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而活著》教案

來源:才華庫 9.38K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為什麼而活著》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為什麼而活著》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瞭解文章的結構及揣摩文章的語言。

2、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啟迪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總體把握作者的思想傾向,引導學生對“我為什麼而活著”進行探討。

2、教學難點

揣摩語言及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引導學生朗讀,以探究式教學為主。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匯入:“我為什麼而活著?”古往今來,人們何止千百次地這樣追問過自己。我們究竟為什麼而活著,這個問題太簡單又太複雜。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經成為人間的匆匆過客;有人搜古尋今,苦思冥想,終其一生也未能參透其中玄機。在座的各位同學,你們是否考慮過這個問題呢?

我們今天來看看羅素是怎麼回答這個問題的……

二、作者簡介:伯特蘭·羅素(1872—1970),出生於英國,2歲喪母,4歲喪父,由他曾出任過兩次英國首相的祖父把他撫養。他後來成為一位集眾家於一身的偉人。他被稱為“20世紀最知名、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還被無數人視為是“未來時代的先知”;他還是著名的數學家、邏輯學家,社會活動家,又被公認為“富有鼓動天才的辯論家”。在1950年他又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被稱為“百科全書式文學家”。

三、“閱讀羅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愛因斯坦指一名學生朗讀課文教師做朗讀指導。

朗讀時要注意體味本文優美流暢的文筆、凝練生動的.語言、獨特而又細膩的情感,應讀出他的從容、激昂和無奈,讀出他對愛情與知識的執著追求,讀出他對人類苦難者的漠大關心,讀出一個哲學家的大度來。

四、全體學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同時思考本文思路是如何安排的?

明確結構:總--分--總。

後附板書設計

五、默讀課文。佈置學生畫出自己難以理解句子。然後採取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方式探討解答。

難以理解的句子可能包括以下一些:

①這三種激情,就像颶風一樣,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握吹來吹去,吹到瀕臨絕望的邊緣。

②愛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顆震顫的心,在世界的邊緣,俯瞰那冰冷、深不可測的深淵。

③在愛的結合中,我看到聖徒和詩人們所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祕縮影。

④我渴望減輕這些不幸,但是我無能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以上這些句子,教師與同學共同探討如何理解。不求統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六、作者的三種激情哪一種最能引起你的共鳴?你最(是否)贊同作者的哪一觀點?討論

○1(渴望)愛情(至高無上、純潔無瑕之愛情的力量是巨大的)

○2(追求)知識-----人類(瞭解苦樂);自然科學(科技的威力,現代武器基因工程航天技術;社會科學(三大宗教、馬列主義)

○3(同情)苦難者-----戰爭不幸者、天災受害者、人禍帶難者、貧困無助者、衰老無養者…….

七、作者是怎樣把這三種激情聯絡在一起的?由此你看出羅素的人格是怎樣的?我們大家受到了什麼樣的啟發?

○1自己被愛的幸福感-----博愛(讓其他人也能走進幸福的天堂)

○2獲取知識,提高生產力,瞭解人類內心的苦痛,實現終極關懷。(他追求知識,生命不息,寫作不輟,一生留下七十多部著作和無數文章,他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和力量都獻給了人類。召喚人類互相關愛)

○3直接參與救弱扶困,拯救人類苦難,他對苦難的拯救往往失敗,這就使他更加痛苦。且也身受迫害,但終其一生,執志不渝。(他從小失去父母,一生坎坷,命運多舛,但始終關愛人類:反對戰爭,反抗獨裁專制,追求世界和平。年輕時因反戰而鋃鐺入獄,在晚年,仍致力於禁核運動,奔走呼號,創立和平基金會。就在他逝世的當天,還為以阿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而憂心忡忡。這一切緣於他對人類的同情和愛心)

總結:

羅素是一個具有強烈社會關懷的人道主義者、和平主義者,他的胸懷充滿正義、良知、睿智、溫情,多姿多彩,博大精深。

辨別活著的價值、意義:

個人——人類

假惡醜——真善美

八、齊讀本文,進一步感受羅素崇高而偉大的人格。

九、作業:學習了這一課文我們瞭解了作者的人生追求。其實每個人的人生追求大多是有區別的,即使人生的每一階段也有所不同。請試著設計一下你的人生旅途,以“我少年時期的追求是什麼?中年時期的追求是什麼?老年時候的追求有是什麼?”為題,寫一篇想像性隨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