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2.8W

《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1

11月20日,我有幸參加了在城郊東風國小舉辦的廣州大學(從化片區)實習支教生國小語文、英語課例展示活動,教學展示的是六年級語文上冊23課《最後一頭戰象》,通過與老師們和其他實習支教生的交流討論,我總結出自己在教學中值得肯定的地方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下面是我個人對本次教學的總結與反思。

《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

這次的教學,有幾個方面是值得肯定的。首先是教態方面,這次的教學活動過程中我表現得自信從容,眼神、肢體語言等方面的運用都不錯,這也是一個教師應具備的素質之一,所以平時的常態課我自己也會注意教態這方面的鍛鍊。而這次教學過程中不會出現慌亂的情況是因為和我的前期準備有關係,前期準備越充分在教學過程中就不會出現慌亂、緊張的情況,我在備課做課件的時候都是不斷檢查、修改,做好學生預設,並且重複練習操作整個教學流程,所以在這次的教學過程中我的整個教學流程是比較順暢的,能做到整體把握文字。另外,對學生的評價性語言比較豐富,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能和學生保持互動,小組合作討論的時候會巡視,並對學生提出意見。

第二個是在教學生字詞的時候能結合學生實情,也就是備課的時候能做到備學生。因為六年級的學生在學習生字詞方面已經有一定的基礎,所以教學生字詞的時候不用每一個字都強調解釋,只需要將生字詞去音節展示出來,然後讓學生開火車讀一遍,讀完後和全班的同學一起糾正有錯的讀音,正音後出示音節全班一起朗讀,並讓學生說出自己覺得難寫、易錯的字詞,比如劈和遭字,在指出強調後學生就會對生字有一個深刻的印象,知道了哪個生字詞是需要特別注意的。在這裡,我發現了自己一個欠缺的地方,就是一些易錯難寫的字在講解後還可以讓學生跟著老師一起寫一寫,記一記,這樣鞏固效果會更加顯著。

最後就是教學設計有兩個亮點,分別是新舊知識的聯絡以及注重對學生歸納方法、學習方法的滲透。在匯入的時候我是通過聯絡五年級學過的一篇文章《與象共舞》來激起學生的興趣,而且聯絡以前學過的知識學生就對大象有一個明確的印象,對後面教學的順利展開做了鋪墊;其次就是在研讀嘎羧“重披象鞍”這一片段時,明確作者運用了動作以及神態描寫來展現嘎羧內心豐富感情的之前我會先提問學生描寫方法包括哪些,這樣就會調動起學生的知識儲備,讓他們更準確地回答問題。另外一個是對學生歸納方法的訓練,因為《最後一頭戰象》這篇文章篇幅較長,大概20xx字左右,所以長文短讀,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是一個教學重點,在教學時我會引導學生用四字短語分別概括每個部分的內容,這樣就做到了通過抓事件來把握整體內容。

雖然這次教學有做得比較好的地方,但是同時也應該反思一些問題和不足之處,和其他支教生的交流討論以及經驗豐富的老師點評後我總結出這節課在教學時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1.學生缺乏朗讀。語文教學本來就是要讓學生多讀多寫,無論是教哪個年級哪一篇課文,基本點都是要讓學生多朗讀,從朗讀中體悟感情。《最後一頭戰象》的教學雖然有讓學生朗讀,但是齊讀太多,缺乏個性化朗讀,這樣很難讀出情感,而且齊讀不能分辨出是否每個同學都能體會出文章所表達的感情,所以不僅要他們多讀而且還要多形式讀,讓朗讀滲透到他們學習課文的過程中,以讀代講,學生多讀多感悟就能自行體會出文章的情感。在研讀嘎羧“重披象鞍”的片段中,我可以指名學生讀,分角色朗讀或者小組競賽的形式看哪組更能讀出那種感情,通過這樣多形式的朗讀訓練讓學生更深刻地感悟文章。

2.不斷錘鍊自己的教學語言。在這次的教學中我有一個很明顯的問題就是整節課幾乎都是用同一個語調教學,這樣會讓學生越聽越累,缺乏激情,所以我應該學習用抑揚頓挫的語調來教授,緊跟課文感情,嘎羧想得到象鞍時心情急切,我在講解這部分的時候就要用急切的語言要展示,這樣學生可以更直觀地感受字裡行間蘊含的情感。而過渡語方面也需要提高,一個好的過渡語會讓教學更加出色,也會使教學流程銜接得更自然,更順暢,所以過渡語不宜太長而顯得累贅,但是也不能沒有,如果沒有的話教學會顯得很生硬。

