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語文聽課記錄

來源:才華庫 1.11W

聽課是一種對課堂進行仔細觀察的活動,它對於瞭解和認識課堂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聽課的主體可以是學生也可以是老師。接下來由小編為大家整理出關於語文聽課記錄,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語文聽課記錄

語文聽課記錄 篇1

科目:語文

聽課人:黃靜芬

上課老師:鴻都國小 巫小娜老師

課題:文天祥

時間:第十二週星期五上午第二節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教師在黑板上出現一個人的名字,請學生一齊輕聲呼喊。(板書:文天祥)

2.“你瞭解這個人嗎?小組交流收集的資料。”(學生查詢的資料詳略不一,學生彙報時有的膽量大,表達比較流利。)

3.小組彙報。(名句、文章等)

二、品讀課文

“剛才,同學們從不同側面瞭解了文天,現在讓我們從文章的字裡行間去細細體味,與文天祥零距離接觸。”

(一)檢查預習情況。

1.認讀詞語。(教師能抓住讀得不準的地方糾正。如:“凜然”)

2.朗讀文章。(小組輪流讀)

“哪個小組願意讀哪個段落?”

(二)小組合作學習,體會文天祥的熾熱的愛國情懷。

1.默讀2-8自然段,用——劃出描寫文天祥語言的句子,並讀一讀,再在小組內交流感受。

2.彙報:

讀完以後,你覺得文天祥是怎樣的人,找出文中可以描述的語句讀。

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文天祥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的呢?(學生有較好的默讀習慣。彙報的學生比較少。)

(彙報形式:組長彙報——組長點名組員補充——組員可以要求其餘學生跟讀。)(學生有合作精神。)

生:我還找到了……

師:建議你可以邀請其他同學一起讀。(讀的形式比較多。)

師:“張弘範想讓文天祥寫勸降書,他卻以《過零丁洋》作答。誰收集有《過零丁洋》全詩的?小組內先讀一讀。”

師: “讀了這首詩,有什麼感想體會?”(小組彙報)

師: “文天祥雖然犧牲了,但是他的精神長存於我們心中。請讀最後一段。”

三、總結。

1.這篇課文是怎樣讓我們感受到文天祥的愛國精神的?(板書:通過具體事——組織勤王軍、多次拒絕勸降、為國捐軀。)

2.文章的第一段與最後一段以及中間部分是什麼關係?(總——分——總)

四、拓展。

1.你能用幾句話概括一個民族英雄的故事或愛國名人的故事嗎?要求:聽同學說故事的時候,能聯想到哪些成語,在小組內寫出來。(投影、帶讀。)

2.小組內交流收集到的愛國名言。

3.讀

板書: 18文天祥

組織勤王軍 熾熱的愛國精神

多次拒絕勸降 崇高的民族氣節

為國捐軀

歸納點評:

1.本節課由匯入——檢查彙報——品文——總結——拓展這些環節組成。老師能抓住文中文天祥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這條主線組織教學。讓學生通過找出有關的語句,品讀、感悟體會人物的性格與品質。教學思路清晰明朗。

2.整節課培養目標明確,在教師的引導下,按照教學預設完成教學目標,學生的自主、合作精神得到展示。

3.學生前置性作業完成得比較好。(這節課的前置性作業有:熟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收集文天祥的故事、名言、收集愛國故事等。)

4.構建了比較成功的小組學習模式。

5.大部分學生能傾聽老師和同學的發言,參與到討論中去,但是發言的學生還是比較侷限。

6.學生的探究能力、質疑能力還有待提高。

7.朗讀的指導還可以加強。

探討:

1.學困生不能完成前置性作業的,在課堂上教師該作怎麼樣的引導?

2.在閱讀課文教學中,教師有沒有必要牽著學生去一段又一段地品味文字?可不可以放手讓學生去品味?

3.品文、鑑賞應該建立在讀懂的基礎上,這篇課文的語言中有些是比較難理解的。我們發現對這些難點,教師的態度是“一帶而過”,學生是不是懂了?教師有沒有必要有針對性地設計對比較難理解的詞句的檢查這一環節?

語文聽課記錄 篇2

一、 聽課時間:20xx-4-1

二、 授課教師:謝巧靖

三、 授課學校:南寧沛鴻民族中學

四、 授課年級:不祥

五、 授課題目:《背影》

六、 教學過程

(一)、匯入

父母是愛我們的,你在生活中從哪裡感受父母的愛。

(二)、介紹朱自清所寫的《背影》的來歷及寫作背景。

(三)、檢查預習的效果

① 給下列畫線字注音

② 根據意思說出相應的詞語

(四)、朗讀課文,把認為課文內容寫得好的地方記錄下來。

(五)、你對課文的感受,哪些讓你感動的地方。

(六)提問,既然課文是寫父愛的,為什麼用《背影》作為題目?(說明:背影在這有特別的涵義)。

(七)、課文共有幾次提到“背影”(四次)。

① 第一次在課文哪裡提到背影,有什麼涵義?

② 第二次提到背影又出現在課文的哪裡,有什麼意義?

③ 第三次的背影出現在課文哪裡,起到什麼作用?

④ 第四次的背影在課文哪裡出現,有什麼涵義?

(八)、聽錄音,作者對背影作了哪些刻畫?哪些詞語最有表現力,通過哪些方法來描寫。(動作描寫、外貌描寫)

(九)、作者用了“胖”等字,描寫了父親體態特點,爬月臺艱難,但表現了對兒子的愛。

七、 教學板書:(不祥)

八、 教學評析

(一)、教態自然,面帶微笑,讓學生感到親切。

(二)、過程生動,深度合適,形式巧妙多樣,思路清晰,重難點突出,旁徵博引,注意引導,非常豐富;學生活躍、積極、主動;突出了學生為主體,老師是引導者的新型的教學模式

(三)、注重學法指導。抓住重點詞語與學生交流,取得較好的效果。

(四)、善於設疑,善於引導。抓住課文提到的“背影”,設計了層層深入的問題,從而揭示課文的主旨並能巧妙引導學生作對答。

(五)、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要珍惜與父母的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