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教師語文教學經驗總結3篇

來源:才華庫 1.52W

總結在一個時期、一個年度、一個階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他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讓我們一起認真地寫一份總結吧。那麼你知道總結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中教師語文教學經驗總結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國中教師語文教學經驗總結3篇

國中教師語文教學經驗總結 篇1

1、要端正態度

語文成績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過程。語文學習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急功近利,為應試求成績。

2、要有濃厚的興趣

只要有了學習語文的興趣,就會發覺其中的樂趣,發現了學習的樂趣,才有助於我們去持之以恆地學習語文,沒有持之以恆的精神,根本學不好語文。

3、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1)閱讀文學名著,做好摘抄。

可利用在校語文閱讀課和雙休時間多讀一些經典名著,並做好摘抄。因為會考中至少有四至五分的名著試題。

(2)多讀一些精美文章,堅持做摘抄,寫隨筆。

閱讀時不要只是讀文章的故事情節,要認真思考,要準備一個記錄與摘抄的本子,在閱讀的過程中,摘抄並學習一些好詞佳句、優美句子等,並不時地看看,讓它們變為自己的東西,為以後的確寫作積累素材;也可寫寫隨筆,抒寫自己的生活感悟和情懷。

(3)及時總結知識點和答題方法。

學習課內文章的目的是為閱讀理解課外文章打基礎,老師在講課時要認真聽講,並做好筆記,總結知識及答題技巧。

(4)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平時在做筆記和做作業時要書寫規範,切勿潦草。

4、掌握良好的語文學習方法。

現在的課堂模式分三步:課前延伸、課內探究、課後提升。對此,每步中學生要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

(一)預習環節的學習方法

①藉助字典詞典來解決字、詞障礙。

②運用圈點讀書法加深對有關知識的認識,並找出自己的疑惑。

③運用寫預習筆記的方法對有關知識加以歸納、整理。

(二)聽課環節的學習方法

①分析教師語言,會在聽中抓要點,抓重點。

②帶著問題聽課,在聽中求解。

③在聽中動筆,變“只聽不記”為“聽記結合”。

(三)作業環節的學習方法

先複習再做作業,規範書寫,注意格式。

(四)複習環節的學習方法

①把握知識結構、建立知識聯絡。

②運用多種學習方法,建立知識體系,搞好整體複習。

5、要注重積累。

積累的內容可分為:

① 古詩名句的積累。(要適當歸類,包括課內和課外的)

② 古文言現象的積累。(課內重點文言實詞、虛詞、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字、特殊句式等)

③ 重點文學常識的積累。

④ 各種文體知識點及答題技巧的積累。(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

⑤ 必讀名著知識點的積累 易讀錯、寫錯的字音、字形的積累。(尤其是四字詞語,在會考的一定有一個這樣的題型)

這在平時課堂上要認真聽講,總結老師所講的知識點及答題技巧。

最後,我總結了“四先四後兩小結”的學習方法:

四先四後:先預習後聽課,先複習後作業,先分析後解題,先理解後記憶。

兩小結:每週末對一週所學內容進行整理小結,每學完一個單元作一次書面整理小結,做到堂堂清,課課清,段段清)

語文學科知識博大精深,重在“積累”,從一個字到寫一篇作文無不體現了“積累”的重要性。這就要求平時要充分調動起眼、耳、口、手各感官,多看、多聽、多讀、多寫,做到了這“四多”,學語文就容易了。

現在會考題型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積累與運用,主要考查字音、字形、字義、病句、古詩名句積累、綜合性口語交際、名著積累等,大約20分,要想本部分拿高分,平時要注重積累;第二部分為閱讀理解,共包括五個閱讀題,分別為古詩閱讀,文言文閱讀,記敘文閱讀,議論文閱讀、說明文閱,分值為40分左右,(後面我整理了每種文體的答題技巧);第三部分為寫作,分為材料作文、命題作文、話題作文,寫作時要認真審題,切勿寫離題。

(一)古詩鑑賞答題技巧

一、賞析詩中的關鍵字詞

命題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命題變式: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

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鍊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答題步驟: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二、賞析詩中的重要語句

命題方式:這句詩有何特殊含義或深沉含義?