3.多挖掘教材的語言訓練點。我們在解讀語文教材的時候要關注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所以在講授時要注意品讀句子的訓練,多形式多話力度下去,想象、朗讀、練筆等形式都可以,不能僅僅說只是提出問題然後讓學生解決這個問題就足夠了,而是讓學生通過讀懂字詞句,聯絡語境等方法理解文章內容,只有在充分感受的前提下才能進一步去感悟。所以《最後一頭戰象》在分析“重披象鞍”片段時只是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並沒有真正地從文字自身的語言特點等去理解分析,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要緊扣教學點讓學生去品讀文章的語言魅力。

4.注意課堂調控。這次的教學是講授《最後一頭戰象》第一課時,但是最後時間不夠,內容沒講完而導致拖堂,所以應該意識到自己的教學內容過多,缺乏一個臨時調整,教學設計過程中沒有整體把握好節奏,這篇課文在教學設計時內容跨度比較大,所以在課堂的最後部分已經拖不動節奏了,學生也只會上的越來越沒熱情,可能會產生怠倦感。所以在教學設計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時間和內容的合理分配,要讓教學環節環環相扣,呈現出一種銜接意識,不能太過鬆散或者過於緊迫。

5.練好基本功。普通話和板書都是我們必須掌握的基本功,普通話要發音標準,語音清晰,而板書要練好粉筆字,同時老師不能出現寫錯字的情況,因為國小生模仿能力很強,老師起著模範作用,所以老師寫錯字學生就可能自然而然地跟著寫錯,這樣的影響是很不好的。《最後一頭戰象》在板書小標題的時候我寫錯了“垂”字,最下面一橫應該是最短的,但是我沒有注意到這個細節,是在評課過程中其他老師指出來的,所以以後一定要練好基本功,做好模範作用。

通過這次的教研活動我全面認識到自己在教學各方面的優點和不足,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因為我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提高教學水平,越早發現問題越早改正這樣才能不斷進步。教學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2

教學《最後一頭戰象》可根據六年級學生的年齡和本文較長的特點,將本課教學定位為一堂引導學生通過“自學、合作學習”等形式,自主賞析的閱讀課。整體教學過程分為三個課時,即第一課時主要解決生字詞、熟讀課文、梳理文章結構、對課文內容質疑,並解決部分問題,學習“英雄垂暮”部分;第二課時引導學生快速閱讀課文,品讀課文後三個精彩片段,體會重點詞句在表情達意的作用,同時感受課文飽含深情的語言,體會戰象嘎羧的高尚情懷,並初步感受作者的具體、細緻的表達方法;第三課時完成進一步領會作者的創作意圖、複述課文和“小練筆”的教學任務。下面重點談談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及意圖。

一、導課

上節課領略了最後一頭戰象嘎羧的風采,嘎羧得到人們的救護,起死回生,二十多年過去,嘎羧已成為垂暮英雄。在它生命的最後時刻,留下了哪三個感人的片段?

[第一課時的教學,已理清文章的脈絡,並引導學生用精練的語言概括四個精彩片段──“英雄垂暮”“重披戰甲”“憑弔戰場”“莊嚴歸去”,同時學習第一片段。此時,學生不難理解嘎羧生命最後的輝煌是後面的三個片段。]

二、指導品讀“重披戰甲”──由句而意而詞,感悟英武豪氣

1.嘎羧留下了一個個感人的故事,“重披戰甲”就是其中一個,學生自讀課文,畫出描寫“嘎羧見到象鞍前、後”的動作和神態的句子,體會嘎羧的心情變化。

[預設:嘎羧見到象鞍前的句子──“第二天早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奮,兩隻眼睛燒得通紅,見到波農丁,地輕吼著,象蹄急促地踏著地面,鼻尖指向堆放雜物的閣樓,像是想得到閣樓上的什麼東西。”和“嘎羧用鼻尖鉤住,像丟垃圾似的甩出象房,繼續焦躁不安地仰頭吼叫。”嘎羧見到象鞍後的句子──“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裡淚光閃閃,像是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本文對戰象嘎羧的動作和神態的描寫細緻入微,通過細節描寫體現其形象特徵,所以,教師可引導學生畫出重點語句,揣摩其義,初步感受嘎羧形象。]

2.嘎羧在見到象鞍前後,它的心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嘎羧心情的波動?

