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教學的新方法

來源:才華庫 2.73W

一、匯入生活體驗

寫作教學的新方法

課標已經指出,寫作的真正源頭在生活;或者說,學生的思想和感情源自其樸素而意蘊頗豐的日常生活,因此,課標進一步要求學生“參與生活、發現生活”。語文教師的使命就是創造條件、提供機遇,課標提及的這些匯入的途徑有:指導學生根據寫作需要蒐集素材,採用走訪、考察、座談、問卷等方式進行社會調查,通過圖書、報刊、檔案、網路、音像等途徑獲得有用資訊等。

二、激發寫作興趣

建立作文題庫的方法,首先將全班學生按照合作學習原則,異質組合,組內充分合作,在協商的基礎上提供若干個備選題目,每個題目附上200字左右的簡要說明,闡述出題的理由、根據以及寫作思路。其次全班篩選,各小組所提供的備選題目都要經過全班的討論、質詢,獲得90%以上的滿意率方可入選。再次,正式建立作文題庫,給全班學生,學生每學期可以從中自由挑選題目進行習作。

三、注重積累運用

這裡的積累除了上文提及的生活閱歷和生活體驗和積澱外,指課外文學作品的閱讀拓展和相應練筆。課標要求:“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260萬字”,許多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被列入推薦範圍內。課標在弱化語文學習其他剛性指標的同時,著重強化了課外閱讀的剛性指標,這是引人注目的。閱讀與寫作的關係,就是吸納與傾吐的關係,無法設想只寫不讀會導致學生怎樣貧乏與蒼白的作文。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克拉森的實驗研究已經表明:學生充滿趣味的.課外閱讀對發展其寫作能力,遠勝於機械的寫作訓練之增加,另外,建立在持續、大量課外閱讀基礎上的練筆,形式隨意,短小輕鬆,對於豐富學生詞彙量、提高其駕馭語言能力、養成個性化的寫作習慣,具有顯著的功效。而且,這一“讀”與“寫”相結合的積累,可以奠定學生寫作的基本素養。

四、優化評改方法

呼喚“把作文評改權還給學生”“讓教師從作文批改中解放出來”,已經成為課改時代語文教學界的響亮口號。

第一、 確定自評自改文章的順序和內容(評分標準)並予以分佈。

第二、 組織學生分組輪值評改、交替地運作。每次由一名學生朗讀文章,提出評改意見,其餘學生提出補充建議(含作者自己的看法),允許爭鳴。並由輪值學生打出等次後交還作者自改。

第三、 在此基礎上,教師從全班薦評的優秀習作中選出若干篇,交由作者在課堂上朗讀,同學共賞析,教師作點評,氣氛和諧,其樂融融。這樣的評改效率高、又能強化學生的寫作主體意識、收效顯著。

把寫作評價和修改的權利還給學生,同時還要求提升教師評價的質量。教師的目光應聚集於“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個性地表達、有創意地表達”這個基本目標上,在學生自評自改中,他扮演著一個主持人和協調者的重要角色,其當堂口頭評貴在精簡、一語到位,能使全班學生都信服乃至佩服教師的睿智眼力、精彩口語和敏捷才思,這對今後的寫作教學是一種很好的情感投資。

至於書面作文評語,是聯絡寫作教與學雙方的重要渠道,正如有教師在實踐中已深切領悟的那樣,優質的評語應當雙重關注學生的寫作能力和人格成長,它不但能引發學生寫作的強勁內驅力,而且能喚醒其熱愛未來、憧憬理想的美好情操,堅定其戰勝困難與挫折的意志力量,它不但能對學生的語言運用發揮榜樣作用,提升其言語的文化品格,而且能對學生產生思想上的影響力、情感上的向心力和人格上感召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