中唯一的牽掛。

師::這些句子震得令人好感動啊!體現了母親對兒子偉大無私的愛,從這些句子中尼體會到什麼?

生:兒子熱愛母親。

生:兒子對母親有一種愧疚之情。

生:兒子深切地懷念母親。

師:原來的母愛兒子瞭解不了,一個秋天過去了,有一個秋天過去了,直到後來兒子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懂得了什麼?

生:母親沒有說完的話:“我那個生病的兒子,還有我那未成年的女兒———”

師:母親還想說什麼?

生:你們倆在一塊要好好活。

四、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1、師:這篇課文用樸素的語言表達了母子之間的四海深情,讓我們有感情地再把這篇課文讀一遍好嗎?

2、師:母親帶著女兒的牽掛走了,我想兒子一定有許多話要對母親說。

清明節到了,他面對母親的遺像會說些什麼?

生答。

五、師:同學們說得太感人了!你們都是懂事的好孩子,學習完這篇課文你想對媽媽說些什麼?

生:答。

師:你們說得真好!可後把你們想對媽媽說的話,用書信的形式寫出來好嗎?

最後,讓我們大聲把這首歌詞讀出來,獻給我們的媽媽好嗎?

出示歌詞《燭光裡的媽媽》

板書設計:

秋天的懷念

《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5

一、作品梗概

此文寫於1981年,最初發表於當年《南風報》上,那年史鐵生30歲。在史鐵生21歲時,也就是1969年,到陝北延安“插隊”。三年後因雙腿癱瘓回到北京,在北京新橋街道工廠工作,後因病情加重回家療養。在絢麗多彩的青春年華遭遇到生命的不幸,他的脾氣變得陰鬱無比、暴怒無常。而他的母親此時肝病相當嚴重,常疼得整夜睡不著覺,可她將兒子瞞得緊緊的,仍鼓勵兒子好好活著。母親猝然離去後,史鐵生寫下了這篇文章以紀念他的母親。

本文以“秋天的懷念”為題,表明是在秋天這樣的季節懷念母親的。在這樣一個生命凋零的季節,作者懷念自己的母親一定會有特別的意義,題目含義深沉而含蓄,耐人尋味。

二、作者簡介

史鐵生(1951一2010),生於北京,作家。196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附屬中學,1969年去陝西延安插隊,後因雙腿癱瘓於1972年回到北京。史鐵生多年來與疾病頑強抗爭,在病榻上創作了大量優秀的、廣為人知的文學作品。代表作有小說《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命若琴絃》《務虛筆記》,散文《我與地壇》《合歡樹》《病隙碎筆》等。

知識重點

一、字音詞義

癱瘓tānhuàn:由於神經功能發生障礙,身體的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喪失運動的能力。

暴bào怒:極端憤怒。

沉寂jì:①十分寂靜;②訊息全無。

侍shì弄:①經營照管(莊稼、家禽、家畜等);②擺弄,修理。

憔悴qiáo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央求:懇求。

絮xù叨:①囉囉唆唆地說話;②形容說話囉嗦。

訣jué別:分別(多指不易再見的離別)。

淡雅yǎ:素淨雅緻,素淡典雅。

高潔:高尚純潔。

爛漫:①形容顏色鮮麗;②形容坦率自然,毫不做作。

翻來覆fù去:①來回翻身;②一次又一次,多次重複。

喜出望外: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而感到非常高興。

二、主題概述

本文記敘了一位身患絕症的母親忍受著病體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護雙腿癱瘓的兒子,歌頌了至真至純的偉大母愛,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深切懷念,以及對沒能理解、報答母愛的愧疚。

三、作品結構

第一部分(1、2):母親在病得非常厲害的情況下極力鼓勵“我”好好面對生活。

第二部分(3):“我”因為知道母親為“我”所做的努力終於答應她去北海看花,母親非常高興。

第三部分(4~6):母親的病情惡化,臨終還在牽掛“我”和妹妹。

第四部分(7):妹妹帶“我”去北海看花,完成母親的夙願,“我”也懂得了母親沒有說完的話的含義。

四、鑑賞品讀

1、如何理解“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

通過“砸玻璃”和“摔東西”兩個細節,具體寫我雙腿癱瘓之後內心的痛苦和暴怒無常,並用“我”的暴怒無常來襯托下文母親的堅韌頑強。

2、“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這句話中的“悄悄地”“偷偷地”表現了母親怎樣的特點?

母親“悄悄地”出去,是為了讓我盡情地發洩內心的痛苦,期待我能恢復平靜和理智,這無聲地離開,體現了母親的謹慎小心,她怕自己讓兒子痛苦,她理解兒子的行為,也為兒子傷心。“偷偷地”說明了母親不放心,表現了母親的慈愛和細心。

3、“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的腿癱瘓後,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這一句運用什麼描寫?有什麼作用?

這一句是側面描寫,喜歡花的母親把花都養死了,對於母親來說,最值得守望的“花”是她的孩子,從側面說明母親把她全部的精力都用在照顧“我”身上,體現出母愛的無私與偉大。

4、怎樣理解母親的“咱娘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這句話是理解本文的關鍵點,“好好兒活”是母親鼓勵兒子要珍惜、熱愛生命,要勇敢地對待生活中的挫折與磨難,這句話發自母親內心,深藏著母親對兒子無私的愛。

5、“可我卻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經到了那步田地。”這句話說明了什麼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一直”“都”連用,說明“我”對母親的病情一無所知,毫無察覺。從側面表現出母親一心只關心“我”的病情,沒有把自己的病痛當回事,更是在“我”面前表現得十分堅強,不願意讓“我”知道她的病情。看似平淡的記敘,暗含著作者深深地痛苦與愧疚。

6、“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此處景物描寫有什麼作用?

通過景物描寫,突出“我”內心的痛苦、無望、孤獨的心情。

7、“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母親的“擋”是有意還是無意的動作?母親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

母親這是有意的動作,她怕我看到秋天落葉的蕭條的景象,而觸動傷情,產生傷感痛苦,甚至絕望的心情,母親希望我能夠正視自己,而不是逃避。

8、課文為什麼要反覆寫看花?

①“看花”是全文的中心事件。②“看花”是母愛的集中體現。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徵,是母親願望的達成。所以文中反覆寫看花。

9、文章最後寫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母親活著的時候曾經多次要帶“我”去看花,幾乎都遭拒絕,而在母親去世後“我”卻與妹妹一同去看花,其中包含著“我”對沒有體會到母親的關愛和良苦用心的懊悔,也包含著“我”對母親深深的愛和無盡的緬懷。

10、結尾處的“好好兒活”在文中有何用意?

運用反覆的手法寫“好好兒活”,結構上首尾照應,結構嚴謹;內容上表現了“我”終於讀懂了這份感人至深的母愛,是母愛使“我”走出封閉,是母愛讓“我”重拾生活的熱情,讓“我”懂得了兒女是否好好生活,是母親最惦記的。只有“好好兒活”,才是對母親最好的安慰,最深的懷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