[預設:嘎羧見到象鞍前的心情是很急躁的,從語段中的“十分亢奮”“燒得通紅”“輕吼”“急促地踏著”等詞語可以看出。而見到象鞍後心情變得平靜了,從“一下子安靜下來”“呼呼吹去”“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等語句能體會到。高年段的語文教學應引導學生品句、品詞,揣摩重點詞語的描寫,由句而意而詞,符合學生閱讀心理,利於感悟嘎羧的英武豪氣。]

3.嘎羧在見到象鞍前的內心如此焦躁,它還可能有哪些舉動呢?

[拓展想象是高年段語文教學的訓練重點之一,教師可抓住“焦躁舉動”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想象,目的是為了體會戰象對當年與自己生死與共的象鞍的懷念,對見到舊時“戰友”的激動。預設答案:還可能扇動著它的大耳朵;我覺得它可能焦躁地甩著尾巴;嘎羧還可能會用它那碩大的身軀去撞象房……]

4.如何朗讀這些語段?(可讓學生練習讀一讀;然後指名朗讀;評價;再指名讀;評價;全班齊讀。)

[本教學環節設計總體意圖是:以抓住“重披戰甲”時嘎羧的心情為主要線索,先引導學生找描寫嘎羧動作和神態的相關句子,再品句中關鍵詞語,進而揣摩嘎羧豐富的內心世界,然後通過感情朗讀表達這種心情。教學遵循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原則,由句而詞,由詞而意,由意而情,層層推進,切合高年段語文閱讀教學的規律,這樣教,簡單、自然、紮實。]

三、合作研讀“憑弔戰場”──由意而句而詞

1.嘎羧佇立江灘,回想起許多的往事。(引導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根據“合作卡”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卡設計為:1.和組員交流一下,學習完這部分你們有什麼體會?從哪些描寫中體會出來的?2.嘎羧久久凝望可能會看到什麼?它對礁石親了又親時會想到什麼?嘎羧震耳欲聾的吼叫是想說什麼?從前面教師指導品讀“重披戰甲”到學生自己合作研讀“憑弔戰場”,體現了一個由扶到放的過程。]

2.學生想象補白,“在讀這些語句的時候都想到了哪些情景?”

[預設(學生可能的補白):嘎羧站在卵石上,彷彿留戀著這曾經浴血搏殺的戰場;它對礁石親了又親,好像在感謝那些救過它的人們;發出吼叫,似乎想說再見了,村民,我要去找我的戰友!嘎羧站在卵石上,彷彿看到了與自己浴血搏殺的戰友和四處逃竄的日寇;它對礁石親了又親,好像聽到戰友在戰場上搏鬥時的吼叫聲;發出吼叫,似乎想說您好,我又回來了,戰場!

語文教學應當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理解。這裡,教師引導學生充分談自己的閱讀感受,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久久凝望”“親了又親”“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進行想象補白,利於深刻感受戰象形象。]

3.教師補白描繪,激情引讀。

師:剛才的回答說明你們已經進入到嘎羧的內心世界,那麼,你們能把這個片段朗讀一下嗎?(朗讀精彩片段;評價;再指名讀;教師範讀;全班齊讀。)

師:你們的朗讀深深打動了老師,我也想象了當時那動人的情景,現在我填補想象,你們與我一起合作朗讀。(配樂,師生一描一讀預設如下。)

生:嘎羧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盪漾的江面──

師:──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驚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幕,一定又看到戰友們奮勇搏殺,在槍林彈雨中,排山倒海地衝向敵人!

生:然後,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

師:──那也許是嘎羧曾經奮力殺敵的一處戰場,那也許是曾灑滿戰友鮮血的一處傷心之地!

生: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

陽,────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

師:──那是嘎羧在深情地呼喚,呼喚著戰友的靈魂,也在告訴戰友:我將來陪伴你們!

師:同學們,這僅僅是一頭戰象嗎?

生:不!這是一位英雄!

生:我覺得嘎羧是個令人敬佩的軍人!

生:他更是一位垂暮的軍人!

