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國小資訊科技教學計劃四篇

來源:才華庫 2.6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書信了吧,書信有助於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寫信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小資訊科技教學計劃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國小資訊科技教學計劃四篇

國小資訊科技教學計劃 篇1

教材分析:

國小資訊科技教育是現代資訊對資訊社會對基礎教育的要求,是教育適應21世紀挑戰的需要,也是當前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一個重要突破口,是國小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本冊九年義務教育國小教科書《資訊科技》第六冊,是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供六年制國小五年級下學期使用。本冊的主要內容有:認識電子表格,(會製作表,會計算);初步瞭解新的一個作業系統LINUX;進一步學習Microsoft Powerpoint(會製作動畫,讓圖文動起來,在幻燈片中會插入音樂,錄製旁白等);因特網的基礎知識等。共有17課。本書以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為目標。包括對資訊的獲取、加工、處理、管理、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對資訊及資訊活動過程、方法、結果進行評價的能力;發表觀點、交流思想、開展合作並解決學習和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等。注重引導學生對資訊科技的思想和方法的領悟和應用。通過本冊的學習,使學生提高對資訊科技的認識,能利用Powerpoint製件圖文並茂的小報,能利用因特網進行通訊和交流,進一步提高綜合實踐能力。

學生基本情況:

五年級共有學生105人,分為兩個班,其中五⑴班54人,五⑵班51人。通過幾年的學習,他們對計算機基礎知識有了一定的瞭解,有比較強的操作能力。如:黃軻、楊力、胡明珠、劉麗、黃豔娥等同學,他們的操作比較強。其中有黃軻的電腦繪畫《神奇的書》,楊力的電腦繪畫《美麗的高速公路》去年參加省級複賽。但有少數學生操作能力較差。本期根據實際情況,兼顧優生和差生,完成教學任務。

教學目標:

1、瞭解資訊科技的應用環境及資訊的一些表現形式。

2、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瞭解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3、在使用計算機技術時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使用與年齡發展相符的多媒體資源進行學習。

4、能夠在他人的幫助下使用通訊工具遠距離獲取資訊、與他人溝通,開展直接和獨立的學習,發展個人的愛好和興趣。

5、知道應負責任地使用資訊科技系統及軟體,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

教學重難點:

1、認識Linux作業系統,簡單應用Linux。

2、進一步學習Microsoft Powerpoint,(會製作動畫,讓圖文動起來,在幻燈片中會插入音樂,錄製旁白等)。

教學措施:

1、教師示範,學生動手實踐為主,教師點評輔導幫助學生學習。在教師傳授技巧知識的同時,又不給學生思維定勢。

2、運用多媒體教學,達到優化教學的目的。

3、採用新穎的課程整合思維參與教學,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4、結合學生年齡心理特點,採用遊戲、成功激勵機制。

5、用適當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考核,促進教學效率和學生積極性的提高。

教學安排:

本學期共有21周,每週一課時,機動:1課時。

第一週:做事要有條理

第二週:朝夕相處知多少

第三週:我們一起來安裝Linux

第四周:揭開Linux的神祕面紗

第五週:簡單應用Linux

第六週:Linux新天地

第七週:給Linux穿上漂亮的外衣

第八週:展示自己的美術作品

第九周:你還可以製作動畫

第十週:讓你的圖文動起來

第十一週:唱歌奏樂都可以

第十二週:學當節目主持人

第十三週:機動(五一放假)

第十四周:我要競選班隊委

第十五週:網上文明與安全

第十六週:傳情的泡泡

第十七週:網上聊天室

第十八週:網上論壇

第十九周:期末複習

第二十週:期末考核

國小資訊科技教學計劃 篇2

本計劃針對三年級,通過上學期的學習,學生對指法,文字編輯有了進一步的提高,但是由於學生的遺忘性大,大多數學生學後沒有注意鞏固,學生掌握的情況不是很理想,參差不齊。有條件的學生家中有電腦或父母單位有電腦,上機時間相對多一些,操作較熟練,有大部分學生純粹是上課時間練習,課後就沒有鞏固的機會,所以,這一部分學生對所學知識遺忘較大,操作易生疏;

學生對本學科的學習積極性還是比較高,因為資訊科技課並不像語文、數學那麼枯燥、單調。相對來說學生覺得比較新鮮。但是這又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學生感興趣的並不是學習,而是打遊戲。所以,學生對計算機的認識還有待提高。要進一步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

二、 教材分析

本期教材是使用新編版:三年級下冊,內容是全新的。內容是計算機畫圖和網路知識,其中計算機畫圖佔了70%,可見計算機畫圖是這學期學習的重點,又是難點。

知識點:計算機畫圖和網路的基本操作和操作的技巧

重難點:基本操作

三、指導思想:

