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來源:才華庫 1.1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

單元教學內容:

面的旋轉 圓柱的表面積 圓柱的體積 圓錐的體積

單元教學目標:

1、 結合具體情境和操作活動,引導學生整體把握點、線、面、體之間的聯絡。

2、 從多種角度探索圓柱和圓錐的特徵。

3、 探索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發展空間觀念。

4、 經歷圓柱和圓錐體積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體會類比的思想。

5、 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用活所學知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單元教材分析:

學生已經直觀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並初步瞭解了長方形、正方形、圓等平面圖形的性質,學習了這些圖形的面積計算,學生還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與體積的含義及其計算方法。在此基礎上,本單元進一步學習圓柱和圓錐的知識。本單元主要通過五個活動,引導學生學習面的旋轉(圓柱和圓錐的認識)、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體積、圓錐的體積等內容,並參與實踐活動。本單元教材編寫力圖體現以下主要特點:

1.結合具體情境和操作活動,引導學生經歷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的過程,體會點、線、面、體之間的聯絡教材的第一個活動體現的內容是由平面圖形經過旋轉形成幾何體,這不僅是對幾何體形成過程的學習,同時體會面和體的關係也是發展空間觀念的重要途徑,這也是教材將此課題目定為面的旋轉的原因。教材呈現了幾個生活中的具體情境,鼓勵學生進行觀察,啟用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經歷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的過程。在結合具體情境感受的基礎上,教材又設計了一個操作活動,通過快速旋轉小旗,引導學生結合空間想象體會立體圖形的形成過程,發展空間觀念。教材還提供了若干由面旋轉成體的練習。

2.重視操作與思考、想象相結合,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操作與思考、想象相結合是學生認識圖形、探索圖形特徵、發展空間觀念的重要途徑。在本單元中,教材重視學生操作活動的安排,在每個主題活動中都安排了操作活動,促進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發展空間觀念。如圓柱的表面積的教學中,教材引導學生通過操作來說明圓柱的側面展開後是一個怎樣的圖形,並呈現了兩種操作的方法:一種是把圓柱形紙盒剪開,側面展開後是一個長方形;另一種是用一張長方形紙捲成圓柱形。再如本單元的最後專門安排了一個用長方形紙卷圓柱形的實踐活動,先讓學生用兩張完全一樣的長方形紙,一張橫著捲成一個圓柱形,另一張豎著捲成一個圓柱形,研究兩個圓柱體積的大小;然後組織學生將兩張完全一樣的長方形紙裁開,把變化形狀後的紙再捲成圓柱形,研究圓柱體積的變化,引導學生髮現規律,深化對圓柱表面積、體積的認識,並體會變數之間的關係。

3.引導學生經歷圓柱和圓錐體積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體會類比等數學思想方法類比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是合情推理時常用的方法。教材重視類比、轉化等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在圓柱的體積教學時,教材引導學生經歷類比猜想驗證說明的探索過程。由於圓柱和長方體、正方體都是直柱體,而且長方體與正方體的體積都等於底面積×高,由此可以產生猜想:圓柱的體積計算方法也可能是底面積×高。在形成猜想後,教材再引導學生驗證說明自己的猜想。在圓錐的體積教學時,教材繼續滲透類比的思想,再次引導學生經歷類比猜想驗證說明的探索過程。另外,教材還注意轉化、化曲為直等思想方法的滲透,如在驗證說明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時,引導學生把圓柱切割拼成近似的長方體進行研究,體現了化曲為直的思想方法。

4.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鞏固所學知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圓柱和圓錐的知識在生活中有著較為廣泛。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結合豐富的例項,認識反比例。

2.能根據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3.利用反比例解決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感受反比例關係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

認識反比例,能根據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教學難點

認識反比例,能根據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什麼是正比例的量?

2.判斷下面各題中的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為什麼?

(1)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時間和工作總量。

(2)每頭奶牛的產奶量一定,奶牛的頭數和產奶總量。

(3)正方形的邊長和它的面積。

二、匯入新課

利用反義詞來匯入今天研究的課題。今天研究兩種量成反比例關係的變化規律。

三、進行新課

1.情境(一)

認識加法表中和是12的直線及乘法表中積是12的曲線。

引導學生髮現規律:加法表中和是12,一個加數隨另一個加數的變化而變化;乘法表中積是12,一個乘數隨另一個乘數的變化而變化。

2.情境(二)

讓學生把汽車行駛的速度和時間的表填完整,當速度發生變化時,時間怎樣變化?每

兩個相對應的數的乘積各是多少?你有什麼發現?獨立觀察,思考。

同桌交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寫出關係式:速度時間=路程(一定)

觀察思考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變化關係乘積(路程)一定。

3.情境(三)

把杯數和每杯果汁量的表填完整,當杯數發生變化時,每杯果汁量怎樣變化?每兩個相對應的數的乘積各是多少?你有什麼發現?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變化關係。

寫出關係式:每杯果汁量杯數=果汗總量(一定)

以上兩個情境中有什麼共同點?

4.反比例意義

引導小結:都有兩種相關聯通的量,其中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並且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乘積是一定的。這兩種量之間是反比例關係。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3

教學內容:

教材第4~5頁例2、例3和練一練及練習一。

教學要求: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圓柱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根據實際情況正確地進行計算,培養學生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認識取近似值的進一法。

2.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一個圓柱模型(表面要有可揭下各個部分的一層紙);學生準備一個圓柱體。

教學重點:

掌握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能根據實際情況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複習圓柱的特徵。提問:圓柱有什麼特徵?