[這裡,教師先引導學生整體上悟意悟情,再由意而句,由句而詞,接著抓住關鍵詞引導學生想象補白,一般的教學到此已是很不錯了。然而我們並未僅止於此,而是在學生補白的基礎上進而補充、完善、提升,形成教師優美動情的獨特描繪,師生一描繪一朗讀,“一唱一和”,撩人心扉,激情湧動,出神入化,定會給人留下十分難忘的課堂景觀。

在我們的許多課堂上,教師只是一味地讓學生說、說、說……教師就是不說或不敢說或不會說,那種水平相近、思維相似的.說來說去,學生的認識、理解、感悟、情感往往總在原地兜圈子。利用這一巧妙的講解、引領、提升,定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誦讀“莊嚴歸去”──深沉吟誦昇華情感

1.這位垂暮的英雄來到百象冢旁,一“鎬”一“鎬”地挖掘著埋葬自己的墳墓,尋找自己的戰友,尋找自己的歸宿的時候,同學們又有什麼體會呢?

[文中反覆出現一個關鍵用語,“挖”,嘎羧的“一直挖”“不斷挖”“繼續挖”“埋頭挖”“還在挖”……通過一個“挖”字,嘎羧沒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自掘墳墓,莊嚴地把自己掩埋!這些描寫更加體現了這垂暮的戰象對戰友的忠誠和重情重義!所以,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品析這樣寫的用意。]

2.戰象嘎羧有情有義,帶著對英雄的崇敬,深情朗讀20—23自然段。

[配樂朗讀課文片段。本片段的教學以讀代講,學生通過之前兩個教學環節的過程,已經深刻感悟到戰象的情感,這時候師生深沉吟誦,以聲悟情,以讀傳情,情溢於衷,言於表,定將收到極好的效果!]

3.嘎羧走了,從垂暮的焦躁不安到重披戰甲的英武,從重臨舊地到安葬自己,我們漸漸地讀懂了嘎羧的心,它忘不了這片曾經灑過鮮血的土地,忘不了曾經並肩戰鬥的同伴,這是一位重情重義的英雄!讓我們永遠銘記著嘎羧,永遠銘記這──最後一頭戰象!

[這部分教師的總結,教師以獨特的音樂,配樂朗誦結束教學,課件緩變展示戰象生前馳騁沙場的畫面,以精練的語言,動情的演講,來概括嘎羧輝煌的一生,營就一個深沉的基調,一個撩人的氛圍,一定會給人深深震撼而餘味無窮的深刻感受。]

4.戰象的故事還沒有結束,用手中之筆去繼續描繪這些動人的場面。佈置小練筆:嘎羧告別村寨的場面也十分感人,請想象嘎羧當時的內心感受,寫下來。

《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3

十二月份,楊主任來六年級組常規聽課,根據教學進度,我上的是沈石溪的《最後一頭戰象》。這是一篇悲壯、感人、內涵豐富、篇幅較長的動物小說,全文接近20xx字。課文記敘了曾經在抗日戰爭中倖存下來的最後一頭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來到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憑弔戰場,最後在埋葬著戰友們的“百象冢”旁刨開一個坑,莊嚴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由於課文篇幅較長,內容較多,學生在理解上肯定會有一定的難度。備課前我也去查閱了有關長篇課文的教學方法,可以採取“直奔中心”法,即從整體入手,通過整體感悟,讓學生直接觸及中心正題,抓住重點段落進行研讀,放棄逐字逐句的講解的繁瑣。以實現長文短教的目的。

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先從整體入手,幫助學生理清課文脈絡。概括出“英雄垂暮”、“重披象鞍”、“憑弔戰場”、“莊嚴歸去”四個感人的場面。並以此為線索,抓重點場景講析。

如何讓學生走進嘎羧的內心,進而揣摩嘎羧豐富的內心世界,這成為了我備課時的一個難點和重點。我想只有通過對文章中重點字詞的體會,作者的細節描寫等等,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才能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於是在教學“重披象鞍”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我採用了讓學生快速閱讀這一部分,通過讀一讀,畫一畫,找出最能表現物件鞍有深情厚意的句子,談談自己的感受。我們抓住了“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久久地摩挲”、“淚光閃閃”、“久別重逢的老朋友”這些描寫嘎羧動作和神態的關鍵詞句,體會嘎羧內心對曾經輝煌地留戀和回憶。同時以朗讀為主,在讀中體會戰象的品質,從而感受語言文字的生動,優美。通過對文章中重點字詞的體會,作者的細節描寫等等,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學生走進了嘎羧的內心世界,體會到了一個英雄的高尚情懷。同時,我也及時把抓事件——品細節——悟感情這一學習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依託這種學習方法自學其他的內容。