根據上級下發的教學進度和學生的具體情況,明確國小資訊科技課程的任務: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或掌握資訊科技基本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具有獲取資訊、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科技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資訊科技素養,為他們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四、教學目標:

1、瞭解資訊科技的應用環境和資訊的一些表現形式。

2、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瞭解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3、初步學會用計算機畫圖和掌握網路操作知識。能熟練掌握其中的一些主要功能。

4、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

5、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並掌握一些和技巧,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鼓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進行某些創新設計。

6、做一個作品。

五、教學措施

本期主要採取課堂教師授課方式、學生自學方式和動手操作三種方式進入學習,適當進行一些小競賽及課堂評價的方式進行教學。其中學生自學和動手是最主要的。

六、教學進度具體安排如下表

國小資訊科技教學計劃 篇3

國小資訊教學現在已經成為很重要的課程了,時代在發展,資訊時代已經到來。當代學生必須要學會資訊的掌握,這樣的學生才不會在將來的資訊社會中感到不適應。資訊科技的學習對我們來說,其實並不難,只是在很多方面,學生得到不到很充足的學習資訊科技的時間,導致資訊科技課很難學好,這是我們一直以來都在討論的現實問題。

一、學生情況分析

針對學生年級的升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有所提高,對於計算機中的一些理論性問題可以適當融匯於課堂中,以便提高他們的專業知識。此外他們現在處於國小高階階段,在課堂中的教學方式、引導方式等方面需要謹慎,加強師生關係的調控,嚴格做到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可喜的是這些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計算機知識,且他們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及思維能力上也有所提高,因此他們的接受知識的能力還是比較強的。

二、大綱對本冊教材的要求

作為國小階段的資訊科技課程,應以學生對計算機的學習心理、學習行為和學習方法為背景,把計算機基礎知識和計算機最新應用融於一體,使之既體現資訊科技學科的教學理論,又吸收現代教育技術的有益經驗。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是體現操作性、應用性,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又因為資訊科技這門課的內容非常靈活,需要學生能舉一反三,所以在課堂上儘量讓學生自由發揮。

三、教 材 分 析

(一)教學內容

根據我校的計算機硬體實際情況,結合《國小資訊科技》知識要點擬定本期教學內容安排如下:

word表格的製作

word表格的修飾

word表格行和列的運用

利用word完成課程表的製作

在word中插入藝術字 用word製作日曆表

在word表格中修飾邊框和底紋

word表格中資料的處理

四、教 材 分 析

根據我校的計算機硬體實際情況,結合《國小資訊科技》知識要點擬定本期教學內容安排如下:

學習用powerpoint做賀卡

學習在powerpoint中新增動畫效果

學習在powerpoint中錄製聲音、新增聲音

學習封面設計

學習在powerpoint表格的應用

改進教學方法與措施

1、運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2、教學時採用放教學錄相, 通過演示計算機應用軟體的形式向學生介紹知識。

3、傳授知識時突出一個“新”字、落實一個“趣”字、突出一個“活”字、落實一個“學”字(為學生服務);教學過程突出一個“難”字(找準知能點、難點及關鍵);鞏固知能突出一個“實”字(雙基訓練應落到實處)、落實一個“促”字(促進學生學以致用、創新實踐)。

4、加強教師業務知識和上機能力的培訓。

在不斷的前進和發展中,我們有了更多的認識,這是我們一直以來不斷努力的結果,在不斷的前進中得到更好的方向,這才是我們一直以來要求的事情。資訊科技對教師來說,並不困難,只是很多的教學得不到重視,資訊科技課太少,這是最大的弊端,相信隨著教育的改革,資訊科技課會越來越多的!

國小資訊科技教學計劃 篇4

一、學生情況分析

1、任教班級學生學科學習情況(好、中、差)分析。

2、學困生情況分析(含學困生名單、現狀和學習困難原因分析)。

(新接任的班級,本欄目內容的填寫可在開學的第一週內完成。)

本人擔任七年級年級資訊科技課,八年級年級分4個班,共178名學生,共中優秀生共有58人,中等生共有81人,學困生共有39人,所任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不一,中等生多有偏科現象,學困生在學習上懶惰、怕動手動腦。

學困生名單如下:

學困生差因分析:

學困生的學習目的性不明確,上課小動作多,注意力不集中,不記筆記,課後不復習。對一定要求掌握的資訊科技概念及操作要領不加強鞏固,對資訊科技開始有些興趣,以後興趣越來越淡,不知任何知識要想學好都要付出辛勤與汗水。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2、質量目標。

1、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意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要求掌握的初步知識,本學期的教學內容為第五章、第六章,具體知識點如下:

第五章:瞭解Excel的功能與主要特點;掌握Excel的啟動與退出;掌握工作表的建立;掌握在工作表中輸入文字和資料;掌握工作中資料的簡單計算;掌握工作中的資料操作、文字編輯;掌握工作表的列印。

