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備課教案

來源:才華庫 1.31W

作為一名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數學備課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國小數學備課教案

國小數學備課教案1

一、教材依據

人教版教材,三年級下冊、第六章、第四課時

二、設計思路

指導思想:本節教學設計是面積和周長的比較。是在學生知道如何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基礎上,去理解周長和麵積有什麼區別,以便更好地應用到生活當中。

設計理念:讓學生通過練習、例題去自覺發現面積和周長的區別

教材分析:基於面積和周長的所學知識,從而比較面積周長不同。

學情分析:全班21名學生,其中16名學生基本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和周長的計算,另外5名學生中,3人掌握面積如何計算,2人掌握周長如何計算。

三、教學目標

(一)通過比較,學生正確理解面積和周長的意義,能運用概念正確地計算面積和周長.

(二)提高學生綜合、概括的能力.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教學重點:區別面積和周長的意義、計量單位和計算方法.

五、教學難點:正確地進行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和麵積的計算.

六、教學準備

老師準備一個邊長10cm的正方形,直尺,粉筆;學生每人準備一條手帕。

七、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師:我們已學習過了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和麵積的計算,下面我們一起來複習一下.

1.怎樣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2.怎樣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那麼,周長和麵積有什麼不同嗎?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

(板書課題:面積和周長的比較)

(二)學習新課

出示圖形,這是一個長方形,長4釐米,寬3釐米.請同學提出問題,可以求什麼?

(周長、面積各是多少?)

師:請同學在自己作業本上,分別求出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和麵積.老師板書

周長: 面積:

(4+3)×2=14(釐米) 4×3=12(平方釐米)

答:周長是14釐米. 答:面積是12平方釐米.

通過計算你能發現周長與面積有什麼不同嗎?請根據下面幾個問題進行思考.

思考題:

1.周長和麵積各指的是什麼? 2.周長和麵積的計算方法各是什麼?

3.周長和麵積各用什麼計量單位?在個人思考的基礎上,再進行小組討論.

集體討論歸納:

1.長方形周長是指長方形四條邊的長度和,而它的面積是指四條邊圍成的面的大小.

2.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3.求周長計算出的結果要用長度單位,求面積計算出的結果要用面積單位.

師:同學們講得很好,那麼我們能不能簡單地概括出面積和周長究竟有哪幾點不同呢?(在老師的引導下,共同歸納、概括)

板書:面積和周長的區別:

1.概念不同; 2.計算方法不同; 3.計量單位不同.

師:現在老師有一個問題,要向同學們請教,願意幫忙嗎?如果計算正方形的周長和麵積,是不是也存在這3點不同呢?(正方形的周長和麵積也具備這3點不同)

師:老師還有一個問題,假如一個正方形它的邊長是4,會求它的周長和麵積嗎?(學生敘述列式過程,老師寫在黑板上)

周長: 面積:

4×4 4×4

師:這兩個算式都是“4×4”,這不是完全相同嗎?你們怎麼能說它們不同呢?(討論一下,然後再回答)待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後,老師再歸納.

師:周長的4×4是4個邊長,式子中的第一個4是4釐米.面積的4×4是4個4平方釐米,所以兩個算式雖然都是4×4,但表示的意義不同.說明面積和周長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因此做題時要特別注意區分,要認真審題.

(三)鞏固反饋

1.請你用手指出桌面的周長,摸一摸桌面的面積.

2.出示正方形手帕,請同學指出它的周長和麵積.

3.計算下面每個圖形的周長和麵積.

黑板出示:

周長:(12+3)×2 周長:6×4 =24(釐米)

=15×2

=30(釐米)

答:周長是30釐米. 答:周長是24釐米.

面積:

12×3=36(平方釐米) 6×6 =36(平方釐米)

答:面積是36平方釐米. 答:面積是36平方釐米.

4.選擇正確答案的字母填在( )裡.

(1)一個正方形花壇,邊長20米.如果在花壇的四周圍上欄杆,欄杆長多少?( )

(2)一個正方形花壇,邊長20米.如果李欣每天早晨圍著花壇跑5圈,他每天早晨要跑多少米?( )

(3)一個正方形花壇,邊長20米.如果在這個花壇裡種草坪,這個草坪的面積是多少? ( )

A.20×20=400(米)

B. 20×4=80(米)

C.20×20=400(平方米)

D.20×4×5=400(米)

5.計算下面兩個圖形的周長和麵積.

用直尺畫出下列兩圖形

單位:釐米

(由學生口答,老師寫在黑板上)

周長: 面積:

(8+5)×2=26(釐米) 8×5 =40(平方釐米)

5×4=20(釐米) 5×5=25(平方釐米)

黑板演示,把上面兩個圖形,合併成下圖.

計算這個組合圖形的周長和麵積.

周長:(8+5+5)×2 面積:(8+5)×5

=18×2 =13×5

=36(釐米) =65(釐米)

比較一下,組合後圖形的周長、面積,與組合前兩個圖形周長之和、面積之和有什麼相同?有什麼不同? (面積相同,周長不同)能說說為什麼周長不同嗎?組合圖形的周長指的是哪部分?師生共同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到面積和周長有三點不同:

1.概念不同;2.計算方法不同;3.計量單位不同.

作業:P.80第6、7、8題.