這篇文章還有很多的空白點,比如嘎羧回到戰場時“久久的凝望”,在礁石上“親了又親”,“震耳欲聾”的呼喚等等。於是我結合課後小練筆,引導學生們開始思考:久久的凝望裡嘎羧彷彿看見了什麼?在礁石上親了又親它彷彿在說什麼?在震耳欲聾的呼喚裡,它彷彿在呼喚什麼。這些口語表達的設計,既讓學生走進了嘎羧的內心,體會到他當時的情感,同時也落實了讀寫訓練,夯實了基礎。

《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4

《最後一頭戰象》這是一篇悲壯、感人、發人深省的動物小說。作者以時間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掛象鞍”、“重返戰場”、“莊嚴歸去”四個感人的片段,用生動優美的語言記述了嘎羧生命歷程中最後的輝煌和尊嚴。

一、讀課題,定基調

講課伊始,我只板書“戰象”二字,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有關語句回答什麼是戰象。從課文中哪可以看出這是最後一頭戰象。在讓學生齊讀課題《最後一頭戰象》後,我定基調:課題讀起來有一種沉重的感覺,為什麼呢?再讀又有一種英武的感覺,為什麼呢?就是這樣一頭大象,在它生命的最後歷程中,做了那幾件不同尋常的事呢?從而以時間為序理清了課文脈絡。對課文內容有了整體的把握。併為下面語段的品讀鋪墊了一個悲壯的基調。

二、走進嘎羧的內心,實現與文字對話

在點撥疑惑的過程中,如何讓學生走進嘎羧的內心,走進文中的作者、波農丁。實現與文字的對話。這成為了我備課時的一個難點和重點。我想只有通過對文章中重點字詞的體會,作者的細節描寫等等,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才能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於是在教學“披掛象鞍”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我們抓住了“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久久地摩挲”、“淚光閃閃”、“久別重逢的老朋友”這些詞句,體會嘎羧內心對曾經輝煌地留戀和回憶。同時,也把抓事件——品細節——悟感情這一學習方法教給學生,為後面內容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讀中悟情,收穫感動

在學習本文中,我採用了讓學生快速閱讀全文,抓重點語段細讀,男女生賽讀,選擇令自己感動的語段邀請同伴自由讀等多種形式,學生不僅感受到了語言文字的生動,優美,描寫的細膩,透過這些文字。還體會到了嘎羧的善良,忠誠情懷,思想得到了淨化,人性得到了提升,動物尚且如此,何況我們人呢?

四、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崔巒老師有一句順口溜說的是:“讀思議練重實踐,人文薰陶含其中”,通過閱讀我們不難發現,其實這篇文章還有很多的空白點需要學生去思考, 如: “ 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盪漾的江面。然後,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型礁石上親了又親,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火紅的朝陽,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 ” 我先讓學生自由讀這些句子,就這個句子我安排了三次說話訓練: 1 、 “ 在嘎羧久久凝望中,它彷彿看到了什麼? ” 學生通過交流,猜想嘎羧是在重溫二十六年前那場激烈的戰鬥,懷念在這裡犧牲的那些戰友們,回想自己在戰場上所向披靡的英勇豪邁。()於是我馬上順勢引導: “ 嘎羧不僅僅是一頭大象,更是一位讓人敬仰的英雄。 ”2 、嘎羧走到一塊龜型礁石上親了又親,這塊親了又親的礁石也許是是什麼?學生通過想象,交流道:“也許是嘎羧曾經奮力殺敵的一處戰場;也許是曾灑滿鮮血的傷心之地。” 3 、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這吼聲中尼認為它也許在幹什麼?學生的回答也很精彩,也許是嘎羧在深情呼喚他的戰友;也許它在告訴戰友他要去陪伴它們了;也許是對曾經的敵人發出仇恨的聲音。而且提得很有價值,值得思考。比如: “ 嘎羧要離開寨子了,為什麼人們送給它的食物它不吃,卻只喝了一點水? ” 這些口語表達的設計,即讓學生走進了嘎羧的內心,體會到他當時的情感,同時落實了“讀思議練重實踐”這一句話。

《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5

《最後一頭戰象》記敘了在抗日戰爭中倖存的最後一頭戰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來到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憑弔戰場,最後在埋葬著戰友的百象冢旁邊挖了一個坑,將自己莊嚴掩埋的故事。文章語言優美,描寫生動,以充滿深情的筆觸歌在這裡開始書寫日記、心情 …頌了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

