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體與絕緣體說課稿

來源:才華庫 1.13W

作為一名老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導體與絕緣體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導體與絕緣體說課稿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我說的是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電》的第五課《導體與絕緣體》。

根據教學內容我對本課進行簡單分析:本單元前四課的學習,學生連線了簡單電路,尋找電路故障,學會使用簡單的電路檢測器,本課認識導體與絕緣體,通過實驗探究讓學生初步區分導體與絕緣體,為後一課開關的認識和製作作鋪墊,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幫助學生對日常生活中家用電器中導體與絕緣體的認識,同時也是一次安全用電教育。

通過上述教學簡析,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科學探究:通過檢測身邊物品的過程,如“小刀、鉛筆”等,能依據檢測物品的“科學規範”的計劃去檢測更多的物體,能對所蒐集的資訊進行整理與分析,並提出問題。

2、情感態度價值觀:學會與同學合作,形成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認真細緻地探究習慣和安全用電的生活意識。

3、科學知識:通過自行探究,初步學會判斷生活中哪些物體是導體,哪些物體是絕緣體。

教學重點:能用科學規範的檢測方法檢測區分多種物體是導體還是絕緣體。

教學難點:教室電器裝置的絕緣體材料和安全用電事項。

針對以上內容,我設計了本課的教學流程,本課我分四步來完成,第一步匯入;第二步實驗探究;第三步聯絡實際區分導體和絕緣體並進行安全用電教育。

在匯入這一環節中,我出示缺少導線的電路,要求學生換用其他材料讓小燈泡亮起來,引導學生要利用電路檢測器來檢測物體是否能夠通電。在這一環節上,複習強調檢測器的正確使用方法。通過對橡皮和小刀的演示,對本課導體與絕緣體的概念作一個前期的`鋪墊,一種是容易通電的,另一種是不容易通電的。教參和教材是都只對橡皮的操作過程作了一個演示,為了引出檢測器及其正確使用方法,我在這一環節中有加入了小刀的操作過程,我想這樣做不僅僅是對檢測器使用方法的強調,同時也是喚起了學生的對導體與絕緣體的前概念,為後面的猜測和學習作了一個很好的鋪墊。

緊接著進入第二環節,實驗探究,這一環節我分四步來完成。

1、讓學生利用教師提供的材料,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猜測,哪些物體是能讓小燈泡亮的,是容易通電的,哪些是不能亮的。讓學生一邊猜測一邊檢測,同時進行記錄。但實際操作時,學生往往是急著進行檢測,不進行猜測,或者是猜測了沒有進行記錄,等檢測完了之後,把結果填入了檢測中。因此,在這一環節上,我要求學生先對這些材料進行了猜測並記錄於同步探究,交流時讓學生說說為什麼這樣猜測。我在材料的準備中,我主要以身邊的材料為主,這樣更有利在下一環節中滲透安全用電教育。

2、讓學生進行檢測。在這一步中我分小組進行檢測,每一小組檢測幾種不同材料,實驗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巡視,及時糾正不正確的操作方法,讓學生體會到實驗的嚴謹與科學,在實驗過程中讓學生區別導體與絕緣體並進行分類。把檢測的結果填入實驗記錄。

3、實驗彙報。對於以上物品的檢測結果,爭議的並不多,根據學生的檢測結果,對有爭議的材料進行演示後,發現了2類材料,這時出示導體與絕緣體的定義。

4、引導學生利用同步探究的“整理我們的實驗記錄”結合教材的要求,讓學生進行整理總結,加深學生對實驗過程的印象。同時,讓學生歸納材料的特點,上升對導體與絕緣體的認識。這時候是引導學生對概念的一個從個別到一般的總結認識,是一個從感性認識發展到達理性思維的過程。通過對實驗過程進行分析和總結,讓學生初步學會區分導體與絕緣體,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例項,從課堂迴歸到生活,達到學以至用的目的。

第三環節聯絡實際生活區分導體和絕緣體並進行安全用電教育。

實際生活經驗告訴孩子,用電不當會有觸電的危險。可是誰也沒有觸電的經歷,也沒有看到過。怎樣讓學生信服這個概念,提升學生對導體的認識呢接下來的一段錄影是關於安全用電的生活常識。錄影是中的那些用電常識貼近現實生活。從而讓學生對生活中的用電不當之處,作處判斷,用反面教材對學生進行正面教育。

這是我針對本課設計的教學過程,教學中一定存在著許多的不足。請各位同人提出寶貴意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