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的祕密》科學教學反思

來源:才華庫 1.76W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水面的祕密》科學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水面的祕密》科學教學反思

每一個教學設計都像是我們的孩子一樣,那麼可愛那麼完美,最起碼在走進課堂之前,我們自己是這樣認為的。

幾年前我執教過這課的示範課,當時感覺效果還不錯。幾年後再次執教,我對教材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於是有了新的設計。帶著美好的期待我走上了課堂。在課堂上,有的環節的設計和處理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印證了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對教學目標的準確定位,但也在有的環節上發現了問題,在預期的教學效果上打了折扣。我在反思三個問題:

一、怎樣讓探究更深入?

本課我設計了三個探究活動,一是往廣口瓶中加水觀察水面的形狀,二是往硬幣上裝水觀察水面的形狀,三是往廣口瓶中放曲別針感受水面張力的神奇。前兩個活動屬於觀察探究階段,從觀察到“瓶中可以裝水,水面高過瓶口但水不會溢位來”到發現“硬幣上居然也能裝水,水面鼓起來像麵包一樣但水也沒有溢位來”,雖然都是觀察水面的變化,但存在遞進關係,在這種不符合常理的“新奇”發現中初步感受水面張力的表象特徵。第三個活動屬於體驗探究階段,主要讓學生經歷“廣口瓶中已經加滿水的情況下還可以放進很多枚曲別針”來體驗表面張力的神奇。

通過課堂實踐,我也發現了問題。每次活動前的鋪墊、觀察活動的進行、活動之後的彙報交流,都要耽誤一定的時間,並且第一、三個活動中都用到了廣口瓶,都要往裡加水,有點重複的感覺。雖然組織了三次探究活動,但總感覺探究活動組織的不夠深入,有種“事倍功半”的感覺。我想可以將第一、三個探究活動整合成一個,節約出時間讓學生將探究活動深入進去。

二、怎樣讓理解更直觀?

本課我對“水的表面張力”的目標定位是“瞭解”,只要學生對這種現象有一個大致的瞭解和認識即可。在課後的評課中,教研室的蘇老師也提到“水的表面張力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講,理解起來確實有一定的難度,我們能否自制一種教具,比較直觀形象地幫助學生理解。”確實是個好主意!在學生現有的認知經驗基礎上,通過典型的、結構性的器材,讓學生的.瞭解再多一點、對知識的印象再深一點,也是巨大的成功,我得好好琢磨琢磨。

三、怎樣讓互動更有效?

該彙報交流了,孩子們還沉浸在各自的小組活動中,雖然老師大聲提醒、拍手示意,但孩子們好像接收不到來自老師的訊息,收效甚微。這種情況怎麼造成的?我們怎麼解決?有沒有好的辦法?我在反思。孩子們集中精力地進行探究活動這是好事,說明他們很投入很用心,也說明他們的探究活動正在進行之中還未結束。雖然不能讓老師滿意,但他們在做“正事”。從老師的角度反思,我們設計的探究活動還需要整合,才能給孩子們充足的時間“盡興”地去探究。我也有點後悔,也怪自己課前功課做的不夠細緻。因為是借班上課,師生之間的習慣和要求互相不熟悉,如果上課前,來段“我們約定吧”,可能會有大的改觀,比如:聽到“開始”的口令才能開始實驗,聽到擊掌的提示馬上停止實驗。

在反思以上三個問題的基礎上,很有必要重新設計和調整教學思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