命題變式:這句詩最具表現力,試簡要分析。

解答分析:先解釋清這句詩的字面意義,然後或扣語言特點或扣思想情感作具體分析。

三、賞析詩歌的寫作技巧

命題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命題變式: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

解答分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

表現手法分修辭手法(比喻、誇張、擬人、通感等)、表達方式(抒情、議論、描寫等)、藝術技巧(託物言志、情景交融、動靜結合襯托用典等)三大類。

答題步驟:

(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麼或怎樣運用了這種手法。

(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四、賞析詩歌的意境

命題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氛圍?

命題變式:這首詩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題步驟:

(1)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2)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淒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

五、賞析詩歌的思想情感

提問方式: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主旨或對於本詩內涵,你是如何理解的。

解答分析:這種題型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情感或某句詩的含義(特殊含義、深層含義,如語境含義、意境含義)。

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壯志未酬、報國無門、閨中怨恨、念遠思家、忠貞愛國。 答題步驟:

(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思想情感。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作者這種感情。

六、賞析詩歌的語言特色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語言藝術)。

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或某句詩的含義(特殊含義、深層含義,如語境含義、意境含義)。

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沉鬱頓挫、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

答題步驟:

(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或(1)結合全詩分析某句詩的表達技巧及表達效果。

(二)記敘文閱讀知識與答題技巧

一、記敘六要素: 時間 地點 人物 事件(起因 經過 結果)

二、記敘順序: 順敘、倒敘、插敘(追敘)

順敘:指按照事情發生、發展和結局的時間順序來記敘(時間先後),如《皇帝的新裝》。 作用:使文章脈絡清楚,有頭有尾,給人鮮明的印象。

倒敘:把後發生的事情寫在前面,然後再按順序進行敘述。

作用:避免平鋪直敘,增強文章的生動性,使文章引人入勝:

插敘(追敘):在順敘的過程中,由於內容的需要,中斷原來情節的敘述,插入有關的情節或事件,然後再繼續原來的敘述。如《羚羊木雕》

作用:補充、襯托出文章的中心內容(人物或事件),豐富了情節,深化了主題。把起因或過程交代得更清楚。

三、表達方式:記敘 描寫 抒情 議論 說明

A、記敘:對人物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所作的交待、陳述。

B、描寫: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對人物、事件和環境所作的具體的描繪與刻畫。

C、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發由某種媒介觸發起來的主觀感受和思想感情,以強化某些景象的色彩,或突出人物性格的一種表現手法。

D、議論:作者直接在作品中對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態度、情感和評價。

E、說明:是對事物與事理進行的解釋和介紹。

四、描寫的種類及作用:

1、人物描寫

外貌描寫作用: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處境、經歷、思想性格等。 神態描寫作用:交代了人物的心理狀態、思想性格等。

動作描寫作用: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徵或精神品質。

語言描寫作用: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徵或精神品質。

心理描寫作用:形象生動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質。

2、環境描寫

自然環境:描寫自然景觀如天氣、季節、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

作用:一切景語皆情語 ,寫景就是為了抒情

烘托人物的心情、預示人物的命運、渲染環境氣氛、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社會環境:描寫社會狀況或者人物活動的場景和周圍(室內)的佈局、陳設

作用:交代故事發生的社會背景、時代特徵、渲染環境氣氛。襯托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

3、細節描寫

4、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

5. 描寫的角度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

五、修辭方法:

比喻 擬人 排比 誇張 反覆 借代 反問 設問 引用 對比 反問

1、常用修辭方法

(1)比喻:形象生動地寫出了事物的特點;

用在議論文中,能使抽象道理變得具體,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

(2)擬人 使事物具有人的神態、動作、語言、心理等

其作用是使所寫"物"色

彩鮮明、描繪形象生動,表意豐富。

(3)誇張:揭示事物的本質,烘托氣氛,加強渲染力,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

(4)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強調了+物件+特性

用來說理,可把道理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

用來抒情,可把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5)對偶:使語言簡練工整。形式上音節整齊勻稱、節奏感強,具有音律美;

內容上凝練集中,概括力強。

(6)引用:說明文、記敘文:既增強了說服力,又使文章充滿詩情畫意,趣味盎然。在議論文中,作為論據可以增強語言說服力,使論證更加充分。

(7)設問:作用:引起人們注意,啟發人們思考,吸引讀者。

用在一段的開頭或結尾處,除引起思考外,還可以有承上啟下(過渡)的作用;

