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孩子認錯的祕密解讀的家庭教育

來源:才華庫 2.11W

當孩子矢口否認你對他的“指控”時,你真是氣不打一處來!先彆著急別上火,還是來看看孩子心裡的祕密吧,也許,你們能更好地處理關於“認錯”的問題。

有關孩子認錯的祕密解讀的家庭教育

很多時候,即便是在“案發現場”,指著那被翻得亂七八糟、零落滿地的CD光碟,你問孩子:“這是誰幹的?”你可以聽到的答案從“這是小狗乾的!”到“這是外星人乾的!”或者“它就是那樣的!”,你幾乎很難聽到他承認:“這是我乾的!”四五歲的孩子不願意爽快地承認自己犯的那些小過失,同時還能幫自己編造出各種理由和藉口。

面對這些小謊言和狡辯,很多父母都是難以容忍的,甚至還會給孩子扣上一些“帽子”——不誠實、不坦蕩、愛說謊!

其實,如果面對這種情形的時候父母們不必太過緊張,不要覺得自己養了一個愛說謊的孩子。“這個年齡的孩子,是不可能本能地承認自己犯了錯誤的。”發展心理學家ThomasLickona博士告訴我們,能夠懂得規則以及違背規則帶來的後果,是孩子在這個階段正在進行和完成的一個生長髮育“作業”。不過,這種“不承認”“辯解”“推脫”從某種角度上看也是一個好的訊號:它說明孩子已經知道自己做的事情並不是一件“光明正大”的事,甚至是犯了錯誤。所以,在“認錯”這個問題上,爸爸媽媽要更加耐心一些,Licknoa博士說:“孩子需要在父母的關注、理解和指導之下,才能夠建立起道德意識,使自己的行為更真誠和善良。”

這裡有一些當孩子為批評“推卸責任”時的祕密心理。希望能使父母們更好地瞭解孩子,並且幫助他們。

祕密心理之一:“如果我承認了,媽媽一定會大發雷霆的!所以我可不能說是我!”

他害怕的不只是來自你口中的責備或手下的懲罰,而是你的憤怒、你的不滿,你對他——你的孩子的失望的情緒,讓孩子真正心生膽怯。

很多時候我們低估了孩子,以為這些小傢伙只是因為畏懼“皮肉之苦”或者“一頓臭罵”而不惜撒謊耍賴,做了錯事不敢承認。事實上,真正讓他們感覺受傷或者內疚的,是爸爸媽媽憤怒中隱藏的沮喪,是爸爸媽媽的難過。可我們也的確不能高估了這些孩子,因為這個年齡的他們相信可以藉助迴避責任、矢口否認來換取父母的不失望、不難過。

這時,爸爸媽媽應該:

保持冷靜。哪怕他把你從西班牙帶回來的昂貴的披肩用作了蝙蝠俠的`斗篷!心裡默數10個數之後,問他:“這是怎麼回事?我想聽你說說。”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兒童發展學家KarenDeBord博士建議父母:“不要上來就責難孩子,心平氣和地、真誠地給他一些時間想想,也許孩子就會放鬆些,願意跟你說剛才究竟都發生了什麼。”

給他安全感和不變的信任。吞吞吐吐的孩子希望首先能得到你的原諒——因為他實際知道自己是有過錯的。告訴他:“如果你做錯了什麼,我希望你能告訴我。也許我會有一點點生氣,但是,我會更高興你能誠實地告訴我一切。”

祕密心理之二:“我不想說‘對不起’!……只要我不承認是我乾的就不用說了。”

“對不起”不是人人天生就會說、就懂得說、就明白為什麼要說的。道歉也需要一邊成長一邊學習。我們大人難道不也是如此嗎?

四五歲的孩子已經有了很強的自我意識,只是他們還不能夠正確地分辨在什麼情況下它叫做“自尊心”,什麼場合它就變成了“固執”和“無禮”。教會孩子那些不傷害別人,也不會有損自己的做人之道。

這時,爸爸媽媽應該:

告訴他為什麼要說“對不起”。告訴他,當他做了讓別人失望或者難受的事情時,道歉可以使對方感到舒服,並且有利於解決問題。讓他試著體會“換位-同情”的道理。

*等待他說出真誠的道歉。讓孩子明白,能說出真誠的“對不起”對於成年人來說其實是同樣困難的。當孩子學會了誠心誠意地道歉時,他也就不會去推卸自己的責任了。不過,一定不要強迫孩子說“對不起”,所有的一切是要讓孩子最終明白,只有自己真心地感到抱歉了,你自己也才能真正地舒服和輕鬆起來。

祕密心理之三:“我說那不是我乾的,因為我也不知道自己這時應該怎麼辦!”

孩子看來,推卸責任,很多時候是躲避麻煩最簡單的方法!但事實上,他也許並不希望就此“灰溜溜”地“逃走”。

勇於承當和“善後處理”,孩子還需要父母的一點幫助和用心。他知道自己做錯了,給他修正、挽回或補救的機會,同時還能保留一些面子。

這時,爸爸媽媽應該:

*給孩子一個參與解決問題的機會。“你說那個做錯事在牆上亂畫的人應該想些什麼辦法來彌補他的過錯呢?”你主動提出進入“彌補”的程式了,也就暗示了你雖然不滿意但你願意接受他的認錯和補救,孩子用積極的態度來響應的——“我想那個小孩已經答應了一會兒就用刷子把它們刷乾淨!”

祕密心理之四:“那可不是我乾的!真的!”

區分幻想和事實,對於四五歲的孩子來講,還是會時常出現混亂的。他們有時會沉迷於自己幻想期望的事情(也就是“那事情”根本沒發生),有時候他們甚至真的忘記了剛此都發生了什麼。

父母們總是不要忘記,他們畢竟還是小孩子,生理的、心理的發育都還在進行和完善,他們有很多自身不自覺也難以控制或者避免的年齡侷限。不要總是用大人的想法來猜測甚至強加他們,他們需要的更多是幫助。

這時,爸爸媽媽應該:

*坐下來和他聊聊。如果這件事情足夠嚴重或者值得認真,那麼,和孩子平靜地坐下來,讓他說說這之前都發生什麼了,或者他所知道的關於這件事的什麼細節。孩子沒有惡意心理,說說說說,事情可能就真相大白了。

*如果只是一件小事,那麼就和孩子來一起解決和處理它就好了。“至於是你還是小狗把毛巾扔到了廚房並不重要,但小狗不能幫我把毛巾拿回洗手間,你可以,對嗎?謝謝幫媽媽做這件事!”

“對不起”這三個字,說出來真的需要一些勇氣、需要一些成熟。如果我們可愛的孩子還難以開口道歉的話,可以教孩子“換一種方式”來說。既不會因為強迫他開口而造成他的逆反,又能達到讓孩子領會精神的效果。

畫張畫——在一張大紙上,和他一起寫上“對不起”。在他不願開口的時候,他會想到它。

擁抱——是啊,他的擁抱同時也是在企求你的諒解的擁抱——一個很溫柔的方式。

“你是不是剛才做的不對?”——孩子點了頭,就說明他認錯了。何必計較用具體哪幾個字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