2.計算下面圓柱的側面積(口頭列式):

(1)底面周長4.2釐米,高2釐米。

(2)底面直徑3釐米,高4釐米。

(3)底面半徑1釐米,高3.5釐米。

3.提問:圓柱的一個底面面積怎樣計算?

4.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會計算圓柱的側面積,那麼怎樣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呢?這節課就學習圓柱的表面積計算,(板書課題)

二、自主研究:

1.認識表面積計算方法。

(1) 請同學們拿出圓柱來看一看,想一想圓柱的表面包括哪幾個部分,然後告訴大家。指名學生拿出圓柱,邊指邊說明它的表面包括哪幾個部分。

(2)教師演示。

出示教具,說明把表面全部展開,看一看得到什麼圖形,和大家說的對不對。揭下圓柱表面的紙,貼在黑板上,再與圓柱對比說明各個部分,明確圓柱表面包括一個側面和兩個相等的圓。

(3)得出公式。

請同學們看著表面展開的圖形說一說,圓柱的表面積應該怎樣計算?(板書:圓柱的表面積:側面積+兩個底面積)追問:圓柱的側面積怎樣算?圓柱的一個底面積怎樣算?

2.教學例2。

出示例2,學生讀題。提問:這道題分哪幾步來算?你們會做嗎?指名一人板演,其餘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讓學生說說每一步的具體含義,是怎樣算的。

3.組織練習。

做練一練。指名兩人板演,其餘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說說這兩題計算時有什麼不同的地方,為什麼?指出:計算圓柱的表面積,要注意題裡的條件,正確列出算式計算。

4.教學例3。

出示例3,學生讀題。提問:這道題實際是求什麼?這裡求表面積與例2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只要用側面積加一個底面積)指名學生板演,其餘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追問為什麼只加一個底面積。

5.組織練習。

(1)第七頁第四題(2)。先小組合作討論,再書面練習,然後集體訂正。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4

學情分析

在此之前,他們學習了正比例的意義,對“相關聯的量”、“成正比例的兩個量的變化規律”、“如何判斷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已經有了認識,這為學習《反比例的意義》奠定了基礎。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反比例關係的意義,理解、掌握成反比例量的變化規律及其特徵,能依據判斷兩種量成不成反比例關係。

2.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和概括等能力,讓學生掌握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方法,培養學生判斷、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反比例關係的意義。

教學難點 :掌握成反比例量的變化規律及其特徵。

教學過程一、複習匯入

1.正比例關係的意義是什麼?怎樣用字母表示這種關係?

判斷兩種相關聯量成不成正比例的關鍵是什麼?

2.下面哪兩種量成正比例關係?為什麼?

(1)時間一定,行駛的速度和路程。

(2)數量一定,單價和總價。

3.說一說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和工作總量之間的數量關係。(學生回答後老師板書)在什麼條件下,其中兩種量成正比例?

4.引入新課。

如果工作總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之間會怎樣變化呢,變化又有什麼規律呢?這兩種量又成什麼關係呢?這就是今天要學習的反比例關係。(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4。

出示例4。讓學生計算,在課本上填表,並觀察思考能發現什麼?點名讓學生按學習正比例的方法觀察表裡內容,相互之間討論,發現了什麼?

點名學生口答討論的結果,得出:

(1)每天運的噸數和需要的天數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板書:兩種相關聯的量)需要的天數隨著每天運的噸數的變化而變化。

(2)每天運的噸數縮小,需要的天數反而擴大,每天運的噸數擴大,需要的天數反而縮小。

(3)可以看出它們的變化規律是:每天運的噸數和天數的積總是一定的。(板書:每天運的噸數和天數的積一定)因為每天運的噸數和天數的積都是240。提問:這裡的240是什麼數量?誰能說出這裡的數量關係式?想一想,這個式子表示的是什麼意思?(板書補充:運的總噸數一定時,每天運的噸數和天數的積一定)

2.教學例5。

出示例5。

按照剛才學習例4的方法,自己學習例5,仔細想想你發現了些什麼?學生觀察思考後,指名學生口答從表裡發現了些什麼?再提問:這兩種相關聯量變化的規律是什麼?

(板書:每袋重量和袋數的積一定)

乘積8000是什麼數量,這種數量關係用式子怎樣表示?

[板書:每袋重量×袋數=糖果總重量(積一定)]這個式子表示什麼意思?(把上面板書補充成:糖果總重量一定時,每袋重量和袋數的積一定)

3.概括。

(1)綜合例4、例5的共同點。

提問:請你比較一下例4和例5,說一說,這兩個例題有什麼共同的地方?

(2)概括反比例意義。

例4、例5裡兩種相關聯的量,它們是什麼關係的量呢?

像例4、例5裡這樣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變化時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這樣兩種相關聯的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之間的關係叫做反比例關係。

問: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關鍵是什麼?

(乘積是不是一定)提問:如果用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乘積,那麼上面這種關係式可以怎樣寫呢?【板書:x×y=k(一定)】指出:這個式子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x和y,y隨著x的變化而變化,它們的乘積k是一定的。這時就說x和y成反比例關係。所以,兩種量成反比例關係,我們就用x×y=k(一定)來表示。

4.具體認識。

(1)提問:例4裡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這兩種量成反比例關係嗎?為什麼,

例5裡的兩種量成反比例關係嗎?為什麼?