板書設計

國小數學備課教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活動,認識有些資料改寫單位的必要性。

2.掌握資料改寫的方法。

3.引導學生關注較大資料的實際意義。

教學重點:

體會某些資料改寫單位的必要性,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

教學準備:

在報刊雜誌等媒體中收集一組有關國土面積、西部情況、海洋資源的大數的資訊。

教學過程:

一、體會資料改寫的必要性

教師出示從媒體收集來的一組資料改寫的例項。讓學生比較同樣的資料為什麼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讓學生體會到資料改寫的必要性。

二、探索改寫方法

1.出示中國地圖,瞭解一些省、市、自治區的土地面積。

讓學生讀出這些面積,問:如果要記錄方便,這些資料可以怎樣進行改寫?

2.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改寫的方法。

3.完成試一試第1、2題:進一步鞏固改寫的方法。

三、鞏固與應用

練一練第1題:先請學生說一說我國西部各省、市、自治區的情況以及它們的地理位置,然後出示各地區具體的土地面積,在學生讀一讀的基礎上再請學生改寫成以“萬”為單位的數。

練一練第2題:先讓學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識,特別是我國海洋的區域情況等。接著出示有關的資料,讓學生讀一讀,然後討論這些資料如何進行改寫。

四、作業

收集有關森林面積方面的資料。

板書設計:

大數的改寫:為了讀數、寫數方便,有時需要把整萬、整億數寫成以“萬”或“億”為單位的數。

9600000 = 960萬

10000000000 = 100億

國小數學備課教案3

第三單元 測量

第1課時毫米的認識

板書設計: 分米的認識

第5課時噸的認識和換算

 教學反思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概念。知道1噸=1000千克,並能進行質量單位的簡單換算。 培養學生觀察、比較、猜測、推理及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和合作意識。

第6課時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教材第33頁例9、做一做及練習七第5-8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學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實際問題中的資訊,分析數量關係,尋求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初步體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關資訊的作用。

2、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經驗。

 教學重點: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種可能的方案。

教學難點: 分析數量關係。

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

1、完成下列填空

2×( )+3×( )=18

(1)括號裡可以填哪些數?其中一個括號的數確定了,是否另一個括號裡的數就能確定?

(2)如果前面括號裡填3,後面括號裡填幾?

(3)如果後面括號裡填2,前面的括號裡填幾?

2、匯入。

談話:在日常生活和數學學習中,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常常需要運用各種策略。今天這堂課,我們一起運用策略來解決一些問題吧!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題意。

(1)從圖中我們獲得了哪些資訊?

(2)要求的問題是什麼?

談話:求怎樣派車恰好把8噸煤運完就是求載質量2噸的車、載質量3噸的車各安排運幾次,使得這兩輛車運載煤的總質量等於8噸。實際上可以用式子2×( )+3×( )=18表示。要求出滿足這個條件的所有情況該怎麼辦呢?

2、探索方法。

(1)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2)彙報交流。

師:如果用“載質量2噸”的車子裝煤,最多運幾次?

生:在不用“載質量3噸”的車子裝煤時,次數最多,最多8÷2=4(次),剛好裝完。

師:通過這個計算,我們知道“載質量2噸”的車子只可能運0-4次,運4次時符合條件,如果安排這樣的車運3次,那麼,“載質量3噸的車”應該運幾次才能把煤運完呢?

生:“載質量2噸”的車運2次,能運煤2×2=4(噸),剩餘4噸需要“載質量3噸”的車運2次才能運完,但是同樣的它們的總運量不能恰好等於8噸。

師:如果1次呢?0次呢? 學生獨立完成。

(3)列表法解決問題。

師介紹用列表的方法把各種方案列舉出來,這樣更好的簡便、直觀。列表如下:

派車方案 載質量2噸 載質量3噸 運煤噸數

1 4次 0次 8噸√

2 3次 1次 9噸

3 2次 2次 10噸

4 1次 2次 8噸√

5 0次 3次 9噸

可以看出方案1和方案4符合條件。

3、回顧與反思。

(1)我們在列舉的時候應注意什麼?(按照一定的順序)

(2)如果可能的方案無限多,適合用列舉的方案嗎?(不適合,在能列舉出所有方案的情況下選擇用列表法列舉)

(3)檢驗一下方案1和方案4是不是恰好可以運完8噸煤。 學生自我探究。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第33頁“做一做”。

(1)由題中我們獲得了哪些資訊?師明確要求怎麼付錢,就是求30元裡面有幾個5元和幾個2元,同時需考慮到5元和2元的張數各自只有6張,即最多隻能取6張5元或2元。試問如果沒有這個條件,怎麼做,加上這個條件後怎麼做?這樣有什麼區別?

(2)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用列表法把各種可能的方案列出來然後選擇合適的方案。

(3)彙報交流結果,集體訂正。

2、完成“練習七”第7題。

(1)求“每條船都坐滿,怎樣租船?”就是求什麼?(學生自由發言)

(2)求“哪個租船方案最省錢”怎麼做?(學生把每一種合理的租船方案分別按照大船10元,小船8元計算價格,然後比較大小。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你有哪些收穫?在題中的條件和問題比較多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用列表的方法來列舉出所有可能的方案,然後選擇符合條件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對於這堂課的學習,你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第1、4兩種方案正好運完8噸煤。

1、“載重量2噸”:4次 “載重量3噸”:0次

2、“載重量2噸”:1次 “載重量3噸”:2次

教學反思:、使學生經歷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學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實際問題中的資訊,分析數量關係,尋求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初步體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關資訊的作用。

國小數學備課教案4

一、教材分析:

(一)編排體系

青島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是按照教育部頒發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編寫的,經過全國中國小教材審定委員會初審通過,供二年級上學期實驗和教學使用。

