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

來源:才華庫 2.05W

 新課程標準對語文課的要求 :《中學語文課程標準》倡導“探究性學習方式”。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語文教師在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上,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

隨著新一輪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方式都已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等現代教學方式已廣泛運用於中國小的課堂教學,課堂教學逐漸活了起來。然而,用心觀察便可發現,某些所謂的“新課堂”仍明顯帶有師生劇本化的表演痕跡,不少冠以“活動式”“研究性”等新型名稱的課堂教學在本質上仍沿用了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課堂教學有效性缺失仍是亟待解決的嚴重問題。長期以來,以應試為出發點和歸宿的課堂教學,教師教得無味,學生學得無趣,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痛苦。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為教與學最突出的問題。尤其畢業年級滿堂灌的傾向,注重知識講授、接受學習、機械訓練的傾向就越嚴重,課堂學習中只有老師的一種聲音,單一思維,學生通過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動腦思考獲取知識的多元思維、經歷的學習體驗、學習過程被省略,教師心力交瘁,學生收效甚微。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經成為一個非常突出的、制約著教學質量提高的大問題。如何運用新的課改理念打造高效課堂,現就自身的語文教學談一下課堂改革的新問題。

一、構建和諧師生關係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基石 

良好的教學氛圍的形成會對教師的教學活動和學生的學習活動產生巨大的影響。研究表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時間和機會越多,學生參與學習的時間就越多,有效教學的可能性就越大。可見有效教學必須要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最大限度地實施快樂教育、愉悅教學,使學生的身心始終處在最佳狀態。那麼如何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呢?

在現代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的工作水平高低不僅取決於教師自身的業務能力,更重要的取決於教師對教育事業和對學生的熱愛,取決於師生關係的質量和水平。作為教師,我們必須尊重學生的從心底發出的對教師的這種神聖感。教師作為教育的主導力量,要贏得學生的熱愛與信任,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是教師的重要職責,也是教師作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保證。在教育教學中,我沒有片面要求學生尊師,卻贏得了學生的尊敬,沒有粗暴地動用“教師權威”來維持課堂秩序,確帶來了真正的秩序。

為了弘揚學生的主體精神,必須創造和諧民主的教學環境,讓學生自由地求實、求索、求真,教學效果不僅取決於教師的業務能力,更重要的取決於師生關係所處的狀況。顯然,一個學生如果對某位教師有成見,出現師生關係障礙,這個學生就不可能學好這門功課,教師作為教育的主導力量,要贏得學生的信任與愛戴,必須首先作到關心尊重每一位學生,這正是創設良好教學環境、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因為只有在師生互相尊重和諧的環境中,學生才敢於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將個人的主體力量充分釋放。用心和學生溝通,用愛和學生交流。關懷是一種聯絡的方式,而不是一套特殊的行為,無論是什麼樣的學生,都需要尊重,需要經常溝通和交流,因此教師如果能在具有較高的教學素質的基礎上,予以情感投入,用心和學生溝通,用愛和學生交流,採取與學生心理情感相接近或相容的態度和方法,形成與學生和諧共振的情感基調,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係,那麼民主、平等的教學氣氛自然會水到渠成。

二、教學目標的精準定位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前提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和靈魂,在教學活動中有定向的作用。它限定著課堂教學的運作,對保證課堂教學有效開展至關重要。現代教學理論和實踐都一再證明:有效的教學必先具備有效的教學目標。因而,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一定要咬住“目標”不放。

首先,目標確定。語文教學目標,應著眼於學生的未來發展。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者不可有所偏廢。確定教學目標的內容範圍時,一定要全面考慮三個領域,而在具體的每節課中,教學目標又要有不同的側重點,不可面面俱到,否則要點不顯,失於平庸。

其次,層次鮮明。一個班幾十名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學習水平、動機意志等都存在著不少的差異,制定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到這些差異,不要搞“一刀切”,要分出層次來方好。總的來說,要讓好的能吃得飽,差的能吃得下,中等的夠吃。

其三,落實有力。課堂教學中要落實教學目標,必須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來精心選擇和組織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教學策略和進行教學評價,這樣,才能保證教學目標落實到課堂教學中。“紙上談兵”不行,必須“咬定青山不放鬆”。一句話,課堂有效性的提高要依賴教學目標的有效實施。

《匆匆》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膾炙熱口的散文。文章如詩,詩意文章。教學這篇文章時,我就想一定要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幫助學生品評語言,通過反反覆覆的有感情朗讀去感受時光的匆匆流逝,感受先生語言的靈動。為此這節課多種形式的朗讀指導貫穿了始終。不論是自由讀、指名讀、師生合讀、變換人稱去讀、教師範讀、引讀等等,都是基於這個目的,品評積累語言。感悟時光匆匆。這節課目標明確,又一以貫之,效果十分理想。

三、優化教學過程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關鍵

語文高效課堂要使學生形成探究性學習方式,我認為應著重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教師的教學行為應當轉變。

教師應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改變傳統教學中學生消極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狀態,把教學看成學生通過探究性活動主動建構學習的過程。改變教師單向傳遞知識的教學行為,樹立以活動促發展的教學觀念,教師不再是傳統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支配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與學生成績的評判者,而應是學習環境的設計者,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和指導者,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援,注意培養學生自覺、自律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第二,培養學生大膽質疑的習慣。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無數事實證明,“問”是培養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切入口。有人說,學習的過程是從“無疑”到“有疑”再到“無疑”的過程。只有學生有了疑問,才會產生探究的興趣。因此,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發言,讓學生在探究中尋找答案,這一過程中,教師適當做以點撥和補充,這與老師將現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給學生,效果會截然相反。

第三,培養學生思維方法。

1.打破定勢,反向思維,引導學生髮現問題。要善於指導學生從習慣性思維模式中跳出來,打破思維定勢,試著進行反向思維,引導學生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從中發現問題。

2.曲設情境,發散思維,啟發學生梳理問題。曲設情境,廣開言路,多向思維,使學生在思維的發散中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在曲設情境時,一定要設計具有開放性的問題,從而引起學生興趣,幫助學生拓寬思路。

3.挖掘難點,探究思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在新課程改革下的語文探究式學習中,教師要善於捉住疑難點,引導學生探究性思維,讓學生去發現和探究疑難、突破疑難,然後陳述出來。

第四,教學評價中增加學生創新比重。

教師評價對學生學習行為的塑造有很大作用。提倡探究性學習方式,就要在教學評價中,要突出學生探究性學習成果的獨創性,最大限度地增加學生創新的比重。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品嚐到探究性學習的甜頭,重視這種學生方式與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總之,只有有利於學生的當前和終身發展的課堂才是真正有效的課堂。總之,高效的課堂離不開融洽的師生關係。隨著教學改革如火如荼的推進,隨著教學新理念的深入人心,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會隨之水漲船高,蒸蒸日上,真正構建科學高效的語文課堂,真正做到了向四十五分鐘要質量。

 

郭哲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