(2)提問:看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反比例,關鍵要看什麼?

(3)做練習八第4題。

讓學生讀題思考。指名依次口答題裡的問題。[結合板書;每天裝配的臺數×天數=一批計算機的總檯數(一定)]

(4)判斷。

現在回過來看開始寫的關係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當工作總量一定時,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成什麼關係?為什麼?指出:根據上面所說的,要知道兩個量成不成反比例關係,只要先看這兩種量是不是相關聯的量,再看兩種量變化時乘積是不是一定。如果兩種相關聯的量變化時乘積一定,它們就是成反比例的量,相互之間的關係就是反比例關係。

三、鞏固練習

1. 做“練一練”第l,2,3,4,5題。

指名口答,說說理由。思考時可以引導看數量關係式,說明理由。

2.拓展應用。

3.綜合練習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學習的是什麼內容?反比例關係的意義是什麼?用怎樣的式子表示x和y這兩種相關聯的量成反比例?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反比例,關鍵是什麼?

五、課堂作業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5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反比例關係的意義,理解、掌握成反比例量的變化規律及其特徵,能依據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量成不成反比例關係。

2.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和概括等能力,讓學生掌握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方法,培養學生判斷、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反比例關係的意義。

教學難點:

掌握成反比例量的變化規律及其特徵。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正比例關係的意義是什麼?怎樣用字母表示這種關係?

判斷兩種相關聯量成不成正比例的關鍵是什麼?

2.下面哪兩種量成正比例關係?為什麼?

(1)時間一定,行駛的速度和路程。

(2)數量一定,單價和總價。

3.說一說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和工作總量之間的數量關係。(學生回答後老師板書)在什麼條件下,其中兩種量成正比例?

4.引入新課。

如果工作總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之間會怎樣變化呢,變化又有什麼規律呢?這兩種量又成什麼關係呢?這就是今天要學習的反比例關係。(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

1.教學例1。

出示例1某運輸公司要運一批300噸的貨物。讓學生計算並完成填表任務。

每天運的數量(噸) 10 20 30 40 50

所需的天數 30 15 10 7.5

在本上填表,並觀察思考能發現什麼?指名口答,老師板書填表。讓學生按學習正比例的方法觀察表裡內容,相互之間討論,發現了什麼。

指名學生口答 討論結果得出:

(1)每天運的噸數和需要的天數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板書:兩種相關聯的量)需要的天數隨著每天運的噸數的變化而變化。

(2)每天運的噸數縮小,需要的天數反而擴大,每天運的噸數擴大,需要的天數反而縮小。

(3)可以看出它們的變化規律是:每天運的噸數和天數的積總是一定的。(板書:每天運的噸數和天數的積一定)因為每天運的噸數和天數的積都是300。提問:這裡的300是什麼數量?誰能說出這裡的數量關係式?想一想,這個式子表示的是什麼意思?(把上面的板書補充成:運的總噸數一定時,每天運的噸數和天數的積一定)

2.教學例2

出示例2

請同學們按照剛才學習例1的方法,自己學習例2,仔細想想你發現了些什麼?學生觀察思考後,小組討論:長方形的面積不變,當長髮生變化時,長方形的寬發生變化嗎?變化的規律是怎樣的?

3.概括反比例的意義。

(1)綜合例1、例2的共同點。

提問:請你比較一下例1和例2,說一說,這兩個例題有什麼共同的地方?

(2)概括反比例意義。

例1、例2裡兩種相關聯的量,它們是什麼關係的量呢?說明:像例1、例2裡這樣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變化時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這樣兩種相關聯的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之間的關係叫做反比例關係。迫問: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關鍵是什麼?(乘積是不是一定)提問:如果用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乘積,那麼上面這種關係式可以怎樣寫呢?(板書:xy=k(一定))指出:這個式子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x和y,y隨著x的變化而變化,它們的乘積k是一定的。這時就說x和y成反比例關係。所以,兩種量成反比例關係,我們就用xy=k(一定)來表示。

4.具體認識。

(1)提問:例1裡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這兩種量成反比例關係嗎?為什麼,

例2裡的兩種量成反比例關係嗎?為什麼?

(2)提問:看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反比例,關鍵要看什麼?

(3) 判斷。

現在回過來看開始寫的關係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當工作總量一定時,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成什麼關係?為什麼?指出:根據上面所說的反比例的意義,要知道兩個量成不成反比例關係,只要先看這兩種量是不是相關聯的量,再看兩種量變化時乘積是不是一定。如果兩種相關聯的量變化時乘積一定,那它們就是成反比例的量,相互之間的關係就是反比例關係。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6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教學六年級《圓柱的體積》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情境和實踐活動,理解圓柱體體積的含義。

2、經歷探索圓柱體積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圓柱的體積,並會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和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會求圓柱的體積。

教學難點:

理解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

圓柱體積演示教具。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1、談話引入

最近我們認識了圓柱和圓錐,還學會了計算圓柱的表面積。現在請看老師的這個圓柱形杯子和這個圓柱比較,誰大?這裡所說的大小實際是指它們的什麼?(生答)

2、提出問題:什麼叫體積?我們學過那些圖形的體積?怎麼算的?(生答師隨之板書)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圓柱的體積。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一)認識圓柱體積的意義。

圓柱的體積到底是指什麼?誰能舉例說呢?