課文篇幅較長,但對於六年級的學生而言,邊讀邊思的習慣已經養成。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先從整體入手,幫助學生理清課文脈絡。在整體感知課文後,讓學生談談對嘎羧的印象,然後抓住重點語句研讀,避免逐段講解的繁瑣,以實現長文短教的目的。學生在充分批註感悟下,體會到了戰象的善良、忠誠的高尚品質,受到了教育。

但由於課問內容與生活差距太遠,沒有圖片的輔助,使悲壯與感人之情大打折扣。因此入情入境地朗讀與想象也就無從談起。反思本課的教學,形式過於單調:扎重點語句——談感悟——有感情地朗讀。使學生本該釋放的情感遭到遏制,在一步步的牽引下之體會了文中的幾句話而已,也難怪課堂上會如此沉悶。我在深深惋惜的同時,也在不停地反思。如何進行長文短教的教學?是否應重點抓住一處(如嘎羧在打洛江畔憑弔的那動人的一幕)進行透徹的研讀,繼而輻射全文:二十六年前是怎樣的一幕?從而體會嘎羧的英勇。在它知生命大限已至之際它為何這樣做不去象冢而去百象冢?從而體會嘎羧的善良與忠誠……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補文中的空白。也可採用讀寫結合的方法,讓學生寫一寫。這樣既充分理解了課文,激發了情感,又使語文訓練得以有效的落實……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補文中的空白。

本節課教學環節設計總體意圖是:以抓住“重披戰甲”時嘎羧的心情為主要線索,先引導學生找描寫嘎羧動作和神態的相關句子,再品句中關鍵詞語,進而揣摩嘎羧豐富的內心世界,然後通過感情朗讀表達這種心情。教學遵循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原則,由句而詞,由詞而意,由意而情,層層推進;合作研讀“憑弔戰場”,重點理解14自然段,抓關鍵詞語讓學生展開合理想象,形象感知嘎羧對戰友那份深沉的愛,然後通過師生合作配樂朗讀,昇華情感;接著抓住“挖”字,讓學生談體會,有感情地朗讀“自掘墳墓”部分,讓嘎羧的內涵在學生心裡有所提升,最後再通過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感受到嘎羧的忠誠與善良。

抓住重點語句重點研讀,避免逐段講解的繁瑣,以實現長文短教的目的。整堂課下來,感覺教學任務基本完成。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尤其是在進行師生合作配樂朗讀這一教學環節時,我看到很多孩子眼睛裡都淚光閃閃。下課之後,一個女孩子悄悄告訴我:“老師,如果你的音樂再放下去,我的眼淚都要控制不住了。”我想,這是整節課中最成功的地方吧。能夠讓學生入情入境的去感受戰象嘎羧的高尚情懷,這也是我所期盼的。

當然,從實際教學來看還有很多不理想的地方。如在理解“重批戰甲”這部分內容之後,過渡到“憑弔戰場”時,我的設計有些牽強、生硬;在學習最後一部分“自掘墳墓”內容時,雖然抓住了“挖”字來理解,但沒有徹底放開地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談體會,略嫌倉促。

總之,通過本節課的教學,讓我更深切地體會到:

1、要善思: 蘇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師應該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裡。

2、要關注:關注文字,關注過程,關注學生。學生的發展是最核心的,無論什麼設計,一定要符合學生的發展。

《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6

《最後一頭戰象》是一篇情感深沉、內涵豐富、篇幅較長的動物小說,全文接近20xx字。根據單元訓練目標和課文篇幅較長的特點,指導學生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在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重點抓住描寫嘎羧動作、神態的詞語和有感情的朗讀來品讀課文中的重點段落,從而引導學生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體會嘎羧豐富的情感,並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懷是我的教學目標。

一、長文短教。

由於課文篇幅較長,內容較多,如何引導學生學習才能讓他們的體會上升到一個高度而不把文章肢解得零碎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上課前我欣賞了教參後的視訊教學,又仔細閱讀了黃老師設計的導學案,覺得設計過細,我決定採取“直奔中心”法,即從整體入手,通過整體感悟,以“這是一頭的戰象,因為。”讓學生直接觸及中心正題,然後專注抓“重披象鞍”、“重返戰場”、“莊嚴歸去”三個感人的片段,就設計了一個問題讓小組合作交流“從中找出最讓你震撼的語句,有感情地讀一讀,並說說體會。”給小組足夠的時間去交流,體會。在安排彙報時則克服了我上次比賽時的問題,讓小組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選擇最喜歡的一個情節彙報。

