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孩子跟誰睡覺說起的散文範文

來源:才華庫 1.17W

前些天有網友詢問大家孩子和誰睡,復貼紛紜。我同一個當媽媽的鄰居聊這事,感慨居然有那麼多父母讓孩子跟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睡。她說,“那算什麼,你看看咱們花園裡,有多少孩子是跟阿姨睡的!”後來又見有人發貼,說孩子跟保姆睡慣了,不跟當媽的親了。我想就這個事討論一下。

從孩子跟誰睡覺說起的散文範文

先說說我自己的情況:Sam生下來後,由於完全母乳餵養,夜間由我自己帶他在兒童房睡,他睡小床,我睡單人床,孩子爸爸睡主臥室(以保證他休息好,因為他工作很辛苦)。週末我們全家睡主臥室。Sam從出生到兩個半月,每夜只醒一次。從兩個半月到四個半月,睡整夜覺,那時我們全家睡主臥室,Sam睡小床。從四個半月開始到現在一週歲,Sam每夜醒兩三次吃奶,我再次單獨帶他睡。為方便起見,我帶他睡主臥室大床,他爸爸睡兒童房。週末再全家相聚。

後來在閱讀育兒資料時,發現無論是國際母乳會的幾種出版物,還是著名的西爾斯夫婦所著"育兒手冊",都鼓勵父母與孩子同床而眠(sleep sharing),既方便夜間哺乳,又有利於建立父母與孩子的感情聯絡,有利於今後父母對孩子的教養。所以我自己倒是歪打正著了。有關這個理論,我以前發過貼子,此處不復贅述。

我看到,有許多父母(中外皆有)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為名義,堅持孩子獨自睡覺;還有一些中國父母,可能是出於方便自己休息的考慮,讓孩子跟老人或保姆睡。

對於第一種情況,父母有可能不知,孩子的獨立性無需如此過早培養。有研究證明,與父母同屋或床而眠的孩子在成長後的獨立性並不亞於那些獨自睡覺的孩子,反而是那些過早"獨立"過早被迫學會自我安慰(self soothing)的孩子會出現各種行為或心理問題。0到2歲,其實是建立孩子對父母依戀(attachment)的時期。沒有依戀,孩子對父母的教養就不會認真聽從。其實仔細想想,就連我們大人也願意有人陪著我們睡覺,獨處黑暗之中,多少有些恐慌感。更況孩子?

對於第二種情況,父母有可能不知,孩子的一個本能就是認知“首要撫養人”(primary caretaker)。對於這個首要撫養人,孩子會建立一種至高無上的.信任感和依戀。孩子跟誰時間長,是否母乳餵養,夜間找誰才能安睡,都可以決定誰是他的首要撫養人,一般情況下應該是母親而不是別人。如果母親放棄這個權利和義務,今後教養孩子時會遇到許多阻力和困難。

那麼這兩種情況中的父母有可能都不知,孩子對自己的信任(trust)是多麼地至關重要。有些家長抱怨孩子“不聽話,不服管”,極有可能就是沒有與孩子建立這種信任關係。想想我們自己吧,身邊總有幾位知心的親友,什麼話都可以說,對他們的建議也很器重甚至言聽計從。為什麼?因為我們信任他們,相信他們所做一切都是從我們的益處著想。孩子更是如此。如果他不認為你是他最親近的人,如果他不信任你是為他好,他憑什麼要聽你的話呢?而這個trust是從襁褓期開始建立的。

再說說保姆的事。我家保姆是北京人,原來在幼兒園工作,特別會照看孩子,有知識有文化,有愛心有幽默感,對Sam的智力啟蒙相當好。她每週工作五天,晚上下班回家,週末休息,工資較高。我從來沒打算要一個住在家裡的保姆,因為我要有自己帶孩子的機會,也要有全家獨處的時光。況且,一般住家裡的保姆多是農村人,個人衛生標準如何且不說,對孩子照看的水平也不會高。我周圍基本上都是這樣的,帶孩子下樓玩兒,動不動就隨地吐痰,脫鞋摳腳丫子,看著就覺得可怕。我的鄰居們看到我請保姆花這麼多錢,還才工作五天,簡直是冤大頭。可我無論如何也不敢要一個每月300塊包吃包住的鄉下人來給我看孩子(說我偏見好了)!

另外,國際母乳會最近期刊封面文章就是孩子睡覺一事。其中談到孩子應該睡整夜覺否,指出對孩子睡眠的研究都是基於奶粉餵養的孩子的取樣,沒有對母乳餵養的孩子進行過有效研究。所以才有對孩子起夜的困惑。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夜裡起來兩三次很正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