(二)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的推導。

1、我們學過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圓柱體的體積跟什麼有關呢?你會有怎樣的`猜想?(小組內說說)

2、回憶圓面積的推導過程。

3、教具演示。

(1)取圓柱體模型。

(2)將圓柱體切成兩半。

(3)分別將兩半均分成若干小塊。

(4)動手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體。

(三)歸納公式。

(板書: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用字母表示:(板書:V=Sh)

三、鞏固新知

1、這個杯子的底面半徑為6釐米,高為16釐米,它的體積是多少?

審題。提問:你能獨立完成這題嗎?指名一同學板演,其餘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現在這個杯子裝了2/3的水,裝了多少水呢?

2、完成試一試

3、跳一跳:統一直柱體的體積的計算方法。

四、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這節課學習了什麼內容?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這個公式是怎樣得到的?這個公式適合哪些圖形?他們有什麼共同特點?

五、佈置作業

練一練1-5題。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7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數學六年級下冊2-4頁。

教學目標:

1. 通過觀察面的旋轉的特點,理解圓柱和圓錐的形成與面的旋轉之間的關係。

2. 聯絡生活,在生活中辨認圓柱和圓錐體的物體,並能抽象出幾何圖形的形狀來。

3. 通過觀察,初步瞭解圓柱和圓錐的組成及其特點。

教學重點:

聯絡生活,在生活中辨認圓柱和圓錐體的物體,並能抽象出幾何圖形的形狀來。

教學難點:

通過觀察,初步瞭解圓柱和圓錐的組成及其特點。

教學過程:

活動一:初步認識圓柱和圓錐。

1. 將自行車後輪支架支起,在後輪輻條上繫上綵帶。轉動後輪,觀察並思考綵帶隨車輪轉動形成的圖形是什麼?

請學生想象後回答自己的想法。

2. 觀察下圖,你發現了什麼?

延伸的鐵路,雨刮器刮過的車窗,旋轉門。

3. 用紙片和小棒做成小旗,快速旋轉小棒,觀察並想象紙片旋轉後所形成的圖形,再連一連。

4. 介紹:圓柱、圓錐、球的名稱。並請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介紹一下這幾個立體圖形的特點。

小結:我們學過的長方體、正方體都是由平面圍成的立體圖形,今天我們學習的圓柱、圓錐和球也是立體圖形,只是與長方體、正方體不同,圍成的圖形上可能有曲面。

5. 找一找:請你找出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

活動二:進一步認識圓柱和圓錐。

1. 圓柱與圓錐分別有什麼特點?

2. 認識圓柱和圓錐各部分的名稱。

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

圓柱有一個曲面,叫做側面。

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圓錐的底面是一個圓。

圓錐的側面是一個曲面。

從圓錐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

教師畫出平面圖進行講解。並在圖上標出各部分的名稱。

3. 找一找下面的物體中,哪些部分的形狀是圓柱或圓錐?

4. 找一找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或圓錐?

5. 下面圖形是圓柱或圓錐的在括號裡寫出圖形的名稱,並標出底面直徑和高。

6. 想一想,轉動後會形成怎樣的圖形?

7. 看圖算出箱子的長、寬和高。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

1.關注教學情境的創設。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生主動的建構活動,學習應與一定的情境相結合。在實際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願望。基於以上認識,教學伊始,通過觀察、比較紙面同樣大小的中國地圖和北京地圖的不同點,使學生開始關注比例尺,進而產生想了解比例尺的慾望,並以飽滿的情緒進入新知的探究環節。

2.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

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同樣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節課為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機會。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先由學生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互相交流自己的發現和解決方法,然後全班交流。此過程讓學生的個性思維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展,每個學生都能從其他學生的彙報交流中獲取自己需要的資訊,這樣,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關注解題技能的形成。

解決問題是學習數學的落腳點和歸宿點,因此,提高解題能力是學生髮展的需要,也是使學生牢固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必要途徑,同時也是檢驗數學知識的基本形式。教學中,重視解題技能的形成,精心設定鞏固習題,細心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及時發現共性問題並巧妙點撥,促進學生知識內化,形成技能。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地圖

學生準備 地圖

教學過程

1.觀察比較。

(1)出示紙面和中國地圖同樣大小的北京地圖。(掛圖)

(2)觀察、交流。

這兩幅地圖有什麼不同?

預設

生1:名稱和內容不同,一幅是中國地圖,另一幅是北京地圖。

生2:比例尺不同,一幅是1∶100000000,另一幅是……(表述合理即可)

2.質疑。

同樣大小的紙面,為什麼一幅能表示出整個中國,而另一幅只能表示出一個城市?

(鼓勵學生各抒己見,明確原因:作圖時,選定的比例尺不同)

3.匯入。

什麼是比例尺?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它。(板書:比例尺的認識)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比較,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引起學生的深入思考,使學生帶著濃厚的探究興趣進入新知學習階段。

⊙探究新知

1.教學教材53頁例1上面的內容,瞭解比例尺的意義。

(1)課件出示自學提綱。

明確:

①什麼叫比例尺?

②比例尺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③比例尺有什麼作用?

④比例尺是比還是尺?

⑤比例尺的文字表達式是什麼?