用在議論文中,能使論證深入,脈絡清晰。

(8)反問:起強調作用,增強肯定(否定)語氣。

(9)借代: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以事代情,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體、生動的效果。

(10)對比:突出強調其中某一物件的特點。

(11)反覆:強調了情感;強調了內容

例1:"盼望著,盼望著,"強調了盼望的急切。

(12)反語:加強表達效果。有的諷刺、揭露;有的表示親密友好的感情。

例1:(清國留學生)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鑑,宛如小姑娘的髮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緻極了。

六、寫作手法及作用:

寫作手法即“表達方式”,廣義的寫作手法是指寫文章的一切手法,諸如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先抑後揚、想象、聯想、象徵、開門見山、託物言志、設定懸念、象徵、借景抒情、抑揚結合、正反對比、側面烘托、虛實結合、以小見大、運用第二人稱抒情、卒章顯志、巧設懸念、首尾呼應、鋪墊映襯、一線串珠、明線暗線等。常用具體如下:

(1)擬人手法 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3)誇張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象徵手法 把特定的意義寄託在所描寫的事物上,表達了的情感,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5)對比手法 通過比較,突出事物或描寫物件的特點,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主題。

(6)襯托(側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寫。 以次要人或事物襯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

(7)諷刺手法。運用比喻、誇張等手段和方法對人或事物進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強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語言辛辣幽默 。

(8)欲揚先抑和先揚後抑。 先貶抑再大力頌揚所描寫的物件,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物件,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後照應(首尾呼應) 使情節完整、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10)設定懸念 能引起讀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說明內容等。

(11)文章開篇的寫作手法:

A、可以用詩經裡的賦比興手法。比如說,興,是先言他物的。B、也可以用引用

的手法。如名句、箴言之類的C、也可以先聲奪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氣勢強烈

D、或是採用題記的方法。顯得雋永深刻,又有文采E、開頭用景物描寫也不錯,渲染你所需要的氣氛和基調。F、開門見山。 G、倒敘

七、人稱及其作用

第一人稱:親切、自然、真實,適於心理描寫;

第二人稱:便於感情交流,進行抒情,還能起擬人化的作用;

第三人稱:顯得客觀冷靜,不受時空限制,便於敘事和議論。

答題示例:但幻想畢竟是幻想,封閉終不能封閉。幾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帶著環佩的響聲在月夜中歸來了。幾多寒霜凍硬的弓弦,射出了斷喉的利箭。薊門被踏平,燕臺被摧垮,呼嘯著風聲的寶劍,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們發現:邊牆不再是屏障,紫塞(注:指長城)不再是嶔奇。它變得可笑,彷彿受盡了時間與空間的嘲弄。在風沙剝蝕下,它過早地衰老了。所以我說,你是一個文化愚鈍的標誌,長城!(節選自20xx年全國卷《長城》)

國中教師語文教學經驗總結 篇2

時光荏苒,轉眼間,從事教學工作已十二個年頭。從毛頭小夥子變成了學校一線骨幹教師,我回憶這十二年來,常常問自己:我在教學生涯中積累了哪些心得體會呢?又有哪些可以用來指導我以後教育教學工作的有效經驗呢?此時深夜的燈光下,將我之所謂經驗剖之於眾,供專家們的批評指正,不勝感激。

一、語文的教學是文化的傳承和發揚,是民族精神的外化,所以語文教學應以文化傳承發揚,各民族精神的感悟學習為目標。教師在教學中積極挖掘教材中文化的內容,人類的精神情感,讓學生體會感受,從而讓文化、思想的精髓不知不覺地進入到學生的內心世界,去積澱成文化素養,優良的精神境界,美的藝術的追求等等。老師們不該讓語文教學僅僅變成知識的傳授,技能的培養,應試的工具。如果那樣,文化的美將蕩然無存。

二、現代語文教學是大語文的教學,不公包含文學、文字、表達寫作,也包括實際生活的種種文字的運用。在這種大語文觀的背景下,我認為,在注重文化傳承,精神情感的體悟的同時,語文的實際運用也不能荒廢,也就是常說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我們應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口語交際,綜合性運用,應用文體的寫作等等,讓學生既能走進文學藝術的殿堂,也能融入現代生活的潮流,具有較高社會生活實踐能力。

