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教育幸福,建立幸福課堂

來源:才華庫 3.02W

 面對學生厭學、教師厭教的現實,怎樣才能行之有效的改變這種現象呢?也許師生共同建立幸福課堂是解決這一問題的立足點。讓課堂躍動著幸福的音符吧!

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於使學生獲得幸福,不能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犧牲這種幸福,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學生學習中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只能來源於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存在,舍此別無他徑。

讓每個學生在語文課堂感到幸福,是學生學好語文的出發點和根本點。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時常在想 “這堂課我幸福嗎?”、“這堂課我的學生幸福嗎?”。這樣想的結果卻使我很尷尬:幸福,這點滴的感受,就能盪漾無盡的美好,可似乎只能存在於我們的祝福聲中;我們的課堂似乎不存在幸福的空間,我們的課堂似乎遠離幸福的彼岸。因為我們的課堂廣泛的存在教師厭教、學生厭學的現象,一句話:我們的課堂不幸福!

我們的課堂如果不改變,我們的新課改離失敗也就不遠了。那怎樣才能做到“幸福課堂”呢?各式各樣的論述層出不群,歸根到底教師和學生在課堂的水乳交融應是幸福課堂的源流,師生共同創造幸福的語文課堂,才能在心靈溝通中實現生命意義的共同探尋。

(一)沒有教師的幸福,就沒有學生的幸福課堂 

特級教師王君曾指出“語文教師必須要有職業幸福感”。紅燭情懷,桃李芳香,當教師感受到這一切時,才感受了生活的愉悅,獲得了生活的意義。只有當教師心中洋溢著幸福美好的情愫,臉上才會有燦爛的陽光並自然的照亮和溫暖學生的心房;只有當教師情緒飽滿和內心充實,才會自然的流露出對細節的關注和樂於真誠的分享。先有快樂的教師才有快樂的學生。也只有幸福的老師才能教育出幸福的學生。

一個優秀的教師不在於他培養了多少高分學生,而是他在工作時的那種有滋有味的幸福感,那種在日復一日、平淡、瑣屑的工作中,不斷能發現新奇、新鮮、有新意的無限樂趣,仰無愧於天,俯無愧於地,任憑浮躁與喧囂之風侵襲,堅定著自己的信念,完美著自己的人格。那種看到自己的教育智慧在學生身上得以驗證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是一種美妙而又無與倫比的幸福。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在一次訪談中談到,對教師這個職業充滿熱愛,使自己的生命與教書育人的使命緊密相連。她說“老師教課,不僅僅是為了教在課堂,課要教在學生的身上,教在學生的心中,成為他們素質的一部分。三尺講臺,要撒播做人的良種,讓學生記在心裡,這是我做老師最大的幸福。”

幸福的老師會厭教嗎?

(二)師生關係的和諧交融,使語文課堂綻放幸福之花

傳統的語文課堂是老師唱主角。少部分學生當配角,大多數學生只是不起眼的“群眾演員”,很多情況下只是“觀眾”與“聽眾”。教學過程好似一杯淡而無味的水,觀後不是讓人拍案叫絕,為之喝彩,而是讓人覺得索然無味。沒有互動,自然學生在課堂有不幸福的表現就不足為奇了。新教育理念使教師角色由原來的主演變為導演,他要求我們教師的身份是“平等中的首席”“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課堂的主宰是學生的自主活動,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特級教師劉志春在執教《將相和》時互動環節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研究同學們提的一個問題,就是“藺相如為什麼能做到‘完璧歸趙’?”圍繞這個問題,大家可以採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你可以是朗讀,可以是默讀揣摩,也可以勾勾畫畫。如果你覺得不吐不快,可以在書上作筆記。”接下來劉老師沒有報報答案了事,而是讓學生分小組交流、討論,教師相機瞭解、指導。最後師生共同完成這一問題的解答。

新課堂展現的應是學生的精彩,而不是綻放老師的精彩。給學生一個自由展示的空間,他們的滿足感、成就感就得以強化。劉老師用他的課堂實踐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回答。從這節課的實錄中可以看出學生們是興致勃勃,侃侃而談。學生是輕鬆的、愉快的,學生的學習是開放的,老師解除了對他們的一些封鎖,限制,讓孩子們在課堂上做他們樂於做的事情,而又在這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到知識,得到發展。師生之間是融洽的,是良好的合作伙伴關係。老師是引導者,合作者,又是鼓勵者。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組織和鼓勵中,一步步地獲取知識,一步步地向前發展。課堂上學生是主人翁體現得非常突出。

因此,教師充分信任學生,尊重學生的獨特的體驗、感受和理解,上課不僅僅是報答案,而是在“潤物細無聲”的引導中,走近學生,創造一種和諧、民主、寬鬆的教學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點燃學生智慧火花,學生就能真正脫離束縛,主動探究,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學生的想象放飛了,學生的靈性喚醒了,從而真正實現學生們在課堂上的“暢所欲言”。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閃光,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會學習的快樂。這個時候,上課就是一種藝術享受,是生命中一段心曠神怡的幸福之旅。

幸福之旅能不愉快嗎?