(2)討論、交流。

預設

生1:一幅圖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叫做這幅圖的比例尺。

生2:有時按照實際尺寸無法繪製平面圖,這就產生了把實際距離按一定的比縮小(或擴大)的需求,因此就產生了比例尺。

生3:比例尺有放大和縮小兩方面的作用。

生4:比例尺不是尺,是比。

生5: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或=比例尺。

2.觀察實物地圖(第一幅地圖的比例尺是1∶100000000,第二幅地圖的比例尺是),瞭解比例尺的兩種表現形式。

(1)觀察、討論。

①第一幅地圖的比例尺屬於什麼比例尺?它表示什麼?

②第二幅地圖的比例尺屬於什麼比例尺?它表示什麼?

(2)交流、補充。

預設

生1:比例尺1∶100000000是數值比例尺,表示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

生2:比例尺是線段比例尺,表示地圖上1 cm的距離相當於地面上50 km的實際距離。

(引導學生理解:一小格表示圖上距離1 cm,0後面第一個數表示圖上距離1 cm代表的實際距離是多少,單位看最後那個單位。兩小格表示圖上距離2 cm,0後面第二個數表示圖上距離2 cm代表的實際距離是多少,單位看最後那個單位,以此類推)

(3)學習把線段比例尺改寫成數值比例尺的方法。

師:你能把上面的線段比例尺改寫成數值比例尺嗎?

①嘗試改寫。

②指名板演。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9

設計說明

“反比例”是在學生學過“變化的量”“正比例”“正比例圖象(畫一畫)”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著“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理念,本節課在教學中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機會。

1.藉助意義、例項,滲透思想。

教學伊始,藉助正比例的意義和生活例項,使學生體會函式思想,充分理解正比例比值不變的特點,為學生探究成反比例的兩個量之間的關係,理解、掌握反比例的意義及特點奠定良好的基礎。

2.藉助教材情境,在觀察、討論中發現規律。

教學中,先根據教材提供的情境,理解長方形的面積一定時,長方形相鄰兩邊的邊長成反比例關係,再結合王叔叔遊長城這一情境,引導學生在觀察、討論中發現速度和時間這兩個量之間的關係:速度變化,所用的時間也隨著變化,速度與時間的積(也就是路程)一定,我們就說速度和時間成反比例。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瞭解反比例的意義,理解反比例的特點。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和比較,讓學生認識反比例的意義,理解、掌握反比例的變化規律及其特徵,能依據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反比例。

2、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和概括等能力,讓學生掌握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方法,培養學生判斷、推理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分析、推測能力,並向學生滲透初步的函式思想。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反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掌握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的方法。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

一、複習舊知,引入新課

二、複習提問。

1、什麼是正比例? 兩個相關聯的量,一個量變化,另一個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個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一定,這兩個量就叫作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係叫做正比例關係。

2、判斷下面各題中的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

①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時間和工作總量。

②每頭奶牛的產奶量一定,奶牛的頭數和總產奶量。

③正方形的邊長和它的面積。

3、引入新課。

師:通過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兩個量成正比例關係的變化規律。正和反相對,有正比例,那是否有反比例呢?如果有,什麼樣的兩個量成反比例關係呢?又該如何判斷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兩個量成反比例關係的變化規律。

(設計意圖:通過複習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檢驗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為學習新課奠定基礎。)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探究長方形相鄰兩邊邊長的變化規律。

(1) 課件出示教材46頁表1和表2。

用x,y表示長方形相鄰兩邊的邊長,表1是面積為24 平方釐米的長方形相鄰兩邊邊長的變化關係,表2是周長為24 釐米的長方形相鄰兩邊邊長的變化關係。請把表格填寫完整,並說說你發現了什麼。(單位:釐米)生獨立填表。

(2) 彙報發現。

(長方形一條邊的邊長隨著鄰邊邊長的增加而減少)

(3) 討論:表1和表2中,長方形相鄰兩邊邊長之間的變化規律相同嗎? (小組內討論、交流後彙報)

小結:面積是24 平方釐米的長方形相鄰兩邊邊長之間的關係:1×24=2×12=3×8=4×6=…相鄰兩邊邊長的積都是24。

生2:周長是24 釐米的長方形相鄰兩邊邊長之間的關係:1×11=11,2×10=20,3×9=27…相鄰兩邊邊長的積不相等。1+11=2+10=3+9=…雖然相鄰兩邊邊長的積不相等,但相鄰兩邊邊長的和相等。

2、探究速度與時間的變化規律。

(1) 課件出示教材46頁下面例題。

結合“王叔叔要去遊長城”的情境,初步感受成反比例的量之間的關係。

王叔叔要去遊長城,不同的交通工具的速度和行駛所需時間如下,請把下表填完整。

引導學生獨立計算、填表。(根據速度和時間求路程) 從上表中你發現了什麼? 生1:我發現時間與速度的變化有關係。

生2:我發現速度增加,時間減少;

速度減少,時間增加。

生3:我發現速度與時間的積是一定的,10×12=60×2=80×1.5=120,積都是120,即“速度×時間=路程(一定)”。

師總結:像這樣,速度和時間兩個量,速度變化,所用的時間也隨著變化,而且速度與時間的積(也就是路程)一定,我們就說速度和時間成反比例。

想一想:第1個問題中,表1和表2中的長方形相鄰兩邊的邊長成反比例嗎? 生獨立思考後彙報。

當面積一定時,長方形相鄰兩邊邊長的積一定,所以相鄰兩邊的邊長成反比例。

當週長一定時,長方形相鄰兩邊邊長的和一定,但是積不相等,所以相鄰兩邊的邊長不成反比例。

3、在知識遷移中總結用字母表示反比例的方法。

師:結合正比例關係的字母表達式想一想:反比例關係怎樣用字母表示?

