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玻璃球和放大鏡的發現教師反思

來源:才華庫 1.29W

為了引導孩子們練習分類,活動區遊戲後,我請他們每人將三個玩具分別放在兩個小盤裡,怎麼分都可以,但要說出理由。嘗試、操作之後,孩子們向大家介紹自己分類的方法。

透過玻璃球和放大鏡的發現教師反思

“我把手鈴和響板兒放在了一起了,因為手鈴和響板兒都是音樂組的玩具,都能發出好聽的聲音。”

“我覺得應該把插片和樂高放在一起,因為它們都是塑料做的。”

“我把玻璃球和放大鏡放在了一起。”姍姍閃動著一雙亮亮的大眼睛興奮地向同伴們介紹著。我沒有急於讓她說出理由,而是鼓勵孩子們猜猜她為什麼這樣分。

“可能因為玻璃球和放大鏡都是玻璃做的。”

“是不是因為它們都容易碎啊?”

聽著同伴們的猜測,姍姍神祕地搖著頭。最後,她解釋說:“因為透過放大鏡和玻璃球看到的東西都是放大了的。”

孩子的解釋使我感到了由衷的興奮與喜悅。我為姍姍與眾不同的探索倍感振奮,同時我也深深地感到,每個孩子探究的過程、探究的角度都是不同的,他們所得出的結論自然也是不同的。作為老師,我們只有讓幼兒真正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才能使他們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

幾年過去了,再看這篇教育筆記時,我仍然認為當時感悟到的內容很重要。從當時的教育觀點來看,我對孩子的指導應該說還是比較到位的.。正是因為這樣,才有了姍姍與眾不同的探究與發現。然而,深入反思之後,又感到仍有缺憾。我們提供廣闊的探索空間,認真觀察、傾聽孩子們的發現,最終都是為了使孩子們在原有經驗和水平上獲得進一步的發展。所以,在瞭解到孩子們現有的經驗後,就應該挖掘其中更大的教育價值,並考慮怎樣從課程的設計、材料的投放等方面給幼兒的探索以有效支援。我們不能為了觀察而觀察,為了傾聽而傾聽。

現在看來,當時我對孩子的發現,更多地停留在認真傾聽、表現出驚喜上面,而和孩子共同分享成功之後的指導就顯得不足了。

從姍姍的解釋中可以看到,在操作的過程中她已感受到了凸透鏡可以將物體放大這一特性。同時,她的解釋又使得同伴們都很驚奇。這樣,我們就應從中捕捉到引發孩子們繼續探索的切入點,在活動中投放豐富的有關凸透鏡的玩具、材料,鼓勵更多的幼兒去玩一玩、找一找,看看還有什麼東西可以將物體放大,使孩子們在充分的探索中感知凸透鏡的特性,或者引導孩子們圍繞“我們的朋友凸透鏡”展開討論,使孩子們更加關注凸透鏡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等等。

可見,孩子的探索過程在老師的支援下應是持續的、連貫的,針對每個孩子的發展,老師的指導也應該是動態,的,隨著他們的發展不斷變化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