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網際網路應用的學習硬環境方案構想

來源:才華庫 6.67K

--一個基層教育工作者的視角

基於網際網路應用的學習硬環境方案構想

 

上海市寶山區教育科學研究室 柳棟 2000年8月

引  言 現實的反思 設計的邏輯 方案的構想 參考文獻 

 

◇引言

這個世紀人類將全面進入資訊時代,資訊科技的革命又一次突破了人類活動的時空障礙,空間與時間的阻隔在國際網際網路面前灰飛煙滅。資訊時代的人必須具備很強的資訊獲取、分析與加工的能力(這也是一種創新能力);面對人類的困境,新世紀的接班人應當具有更多的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 。社會發展對人發展的需求就是社會對教育的要求,為此各國政府對予以極度的重視,我國也不例外。可以這樣說:在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過程中,教育比以往更重視以人的發展為本、更重視發展人的創新能力。

但是,在具體的實踐中囿於資訊科技知識的匱乏、教育理念的落後、現行體制的某種制約、教育投入的侷限,舉步維艱,誤區多多;許多學校在資金投入、技術要求、專業人員配備以及具體教學應用面前怯步了。作為教育科研工作者與基層教育工作實踐者,應根據面向21世紀人材培養的基本要求、根據多媒體網路學習的特性、根據資訊科技知識、立足於學校現實條件,探索多媒體與網路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為此,在邁向21世紀的教育實踐中需要我們去思考探索許多問題,其中之一就是適合網路條件下學生學習活動特性要求、適用於現有教育現實的基於網際網路應用的學習硬環境方案。 

◇現實的反思

目前校園網路環境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或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經費投入的量與實際教育產出之間失衡。一些學校在校園網路環境的建設上,其投入以千萬元計算;但在實際的教育應用方面,由於基本教育理念的滯後,互動式的網路媒體環境中,僅僅實現了類似被動接收形式的傳統廣播方式應用(目前常見的Autherware、Powerpoint等等製作的演示型課件),在教育技術與教育教學全過程的整合方面並沒有實質性的突破。

2.有限的教育經費無法承擔昂貴的裝置投入。現在一些地區與IT業界談起校園網路環境的建設,費用不到150萬元免談。但是基層學校與其他教育機構的教育經費十分有限,離開了國家的定向投入,動輒數百萬元的裝置投入僅靠學校自身往往是不可能的;再者國家本來就不多的教育投入又能夠建設多少個這樣昂貴的網路環境?即便建起了這樣昂貴的環境,但是高昂的維護執行費用又成為制約應用開發的另一個因素。

3.方案過高的技術含量遠高於教師技術準備水平的現狀。IT業界按照網路媒體技術的最新發展來建構學校的網路媒體應用硬環境方案,客戶端/伺服器型網路要求組織中至少有一位專職的,具備較為紮實理論與實踐基礎的網路管理人員。我國教育界的技術準備嚴重不足,在發達城市能非常熟練設定、使用Windows98的教師不是多數,而是非常少的數目;NT伺服器管理日誌,許多學校的專職管理老師不敢清理,客戶端的許可權設定或更動必須依賴硬體供應商的支援。另外我國資訊科技人材本來就十分匱乏,無法提供高薪的基層學校與其他教育機構很難從教育外部引入大量的計算機應用人材。

4.在應用開發上對教師的要求超出了教師現有的教學能力、知識水平……。網路媒體條件與傳統條件下的學習活動方式各有不同,在大家對學習方式的轉型、資訊科技與新型學習方式之間的契合點尚不瞭解的時候,枉論應用開發。依據“一步到位”思路建設的網路媒體教育環境,在應用上往往會遇到這樣的困境。

究其原因,至少有這樣兩個方面:

1.缺乏從實際出發的態度。IT行業人士不瞭解教育的需求、不瞭解教育的基本規律,對基層教育工作沒有真切的感受,於是在硬環境設計思路上固執地堅持所謂的業界標準,重網路技術忽視教育實際與學習應用;想當然地推測市場,高估了教師隊伍的技術準備水平,無視中國教育經費緊張的現實。

2.缺乏發展的觀點。教育界人士滿懷急切的期望對待網路媒體這一新生事物,但是對不瞭解新技術的實質,不瞭解IT技術與產品高更新換代率、高折舊率的特性;對新技術條件下的學習活動方式的變革尚不清晰,無法準確表述需求,試圖“一步到位”。沒有認識到教師的發展與裝置更新同步之間的相關,沒有認識到教育研究與教育教學應用設計之間的相關,不預留教師發展的空間與時間,重裝置添置、輕隊伍建設,重外部引進、輕內部培養,重現在、輕未來。

如果我們透過這些表象尋找更深層次的因素,不難發現這些問題的實質是在思想上重物輕人,忽視了“人是事物發展的第一因素”這一基本規律。無論是什麼工具,它都是由人發明製造出來,為了改進我們的生活而被人使用。 

