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你家的孩子考多少分說起

來源:才華庫 3.31W

孫明霞

從你家的孩子考多少分說起

期會考試結束之後,學校召開了家長會。班主任邀請我參加,並讓我向學生家長介紹一下生物課的學習方法。我不假思索就答應了。我不是想指導家長如何輔導孩子學習生物,而是想談點學習之外的事。

我問學生家長:“你們見到老師時問得最多的問題是什麼?”他們答道:“孩子考了多少分?”“怎麼才能提大學聯考試成績?”

我又問:“你們有沒有互相打聽‘你家孩子考了多少分,排在第幾名’?”很多家長一聽這話就笑了。看來,他們真是“心有靈犀”啊!

我再次問道:“你們與老同學、老朋友相聚時會問‘你家孩子考了多少分’嗎?你們被問到過同樣的問題嗎?請舉手。”我的話音一落,竟然有很多家長舉起手。

孩子的成績似乎成了同齡人之間交流時躲不開的話題。為什麼大家會那麼關注“你家孩子”的成績?是真的很關心“你家孩子”的學習嗎?當然不是。這隻能說明, 很多家長真正重視的是自家孩子的成績。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考試成績是其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內容。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當今教育評價中存在的問題:雖然 十幾年來新課改特別強調要用多把尺子衡量學生,要用多種方式鼓勵學生,促進孩子身心健康、全面發展,而不“以成績論英雄”,但有些難以測量或者難以量化的素質不能在評價中體現出來,致使我們今天依然難以擺脫“應試教育”的桎梏。筆者經常聽到有老師評價某學生:“只要不談學習,這孩子樣樣都好。”雖然這個學 生“樣樣都好”,卻偏偏成績不好,以致他被邊緣化了,成為老師忽略的物件,也成為家長心中的痛。

當然,除了評價的原因,還有一種原因是學生家長的虛榮心作祟。家長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光宗耀祖,自己的一切努力似乎都是為了換得孩子優異的成績, 然後把孩子的優異成績當作自己在親戚、鄰居面前炫耀的資本。我曾經聽過一位媽媽這樣訓斥上國中的女兒:“我每天早早起床給你做飯,走這麼遠的路接送你上 學、放學,你竟然考這麼差的成績!你對得起我嗎?你就用這樣的爛成績來回報我嗎?”對這位媽媽的語言,我感到很驚訝。難道父母養育孩子、為孩子所做的一切只是為了換得孩子的好成績嗎?孩子考得好才算對得起父母,考得不好就是對不起父母的養育之恩嗎?要知道,決定孩子考得好不好的因素有很多,既有主觀上的因 素,也有客觀上的因素,比如孩子的智慧--這恰恰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我們常常用愛迪生“天才,百分之一是靈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這句話來激勵孩子,卻 忽略了這句話後面的話--“但那百分之一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這不是說有的孩子聰明,有的孩子笨拙,而是說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勢智慧。比如,有的孩子具有語言天賦,對文學有著獨特的興趣和愛好,但對數學和物理始終難入門;有的孩子動手能力很強,能創造出很多在別人看 來不可思議的作品,但未必善於表達,等等。所以,面對成績不好的孩子,家長不要簡單地批評他不努力,而要客觀地分析他的個性特點,給予他更多的鼓勵、欣賞 和指導,讓他不斷髮現自己的潛能,不斷超越自己、戰勝自己。如果總是拿別人的孩子來與自己的孩子比,那麼只會讓自己的孩子更加煩惱、自卑。

家長過度重視孩子的`成績,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希望自己不曾實現的理想在孩子身上實現。所以,我們經常聽到“爸媽這輩子就這樣了,就指望你了”之類的教育言 論。正值幹事業最佳年齡的家長對未來沒有了信心,沒有進取心與學習願望,卻讓孩子努力學習,替他們實現理想。這是很荒謬的。只有父母對生活充滿信心,對事 業充滿進取心,才能對孩子產生積極的影響作用。還有些父母希望自己曾經犯過的錯誤不在孩子身上重演,就對孩子格外嚴厲,要求孩子必須這樣、不能那樣。這種 做法看似美好,卻忽略了孩子的發展規律。每個人都在不斷嘗試、不斷犯錯的過程中成長,有些錯誤是成長過程中的“必修課”。家長把經驗、教訓告訴孩子,孩子 就能避免錯誤,是不可能的。為人父母者真正要做的是陪伴著孩子,給孩子以溫暖,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教師的角度來看,我們時常把“家長重視考試成績”當作“為應試而教”的擋箭牌。其實,是我們的不當評價誘導了家長對分數的過度重視。當教師經常向家長反 饋孩子的成績時,再淡定的家長也會著急。所以,我希望班主任老師先把關注的目光從分數上移開,多去關注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關注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 法,關注學生的情緒、健康等問題。

轉眼又到歲末,筆者在此特別提醒大家,在走親訪友的時候千萬不要問別人“你家孩子考了多少分”。假如有人問你同樣的問題,你不妨告訴他:“成績是孩子的隱私。但是,我可以很自豪地告訴你:我的孩子越來越懂事了,越來越喜歡學習了,主動幫我做家務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