根據單元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每個單元都設計了幾個密切聯絡的資訊窗,每個資訊窗又是包含有多個資訊的“資訊包”,其呈現形式是把這些學生感興趣的現實活動情境貫穿起來,編排成“情境串”或“故事串”,從而引出一系列相對獨立而又有著一定邏輯關係的問題,形成了“問題串”。

(二)教材的特點

1、素材選取的廣泛性和趣味性。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生活經驗,廣泛選取了新穎、有趣的素材,幫助學生體會到數學廣泛存在於他們經驗世界的各個領域。同時,也藉以使他們認識自我、瞭解社群、瞭解自然等等。本冊的主要素材有魔術、雜技、童話、標本等,對學生來講,這些都是很具有吸引力的內容。這些素材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由“情境串”引發出“問題串”。

根據單元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除小單元外),每個單元都設計了幾個有密切聯絡的資訊窗,每個資訊窗又是包含有多個資訊的“資訊包”,其呈現形式是把這些學生感興趣的現實活動情境貫穿起來,編排成“情境串”或“故事串”,從而引發一系列相對獨立又有著一定邏輯關係的問題,形成了“問題串”。

3、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優化單元知識結構。

本冊教材注重知識結構的創新。例如,乘法口訣的編排,我們從“5的口訣”切入,這樣編排,一方面是它的得數特點突出,易於學生記憶,另一方面,它有五句,易於學生髮現和總結規律,便於學生自主編制口訣。又如,分東西是學生的生活經驗中常有的事情,豐富的經驗已使他們明確如何平均分物體時,,教材這樣安排了除法的初步認識,這樣安排教材內容,有利於學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除法的意義。

4、把解決問題與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學習融合為一個過程。

本教材不受嚴格的知識體系束縛,由解決現實情境中的問題引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然後把學到的知識又作為解決新情境中問題的工具,讓學生把解決問題與知識學習融合在同一過程中,形成以解決問題為線索的基本框架。

5、每一部分的“你問我說”板塊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引導學生在獨立探索的基礎上開展合作交流活動,展示自己的潛能,體現方法多樣化和個性化的學習。第二個層次,運用初步學到的知識方法,通過聯想、推斷等探索活動,獨立地解決綜合情境圖中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將新知識納入自己的認知結構,初步掌握新知識。同時,初步學到解決問題的策略,體驗到探索的樂趣。

6、注重評價方式的多元化。

每個單元之後,設計了“我學會了嗎?”、“豐收園”等欄目,以自我檢測和塗“蘋果圖”的方式,啟發學生從興趣習慣、合作交流、知識技能、問題意識、發揮潛能等多方面的`自我評價、自我反饋中,逐步培養學生建立自信、認識自我的能力。本冊書中的最後,還特設了“老師,我想對您說”、“爸爸、媽媽,我想對您說”、“我想對同學說”、“我想對自己說”專頁,主要目的是增強學生與教師、家長、同學之間的交流,溝通感情,為教師改進教學提供依據。同時,培養學生正確對待自己,正確對待別人的觀念,從國小習做人。

(三)本冊教材內容結構及特點:

看魔術——乘法的初步認識;看雜技——表內乘法(一);小製作——角的初步認識;凱蒂學藝——表內乘法(二);森林裡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認識;美麗的校園—認識方向;製作標本——表內除法;過年——總複習八個單元和兩個實踐活動:神奇的小棒和我喜歡的地方,還有兩個智慧廣場。

(四)教材重點、難點

重點:

1、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乘、除法的意義,知道乘、除法各部分的名稱。能正確地運用乘法口訣求積、求商。理解“倍”的意義。

2、能應用表內乘、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角。能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

3、學會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判斷其餘三個方向。

4、會看簡單的線路圖。

難點:能自己編乘法口訣,會背乘法口訣,會根據表內口訣計算乘除法。能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

(五)單元教材分析:

第一單元:乘法的初步認識。本單元的主要教學內容有相同的數連加;乘法的初步認識。本單元是乘法學習的初始單元,是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

第二單元:表內乘法(一)。本單元的主要教學內容有1—5的乘法口訣,口訣的應用。本單元是乘法口訣的起始學習階段,將為進一步的學習打下基礎。

第三單元:角的初步認識。本單元的主要教學內容有初步認識角,比較角的大小,畫角。本單元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的,是進一步學習幾何知識的基礎。

第四單元:表內乘法(二)。本單元的主要教學內容有6、7、8、9的乘法口訣以及乘法口訣的系統整理。本單元通過學習1—9的乘法口訣的系統整理,為進一步學習乘法計算奠定基礎。

第五單元:除法的初步認識。本單元的主要教學內容有平均分,除法的意義,除法算式及各部分的名稱,有關0的除法。本單元是學習除法的開始,是進一步學習除法計算的基礎。

第六單元:認識方向本單元的主要教學內容有給定一個方向,辨認其他三個方向,會看簡單的線段圖,本單元的學習將為進一步學習複雜的辨認方向打下基礎。

第七單元:表內除法。本單元的主要教學內容有用2—5的乘法口訣求商,乘法除法的關係,用6—9的乘法口訣求商,倍意義及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本單元的教學內容較複雜,關鍵是學生掌握好乘法口訣,是後繼學習除法相關知識的基礎。

(六)教材的基礎、學完本冊教材應達到的水平

學習本冊教材,學生應比較熟練地掌握100以內的加減法此外,在學習除法之前,學生應熟練運用乘法口訣。學完本冊教材應達到的水平:

