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良臣好?還是忠臣好?(教師隨筆)

來源:才華庫 1.72W

廣西南寧市馬山縣馬山中學 黃大達

是良臣好?還是忠臣好?(教師隨筆)

唐太宗李世民在歷史上可算是一個明君,他之所以能建立起一個令後人都向往的太平盛世,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要求他的臣子們多做良臣,少做忠臣。而他的諫議大夫魏徵就是其中一個比較有名的良臣。

良臣與忠臣有什麼區別呢?

魏徵說:“良臣獲得美名,君主也得到聲譽,子孫相傳,流傳千古,忠臣得罪被殺,君主得到一個暴君的惡名,國破身亡,死後得到的只是一個空名”。就是說,良臣能使君主建功立業,君臣都能得到美名,千古流傳,而忠臣卻能使君主國破身亡,讓君主被惡名纏身,忠臣最多得到一個空名。一句話,良臣與忠臣的'下場不一樣,其對君主的影響也不一樣,一個是建功立業,一個是千古罵名。

如果一個君主想要建功立業,千古流傳,那麼他應該重用良臣;如果一個君主只想享受,不思進取,那麼,他肯定重用忠臣。

其實,良臣與忠臣的區別就是大忠與小忠的區別。良臣是大忠,就是忠國不忠君,忠事不忠人;而忠臣就是小忠,就是忠君不忠國,忠人不忠事。當忠臣容易,可當良臣就非易事,要當良臣,不僅要有忠君愛國之心,還要有經世濟時的真本領處理政事和奉命君主的藝術,否則,輕則被罵,重則被殺。魏徵幸運,碰上個明君;屈原倒黴,碰上昏君,所以兩個良臣,一個能善終,一個被迫自殺。

當下,許多部門的領導大都喜歡“忠臣”,不太喜歡老是提意見的“良臣”,大有一種“忠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封建帝王“風度“,難怪壞事連連,不得善終。

忠臣好?良臣更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