第六章:瞭解PowerPoint啟動與退出、PowerPoint的介面組成;掌握簡報的建立、開啟、儲存;掌握設施模板的應用、幻燈片背景的設定;掌握PowerPoint的五種檢視模式的切換;掌握插入文字框及文字的編輯;掌握插入與編輯圖片檔案;掌握觀看幻燈片放映與設定放映方式;掌握幻燈片演示效果的設定(動畫、聲音、切換)。

(2)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資訊科技基本知識和技能,瞭解資訊科技的發展及期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資訊科技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資訊、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資訊科技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資訊科技;培養學生良好的資訊素養,把資訊科技作為支援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手手段,為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計算機的演示操作,激發學生對資訊科技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熱愛科學以及關心社會的'情感,從而使學生認識到自己肩負的重任,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努力學習。

2、質量目標:

在本學期的教學中,認真學習洋思、萬石、郵堂經驗,進一步落實具體措施,重視學困生的轉化工作,面向全體學生,打好課堂教學主陣地,抓好中上生,促進學困生提高,使學生的資訊科技應用能力逐步提高,在八年級時能通過《資訊科技》中級考核。

三、教材分析

1、本學期教材的知識結構體系分析和技能訓練要求。

2、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1、本學期教材的知識結構體系分析和技能訓練要求。

知識結構體系分析:本學期教學內容共二章,以Excel電子表格作為學習的重點,主要是:利用Excel電子表格軟體計算、統計、分析、彙總資料;利用PowerPoint製作、設定、播放多媒體作品。

技能訓練要求:通過學習Excel電子表格軟體,會計算、統計、彙總、分析資料,製作圖表,並會列印報表;利用多種媒體(文字、圖片、聲音、視訊)合成製作簡單的多媒體作品,設定幻燈片的放映方式。

2、本學期教材在學科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學期所學知識是資料處理的基礎知識,為以後深入學習計算機流行軟體打下紮實的基礎。Excel是優秀的資料處理軟體,學好它為以後踏上工作崗位帶來辦公自動化。PowerPoint是簡單、實用的多媒體制作軟體,對於教學、廣告、宣傳都很有應用。兩章知識是當今計算機應用方面的熱點知識,學生興趣濃,是學習資訊科技的關鍵,培養具有獲取資訊、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的能力的學生,才能適應不斷髮展變化的資訊社會才能具備終身學習能力、自學能力。

3、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電子表格中的資料計算、簡單幻燈片的製作與播放。

難點:電子表格中的資料計算。

四、改進教學的措施

1、落實教學“五認真”的具體措施。

2、提優補差的內容、途徑和方法。

3、教研工作目標和計劃。

1、落實教學“五認真”的具體措施。

教學中以教學大綱為綱,從教材和學生實際出發,在開學初制訂出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

認真落實“五認真”具體措施:

一、認真備課:

力爭集體備課,明確教學重點、難點關鍵,探索、研究疑難問題及有關微機實踐。分析學生情況,統一教學要求,盡力做到超前1—2周,做到每課必備,寫好教案。領會大綱精神,鑽研教材內容,從學生實際出發做到十備:一備滲透德育;二備重點突出,突破難點方法得當;三備資訊科技基本概念;四備資訊科技基本操作用語、基本術語;五備資訊科技教學中的薄弱環節;六備疑難問題的解決思路;七備資訊科技實驗操作的增補及成敗關鍵;八備學生自學提綱;九備操作練習作業精選;十備課堂教學的總設計。

二、認真上課:

以啟發式教學為原則,以操作訓練來強化概念,形成技能、技巧,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精講多練,前後連線,板書規範清楚,教態親切、自然,採用多種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重學生能力培養,及時總結,做好教學後記。

三、認真佈置作業:

要求學生每節新課前做好預複習工作,以利於鞏固教學重點和克服薄弱環節,有利於強化資訊科技術語、資訊科技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

四、認真組織資訊科技操作考核:

對學過的每一單元及時進行雙基考核,及時分析、指正、查漏補缺。

五、認真組織輔導:

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採用多元化的輔導,幫助分析原因,啟發思維,尋求正確的操作習慣和方法。採用多關心、多提問幫助學困生,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對於特別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組織課外活動興趣小組,以培養學生的特長。

2、提優補差的內容、途徑和方法。

對於優秀生可以適當學《考試綱要》以外的知識來充實自己,並在學習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技能、技巧;對於學困生在課上、課後給予更多關心、幫助和指導。對於特別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組織課外活動興趣小組,以培養學生的特長。

3、教研工作目標和計劃。

積極開展資訊科技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通過探討學習,總結得失,並將自己的實踐活動轉化為理論,學期結束時,至少寫一篇經驗總結或論文

六、教學進度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