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寫結合,學以致用(網友來稿)

來源:才華庫 1.38W

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石灣中學 肖國順

隨著新課程的逐步推進,隨著會考、大學聯考作文分值的增加,寫作教學成為影響語文教學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讀寫能力是學習和工作的重要條件。必須著力培養”,“互相促進”。令人遺憾的是,在中學語文教學中,較普遍地存在著課文教讀與作文訓練相脫節的現象,嚴重影響了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其實,閱讀和寫作是構成語文主體能力的兩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葉聖陶先生認為,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閱讀和寫作,吸收和表達,一個是進,從外到內,一個是出,從內到外,”“傾吐能否合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關係,”“閱讀得其方,寫作的能力亦即隨而增長”(《語文教育書簡》)。因此,我們應該抓住閱讀和寫作間的內在聯絡,因勢利導,以讀帶寫,以寫促讀,把閱讀和寫作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把從課本中學到的語言、章法、技巧自覺地應用到作文中去,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近幾年來,我在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今不揣淺陋,公諸同好,以為引玉之磚。

一、讀教材、積累詞彙、賞析文章語言

現行語文教材中所選文章絕大多數文質兼美,在語言運用方面甚稱典範。眾所周知,語言是表情達意的工具,是文章的細胞。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品味課文語言運用的準確、生動、傳神,能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如《荷塘月色》中第5自然段的景物描寫

“白花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有嫋娜地樂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

加點的詞語精當傳神,富有表現力。“點綴”一詞不僅準確地寫出了綠葉滿地,荷花卻零星稀少的景象,而且寫出了綠葉與白花相映的情趣。“嫋娜”常用來形容女子體態輕柔優美。“羞澀”意即難為情,是專寫人的情態之詞,這兩個詞用來形容荷花妍媚多姿,就把花寫活了。我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將上面句子中加點詞語依次改成“出現”、“已經盛開”、“含苞欲放”,進行比較,通過討論,大家進一步領悟到課文中用語的精妙。又如《包身工》中“蓬頭、赤腳、一邊扣著鈕釦,幾個還沒睡醒的‘懶蟲’從樓上衝下來了”等句子,則運用獨特的句式,將包身工的悲慘生活刻畫得入木三分。我引導學生就其語言形式從視覺方面去體味,從動態方面去感悟。這些文章的語言,有的詞工句麗,有的簡潔傳神。我們在教學時,要啟發學生仔細揣摩作者是怎樣選詞煉句的;在作文時,要鼓勵學生心摩手追,或師其意,或襲其神,無意到筆隨,自然得心應手。如有位同學在《廣州一日遊》中描寫:

“公路兩旁,是一望無垠的菜田。金黃的菜花在一片片綠色中隨著輕柔的春風搖曳,送來縷縷清香。田壟上兩三隻粉面桃紅,點綴著這孕育豐收的搖籃。圍著籬笆的池塘裡,浮著一群悠閒的水鴨。” 就成功地運用動詞來寫景狀物。而另一位學生在《街頭一瞥》中的“蓬頭、赤腳,胡亂地披著幾塊遮羞布,幾個‘丐幫’弟子一下子圍了過來”一句,分明套用了《包身工》的句式,生動地刻畫了街頭乞丐的形象。另外,我還要求學生隨時摘抄課文中的格言、名言、警句、妙語,平時熟讀成誦,用時信手拈來,既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又為作文積累了素材,可謂一箭雙鵰,確實行之有效。

二、研教材,認真仿寫,借鑑章法技巧

“讀”和“寫”二者聯絡密切,相互依賴,互相促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讀”了接著就“寫”,趁熱打鐵,加深學生學的印象,提高學生寫的水平,真正的做到學以致用。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形象地說明了讀是寫的基礎,促進寫的提高;寫是讀的發展和歸向,是讀的結果的證明。語文課本里的基本篇目,在構思上往往合理而精巧。如何將這些構思技巧遷移到學生的作文中去呢?“畫瓢”訓練(仿寫)不失為一條捷徑。如王海桐的《北大是我美麗羞澀的夢》情文並茂,通過記敘自己成長中的幾件小事,真實地記錄了一箇中學生成長的故事,體現了當代中學生對人生、對學習、對升學等問題的思考。該文在結構上以小標題註明。綱舉目張,脈絡清晰,是回憶性自傳體文章的典範之作。在學完這篇課文後,我佈置學生以《我的夢》為題,寫一篇以人物為主的記敘文,並且明確要求模仿課文的寫法。我是這樣指導學生仿寫的':以能體現文章中心的人物自評或他評開頭,也可以應用符合人物思想的名言警句。如表現自己如何“勤”學“苦”讀,終於取得優良的成績,可引“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表現自己對待別人和自己的不同態度,可用“待人以寬,責己以嚴”等等。在文章主體部分,圍繞開頭提出的兩個(或兩個以上)方面,分別以兩件(或兩件以上)生動感人的事予以印證。具體寫作時,要注意詳略,安排好次序,即:把人物最突出的思想和性格放在前面寫,相關的事要多一些,而把非重點的放在後面寫,相關的事有少一些。在表達方式上注意以記敘、描寫為主,綜合運用各種表現手法,如邊敘邊議,夾敘夾議、先敘後議、先議後敘等。文章的結尾既可在主體部分收束,也可以另起一段,呼應開頭,加深印象,如有必要也可用小標題註明,要模仿課文寫出自己的感受和得到的教育。實踐證明,只要有“樣”可依,有“章”可循,絕大多數學生寫出了高質量的文章。