二、走進嘎羧

文中的嘎嗦有靈性、重感情,儼然一位頂天立地的英雄。如何讓學生也能夠體會到這些呢?我想只能通過對文章中重點字詞的品讀、感悟,反覆揣摩細節描寫,引導學生大膽的聯想,才能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當學習“重披象鞍”這一部分時,學生抓住了“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淚光閃閃”、“久別重逢的老朋友”這些詞句,我則及時追問,引導學生反覆地揣摩:摩挲的動作?為什麼久久的?淚光閃閃中它彷彿看到了什麼?學生在老師的及時追問中體會嘎羧內心對曾經輝煌地留戀和回憶。同時,也把抓事件——品細節——悟感情這一學習方法教給學生,為後面內容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表達訓練

通過閱讀我們不難發現,其實這篇文章還有很多的空白點需要學生去思考,比如嘎羧回到戰場時“久久的凝望”,在礁石上“親了又親”,“震耳欲聾”的呼喚等等,這些都是文字的空白點。在交流時,展示的學生已經開始思考久久的凝望裡嘎羧彷彿看見了什麼?在礁石上親了又親它彷彿在說什麼?在震耳欲聾的呼喚裡,它彷彿在呼喚什麼。我只是在他們準備結束這個話題時進行了追問,強化了多數同學的內心體驗。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還是存在著一些不足。比如:教師在點撥學生讀好嘎羧回到戰場時,震耳欲聾、撕心裂肺的呼喚“歐——歐”時有學生笑場,應該及時調整,讓小組合作從文字中去體會,而不是一味地反覆地、單一地讀!

《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7

1、要善思:

蘇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師應該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裡,結合平時的學習,談一點淺薄的看法。這節課的設計,每天都在冥思苦想,求變求新,刪繁就簡,領異標新,語文功夫是慢活,是要耐得住寂寞,來不及半點急躁和武斷。在備課時,同事們也出主意。是啊,我深深的知道,當你想要追求更高的境界時,怎能不為伊消得人憔悴。

2、要有己:

寧可不完美,也要敢於展現自己真實的一面,鮮明的風格,語文教師的魅力來源於個人的獨特風格。要敢於亮出自己的劍,包括自己的學生,說實話。上課之前,我沒有和學生鋪墊過,只在徐老師第一課講過之後,對學生進行了一些複習。我想:假的真不了,即便一時過關,終將對自己的成長,學生的成長造成極其不利的影響。所以,想要真發展,真得有膽量。一次真實的洗禮,勝過千次萬次的虛榮。

3、要關注:

關注文字,關注過程,關注學生。學生的發展是最核心的,無論什麼設計,一定要符合學生,如果你教的學生沒有能力和素養的提高,那麼可以肯定的是:你的教學水平是徘徊不前的。設計一節課要把它當成設計學生的人生一樣,在這個過程中,你的成長,學生的成長將無限精彩!

《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8

《最後一頭戰象》這是一篇悲壯、感人、發人深省的動物小說。作者以時間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掛象鞍”、“重返戰場”、“莊嚴歸去”四個感人的片段,用生動優美的語言記述了嘎羧生命歷程中最後的輝煌和尊嚴。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首先,從整體上理清文章的脈絡,概括出四個場景,並以此為線索,抓重點場景講析;其次,抓住文章表現的幾種情感,以朗讀為主,在讀中體會戰象的品質,從而感受語言文字的生動,優美。我想只有通過對文章中重點字詞的體會,作者的細節描寫等等,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才能走進嘎羧的內心世界,我先讓學生讀一讀,畫一畫,找出相關的句子,談談自己的感受。和學生探討的過程中,我不斷地引導學生走進嘎羧,瞭解嘎羧,體會一個英雄的高尚情懷。比如在教學“披掛象鞍”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我們抓住了“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久久地摩挲”、“淚光閃閃”、“久別重逢的老朋友”這些詞句,體會嘎羧內心對曾經輝煌地留戀和回憶。並及時總結學習方法,讓學生依託這種學習方法自學其他的內容。結合課後小練筆引導學生們思考久久的凝望裡嘎羧彷彿看見了什麼?在礁石上親了又親它彷彿在說什麼?在震耳欲聾的呼喚裡,它彷彿在呼喚什麼。讓學生走進了嘎羧的內心,體會到他當時的情感,並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懷。

《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9

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日寇、埋葬、陣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華貴、英武、氣概、傷感、蒼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經心、久別重逢、橫遭不幸、震耳欲聾、浴血搏殺”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能提出不理解的問題,與同學一起探究解決。