生:如果用x和y表示兩個相關聯的量,用k(一定)表示它們的積,反比例關係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x×y=k(一定)(板書公式並強調積一定)

4、在對比學習中,明確正比例與反比例的異同。

(1)正比例與反比例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學生交流並完成手中表格 相同點是都表示兩個相關聯的量,且一個量變化,另一個量也隨著變化。

不同點是正比例關係中兩個相關聯的量的比值一定,反比例關係中兩個相關聯的量的積一定。

(2)你還能列舉出哪些日常生活中的反比例?(學生自主舉例,合理即可)

設計意圖:結合新知內容,循序漸進,層層深入。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新課,並結合具體情境及教材內容引導學生逐步理解成反比例的量、反比例的意義和特點及正、反比例的區別,使學生的觀察能力、發現能力、知識歸納能力、表達能力以及合作意識得到提高。

三、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1、完成教材48頁“練一練”1題。(生獨立完成,藉助表中資料說明即可。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獨立完成習題的能力,在判斷題的基礎上增加難度,注重練習題的梯度性,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更好的發展。

2、工作效率、工作總量和工作時間這三種量中,在什麼情況下,哪兩種量成反比例?在什麼情況下哪兩種量成正比例?

3、判斷下面各題中的兩個量是否成反比例,並說明理由。

(1)(行駛的路程一定,車輪的周長與車輪需要轉動的圈數。

(2)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定,它的底和高。

(3)笑笑從家步行到學校,已走的路程和剩下的路程。

(4)周長一定時,圓的直徑和圓周率。

四、課堂總結

1、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正比例與反比例有什麼區別?(引導學生從意義、表示式等方面進行彙報)

五、佈置作業

請同學們利用手中的表格試著畫一畫反比例的圖象。

板書設計 :

反比例 速度×時間=路程(一定) 表示式:x×y=k(一定) 反比例的特徵:

1、兩種相關聯的量

2、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

3、積一定速度變化,所用的時間也隨著變化,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0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使學生認識圓柱的特徵,認識圓柱側面的展開圖。

教學準備:教師與學生每人帶一個圓柱,教師給學生每4人小組發一個紙製的圓柱。每位學生準備好製作圓柱的材料。

教學重點:使學生認識圓柱的特徵。

教學難點:理解圓柱側面展開是長方形,並理解長與寬與圓柱之間的關係。

教學過程:

一、複習

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

誰能說一說長方體的特徵?(長方體是由6個長方形圍成的,相對的兩個長方形完全相同,長方體的高有無數條。)正方體呢?

誰能說一說我們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哪些知識?

二、 新授

教師: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學習一種新的立體圖形:圓柱體,簡稱圓柱。

1、 初步印象

教師:同學們,請你們用眼睛看,用手摸,說一說圓柱與長方體的有什麼不同?

(圓柱是由2個圓,1個曲面圍成的。)

2、 小組研究:圓柱的這些面有什麼特徵呢?面與面之間又有什麼聯絡呢?

3、 交流和彙報

(1)關於兩個圓形得出:上下2個圓是完全相等的圓,它們都是圓柱的底面。(2)關於曲面得出:它是圓柱的側面,如果沿著高展開,可以得到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如果沿著斜線展開可以得到一個平行四邊形。展開後的長方形的長相當於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相當於圓柱的高。

(3)關於圓柱的高: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圓柱的高。高有無數條。高有時也可用長、厚、深代替。

4、 舉例說明進一步明確特徵

教師:既然大家對圓柱已有了進一步的瞭解,那麼在生活中那些物體是圓柱呢?

(學生舉例,再讓學生自己判斷。當有一個學生說粉筆是圓柱時,教師可讓學生進行討論。)

5、 運用知識進行判斷

下面哪些圖形是圓柱?哪些不是?說明理由。

6、 製作圓柱

三、練習

1、 運用知識進行判斷

下面哪些圖形是圓柱?哪些不是?說明理由。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1

教學目標

1、經歷運用平移、旋轉或軸對稱進行圖案設計的過程,能運用圖形的變換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2、結合圖案設計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在設計圖案中的作用,體驗圖形的變換過程,發展空間觀念。

3、結合欣賞和設計美麗的圖案,感受圖形世界的神奇。

教學重難點

1、能夠有條理地表達一個簡單圖形平移、旋轉或作軸對稱圖形的過程。

2、能靈活運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利用課件顯示美麗的圖案,配音樂,讓學生欣賞。

二、學習新課

(一)圖案欣賞:

1、伴著動聽的音樂,我們欣賞了這些美麗的圖案,你有什麼感受?

2、讓學生盡情發表自己的感受。(你看到的這些生活中的美麗圖案,你想說什麼?)

三、觀察、分析圖案:

1、課件展示教材中的花瓣圖案。讓學生觀察後說一說這些圖案是如何得到的,是由哪個基本圖形通過怎樣的變換方式得到的?(教材中呈現的花瓣是曲線圖形,學生在畫這個圖時會感到困難,可以讓學生看著圖進行分析,也可以剪好一個基本圖形,讓學生在操作中體會圖案設計的基本過程。)

2、小組內進行交流。

3、小組代表彙報研究結果。(彙報花瓣圖案分別是由哪個基本圖形變換過來的?通過怎樣的操作得來的?)

4、你還有其他方法嗎?

