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教育改革實驗區的報告

來源:才華庫 3.24W

                              光明網     2002-10-10     

來自教育改革實驗區的報告

 

為加強對新課程實施過程的研究和指導,教育部成立了以14所大學的專家為核心成員的新課程教學專業支援工作組。工作組於2002年3月和5月分赴全國20多個國家級實驗區開展了兩次調研工作。一起參與調研活動的還有當地省級教研員以及實驗區教研員和優秀教師。他們在實驗區共聽課上百節,召開大小座談會40餘次,還開展了專題講座、學校考察等活動。目的是瞭解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產生的各類教學實際問題、對策,進行跟蹤調研。 

課程改革造就了一批專家型教育行政領導

教學改革意義重大,困難也大。實驗區的教育行政領導對此有充分的認識,把教學改革看成份內事。一些教育局長堅持每週聽課,而且是有計劃的、有組織的、有系統的聽,以便有針對性地出臺相關的政策和措施。有些局長在與工作組交談時,很專業地闡述了自己對教學改革的思考和觀點。課程改革造就了一批十分內行的、專家型的教育行政領導。 

需要注意的是防止急功近利。作為教育行政領導,不想在這次課改中有所作為的肯定不是好領導。但是,有所作為,決不是立竿見影。因此,要防止教研工作形式化。比如,追求課題檔次,計較什麼什麼級別的課題,而不是從實際出發,以求實、求是的科學精神從事教學研究;搞“運動式”,追求數量、人數、次數,而不把教學研究看成是持續不斷的行為,看成是融於教學過程、在教學中不斷學習、反思、總結的活動。 

課堂教學的變化與偏差

實驗區的課堂教學較之於傳統課堂教學普遍有一定改進,讓人直接地感受到新課程、新課堂的清新氣息。 

教師在課堂上很注重創造機會讓學生自己閱讀、操作、思考、想象、觀察、實驗,從而實現從傳統的“教會”向現代的“學會”的轉變。師生關係民主化突出表現在兩個變化:學生的頭抬起來了,手舉起來了,話多起來了,身子站起來了;教師從講臺上走下來了,跟學生談話腰彎下來了,“師道尊嚴”的架子放下來了。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多是鼓勵性的肯定性的、協商性的話語。 

但學習方式轉變也出現了把自主、合作、探究形式化、絕對化的傾向。學習方式轉變絕不意味著用一種方式代替另一種方式。新課程背景下的學習方式既有創新,也有繼承。我們要改變的是過於強調接受式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但這並不意味著要完全放棄接受式學習。接受式學習無論現在或將來都有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以聽講、記憶、模仿、練習等為特徵的接受式學習,其主要作用在於引導學生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獲得儘可能多的知識和技能,它並不必然導致學習過程的枯燥與機械,但是長期地過於強調單一的`接受式學習,其結果容易導致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的不斷銷蝕、冷落和忽視發現與探究。對學生來說,長時間的,持續6年、9年甚至12年的學校生活,如果主要以聽講、記憶、模仿、練習等方式學習的話,就很難指望他們在走向成年以後,能夠獨立思考、富有個性和充滿自信,並且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新課程正是致力於改變這種狀態,引導學生理解知識的意義,發展創造性,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把自主、合作、探究這些對人的成長很重要、但曾經被忽略的東西凸顯出來,變成教師的自覺追求;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而實踐、探究、合作交流等親自體驗的學習,能夠更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更能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大力提倡這樣的新的學習方法,是現實的要求和未來的需要。即使要採用接受式學習方式,也要盡力把這種傳統的學習變得更有意義、有價值。新課程就是要創造性地繼承傳統的學習方式,並加以極大地豐富。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新課程提倡的學習方式與以前相比較,更為豐富,充滿活力。 

教師有了“學生意識” “童年意識”

工作組在實驗區明顯地感到教師的教育觀念、角色和行為有了變化。這些變化突出表現在 

--教師有了學生意識。關注學生、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幾乎成了教師的口頭禪。教學中注重聯絡學生的生活經驗,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有了童年意識。讓學生愛學、樂學,給兒童一個幸福的童年,這是不少實驗教師發出的心聲。正是基於這樣的願望,教師們大膽地把遊戲、故事藝術、表演等帶進教學。如一位語文教師在識字教學中採用識字“遊戲點心”;拼音教學中採用“水果拼盤”;園地學習時採用故事“多味醬”等形式和內容,使得學生興趣十足,趣味盎然。 

一個實驗教師說:“看到學生快樂、幸福,自己也變得快樂、幸福了。傳統教育是沒有童年、沒有幸福的教育。” 

觀念的改變使教師在教學中再也不以本為本,把教材作為“聖經”解讀,而是十分注重科學、藝術、人文向生活的迴歸,向兒童經驗迴歸,把書本教活、學活。 

教學空間大膽地延伸至課外、校外。學科之間的相互配合、有機滲透已經成為了實驗教師的自覺行為,學科之間的整合有力地促進了教師之間的互動。實驗老師提出了軟化學科邊緣的觀點:如在教漢字“一”到“十”時,有機地將這些漢字與數學中的“1”至“10”結合起來,不僅方便學生識記,而且豐富了教學內容,使學生既學得輕鬆愉快,又記憶深刻。有的教師還將美術的色彩、線條及音樂的節奏、旋律與語文學習的某些內容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讀讀畫畫、說說唱唱中學習語文,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 

這些變化表明教師已初步具備了新課程的理念。但是也應該看到,新課程對教師提出的挑戰是全方位的,加快教師職業的專業化程序,全面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這個問題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被突顯出來。工作組的建議是:把培訓工作全程化、校本化,要建立校本培訓制度。還要形成基於學校的教學研究制度。 

別給工作組看“假課”

工作組還發現實驗區存在課堂“失真”現象。一些實驗區負責人給工作組看反覆排練過的“假課”,使課堂喪失了研討的價值。更為嚴重的是,這種做法違背了新課程的理念,對學生髮展產生了極其不良的影響。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學專業支援工作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