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崑山縣治水法的練習題

來源:才華庫 1.77W

【甲】治水之法,既不可執一,泥於掌故,亦不可妄意輕信人言。蓋地有高低,流有緩急,瀦有淺深,勢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諮詢不窮其致,是以必得躬歷山川,親勞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緩帶,冒雨衝風,往來於荒村野水之間,親給錢糧,不扣一釐,而隨官人役亦未嘗橫索一錢。必如是而後事可舉也。如好逸而惡勞,計利而忘義,遠嫌而避怨,則事不舉而水利不興矣。 ——錢泳《治水必躬親》

【乙】蘇州至崑山縣凡六十里,皆淺水,無陸途,民頗病涉①。久欲為長堤,但蘇州皆澤國,無處求土。嘉祐中,人有獻計,就水中以籧篨②芻藳③為牆,栽兩行,相去三尺。去牆六丈又為一牆,亦如此。漉④水中淤泥實籧篨中,候幹,則以水車汱⑤去兩牆之間舊水,牆間六丈皆土。留其半以為堤腳,掘其半為渠,取土以為堤。每三四里則為一橋,以通南北之水。不日堤成,至今為利。 —— 沈括《夢溪筆談》

【注】①病涉:苦於往來涉水。②籧篨(qúchú):古代指用竹或葦編的粗席。③芻藳(gǎo):草把。④漉:撈取。⑤汱(quǎn):本意是河水降落,這裡引申為排水。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4分)

(1)是以必得躬歷山川( ▲ ) (2)亦未嘗橫索一錢( ▲ )

(3)久欲為長堤( ▲ ) (4)以通南北之水( ▲ )

2.翻譯下列句子。(4分)

(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諮詢不窮其致。

譯文: ▲(2)去牆六丈又為一牆,亦如此。

譯文: ▲

3.甲文告訴我們主持水利工作的官員不僅要不怕辛勞,實地考察,而且還要 ▲。(1分)

4.請你說出乙文中古人造堤方法有何巧妙之處。(2分)

答案解析

1.因此、曾經、想要、用來(來)。(4分,每空1分;)

2.(1)不經過觀察和測量就不能瞭解它的真實情況,不經過訪問,徵求意見就不能徹底摸清情況(2分)

(2)距離這牆六丈遠的地方再修建一堵牆,方法也是這樣。(2分)

3.為官清廉,不計私利。(“清廉”即可, 1分)

4.利用了系統思想和統籌方法,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節省人力物力。(意思對即可,不強調名詞術語)(2分)

譯文:蘇州到崑山縣共六十里,都是淺水而沒有陸路,百姓都苦於往來涉水,很久就想要築長堤。但蘇州到處都是水鄉,沒有地方取土。嘉佑年間,有人建議,在水中用粗竹蓆和乾草做成牆,排立兩行,相距三尺。在離牆六丈的地方,又用同樣的方法再做一道牆。撈起水中淤泥填實到竹蓆牆中間,等淤泥幹了,就用水車汲去兩道牆中間的積水,牆中間六丈寬的`地方都是泥土了。保留它的一半作為堤基,把它的另一半挖成河渠,挖出的土用來築堤。每三四里就修一座橋,來溝通南北的水流。不久堤就修好了,至今還給予人們交通之便。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