1、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乘、除法的意義,知道乘、除法各部分的名稱。能正確地運用乘法口訣求積、求商。

2、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角。能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學會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判斷其餘三個方向。會看簡單的線路圖。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數與代數: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乘、除法的意義,知道乘、除法各部分的名稱。能正確地運用乘法口訣求積、求商。理解“倍”的意義。

空間與圖形: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角。能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學會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判斷其餘三個方向。會看簡單的線路圖。

實踐活動:通過測量、整理、分析資料等活動,發現規律,增強學生認識自我的興趣。在現實情境中辨認方位,發展空間觀念。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經歷乘、除法產生、發展的過程,發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符號感。經歷乘法口訣的編制、應用過程,發展初步的歸納、概括能力。在認識角、辨別方向活動中,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間方位感。能應用表內乘、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能運用四則混合運算的有關知識採用多種方法,解決綜合性的實際問題(兩步)。能運用有關方位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相關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如何表達自己的意見,如何傾聽、接納別人的意見,如何進行合作等技能,提高合作交流的水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教師的引導和鼓勵下,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在學習活動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的作用。經歷和教師、同伴一起克服學習活動中遇到的困難的過程,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在教師的指導下,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教學進度安排:

本冊教材共需68課時,具體安排如下:

周次

教學內容

課時數

1—————2

一、看魔術

8

3—————5

二、看雜技

10

6

三、小製作

6

7—————8

四、凱蒂學藝

11

9

期中檢測

1

10—————12

五、森林裡的故事

10

13

六、小橋流水人家

5

14————16

七、製作標本

12

17

八、過年總複習

4

18

期末檢測

國小數學備課教案5

一、單元教學內容

圖形的運動(二)P82——P89

二、單元教學目標

1、能夠進一步認識圖形的軸對稱,探索圖形成軸對稱的特徵和性質,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

2、進一步認識圖形的平移,探索圖形平移的特徵和性質,能利用圖形的平移解決相關的數學問題。

3、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經歷一個簡單圖形經過軸對稱或平移變換成複雜圖形的過程,能有條理地表達圖形的變換過程,發展空間觀念。

4、經歷運用軸對稱或平移進行圖案設計的過程,能靈活運用軸對稱和平移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並運用圖形的平移解決數學問題。

5、通過觀察、操作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並學會欣賞數學美。

三、單元教學重、難點

能夠進一步認識圖形的軸對稱,知道圖形成軸對稱的特徵和性質,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進一步認識圖形的平移,知道圖形平移的特徵和性質,能利用圖形的平移解決相關的數學問題。

四、單元教學安排

圖形的運動(二)2課時

第1課時 軸對稱

一、教學內容:軸對稱P82——P83

 二、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圖形的軸對稱,探索圖形成軸對稱的圖形的特徵和性質。

2、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

3、通過軸對稱圖形的變換培養空間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並掌握軸對稱圖形的特徵和性質。

難點:在方格紙上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方格紙、尺子。

五、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授

1、課件出示教材第82頁的軸對稱圖形。

學生欣賞。

師:這些圖形漂亮嗎?它們有什麼特徵?

師生交流後明確:這些圖形都是軸對稱圖形。如果一個圖形沿著一條直線對摺,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這個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

2、你們知道它們的對稱軸在哪裡嗎?你還見過哪些軸對稱圖形?

學生動手在教材上分別畫出這些圖形的對稱軸。

學生畫出對稱軸後,課件演示畫出對稱軸的過程,明確沿著對稱軸對摺,兩邊的圖形能完全重合。

3、對於軸對稱圖形,大家在之前就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今天我們再來深入研究這些圖形有什麼特徵和性質。

板書課題:軸對稱。

(二)探索發現

1、教學例1。

(1)課件出示教材第82頁例1主題圖。

提出問題:這個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嗎?你是怎樣判斷的?它的對稱軸在哪?如果沿著對稱軸對摺,A點會與哪個點重合?

組織學生比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

反饋時,教師重點說明:如果沿著對稱軸對摺,A點會和A’重合。我們把像這樣對摺後能重合的一組點叫對應點。

師:你還能在圖形中找出其他的對應點嗎?

學生完成後反饋。

(2)瞭解軸對稱圖形的特徵。

學生在小組內討論,探究以下問題:

①數一數,看看軸對稱圖形中每組對應點有什麼特點。

②畫一畫,連線每組對應點,看看每組對應點的連線與對稱軸有什麼關係。 學生交流後,全班反饋。

反饋小結:軸對稱圖形中每組對應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每組對應點的連線與對稱軸垂直。這就是軸對稱圖形的性質和特徵。(板書)

2、教學例2。

課件出示教材第83頁例2主題圖。

(1)猜一猜。

課件出示軸對稱圖形的一半,讓學生看圖猜一猜這是什麼圖形。

師:你能猜出這是什麼圖形嗎?為什麼這樣想?

師生交流後明確:這個圖形可能是五角星。再引導學生根據對稱軸想象出圖形的另一半。

(2)畫一畫。

你能畫出這個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嗎?

引導學生思考:

①應該怎樣畫?先畫什麼?再畫什麼?

②每條線段應該畫多長?