(三)幸福的語文課堂,應該是清純浪漫的課堂

蘇霍姆林斯基說:“我一千次的確信,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學生的全面智力的發展。”幸福的語文課堂是清純浪漫的課堂,清純的課堂必然是洋溢著情感的課堂。情感,是語文課的靈魂,語文教學之所以具有激動人心的魅力,主要在於它自身融入了豐富多彩的情感。 我們的學生生活,大部分的時間是在課堂上度過的,課堂是他們精神寄居,心靈依託的場所。

在語文課堂中,如果教師不能開啟學生的情感之門,使之與教師、與文字、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教師講課冷冰冰,似三九天之冰雪;象機器人一樣雖有聲而無情,雖有行而無內涵。那麼,這教學活動便是乾癟空洞,枯燥無味的軀殼。臺上臺下死水一潭,課堂必然不盡如人意。只有把教學情感交流、溝通得恰到好處,水乳交融,才能克服枯燥無味的說教,才能防止出現壓迫強制式的教學,才能產生最佳的教學效果。一個學生曾對筆者說::“通過您的聲情並茂的引導,我再讀《我的母親》的時候,從胡適的母親想到自己的母親,感動的心裡一直想哭

當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情感種子一旦得以播種,便能以最浪漫的心情破除隔膜、摒棄功利,引導學生真誠地走入語文深處,感受文字背後散發出來的生命的芬芳:大漠孤煙、小橋流水是詩歌中的風景,一次難捨的回眸,一個淺淺的微笑訴說著散文的溫情,憂傷的《濤聲依舊》、素雅的《青花瓷》是在回味唐詩宋詞的淺吟低唱,語文是一朵花,它在生活的每一個瞬間悄悄的綻放。當我們老師釋放我們的激情,叩響了學生的心扉,用一顆真誠的心感染學生,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思維的火花。把自己對於課文內容、對於生活、對於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種情感,真誠的傳給學生。讓孩子們經歷溫暖而百感交集的心靈旅行,讓他們在清純浪漫的生命裡收穫美麗的課堂幸福。

哪一個學生不追求浪漫呢?

(四)建設品質課堂。是語文幸福課堂永恆的追求

語文課堂必須立足於語文,通過語言文字的讀、品、悟,教出語文味,學出語文質。我們的有些語文課上,讓人感到是知識的雜燴,把音樂、美術、影視一股腦兒地搬入課堂,堆砌在一起,語文課最大的悲哀就是語文味的淡化和失落。我們的老師由於沒有很好地理解新課改的理念,以為課堂師生的幸福就是讓學生多說、課堂熱鬧就行,殊不知其實這是對幸福課堂的一種過於膚淺的認識。是“口香糖式語文”的課堂。聞到香,感覺甜,沒有營養。這樣的課堂是無效的,是偽幸福,學生沒有獲得他們想得到的知識。因而不是真正的幸福課堂。

我們所說的幸福課堂應該是有品質的課堂。有品質的課堂的課堂應該是高效的課堂。是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會學習,掌握技能和方法,內化提升情感,在輕鬆快樂中達成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有品質的課堂要“以學定教” 、“順學而導”而不是“以教定學”。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 教師的“教”從根本上說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

筆者在執教《斑羚飛渡》時問道:“同學們,下面請讀斑羚怎樣飛渡的幾段,並請你在書上做上適當的標記和必要的記錄,讀完後請談談你最深的感受。”學生讀完後,有個學生說:“老師,我們能說不喜歡嗎?”這麼有教育意義的課文,竟然有人不喜歡?因此我說“不喜歡當然也可以,只要你們有充分的理由和根據”學生說:“我不喜歡。我想,斑羚群在有組織的逃亡過程中。表現出了難得的‘舍已救人’的崇高覺悟,表現了難得的‘以老救少’的集體主義精神,這可能嗎?”另一學生馬上說:“我也不喜歡,我想,小斑羚太自私了,老斑羚死了換來它們的生,它們跳過後還興奮的咩叫,好像很高興,這也太沒良心了吧?”坦白地說,在備課時筆者並沒有想到學生會提到不喜歡本文,但筆者根據教學程序和學生需要的實際,及時調整了自己的教學行為,我說:“這兩位同學不簡單,能分析得如此深刻。這種懷疑精神,我們每一位學生都應該具有的。”課堂頓時活躍起來,不斷湧現新的生成,學生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在有品質的課堂中,學生在教學中會得到極大的自我滿意。學生滿意是對老師最好的評價,滿意就是滿足,滿足自然就有幸福感。而課堂必然是幸福的。

幸福的課堂學生可能厭學嗎?

結束語

讓教師享受教育的幸福,讓學生享受幸福的教育,這是我們的追求。讓我們在學生的心靈裡點亮幸福的燈盞,用嶄新的理念,飽滿的激情,無窮的智慧,彰顯生命的尊嚴與價值。唯有如此,語文課堂教學才會成為一門藝術,才會充滿生命的氣息,師生在這樣的課堂中才會共同打造出讓人幸福的語文課堂。

幸福,就在燈火闌珊處。那麼,讓幸福來敲門吧!

【參考書目與資料】

1、潘文新《做幸福的教師 幸福地做教師》,《中國教育報》05年12月11日第4版

2、王君《教育與幸福生活》,福建教育出版社07版

3、楊傑《讓課堂幸福感迴歸》,楊傑《人民教育》2009年12期

4、聶水蘭《用“情”打造語文課堂》,《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7年第9期。

5、《烏申斯基教育文選》,人民教育出版社

6、蘇霍姆林斯基著,《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

7、《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陳書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