4.學習作者具體、細緻的表達方法,感受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掌握課文內容,體會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厚情誼。

教學難點:從課文的相關語句體會人們與戰象以及戰象對戰友之間的深厚感情。

教學準備:

1.瞭解作者相關知識,寫作背景,對戰象有一定了解;

2.學生預習課文,瞭解大象的相關資料,可以蒐集其他關於大象及人與動物的故事。

第一課時

一、複習匯入,交流對大象的瞭解

1.同學們還記得上學期我們學過的一篇關於大象的課文嗎?(《與象共舞》)誰來說說大象都可以為人們做些什麼呢?(生自由發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們的好朋友,可以為人們做這麼多事情,但是,你聽說過大象還

能幫助人們戰鬥嗎?這樣的大象叫戰象(板書:戰象),今天咱們一起認識一頭經歷過戰鬥洗禮的最後一頭戰象(補充完課題:最後一頭戰象)。

3.齊讀課題,簡要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沈石溪被稱為中國動物小說大王,這篇文章寫的是他在1969年到雲南插隊時親身經歷的事情。

4.再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文章都寫了些什麼嗎?

二、速讀課文,瞭解大意

1.快速閱讀全文,思考剛才的提問,可在書上進行勾畫。

2.學生閱讀後解決簡單的問題。

3.指名說一說課文寫了戰象的那些事情。

根據學生的回答,歸納成為:英雄垂老──重披戰甲──重臨舊地──自掘墳墓。

三、再讀課文,理解字詞,掃除障礙

1.默讀課文,邊讀邊勾畫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喜歡的語句,也可以在旁邊寫出自己的體會。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詞或句子。

3.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

4.自己閱讀感悟後,小組再合作研讀:交流感受特別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問題討論解決,準備彙報自主合作。

板書設計:

23、最後一頭戰象

英雄垂老 重披戰甲 重臨舊地 自掘墳墓

《最後一頭戰象》教學反思10

《最後一頭戰象》是一篇悲壯、感人、發人深省的動物小說。課文記敘了曾經在抗日戰爭中倖存下來的最後一頭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來到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憑弔戰場,最後在埋葬著戰友們的“百象冢”旁刨開一個坑,莊嚴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文章語言優美,描寫生動,以充滿深情的筆觸歌頌了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讀完全文,令人回味,促人深省,動物尚且有此高尚情懷,我們人類是否應該從中感悟些什麼,學習些什麼?作為教者,我是帶著深深的感動與震撼來揣摩體會故事內容的,相信每一個孩子也會有同樣的感動。

本節課教學環節設計總體意圖是:以抓住“重披戰甲”時嘎羧的心情為主要線索,先引導學生找描寫嘎羧動作和神態的相關句子,再品句中關鍵詞語,進而揣摩嘎羧豐富的內心世界,然後通過感情朗讀表達這種心情。教學遵循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原則,由句而詞,由詞而意,由意而情,層層推進;合作研讀“憑弔戰場”,重點理解14自然段,抓關鍵詞語讓學生展開合理想象,形象感知嘎羧對戰友那份深沉的愛,然後通過師生合作配樂朗讀,昇華情感;接著抓住“挖”字,讓學生談體會,有感情地朗讀“自掘墳墓”部分,讓嘎羧的內涵在學生心裡有所提升,最後再通過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感受到嘎羧的忠誠與善良。

抓住重點語句重點研讀,避免逐段講解的繁瑣,以實現長文短教的目的。整堂課下來,感覺教學任務基本完成。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尤其是在進行師生合作配樂朗讀這一教學環節時,我看到很多孩子眼睛裡都淚光閃閃。下課之後,一個女孩子悄悄告訴我:“老師,如果你的音樂再放下去,我的眼淚都要控制不住了。”我想,這是整節課中最成功的地方吧。能夠讓學生入情入境的去感受戰象嘎羧的高尚情懷,這也是我所期盼的。

當然,從實際教學來看還有很多不理想的地方。如在理解“重批戰甲”這部分內容之後,過渡到“憑弔戰場”時,我的設計有些牽強、生硬;在學習最後一部分“自掘墳墓”內容時,雖然抓住了“挖”字來理解,但沒有徹底放開地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談體會,略嫌倉促。

總之,通過本節課的教學,讓我更深切地體會到:

1、要善思: 蘇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師應該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裡。

2、要關注:關注文字,關注過程,關注學生。學生的發展是最核心的,無論什麼設計,一定要符合學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