師生交流後明確:可以先找到一些關鍵點,然後根據對稱軸畫出它們的對應點,最後連線各對應點。

(3)說一說。

組織交流:我們可以按以下步驟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

①根據對稱軸來確定一些關鍵點的位置。

②數出關鍵點到對稱軸的距離。

③在對稱軸的另一側找到關鍵點的對應點。

④根據這個圖圖形的形狀,連線各對應點。

(三)鞏固發散

1、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83頁“做一做”。

課件出示題目後,讓學生獨立完成。

交流時說一說自己是如何又好又快地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的。

2、鞏固提高。

拿出方格紙,根據今天的學習內容,設計一個美麗的圖案。

①動手設計。

②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大家看,並說一說你是如何設計的。

(四)評價反饋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師生互動後總結:今天,我們更深入地學習了軸對稱,知道了每組對應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每組對應點的連線垂直於對稱軸;還學會了畫一個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

(五)板書設計

軸對稱

如果一個圖形沿著一條直線對摺,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這個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摺痕所在直線叫做對稱軸。

軸對稱圖形:每組對應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每組對應點的連線與對稱軸垂直。

六、教學後記

第2課時 平移

一、教學內容:平移P86——P87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性的系列活動,能按要求畫出簡單的平面圖形平移後的圖形,掌握平移的特徵。

2、結合具體情境和操作活動,能利用圖形的平移運動解決相關的數學問題。

3、在探究式的教學活動中,培養主動探索,勇於發現的精神,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並掌握平移的特徵。

難點:利用圖形的平移解決數學問題。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直尺。

五、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授

1、活動:

課件演示:一個圖形在方格圖中從左往右平移。

師:圖形做的是什麼運動?(平移)

往哪個方向平移的?它向右平移了幾格?你是怎麼知道的?(學生同答)

2、說明:

為了能看清平移的情況,用實線表示平移前的圖形,虛線表示平移後的圖形,用箭頭表示平移的方向。

3、匯入: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圖形變換的另一種形式:平移。

板書課題:平移。

(二)探索發現

1、教學例3。

(1)探究平移的特點。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關於平移的小遊戲,看哪個小組的同學最聰明,能迅速找到變化和沒變的地方。

國小數學備課教案6

教學內容:

課本第92頁到第93頁的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認識組合圖形、會把組合圖形分解成已學過的平面圖形。

2、通過找一找、分一分、拼一拼,培養學生識圖的能力和綜合運用有關知識的能力,能合理地運用“割”、“補”等方法來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的技能,發展空間觀念,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4、通過拼組圖形,使學生感受教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關係,體會數學帶給大家的生活美。

重、難點與關鍵

1.探索並掌握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2.理解並掌握組合圖形的組合及分解方法。

教具準備

教學用三角尺或教學掛圖、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複習。

你們已經學會了計算哪些平面圖形的面積?說一說這些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2.匯入。

3.大家學會的知識可真多。為了獎勵你們,老師請你們去欣賞一些美麗的圖案,請同學們欣賞時認真想想:你們發現了什麼?

二、新授課

1.認識組合圖形。

出示課本第92頁的四幅圖。

認真觀察這四幅圖,它們分別是由哪些簡單圖形組成的?請同學們開啟課本第92頁,先找一找,然後在四人小組內互相討論。比比看哪一個小組的分法最簡單?

(1)四人小組討論。

(2)小組各自展示各種分法。

(3)讓學生舉例說說生活中的組合圖形。

同學們,開動腦筋想象:生活中哪些地方還有組合圖形

2.探索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師引導:大家真了不起,知道生活中存在著這麼多的美麗組合圖形,那如果我們想知道這些組合圖形有多大,實際上是求什麼?現在我們就來探討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板書課題:組合圖形的面積

(1)出示例題4(電子教材)

(2)學生獨立解答。

學生解答時,讓他們思考還有其他解法嗎?如果有困難,可以在小組內互相幫助。

(3)學生彙報。

解法一:5×5+5×2÷2

解法二:(5+7)×2.5÷2×2

=25+5 =12×2.5÷2×2

=30(m2) = 30(m2)

學生在彙報時,教師提問:你是怎樣想的?這兩種解法你喜歡用哪一種解法?說說你的理由。

師生小結:從例題中我們可以看出,同一個組合圖形,由於分解的方法不同,解法也就不同,所以請同學們想想。求組合圖形面積時關鍵是做什麼?(圖形分解)

三、鞏固練習

完成課本第93頁的“做一做”。

問:這塊地是由哪些簡單的圖形組成的?

1.學生獨立計算。

2.學生彙報,展示思路。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有什麼收穫?你認為自己的表現怎樣?哪位同學表現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在小結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小結這節課學到的知識,而且讓學生學會評價,學會評價自己和他人。

五、佈置作業

這是我們學校將要開闢的一塊草坪,如下圖。你能算出它的面積嗎?現在有兩家公司聯絡,A公司說種一平方米草要5元,B公司說種同樣的草一共需要2500元。如果讓你決定,你會選擇哪家公司?

國小數學備課教案7

教學內容:

86~87頁練習十5~9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9加幾的計算方法

2、熟練計算9加幾

3、聯絡生活應用

教學重難點

9加幾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卡片、紅旗

一、基本練習

9+5=9+8=9+2=9+7=9+4=

看卡片,讀算式,說得數

二、鞏固練習

1、第5題奪紅旗

指名兩個學生奪紅旗,其餘學生在書上獨立完成。

集體訂正。頒發紅旗。

引導比較兩邊的算式,說說你發現了什麼?

2、第7題小動物回家

遊戲

森林裡修了許多新房子,每種動物都有,請你幫小動物找自己的家

方法:出示標有141311121718的樓房,指名扮演小動物各自算卡片找自己的家。

3、第8題

讓學生弄清楚每種商品的價格

你可以提哪些數學問題

你喜歡那兩種玩具,買這兩種玩具要多少錢?

