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微知著真性情--《子圉見孔子於商太宰》導讀

來源:才華庫 8.51K

湛江二中 石在

見微知著真性情--《子圉見孔子於商太宰》導讀

寓言的魅力在於對人性良知的呼喚。寓言是人類心靈淨化的地平線。

韓非的寓言一般取材於現實生活或者歷史傳說,在冷峻的外表下透出人類智慧的光芒,或謳歌,或鞭策,或諷刺。紂王用上了象牙筷子,箕子知道象牙筷子是要與犀玉之杯才般配,象牙筷子挑的必定是奇珍異寶,玉杯裝的必定是犛牛、大象、豹子的胚胎,吃的是山珍,穿的是錦衣,住的的高臺。正是這種匹配意識,讓箕子能準確預測未來。講究匹配意識,講究身份意識,樹立精英階層,就會在社會上大搞特權行為,社會就不可能真正實現人性化的管理,社會就不可能做到人盡其材,物盡其用,社會完全走上了一條形式主義的道路。韓非借箕子批判了社會上流行的門閥就業之風。

韓非講求實效,一切從實際出發,重視經驗。他認為經驗是一種寶貴的財富,如果固守經驗,因循守舊,故步自封就會走向事物的反面,不論是經驗主義者,還是教條主義者,都給予了入木三分的批判與嘲弄。同時對那種能隨機應變靈活處理各種事務的人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子胥的機智,守關者的愚蠢,在韓非眼中好惡是涇渭分明。子胥被守關者捕獲,一般人只能承認自己命途多舛,乖乖伏法,而子胥能臨危不亂,編造一個謊言竟騙過了愚鈍的守關者,守關者竟相信子胥的話,害怕被開堂剖腹取珠就乖乖放走他。這故事既有荒誕的地方,也有合乎情理的地方。荒誕之處在於用現在人的眼光去審美,因為誠信只是書寫在紙上的符號而已,可見在守關者的心中,誠信是最高的信仰。這在世人眼中,守關者只配做一個俗人,一個愚不可及的人,一個偏聽偏信的人。殊不知,誠實和狡詐永遠是一對矛盾體。韓非在讚賞子胥的急中生智的同時,也在告訴人們忠厚是無用的別名。在這裡韓非給我們出了一個道德難題。

韓非性本木吶,文才卻在口齒伶俐的李斯之上,聲名遠播,致使秦始皇專為一個韓非發動了一場爭奪韓非的戰爭。韓非的心如明鏡,容不下半點雜塵,後被李斯囚禁,又死於李斯之手,足見韓非有才不設防,最終慘死人手。韓非的一生,真是:見微知著,說盡天下不平事,性情中人。

作業: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楊子過於宋東之逆旅 過:拜訪

B.桓公問管仲:“富有涯乎?” 涯:水邊

C.比不衣短褐而舍茅茨之下 衣:穿

D.樹易生之物,而不勝一人者 勝:shēng,盡,禁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晉近,奚不之可

子之為是也,非緣義也,為利也

B.雖越遠,其可以安乎

而齊近,魯患其不救乎

C.以子之所長,遊於不用之國

桀以醉亡天下

D.其狗不知而吠之

其姑以為多私而出之

3、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部直接表明人性惡的句子是

①子圉見孔子於商太宰……子圉恐孔子貴於君也……太宰因弗復見也

②今我已亡之矣。我且曰子取吞之

③越遠,利以避難

④魯穆公使公子或宦於晉,或宦於荊

⑤紂為象箸而箕子怖

⑥魯人身善織屨,妻善織縞,而欲徙于越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子圉把孔子引見給宋國的太宰,太宰後來問孔子這人怎麼樣,太宰給孔子很高的評價,希望把孔子引見給國君。子圉怕孔子得到國君的重用而忽視了自己的地位,就勸告太宰別把孔子引見給國君。這則故事說明為國家選材是來不得半點私心雜念的。

B.狗認不認識楊布是憑著楊布出門穿過的衣服,這暗示了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以貌取人,僅靠容貌判斷會鬧出許多笑話,判斷一件事情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不能犯形式主義錯誤;跟狗生氣是不值得的。

C.魯穆公為了跟晉國、楚國搞好關係,以便在患難的時候能找到盟軍,不惜派兒子們去他國掌管兵權。犁鋤一席話擊中了要害,這樣做是遠水解不了近渴,所做的對魯國潛在的危急於事無補。

D.三隻蝨子為了在豬身上爭奪最佳地盤吵吵嚷嚷,最後這些蝨子不在爭吵一起叮咬豬,豬不勝其紛擾,消瘦了下去。這則寓言表明了人們常常為眼前利益而忙乎,不能為長遠利益而籌劃。

5.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慶封為亂於齊而欲走于越。

(2)今晉與荊雖強,而齊近,魯患其不救乎

(3)行賢而去自賢之心,焉往而不美

答案:

1、A (經過)

2、D (而,連詞,就;A 動詞,到,助詞,主謂之間,不譯;B 疑問代詞,表反問,副詞,恐怕;C 介詞,憑藉,介詞,由於,因為)

3、A

4、C (不是掌管兵權,而是做官)

5、(1)慶封在齊國作亂而想逃跑到越國

(2)現在晉國、楚國雖然強大,但齊國近在眼前,若不跟齊國搞好關係,魯國的禍害恐怕救不了了。

(3)品行方面有才有德,卻去掉了自以為有才有德的心思,到哪裡能不美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