三、掘教材 就文擬題 開發寫作潛能

現行語文教材是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礦,有些課文在講讀過後令人回味悠長,思索再三。教師若能深入開掘,以課文為題材,進行創造性寫作,則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還能調動學生探究課文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將閱讀和寫作有機地結合起來。為此,我在教學中注意深掘教材,就文擬題,進行讀寫訓練。如把《藥》改寫成《夏瑜小傳》,並要求對夏瑜的死發表自己的意見;將《阿Q正傳》中的第46節改寫成題為《假洋鬼子們“革命”的故事》,要求正面描寫;根據《離騷》的內容,展開想象,用第三人稱寫法,寫一篇描述屈原的心理活動的短文。改寫是一種再創造,學生為了寫好文章,就會圍繞課文積極蒐集有關資料,認真閱讀原文,在內容、情節、細節等方面盡力發揮,因而文章寫得充實、具體、深刻。這種訓練,既促進了對課文的重新閱讀,也培養了學生的選材能力、聯想和想象能力。

此外,我還結合課文教學,指導學生寫讀後感、評論、培養學生獨抒己見,辯證思維的能力。如教完《我與地壇》後,我要求學生對文章中“我”的感悟,就生存與死亡、自信與自卑的界限發表議論,寫一篇短文。在教讀《鴻門宴》時,我指導學生就“項羽是笨蛋還是英雄,是應當批評還是應當歌頌”展開辯論,並就此寫一篇短評。從反饋的資訊看,學生積極性相當高,他們認真閱讀原文和原文有關的書籍,寫出來的文章思維活躍,頗有見地。

四、讀教材 創設情境 激發創作靈感

常言道:“言為心聲”“無慾不舉筆,無情難成文。”好的文章無不是人們的激情感慨之作。因此,調動學生的情感來激發寫作靈感,也是作文教學中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

新課程選擇的教材都是適合時代發展需要的經典名篇。許多文章都流露著真摯自然的能感染讀者,打動讀者的情感。教師選擇適合頌讀的教材,創設與作文內容相聯絡的情境,使學生產生與之相適應的情感體驗的方法。在教學《我們擁有一個名字叫中國》時,我首先播放了《黃河大合唱》作為引子,讓學生在雄壯的樂曲聲中感受中華民族的豪邁激情和英雄氣概。然後,引導學生把焦點聚集在自我平時做人生活上,對學生作了一番生活學習的人生啟迪教育誘導,讓學生意識到生在偉大的祖國是一種榮幸,再播放歌曲式的教材《我們擁有一個名字叫中國》:“一把黃土塑成千萬個你我,靜脈是長城,動脈是黃河。五千年的文化是生生不息的脈搏,提醒你,提醒我,我們擁有一個名字叫中國。再大的風雨我們都見過,再苦的逆境我們同熬過,就是民族的氣節,就是泱泱的氣節,從來沒變過。手牽手,什麼也別說,哪怕沉默也是歌,我們擁有一個名字叫中國。”在音樂歌曲構成的特殊氛圍裡,每個學生的情緒都受到了感染,感情得到了淨化和昇華。許多要表達情感的詞彙在腦海裡閃爍,這時要求學生作文已是水到渠成,有位學生在作文中這樣寫道:“我們苦苦地追求著幸福,卻常常遭遇到痛苦;我們輕鬆愉快地做著,卻發現幸福時刻圍繞在我們的身邊!因為生在這偉大的祖國本身就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情感是文章的生命,激發學生的情感就是開啟他們的心靈之窗,點燃他們寫作的熱情。在作文教學時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情境,開啟每個學生的心靈,你會驚奇地發現,那裡貯藏著無比豐富的情感,蘊藏著取之不盡的奇珍異寶。

總之,“讀”是“寫”的基礎,“寫”是“讀”的應用。如何在更高層次上將“讀”和“寫”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之相得益彰。這的確是一個誘人的值得廣大語文教師深入研究的重大課題。

作者郵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