學生獨立填空集體講評。

4、第9題

指導弄清題意

數一數大樹前有幾隻小兔?樹後有8只,一共有多少隻兔?

學生獨立列式,師巡視輔導。

指名彙報講評

5、思考題

出示珠子圖

指導看懂圖意

依次數出每顆黑色珠子前面的紅色珠子有多少顆?

看一看,紅色珠子的顆數有什麼規律?

猜一猜,手裡有多少顆?

小組討論

指名彙報。

板書設計

9加幾的練習課

8+9=179+8=17

國小數學備課教案8

教學目標:

1、在自由探索的活動中,理解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各種方法。

2、能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並正確解答。

3、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組合圖形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能根據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並進行正確的解答。

教學難點:如何選擇有效的計算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圖形卡片、題卡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1、師:老師這裡有一個神祕寶盒,你們想知道這裡面藏著什麼嗎?請同學們來摸一摸。

生摸出圖形,老師貼在黑板上,指名說說怎樣計算這些圖形的面積。

2、師: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禮物,快拿出來拼一拼,粘在白紙上,看誰拼的圖案最漂亮。

生拿基本圖形拼。

指名展示所拼圖案,說說拼的是什麼,是由什麼圖形拼成的。

3、揭示課題。

這些圖形都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基本圖形拼成的圖形,叫做組合圖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索組合圖形的面積(板書課題:組合圖形的面積)。

4、螢幕出示圖形,這些分別是什麼圖形,這裡面有你認識這些圖形嗎,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題。

老師最近正在裝修房子,可是遇到了困難,你願意幫忙嗎?

你老師打算在客廳鋪上地板,地面的平面圖如圖,請同學們幫老師做一下預算,估計至少要買多大面積的地板,再實際算一算,並與同學們交流。

生先說估計值,並說出依據,教師在黑板右上角板書。

2、小組探索。

剛才我們只是估計一下,但實際在買的時候,買多了浪費,買少了還要去買,太麻煩,以我們必須求出實際的面積。我們沒有學過這種圖形的面積,怎麼辦呢?

生:我們可以把它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圖形再求面積。

小組合作探索,組長拿出工作表,小組同學分別說一說自己的想法,並在圖中畫出來,看看你們小組能想出幾種簡便易行的方法。

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彙報交流。

小組彙報,在投影上展示自己小組的做法,分別說說為什麼這樣分割,怎樣求面積。其他小組長把和他一樣的方法做上標記。

教師強調:為了和原線段區分開,後新增的線段要畫虛線,這條虛線是為了輔助完成這道題的,所以叫做輔助線。

生共同探索所說的方法是否能求出面積,不合適的說出為什麼。

把以上方法彙總,說說哪種方法最簡單,為什麼?

師:分割或添補的越簡單,計算起來就會越簡便。

4、教師貼出學生選出的

4種簡便方法,用卡紙貼在黑板上。

生觀察著幾種方法,把它們分類。

師相應板書:分割法添補法

這兩種方法在計算時有什麼不同嗎?

6、選擇一種你最喜歡的方法,計算出圖形的面積。

指名板演。檢查訂正,寫出答語。

把實際結果與估計結果比較,看看誰估計的比較準。

師:只要選擇了簡便易行的方法,我們求組合圖形的面積才會又快又準確。

三、實際應用。

1、這裡有兩個魚缸,請你選擇最簡便的方法把它們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圖形。

2、學校要粉刷教室,粉刷一面牆每平方米需用

0.15千克塗料,一共需要用多少千克塗料?

生在題卡上答題,師巡視指導。指名展示自己的方法,生判斷哪種方法最簡便。

3、學校要油漆

60扇教室的門的外面,(單位:米)。

(1)需要油漆的面積一共是多少?

(2)如果油漆每平方米需要花費

5元,那麼學校共要花費多少元?

指名讀題,說說完成這道題要注意什麼?

生獨立完成。彙報。

四、全課總結。

你說說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運用我們學過的數學知識來解決身邊的難題,那是多麼快樂的一件事呀!讓我們一起學好數學吧!

五、課外練習。

在你身邊找出一到兩處組合圖形,先估計一下它們的面積,再選擇你認為最簡便或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實際算一算。

國小數學備課教案9

詳細介紹:

教學內容:教科書2—4頁新學年開學第一天,分類,練習一第1題。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初步學習按由小到大的順序觀察並數出圖中的人和物的個數,或按方位數出周圍物體。

2.學習物體分類,並把同一類物體圈起來。

3.學習指物數數,認相應的數字。

(二)能力訓練點

1.引導學生有序觀察圖畫或周圍物體,學習觀察方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2.做到指物數數,培養數數能力。

3.引導學生用較完整的語言表述,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1.為學生介紹數學知識的用途,滲透學習目的教育。

2.結合觀察圖畫,初步培養學生愛學校、愛老師、愛同學的思想感情以及愛學習、愛勞動、守紀律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1.進行入學教育。