◇設計的邏輯

基於以上的反思,通過一年多來的實踐,我們認為學校網路媒體教育環境的設計邏輯應該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主體性-要求我們在設計學校網路媒體環境時,首先要用科學研究的方法分析學習者的發展要求、學習活動改進的要求;要充分體現學習者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教師在學校工作中的主體地位。

2.效用性-要認真尋求新技術基本特徵與上述兩者之間的契合點,真正發揮教育資訊科技的長處、減少其負面作用,真正使資訊科技成為創新精神發展的促進手段,而不是造成更大灌輸的工具。

3.經濟性-要依據基層教育經費的實情與資訊科技發展高速度、高折舊的特點,以窮國、窮校辦事的態度,設計大家買得起、用的起的硬體環境。

4.易用性-依據教師資訊科技準備水平的實情,不偏執於技術的新穎與先進,而是要選擇通用、實用的技術,建設大家能用、好用,用得來的硬體環境。

5.發展性-要將網路媒體環境建設DIY(Do it yourself,自己動手)過程作為教師資訊科技掌握與教育觀念更新的途徑之一,要在教師資訊科技掌握與教育觀念更新的過程中升級網路媒體硬環境。

6.開放性-網路的基本特性之一在於充分資源的共享,學校網路媒體教育硬環境的設計必須充分發揮資訊科技這一特性,充分利用網際網路豐富的資源,學校網路媒體教育硬環境必須接入國際網際網路,而不是一個封閉的局域環境。

依據這樣的設計邏輯,要求我們在建設學校網路媒體教育硬環境時,要以教育教學應用為先導,要明確教師、學生群體是教育教學應用的主體,要處理好人與技術、現實與發展、網路技術與教育改革三大關係,從而使資訊科技真正為教育改革服務、為素質教育服務、為國家培養適應21世紀知識經濟時代需要的人材服務。 

◇方案的構想

從人的本質屬性來看,人本質的體現不是在於他是高等哺乳動物、或是會思考的動物……,而是體現在人的主觀與他內外部世界的互動性改造活動中。因此,真正的學習活動應充分體現學習者的主動性。傳統課堂教學在內容組織上過於注重知識的邏輯,忽視了學習者認知的心理邏輯;在學習方法上過於注重講授的方法,忽視了在真實或類真實的任務過程中學習的方式。於是在學習者的頭腦中知識是孤立的單體,沒有形成一個流動的整體;知識僅僅是一些用於考試的符號,而沒有獲得真正的生活意義、沒能有效地用於生活的改進。未來學習方式的變革將更強調在真切經驗的過程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者自己建構屬於自己的知識與能力體系。在探索、研究形式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學習要比教師單純教授知識要有效,思維的訓練更加深刻,學習的結果更加廣泛(不僅是知識,還包括解決問題的能力,獨立思考的元認知技能等)。學會學習和進行批判性思考不僅對最優秀的學生,而且對每一個在資訊和通訊技術為基礎的教育制度中學習的人來說都是重要的教育成果。 

從資訊組織模式來看,基於電子平臺、數字編碼基礎上的新型資訊組織形式--多媒體不僅集中了語言與非語言兩類符號,而且又超越了傳統的資訊組織方式,因為它能從一種媒介流動到另一種媒介,它能以不同的方式述說同一件事情,它能觸動各種不同的人類感官經驗,多媒體是本質上選擇與互動的媒體。從資訊傳播模式與人的行為模式來看,傳統媒介中是資訊分享、被動接受,而在網路媒介中是資訊共享、主動選擇;這就要求網路中的人們充分體現他的主體性與主動性。這種要求為培養人的主體意識提供了一種可能性。網際網路絡以其強大的主動性要求、互動性活動方式、開放的空間與廣泛的資訊來源、特別有利於學習者主動、探索型學習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習者寬闊的視野與創新意識。在這樣一種學習模式中,學習者在遇到困難時,可以通過網路通訊尋求專家的指導,學習者既可以是學生也可以是教師,教師不再萬能,而是演化為學生主動性探索活動的領航者;學習者之間的協作學習也成為可能。

因此,學校網路媒體教育硬環境應該基於網際網路應用,主要為學習者(包括學生與教師)提供開放性的學習的平臺,主要供探究、研究性學習使用。以面對面的方式和使用非同步及聯機計算機交流的方式,讓學生與教師相互作用,作為應付資訊超載的一條途徑。合作學習,作為競爭式學習的一種替代物,將會在包括計算機支援的合作學習制度的高度互動(虛擬)式學習環境中得到更好的實現。專案的實施會被作為上課的一種替代形式而得到接受。網路化多媒體通訊將使專案組能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地共同工作。