5、教師小結:

其實很多美麗的圖案都是由基本的圖形通過變換而來的,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可以找到其規律。

四、設計圖案。

1、鼓勵學生觀察分析圖形的變換,進一步認識平移,旋轉和軸對稱。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方法,把自己的思考過程表達出來。

2、小組合作設計圖案。(組長彙報交流的結果。)

3、作品展示:

(1)作品展示:把學生設計的圖案分小組張貼在教室的前面,學生參觀作品。

(2)學生評價:每個小組學生上臺對自己小組的作品進行評價,比一比看誰評價得好。

4、全班交流,學生欣賞並評價。(學生點評)

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們互相學習、互相合作,又學到了不少的知識,給大家說一說這節課你又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麼感想?同學們,數學就在我們生活中,只要你擁有豐富的知識,你就能夠享受數學帶來的無限樂趣!讓我們睜開智慧的雙眼,去探索,去發現,好嗎?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2

設計說明

本課時教學的是圖形的旋轉,它是繼軸對稱、平移之後的又一種圖形的基本變換,是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準》中圖形變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鑑於本節課教學內容靈活、豐富的特點,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及學情實際,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主要關注了以下幾方面:

1.創設遊戲,激趣引新。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伊始,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遊戲,將旋轉知識融入到遊戲中,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真正關注了學生的心理需要,從而順利進入對旋轉知識的探索。

2.形象演示,加深理解。

教學中,充分利用實物和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加強直觀教學,加深學生對旋轉的理解,突出旋轉的三要素,使學生的認知結構得到優化,知識體系得到完善。

3.動手操作,體驗成功。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教學中要儘可能地創設機會讓學生做數學,學生在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實現由直觀向抽象的轉化。學生討論後獨立完成畫圖操作,既使學生對旋轉的認識由感性上升為理性,又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同時通過作品展示,為學生創造了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時鐘 方格紙

學生準備 方格紙 三角尺

教學過程

⊙創設遊戲,引入新課

1.做遊戲。

聽口令,做動作:向右轉,向左轉,向後轉,向後轉,向右看,向前看。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做了這些簡單的動作,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知識就躲在這裡面呢!你能猜出我們今天要學習什麼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揭示課題:圖形的旋轉。

2.聯絡生活,引導學生說一說生活中你見過哪些旋轉現象。

(生彙報:風扇扇葉、陀螺、旋轉木馬、鐘錶指標的轉動等)

小結:生活中像這樣的旋轉現象有很多,我們就從大家熟知的鐘表開始研究吧!

設計意圖:新課開始從遊戲出發,將生活中的問題與數學學習有機地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聯絡生活,探究新知

1.觀察鐘面,明確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的意義。

小組活動:觀察鐘面,引導學生說說時針、分針和秒針是怎樣旋轉的。

(時針、分針、秒針都在繞著中心點旋轉;秒針1分旋轉1周,分針1時旋轉1周,時針1時旋轉1大格)

彙報總結:時針、分針、秒針旋轉的方向就是順時針方向,相反的就是逆時針方向。

2.從實物到線段,認識旋轉的特徵。

(1)課件出示教材28頁汽車進公路收費站的情境圖。

出示問題1:汽車進入公路收費站時,橫杆開啟時是怎樣運動的?嘗試用手比畫橫杆旋轉的過程。

課件演示橫杆逆時針旋轉90°的過程。

出示問題2:汽車通過後,橫杆關閉時又是怎樣運動的?嘗試用手比畫橫杆旋轉的過程。

課件演示橫杆順時針旋轉90°的過程。

教師相應板書:我們可以用這樣的圖示來表示橫杆的開啟和關閉。

(2)再仔細觀察並想象橫杆開啟和關閉的過程,引導學生思考:

①想一想,橫杆在旋轉時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旋轉中心相同、旋轉方向不同、旋轉角度相同)

②物體旋轉前後,什麼沒變?什麼變了?(物體的形狀和大小沒變,位置和方向變了)

③要想把一個旋轉過程描述清楚,應該說哪些方面?

(旋轉物體、起止位置、繞哪一點、旋轉方向和旋轉角度)

(3)嘗試練習。

課件出示線段旋轉圖,提問:請同學們觀察圖中線段的運動過程,你能說說圖中的線段是怎樣旋轉的嗎?

(這條線段繞點O逆時針旋轉90°)

提問:旋轉前後,線段的什麼變了?什麼沒變?

(線段的位置和方向變了,線段的長短沒變)

設計意圖:首先通過觀察時鐘以及橫杆的運動過程,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觀察這些實物是怎樣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的,明確旋轉的含義。接著讓學生用語言描述橫杆的旋轉過程,為學生提供了想象和表達的空間,促使學生主動觀察、比較、想象和交流,獲得對物體旋轉的基本特徵的認識,進而找到準確表達物體旋轉過程的方法,完成對旋轉中心、旋轉方向、旋轉角度的建構。

3.動手操作,加深認識。

(1)課件出示教材28頁“畫一畫”。

畫出線段AB繞點B順時針旋轉90°後的線段。

畫出線段AB繞點A逆時針旋轉90°後的線段。

(2)組織學生討論畫法。

(3)獨立完成操作,同桌交流。

(4)展示作品,交流畫法。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點、線的位置變化,確定旋轉結果的正誤。

(5)小結:在畫線段的旋轉時,首先要確定旋轉中心、旋轉方向以及旋轉角度,然後藉助三角尺畫圖。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3

教學過程:

一、引入變數的概念

師:老師買了10個蘋果,吃了2個,還剩?個吃了4個,還剩?個吃了7個,還剩?個

問:在老師剛才敘述的吃蘋果這件事中有幾個量?其中哪些量是變化的?怎樣變化?