2.引導觀察圖畫,數圖畫中人和物的個數。

3.學習分類,初步知道什麼是同類物體,把同一類物體圈在一起。

教學難點

1.按一定順序指物數數。

2.理解物體分類。

3.學習用完整、規範的語言表述。

教具、學具準備

1.放大的掛圖或幻燈片,內容是教科書2—3頁的開學圖。

2.教學“分類”用的實物圖,幻燈片或電腦軟體和認識1—10數字及相應的整體圖畫。

教學步驟

一、教師談話,引起興趣

小朋友們,從你們邁進學校大門那時起,你就是一名國小一年級的學生了。學生在學校最主要的任務是學習,我們要學習很多知識,其中數學是我們學習的主要課程之一。數學知識用途很廣,從數物體個數的1、2、3……;買東西要花錢,汽車行駛的快慢,工廠生產的機器零件及產值,農業上的施肥及收成,到科學家研製發射人造衛星、原子彈、導彈及太空梭等都離不開數學知識。這說明,世界雖大,但到處都離不開數學知識。現在請同學們看一看數學書的封面,下方中間最大的兩個字就是“數學”,上面的圖畫中三隻小鴨子與小朋友抱著的一隻小鴨子之間就含有不少數學知識,圖畫背景是七巧板,七巧板有很多拼擺方法,裡面藏著很多數學祕密。這說明學習數學很重要,也很有趣,我們現在就從這本書學習開始。

二、引導觀察,指物數數

出示圖畫,引導數數。(指圖)這幅圖畫是一所國小新學年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都高高興興地來到學校,學校環境很美,你們看,這幅圖裡都畫了些什麼?

1.看圖無序觀察。

學生看什麼說什麼。(有學生、老師、有的澆花,有的踢球,有樹、有小鳥……)

2.引導有序觀察學說完整話。

(1)邊指邊數出數量是1的人或物。(一位教師,一面五星五旗,一個足球)

(2)邊指邊數出數量是2的人或物。(兩個同學向老師敬禮,兩個同學在澆花,兩把噴壺)

(3)邊指邊數出數量是3、4、5……10的人或物。(3個同學在踢足球,4棵葵花,5個大字“歡迎新同學”,6朵花,天上飛著7只小鳥,樓旁邊有8棵樹,一共有9個學生,一位老師,一共有10名師生。)

(4)按順序數一數畫面上1—10的人或物。

教師談話:通過看這幅圖我們知道,學校到處都有數學,而且這裡的老師、同學互敬互愛,整個校園充滿著團結、歡樂的氣氛。

3.觀察周圍物體指物數數。

(1)數一數教室有幾個門?幾個窗?每個窗上有幾塊玻璃?有幾盞燈?教室牆上掛著幾張畫?……

(2)橫著數,一排有幾張桌子?豎著數,一行有幾張桌子?

(3)數一數,你左邊的一行有幾個同學?右邊的一行有幾個同學?前邊一排有幾個同學?後邊一排有幾個同學?

三、認識同類物體,學習分類

1.出示或顯示4頁左方上鉛筆和皮球圖。(沒有集合圈)

(1)圖中的物品都是什麼?它們各有什麼用途?

(2)引導同學自己說一說:大球小球都是球,是同類物品,(出示或顯示集合圈)引導學生用右手食指也在兩個球外面畫一個圈。

(3)講述:不管大球、小球都是同學們玩的球,是同類物品邊說邊把兩個球圈起來,這樣表示它們是同一類物品。而鉛筆是寫字用的和球不是同類物品。

2.觀察4頁右上方的圖。

(1)引導同學認真觀察,看看圖畫上的都是什麼?哪些屬於同一類,用鉛筆圈起來。

(2)啟發學生指著示範圖說一說,哪些屬於同類,應該怎麼圈?為什麼?(因為大雞、小雞、公雞、母雞都是雞,屬於同類,應圈在一起,而書包和氣球它們不是同類物品)

(3)學會看書,指導練習。

開啟書第6頁,看練習一,第1題,而後教師讀題。

(1)完成左圖。提問:圖中的四種物品各是什麼?那些物品是同類的?

學生回答,幫助整理。西瓜、香蕉、桃子都是水果,是同類的,而布娃娃和水果不是同類。

請同學動手把同類物品圈起來。

(2)完成右圖。圖中的哪些物品屬於同類?把同類物品圈起來。說一說為什麼這樣圈。

(3)即興練習

①請同學看看自己的書包裡都有些什麼?可以分成哪幾類?(各種書屬於同類,各種本子屬於同類,還有文具盒……)

②開啟文具盒,仔細看看,有哪些物品屬於同類?(鉛筆、鋼筆、圓珠筆等屬於同類)

四、指圖數數,認識數字

1.出示4頁下圖。

2.請同學們指著圖,數一數每個圈裡各有幾個物體?認識圈旁邊的數字。

3.指名到前面,指著數出任意一個圈內的物體個數,讀出旁邊的數字。

(如這個圈裡有1、2、3、4、5,5條魚,這個數字是5)

4.同學們自由互相數圈裡的物體個數,讀出旁邊的數字。

五、組織室外活動,認識學校,鞏固分類

1.課上教學內容結束之後,可組織學生從學校門口開始,參觀認識學校,邊看邊引導同學們:你們都看到了什麼?(校牌、花壇、教學樓、辦公樓、樹木、操場上有老師、同學……)數一數有多少棵樹?……。

2.然後問,看到的這些人和物,哪些屬於同類?

六、全課小結

今天你們都學習了什麼?(看圖數數,分類,數數,認數字。)

七、佈置作業

1.回家和家長說一說今天學了什麼?