三、語文學習是思想的學習,情感的流露。要想學生能進入課文中描繪的種種世界,沒有輕鬆、活潑、自由的環境是不可能。因此,我們的語文老師在課堂上應該是放下架子,平等和藹寬容地對待學生,為學生卸去許多老師帶來的壓力,創造一個輕鬆、自由的氣氛;應該充分地尊重學生個體,把學生們當成一個個有思想,有感情,有獨立精神,而且敏感,固執的大人來看,課堂上多傾聽學生,多關注學生,允許甚至是讚賞他們的過錯,奇思怪想。十二來,我沒有看到一個成天板著臉、很嚴肅地上語文課,把學生只當作一個個沒長大的小屁孩的老師,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能獲得很好語文教學效果的老師。

四、語文教學是思想精神的綻放,是情感的宣洩,是美與醜的感悟,需要學生精神的活躍,思想的亢奮,活動的奔放。因此語文教學需要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去激發學生的活力,切忌死板僵化。天天、年年、一副臉孔的教學模式,再專心、再敏銳的學生也會疲乏,自然失去了課堂的活力,而變得思維懶散、死氣沉沉。哪裡還談得上教學的效果呢?

其實,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只需要我們稍稍改變教學的手段,追求點課堂教學的差異化就行了。

五、語文教學也是知識點滴積累的過程,技能、素養逐步養成的過程。語文老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夯實基礎,早下手、勤積累、抓反覆,畢竟語文知識的豐富、文化素養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短期強化就行的。所以語文教師在教學的每一天都應採用一定辦法讓學生去積累字、詞、句的知識,去掌握常規的語法知識,形成朗讀、閱讀的能力和習慣。所以語文教師在起始年級,就應該設定好知識積累,素養形成的手段和方法,然後三年堅持不懈地貫徹實施,不半途而廢,這樣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六、語文的知識面、涵蓋面很廣泛,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注重廣泛拓展,而不應僅僅侷限於課本、課文。學生在拓展中體會、比較、豐富,擁有廣闊的知識面和深遂的理論深度。我在教學中,為學生制定閱讀計劃並檢查實施,力求每個孩子都去讀課外的名著名篇;也常常印發與教學相關的各類資料,包括文學常識,同類文章比較,語法知識,美文賞析,不同觀點等等,去豐富他們的知識,活躍他們的思維;也常常採用剪報、手抄報、積累本等方式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在他們自己查、自己設計、自己製造中學會知識,形成感悟,獲得深刻的體驗等;我也堅持讓學生每週寫篇隨筆的作法,這既是訓練寫作,也是積累素材,還是鍛鍊思維的好方法。這些課外拓展活動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

七、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環,是語文知識、能力的綜合體現,也是眾多學生的“短板”。眾多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先從理論角度講講怎麼怎麼寫,然後出個題目讓學生寫,再評改、評講。這種傳統方式的繼續沿用雖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許多不適合現代學生的心理、習慣的地方,它往往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老師的講解、評點成為了他們思維、認知的一個參照、一個標準,這是束縛學生的。陶行知曾說過:“老師改一百篇作文,不如學生自己改一篇”。這句話其實強調的是學生自由思想,主動實踐的重要。所以,我在作文教學中一般不講寫法,不說思路,不在學生評點之前評點。我採取的方式是:1、先出一個作文題目,讓同學思考並列提綱,然後大家交流討論,交流討論的內容包括:審題,切入點選取,立意,材料、結構等等;2、先出一個題目讓學生課外寫篇文章,再選一堂課,將兩三篇優秀文章與兩三篇問題作文在班上朗讀,由學生自己評析,老師只作適當點評和補充。在教學實踐中,我認為這種方法是一種能激發學生興趣與動力,能讓學生自主寫作、自由思考與表達,能促學生形成能力的有效方式。

八、現行國中語文教學有會考考試的任務和壓力。一個優秀的負責任的語文老師還應該研究考試動向,總結答題思路和技巧,以指導和鍛鍊學生。新考試動向的把握,答題思路和技巧的簡要準確地概括提煉,往往能使學生學習應考事半功倍,收到良好的效果。

以上不成熟的見解,貽笑大方,只能作為我一個普通老師的一般想法,懇請專家們指正批評!

