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教學生會學的思索

來源:才華庫 2.88W

山東泰安縣化工學校 袁廣玲

對教學生會學的思索

傳統教學注重現成的文化科學知識的傳授,往往只強調教師“抓綱務本”,把書教好,把課上好,因此,教師的教研活動,一般也只研究教師如何教,而很少研究學生如何學,而多年來的教育實踐證明,要真正搞好教學,不僅要重視研究教法,更要重視研究學法,而且要把教法立足於學法研究的基礎之上。研究學法,也決不只是讓學生學懂、學會了事,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會學,只有這樣,才能收到教學實效,達到葉聖陶先生所說的:“教是為了不教”的境地。所以,教學生會學,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是現代教學論中必須認真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教學生會學”的機制尋蹤

1、“會教”是“會學”的先導

現代教學觀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教是學的先導,教為學服務,教學相長。教學要產生這樣的效果:教者,思若泉湧,揮灑自如;學者,思維活躍,興趣濃厚,達到最大發展。“教學生會學”對教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要求教師精通教育原理,既要有精深的專業知識,又要有廣博的教育心理知識,善於依據教學目的,結合教學內容,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具體講:一是引導,主要是激發“情感潮;二是指導,主要是指導學習方法,找“誘發點”;三是啟發,主要是啟發思路;四是疏導,主要是疏導難點,看似行雲流水,實則匠心獨運。

2、重視學法是“會學”的前提和保證

給學生以學法的指導使學生掌握有效學習的方法,是達到“會學”的基礎前提和保證。學法指導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學習者自我心理調節的方法及指導。包括怎樣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怎樣激發熱情,增強毅力,克服困難,排除心理障礙及怎樣掌握科學用腦的方法等等。這樣都與激發學習者的積極情緒有關。

第二,吸收教學資訊的方法及其指導。吸收知識資訊,主要包括對知識資訊的獲得、鞏固和應用三個階段,這也就是知識資訊的輸入、貯存、輸出活動,對知識資訊的掌握方法的指導也主要體現在這三個階段,如在輸入階段對如何觀察、思維、想象等方法的指導;在貯存階段對如何記憶、理解,如何強化、系統化的指導;在輸出階段則著重要表現出如何進行分析、概括,如何有效提取資訊以及如何解決問題應用於實際等方面的指導,當然各種型別的學習內容還各有其學習方法上的特點,因而在對這些內容學習的指導上也就具有各自的特色。

第三,總結反饋學習過程的方法及其指導。這實則指導學生能獨立掌握學習內部規則系統的過程,主要包括:一是指導學生總結對學習物件調控的方法,這不僅包括指導他們如何遵循學習規律和原則來合理安排某具體內容的學習順序和時間,而且包括指導其如何總結,如何根據學習材料的難易以及學習條件來正確選擇和運用學習方法;二是指導學生對自身學習過程的認識,這是學生的自我反愧對自己學習活動的自我意識、自我體驗和自我評價,是較高層次的一種帶有策略性的學法,也就是所謂的元認識。

3、學會思維是“會學”的主旋律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人到學校上學,不僅為了取得一份知識的行囊,而主要應該是獲得多方面的學習能力,學會思考”。“真正的學校乃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學生“會學”的主調就是要落實在會思考、會思維上來,以發展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學會思維不僅是“會學”的核心內容,而且是“會學”的主旋律。

首先,學會思維應該從學會質疑開始。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認為:“思維自驚奇和疑問開始”。我國古代學者朱熹說過“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實踐證明,疑問、矛盾、問題是思維的“啟發劑”,它能激起學生的認識衝突,使求知慾由潛伏狀態轉入活躍狀態,有力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開啟思維迷宮的鑰匙,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善於巧妙設疑、置疑、創設問題情境,並適時啟發、引導、點撥,給學生的心理創造“憤”和“悱”的狀態,點燃其思維的火花。

其次,學會思維的關鍵是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學法指導的核心是思維方法的指導,旨在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因此,指導學生掌握諸如觀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類化、歸納、演繹等思維方法,教給學生一些處理問題的策略和戰術,比如欲進則退、正難則反,退到特殊境地等戰略戰術,不僅訓練了思維,培養了能力,而且拓寬了思維領域,實現了知識的遷移,收到了化難為易、化有疑為無疑之效。

最後,學會思維應在展開思維發生發展的過程中最終實現。學生是在思維活動過程中學會思維的,由於教學內容、教材知識蘊含的思想、方法等,都有豐富的背景材料,而思維活動本身又有一個發生、發展的過程,因此,教學生會思維,就要向學生充分展開思維的過程,把凝結在教材中的知識背後的材料及科學活動過程充分展開,暴露思維的發生發展過程,從而達到既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和應用知識,又能促進思維發展和能力提高的目的`,最終使學生學會思維、會學思維。

二、“教學生會學”方法舉隅

1、“多功能”協調法。

課堂45分鐘是教學的主戰場,也是學生獲得知識、發展能力、提高思想水平的主渠道。高效率的課,應該是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實現耳、眼、口、手、腦“全頻道”式接收,“多功能”協調,“立體”式滲透,教師在授課設計方面要兼顧教材思路、教法思路和學法思路,使之優化組合及識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的相機穿插,儘可能使學生大腦皮層處於積極的興奮狀態,保證全神貫注而又輕鬆愉快地上好每一堂課,真正在主戰場上打好提高學習效率的攻堅戰。

2、創設問題情境法。

創設問題情境,提供一定的刺激模式,能激起學生認識和解決矛盾的心向,撥動學生心絃,點燃好奇之火,掃除障礙,矯治思維“盲點”,拔正思維歧途,師生都進入“積極思維的王國”,教學相長,創設問題情境,一要考慮適時性;二要考慮針對性;三要考慮到啟發性,同時要兼顧問題本身的性質和學生的接受能力、思維特點,並適時啟發、點撥,使問題在情境中得以解決,學生在問題的情境中取得最大收益,提高其分析、理解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3、內省和報告的心理方法。

學法指導中,“會學”對學生的自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自身學習過程的認識,是較高層次的一種帶有策略性的學法,即所謂的元認知,元認知雖然是一種內部規則系統,具有內涵性的特點,但它是可以用內省法或語言報告法等心理研究方法來揭示表現的,通過對記錄報告的分析、概括和總結,可形成一定的能呈現、表達的知識體系,找到自己行為中的錯誤,重新納入行為的過程,因此它是可以教會的。

4、大小課堂滲透法。

真正實現“會學”,僅僅侷限在小課堂是不夠的,應該注意運用“遷移”規律,變封閉式為開放式,使小課堂與家庭、學校和社會大課堂相互結合、相互滲透、相互補充、擴大資訊量,切實創造機會,既要“走出去”,又要“請進來”,增加實踐,從深度、廣度和效度上鞏固知識技能,增強和社會的聯絡,彌補小課堂的不足,以豐富多彩、別開生面的活動促進學習,增加交流,在活動中發展思維,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提高能力,力求達到以教促學、會教會學、樂教樂學的理想境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