2.觀察周圍物體數一數個數,說說哪些屬於同類。

國小數學備課教案10

一、教材內容簡析:

本冊教材內容分為“圓柱和圓錐”、“正比例和反比例”和“總複習”三部分。“總複習”包括4個單元。

(一)圓柱和圓錐:包括“面的旋轉”“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體積”“圓錐的體積”4個課題。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包括“變化的量”“正比例”“畫一畫”“反比例”“觀察與探究”“圖形的放縮”“比例尺”7個課題。

(三)總複習 :包括“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解決問題的策略”。

二、教學目的和要求:

1、使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特徵,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認識圓錐的底面和高,會求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掌握圓柱圓錐的體積計算方法。

2、使學生理解、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意義,能正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學會使用數對確定點的位置,懂得將圖形按一定比例進行放大和縮小。理解比例尺的意義,能正確計算平面圖的比例尺。提高學生利用已有知識、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周密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

3、通過對生活中與體育相關問題的解決,使學生學會綜合運用包括算式與方程在內的相關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抽象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4、通過對生活中與科技相關問題的解決,使學生擴充套件數學視野,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度,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5、使學生比較系統地牢固地掌握有關整數和小數、分數和百分數、簡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礎知識;具有進行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的能力,會使用學過的簡便演算法,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會解簡易方程;養成檢查和驗算的習慣。

6、使學生鞏固已獲得的一些計量單位大小的表象,進一步明確各種計量單位的應用範圍,牢固地掌握所學的單位間的進率,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名數的簡單換算。

7、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的幾何形體的特徵,進一步掌握一些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和相互之間的聯絡,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些幾何形體的周長、面積和體積,鞏固所學的簡單畫圖、測量等技能,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8、使學生掌握所學的統計初步知識,能夠看懂和繪製簡單的統計圖表,能對統計資料作簡單的分析,並且能夠計算求平均數問題。

9、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的一些常見的數量關係和應用題的解答方法,能夠比較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地解答所學的應用題和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教學措施:

1、進一步培養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的能力;

2、提高學生的分析、比較和綜合能力;

3、培養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判斷、推理能力,以及遷移類推的能力;

4、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5、培養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7、加強口算練習,學會解答比較簡單的整數、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逐步提高學生四則計算的能力。

8、能掌握一些常見的數量關係和應用題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9、增加動手操作的機會,使學生獲得正確的圖形表象,正確計算一些幾何形體的周長、面積和體積。

10、能掌握單位間的進率,能夠正確進行名數的換算。

四、教學課時安排

(一)圓柱和圓錐 13課時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 14課時

總複習 31課時

數與代數 20課時

空間與圖形 8課時

統計與概率 2課時

解決問題的策略 1課時

國小數學備課教案11

平行與橡膠屬於空間與圖形領域的教學內容。教材按這樣的線索來組織教學內容:先教學平行,引導學生聯絡生活情境,在識別直線相交和不相交的基礎上認識平行線,學會畫平行線;再教學垂直,從生活中選取兩條直線子昂叫成直角的特殊位置關係,引導學生認識垂線,學會畫垂線,並結合相互垂直的關係,認識點到直線的距離機器應用。

在空間與圖形領域的教學中,課程標準倡導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在多種多樣的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教材在編排上也體現了這樣的特點。

1、在情境中感知直線的位置關係,在抽象中形成平行與垂直的概念。

教材從生活中選取大量的平行或垂直的現象作為認知的現實背景和有意義的素材,讓學生在觀察比較中經歷概念抽象的過程,以此來理解平行與垂直的概念。例如,第39頁的例題分三步呈現,首先呈現一組照片,在這些照片中用不同的顏色線條勾畫出兩條邊,這些勾畫能引起學生的注意。然後根據3張照片中的彩色線條分別畫出3組直線,從現實情境和具體物體上提取需要研究的物件。最後,讓學生討論這3組直線哪些相交、哪些不相交,展開數學思考。第42頁例題的呈現也作了相似的安排。另外,教材在建立數學概念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平行和垂直現象,在現實的素材中尋找平行線和垂線。在這樣的實物和圖形的反覆轉換中,學生加深了對概念的理解,發展了空間觀念。

2、強化操作活動,加深對所學知識的體驗。

讓學生畫平行線和垂線不單是操作方法的教學和操作技能的培養,還是數學概念的具體應用,在應用中能加深學生對概念的認識。例如,第40頁例題要求學生想辦法畫一組平行線,第43頁例題要求學生想辦法畫兩條互相垂直的線段。這兩道例題都是學生初步認識平行線或垂線之後安排的,都不是叫曹指導他們怎樣做,而是讓學生想辦法畫,在畫的活動中繼續體會胡下崗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的內涵。

3、注重知識的應用與解釋,體會認識的價值。

教材選取了大量生活的例子,讓學生運用知識對相關現象作出簡單的解釋。如穿過馬路的最短路線、怎樣從大街邊上把自來水引到小明家等問題,讓學生帶著初步形成的數學概念去觀察生活,進行解釋與應用,以此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還應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實際來組織教學活動,以體現教材的編寫意圖。在學習本單元內容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點、線段、射線和直線的有關特徵,這些都是本單元的知識基礎。在實際生活中學生已經感受了平行與垂線等現象的存在,只是這種感受是膚淺的、零散的和模糊的,是能意會而不可言談的。因此,我們應該將充分感知平面上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認識平行線和垂線作為教學重點。此外,本單元安排了大量較為複雜的操作活動(需藉助多個工具才能完成),如作圖活動有畫平行線和垂線等,測量活動有量出點到直線的距離等,而在此之前,學生的作圖和測量機會不多,經驗很少,所以,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畫平行線和垂線,能確定和測量點到直線的距離應該是學生學習中的難點,需要教師加強指導和訓練。

國小數學備課教案12

一、教材簡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