國中教師語文教學經驗總結 篇3

打下這個標題,才發現我從事中學語文教學工作已有5年了。5年是段不短的時間,但是時間的流逝不能只在身體上留下印痕,還要讓內在修養提升。要讓大腦聰明起來,必須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下面我來談一談我在這5年的語文教學工作中得到的一些淺薄的教學經驗:

一. 用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激發課堂活力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的,要想讓學生提高某一門功課的學習成績,就必須先讓他對這門功課產生興趣。

應試教學課堂圍繞知識目標而展開,儲存繼承前人積累下來的經驗和體驗,但忽視了學生創新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如何啟用所需的先前經驗,萌動求知慾望呢?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啟用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於捕捉新資訊的能力,並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為此,我仔細研究教育心理,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徵和思維特點,積極探索有利於激發興趣、啟用思維、激勵探討的`課堂教學方法。例如在處理每單元的重點篇目時,我們始終採用“整體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質疑——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根據不同內容精心設計問題,組織課堂教學。

這樣的教學,課堂上展現的是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已成為學生的親密朋友,教室也轉變成為學生的學堂,學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無聞的模範聽眾。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小組間交流,或挑戰權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小組間互動,環境互動,在有

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鍛鍊和表現的機會。教室中再沒有陰暗冰冷的“死角”,課堂上充滿著流動的陽光,平等、和諧與交流共存,發現、挑戰與沉思同在。活躍的思維,頻動的閃光點,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師的授課既源於教材,又不唯教材。師生的情感與個性融在其中,現實的生活進入課堂,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既輕鬆地掌握了知識,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能力。學生的整體素質有了質的提高,語文課堂真正煥發出它應有的活力。

二. 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習效率

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要求具有新鮮活力的語文課堂不僅要有教學模式的轉變,學生思維的開啟,更要有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掌握豐富的語文知識並獲取叩開知識大門金鑰匙的課堂教學效果。這是新課標對語文課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特點的集中體現。應試教學課堂總是教師比比劃劃,總是在如何把知識線條明晰化上動心思,在學習中學生不能親自體驗到獲得知識的過程與樂趣,其接受知識的過程間接而單一。新課程要求課堂要以更新教學手段為重點,藉助各種媒體和教學資源讓學生自主體驗、感受,使得師生在探索中經驗共享。資訊時代多樣的媒體和無所不在的網路正好為我們擴充套件課堂教學的領域,拓寬攝取知識的渠道,為實現提高學生資訊素養,開發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創造能力提供了一個可操作的平臺。

教學中,我仔細研究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自己動手製作教學課件,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將學生從原有的課堂圈子中“解放”出來,調動學生充分利用網路資源,使他們能夠在自主探究與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挑戰自我,擴充套件創造性思維。

三.用紮實多樣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死教書、教死書不能適應社會對教育的需要,新課程改革正是對今天教師教學觀念的挑戰。教師應由知識的佔有者轉化為知識的組織者,由知識的傳遞者轉化為學習的促進者,超越課堂的藩籬,將現代教學過程演化為“培養學習者”的過程,實現由“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的根本轉變。用紮實多樣的訓練,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努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使學生獲得一定的終身學習的本領。

“授之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教育的意旨並非知識的累積,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發育。學生在學校的時間是有限的,所學的知識也受時代的侷限,他們要在未來有所作為,要在未來跟上時代,就一定要不斷地學習,終身學習,去吸收新東西,更新知識結構。可見,方法的確比知識更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學的根本。那麼,學生對於傳授的方法是否能夠靈活運用,對學生而言,則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反覆的訓練過程。

為此,我針對不同的知識板塊,採取不同的訓練方法:夯實基礎——硬筆書法每日一頁,字詞聽寫“迴圈放映”;擴大積累——課外閱讀每日一段,讀書筆記(摘記)天天都寫;訓練能力——閱讀理解,從總體方法到解題技巧,系統指導,反覆錘鍊;作文訓練——循序漸進,小作文依課文內容隨堂布置,借“題”發揮,大作文緊扣課標和會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創新,鼓勵放飛思想,大膽發揮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從基礎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學以致用,生動、活潑,紮實、系統,有序、有恆的訓練,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初步獲得了一些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