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自己花是讓別人看》聽課報告

來源:才華庫 1.15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聽課是我們的工作之一,聽課能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好好地將這些收穫寫成一份聽課報告,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語文《自己花是讓別人看》聽課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國小語文《自己花是讓別人看》聽課報告

開課是從課題入手的,李慧老師讓學生讀課題,提出疑問。學生提問:自己的花為什麼要給別人看?教師隨著學生的提問,在課題上加了一個問號。接著要求學生帶著自己的疑惑讀課題。老師還讓另外幾名學生帶著自己的疑問讀課題,學生讀完後要求學生說出自己的疑問,最後讓全班學生按問號讀課題,強調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嗎這個疑惑。

研讀課文是緊緊圍繞著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嗎這個問題展開思考的。要解決這個疑惑,首先得了解德國人是怎樣養花的。老師沒有這樣直截了當地提問,而是讓學生讀課文,抓住關鍵句子提出問題:季先生對德國人養花有什麼感受?學生找出關鍵詞:吃驚。老師順勢利導提出這樣的問題:他為什麼吃驚呢?這一提問解決的本質問題就是德國人是怎樣養花的。帶著問題學生默讀課文,劃出相關的句子。在學生交流中,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的理解體會德國人養花的特點,課堂上抓住了這些關鍵詞語:花團錦簇、奼紫嫣紅、應接不暇、家家戶戶、莞爾一笑,前四個詞語主要是從德國人種花的特點來體會的,“莞爾一笑”主要是從德國人養花的態度體會的。“正是這樣。”在德國人看來養花是給別人看的是很平常的事情。這個結論不僅是對研讀課文提出的問題:他為什麼吃驚?的回答,更是為下一個教學環節做好鋪墊。此時教師提出問題:正是這樣指的`是怎樣?學生回答出: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師接著把課題的問號改為句號。這個過程也是總結了第二自然段的學習,又是承接了開課時對課題提出疑惑的解決。

接著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通過教師配樂朗讀把學生帶入美麗的德國街頭,去感受那花海的美麗。在舒緩的音樂中,學生朗讀課文,想象德國美麗的街景。然後多媒體播放滿是鮮花的德國街景。通過聽覺、感覺、視覺的貫通,學生感受到了滿街鮮花的美麗。在這樣的體會中感受德國人這樣養花的境界: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此時,教師又把學生引入到文章中,找出分別寫“我為人人”,以及“人人為我”句子。在理解了德國人養花的境界後。老師提出這樣的問題:你想對德國人說些什麼?在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後再要求學生讀課題,根據學生的讀把句號換成了感嘆號,表達出了對德國人養花境界的讚揚。

這節課到此也戛然而止。

回顧這節課,教學環節是環環相扣,通過課題標點符號的改變貫穿整節課的教學,標點符號的改變過程也是引導學生學習理解課文的全過程。聽了這節課,我感受最深的是要善於在課題上做文章。真是提領一頓,百毛皆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