(有三個量;吃的個數與剩下的個數是變化的;一個增加,一個減少。)

師:一個量變化,另一個量也隨著發生變化,可以看出,這兩個量是互相依賴的變數,也可以說是相關聯的量。

二、新授

師:好,下面我們一起看書P18。

1. 看第一個例子,說說這個統計表的內容是什麼?

(是小明體重變化的情況)

年齡出生時6個月1週歲2週歲6週歲10週歲
體重/千克3.57.010.514.021.031.5

問:表中的哪些量在發生變化?

年齡在變,體重也在發生變化:年齡增加,體重也在增加。

問:我們能不能用一個圖象來表示這兩個量之間的變化關係呢?用一個什麼圖表示合適呢?(折線統計圖)

2. 看第二個例子。駱駝被稱為沙漠之舟,這就是反映駱駝體溫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圖象。請你認真觀察圖象,圖象中反映了哪些變數之間的關係?

(時間、體溫)

指導學生讀懂圖意:

(1) 一天中,駱駝體溫最高是多少?(400C)最低是多少?(350C)

(2) 一天中,在什麼時間範圍內駱駝的體溫在上升?(4時到16時)在什麼時間範圍內駱駝的體溫在下降?(0時到4時,16時到24時)

師:駱駝的體溫是隨時間而呈週期性的變化。

(3) 第二天8時駱駝的體溫與前一天8時的體溫有什麼關係?

師:次日8時指第2天8時,與第一天8時相比,增加了24小時,應是圖中的32時。

3. 看第三個例子。是蟋蟀叫的次數與氣溫之間的近似關係。

問:你認為它們之間的這種關係能不能用一個含有字母的式子來表示呢?

h=t7+3

三、引導學生舉出生活中一個量隨另一個量變化的例子。

如:一天的氣溫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汽車行使的路程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等。

問:你能舉出生活中一個量隨另一個量變化的例子嗎?

(學生舉例,只要合理,老師就要給予肯定。)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著大量互相依賴的變數,其中一個量變化,另一個量也會隨著發生變化,我們就稱這兩個量是兩個相關聯的量。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4

教學內容:

教科書8788頁。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探求給定的事物中隱含的規律或變化趨勢。

2、數學思考與解決問題: 體會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探索數與數之間、圖形與圖形之間的規律

教學重點 :

探索規律的方法

教學難點:

如何將規律字母化,也就是如何用字母的式子表示規律。

教具準備:

一張很長的紙條和一根繩子

教法學法:

自主學習、小組合作、講解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匯入複習

師:說一說我們生活中存在著哪些數學規律?

二、回顧整理,建構網路

1、出示乘法表

師:我們的乘法表中也有很多的規律,先請你們填完這個乘法表,

你們會填嗎?(師指導怎樣填),生做在書66頁上

填表完後仔細觀察,看看你能發現哪些有趣的規律?和同學說說彙報展示

2、找規律,填一填。

師:比一比看誰在兩分鐘內做得最多?

(1) 2,4,6,8, _____,12, 14,

(2) 1,3,5,7, _____,11,

(3) 8,11,14,17,_____,23,26,

(4) 1,8,27,64, _____,216,

(5) 1,4,9,16,25, _____,49,

(6) 3,6,9,12,_____, 18,21,

(7) 1,3,6,10,15,_____,28,

(8) 6, 1, 8, 3, 10, 5, 12, 7, ( ) , ( ),

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要說明填的理由和依據。

師:填什麼數?為什麼?

師:象這樣的數列你認為一般有哪些規律?

三、重點複習,強化提高

展示生活中數學規律,與同學分享(課件)

師:如果不是數列而是圖形你還會觀察它們的排列規律嗎?

1、六(2)班同學在六一國際兒童節按下面的規律在教室裡掛上氣球。

第20個汽球是什麼顏色的?第48個呢?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六年級下冊總複習中第78-79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進一步認識圖形的平移,旋轉與軸對稱。

2、能確定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能將簡單的圖形平移或旋轉90°。

過程與方法:

整理已學過的平面圖形的軸對稱性,加深對這些圖形的認識。

靈活運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觀察、操作、想象、設計圖案等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進一步掌握對稱、平移、旋轉的特徵。

教學難點:

綜合運用平移、旋轉與對稱的特徵進行圖形的變換,進一步發展學生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上週末咱們班的李坤和王明隨爸爸、媽媽一起去了一個地方。想跟他們一起去看看嗎?

(課件出現遊樂場情景:摩天輪、穿梭機、旋轉木馬、滑滑梯、推車、小火車、速滑)

師:遊樂園裡各種遊樂專案的運動變化相同嗎?(學生說分類方法)

生1:在遊樂園裡像滑滑梯、推車、小火車、速滑這些物體都是沿直線移動,這樣的現象叫做平移。生2:摩天輪、穿梭機、旋轉木馬這些物體都繞著一個點或一個軸移動,這樣的現象叫做旋轉。

師:平移和旋轉是我們常見的物體的運動方式,數學上我們稱為變換方式,除了這兩種方式,還有哪種方式可以稱為變換呢?

生:軸對稱。

師:我們今天就一起來複習圖形與變換的知識。(板書課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