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理念下教師應具備的能力

來源:才華庫 3.04W

 《基礎教育課程綱要(試行)》明確指出:教師是最為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師的素質決定了課程資源的識別範圍,開發與利用的程度以及發揮效益的水平。要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關鍵是教師素質的提高。當前的教育教學改革發展很快,新的形勢要求我們教師要樹立新的教學理念,運用新思維,採用新對策,具備新能力。我認為在目前實施的新課改及中英專案倡導的“參與式”教學新理念的背景下,合格教師必須要具備以下幾方面的能力:

新課標理念下教師應具備的能力

   一、要有超前的學習能力,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堅持通過閱讀吸納各學科知識的營養,善於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努力成為全社會的榜樣。

(一)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必須學習對教學有指導作用的基本理論,包括研究學科權威人士的重要觀點,以及教育教學思想,先進教學經驗和理念等,使其作為教學的指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顯著特點是以教育理念為支撐和導向。因此,新課改背景下的教育科研,必須以新的教育理念為指導。只有這樣,學校教育工作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 

(二)重視學科知識的學習。

必須重視普通文化知識和學科知識,教育學、心理學知識的學習,使自己始終站在本學科乃至相關學科知識的前沿。經常學習,掌握新的教學方法,做好筆記,寫一些教學經驗體會,加強專業知識的積累,從理論的高度認識和分析教學過程,只有不斷學習,不斷研究,不斷總結,教學水平才能不斷提高,同時,通過有針對性的培訓指導和教師繼續教育,使教師素質達到一個相對成熟的水平。

二、具有較高的教學能力,這是教師的核心能力。對所有教師而言,解讀挖掘教材、確立教學目標、完成教學設計、實施課堂教學、進行教學評價是需要不斷學習完善的常規技能,必須與時俱進。要通過專家引領、同伴互助、自主研修等多種途徑,不斷提升這方面的能力,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逐步提高。

 (一)重視教學方法的研究。

研究教法要提倡改革,鼓勵創新,培養創新人才。開展創新教育,就必須具備創新意識,在教學中教師採用靈活機動的教學方法,堅持摒棄“保姆式”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要大力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實現“能力和創新精神並重”的教學原則。在中英甘肅普九專案”參與式”教學理念的指導下,通過對華東師大版、北師大版、新人教版新教材的實驗,改變原有的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積極探索中英專案 “參與式教學法”。 熟練掌握現代科學知識和科學的教育教學技能方法,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裝置和先進的教學手段,因材施教,創造性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追求卓越的創新意識,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同時經常開展校與校的聽課活動,互相交流,互相切磋,取長補短,切實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

(二)重視教材內客的研究

新課程要求教師要樹立課改意識,以新的課程觀、教材觀、課程資源觀審視、規劃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以更寬、更高的眼光設計教學,看待學生,不再侷限於教材,只求一時的教學效果。這就需要我們對教材要經常深入鑽研,既不滿足於己有的知識,也不能一切盲從“書本”上的成見定論,要有獨創精神和獨到的見解,善於借鑑前人所已見,敢發前人所未發,善於總結教學的最新成果、最新技術,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使自己從經驗型的教書匠上升為教育科研型的改革者。

(三)重視學習方法的研究。

在教學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過程中。研究和解決學法是教學面臨的新課題,應該承認,我們在這方面還很不夠,還很薄弱,這就要求我們善於發現學習規律,利用規律卓有成效地進行學習,達到“降低負擔,提高質量”的目的。中英專案的一個重要理念是提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因此,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是新課改也是中英專案“參與式”教學的一個迫切任務,主動性是自主學習方式的核心特徵,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表現為“我要學”,而“我要學”是基於學生學習的一種內在需要,其表現為學習興趣和學習責任,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學習活動對他來說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習效果就會事半功倍,相反,如果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總是感到自己是在被迫學習,效果就會事倍功半。

三、教師應具有反思能力。新課程改革呼喚反思型教師,學校發展和教師自身專業成長都需要教師學會反思。

反思是教師自我適應與發展的核心手段。正如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教師的成長=經驗十反思。

教學,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活動,教師應對自身的教育教學活動進行持續的反思,並通過反思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達到提高質量的目的;反思不只是對教學過程的回顧,不只是看漏的環節,更重要的是把注意力放在實施過程中哪個環節出現了什麼問題,今後要如何解決問題。“吃一塹,長一智”的道理也在此。教師的反思包括對教學設計的反思,對教學過程的反思,對自身教學行為的反思,對課堂教學群體行為的反思,對教學評估的反思等。通過反思教學,促進教師對教學進行分析,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有利於捕捉教學“靈感”改進教學方法,並積極解決所面臨的問題,使教師“學會教學”。可以說教師的教學反思,已不簡單是教學經驗的總結,它是伴隨著整個教學過程的監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活動。

我校從2007年實施中英專案以來,就開始倡導教師要養成撰寫教學反思的良好習慣,全校每位教師都要對自己的課堂教學及時進行反思,結合有關教學理論的學習,使自己教學觀念的變化、教學行為的調整、教學法實踐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的思考記錄下來。使每一位教師在教學中有所得,在反思中有所獲。

四、教師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教師從事科研,將是21世紀教師區別於以往教師的一個顯著標志。教師只有由教育型向學者型的轉變,才能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和素質教育的需求。教師要具備一定的研究能力,要善於把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作為研究課題,在教學實踐中加以分析和研究,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比如對同一教材運用不同的新的教學方式,組合種種教具和方法展開教學,從而培養自己的教學創新能力。提高教研能力的根本目的是為教學服務,即達到以研促教的目的。做科研型教師就要邊教學邊教研,對自己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使其理論昇華,成為規律性的共識,在教學中發現問題,通過教研解決問題,形成教學和教研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教學新模式,進而探索和發現新的教學規律、教學方法。

課題研究是教學研究中實質性的互動與交流,對提高教師業務水平起著專業引領的作用。2008年,學校申報的省級課題《中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的研究》被確定為甘肅省“十一五”省級規劃課題,全校教師積極參與,教研組制定了子課題,每一位教師制定了個人課題研究計劃,通過對課題的研究,促使各個學科的教學深入、紮實地開展,廣大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在參與課題研究的過程中也得到了提升。近三年來,先後有10篇教師撰寫的論文在區級以上刊物發表或獲獎,在輔導學生參加各類競賽活動中,獲市級以上“優秀指導教師獎”10多項。

五、教師應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居於首位的應當是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努力成為受學生喜愛歡迎的老師。當今的教師需要面對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要學會處理好各種關係,尤其是要協調好與同事、家長的關係。

總之,在課堂上,老師並不只扮演著老師的角色,另外,還有組織者、參與者、實踐者、合作者、交流者、指導者、促進者和評價者的角色,以及管理者角色等多元整合的教師角色。教育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當一名教師只有具備多種能力,才能培養造就出一代有合理的知識結構,有健康的體魄,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性,有完整的行為能力,有良好的精神風貌和較高道德水平的高素質學生,也才能更好適應現代教學,適應教育事業發展需要。

 

雪在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