我們認為基於教育內部技術準備的現狀以及教育經費的'侷限,學校網路媒體教育硬環境目前宜採用共享10M對等乙太網,用中文Windows98作為系統平臺,EMail、BBS等功能模組的實現均採用公網提供的免費服務,學校網路媒體教育硬環境中不提供專項服務,僅提供網際網路接入服務。在功能性軟體方面,儘量選擇通用軟體,通過各通用軟體之間的搭配實現具體的應用;目前反對專用校園網軟體。使用習慣方面儘量與單機環境相似,減少使用者的掌握難度。這樣一種學校網路媒體教育硬環境的起點可以是一臺接入網際網路的計算機,起步方案是一個2-6臺計算機組成的對等區域網。教師們就可以以此熟悉網際網路、熟悉網路媒體技術、探索新技術條件下學習方式的變革。隨著教師的發展、隨著資訊科技的換代、教育經費的充實,再著手升級學校網路媒體教育硬環境,建設網路媒體學習核心環境……,如此迴圈往復螺旋上升。此時原有裝置經過1-3年的使用基本折舊完畢,也可以方便地融入新的系統中去。

在建設方式上,依據零起點的考慮,無論是起點方案、起步方案,網路媒體學習核心環境方案,還是發展方案均可以採用由本校教師DIY的方法建設,通過DIY過程教師們可以熟練掌握網路技術,從而有效推進學校教育資訊化的程序,福建福州八中、上海月浦新村國小、上海虎林路國小的校園網路媒體學習硬環境的建設就是很好的例證。就教師在教育能力發展、資訊科技掌握方面,也要注意方法,傳統的教授法遠不如在真實的問題解決過程中學習來得有效。

實踐中出真知、實踐中檢驗真理。

◇附:

一、起點方案

A.已有一臺電腦、一條電話線,添置一臺調變解調器,投入300元。

B.購置一臺二手電腦、一臺調變解調器,原有一條電話線,投入3000元,組裝用DIY方式。

適用於10位以下學習者的探索、研究型學習

例項:寶山區教育科學研究室--在原有的一臺Inter多能奔騰166、2G硬碟、48M記憶體的PC上添置了一塊調變解調器,通過電話線撥號接入網際網路。惟存教育實驗室(一群青年教師開放性的業餘興趣小組)以此作為學習的工具,運用它瞭解網路媒體技術與教育教學整合的知識,開始實踐探索。

具體內容詳見網站:惟存教育  

        大眼睛科技教育網 

二、起步方案

A.已有2-6臺電腦組成一個對等網,共享上網,投入1000元

B.購置6臺二手電腦、1臺HUB、1臺調變解調器,原有1條電話線組成一個對等網,共享上網,投入15000元。整合用DIY方式。

適用於5-8位教師學習與40-120位左右學生的課內外探索、研究型學習活動

例項:上海寶鋼二中--學校將原有的5臺電腦組成一個對等網共享上網,新添了一臺集線器,投入不到500元。一位語文教師與一位愛好計算機的老師一起探索新型的學習方法。

具體內容詳見網站:星星索  

三、網路媒體學習核心環境方案

新添16-20臺學生機、4臺教師機、1臺大螢幕投影儀、1臺實物投影儀,16口HUB兩隻、ISDN路由器一臺,一條ISDN電話線與一套媒體互動系統(深藍易思、WinSchool等等),共享10M對等網接入網際網路。整合用DIY方式。投入20-30萬元。

該方案可提供640-800機時,適用於400位左右學生的課內外探索、研究型學習活動,也可以用於演示型教學使用。可供750位左右學生的中小型學校在2-3年內使用

例項:上海月浦新村國小--在學校科學教育的辦學特色的基礎上,開展了基於網際網路應用的國小生研究性

            學習的實踐探索。

  上海虎林路國小--運用校園網路媒體學習核心環境,開展了國小生語文互動拓展閱讀的實踐探索。

  在今年7月,兩校被批准為全國計算機技術與課程整合研究實驗學校。

具體內容詳見網站:網上少科院 

        國小生做研究 

        習客 

        虎林路國小 ~hulinxx 

四、發展的方案

在原有的網路媒體學習核心環境方案上,建設辦公系統,升級對等網為客戶端/伺服器型的10M交換到桌面的交換型乙太網。新添伺服器一臺(主要用於組管理與網際網路接入服務)、交換機2臺、教師用PC10臺。整合用DIY方式,投入10萬左右。

該方案供學校可以探索基於網路應用的教育管理方式。

◇參考文獻

irer:《人論》 上海譯文出版社 1985年12月第一版

陳桂生:《教育原理》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3年 第一版

何克杭:《基於Internet的教育網路與21世紀的教育革新》

      專家/何克杭/

oponte:《數字化生存》 海南出版社 1997年 第三版

ail & ahl:《大眾傳播模式論》上海譯文出版社 1987年 第一版

餘勝泉:《基於Internet的學習模式》 

任長鬆:《以科學探究為核心--支撐<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的課程理念》

      

顧泠沅:《美國教育考察報告》《上海教育科研》2000年第7期

布拉戈韋斯特.森多夫:《邁向數字化和通訊時代的全球智慧》

      

柳 棟:《互動性、開放性、個別化與輔助作用--多媒體、網路通訊如何應用於教學的思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