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歷史《為秦開帝業商鞅變法》練習題

來源:才華庫 1.43W

1、課前導學

高三歷史《為秦開帝業商鞅變法》練習題

[課程標準] 瞭解商鞅變法的具體措施和內容,認識其特點。

一、秦國政壇唱主角的新人

1.早年立志:商鞅出生於衛國貴族家庭,熱衷於____________,有強烈的從政願望。

2.初投魏國:不受__________重用。

3.棄魏投秦:__________求賢若渴,商鞅提出了____________的主張,得到重用。

二、以農求富的經濟改革

1.“為田開阡陌封疆”,廢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認____________,允許____________。

2.重農抑商,獎勵______。

3.統一________。

三、獎勵軍功、加強集權

1.目的:實現富國強兵,爭取____________的主動,取得優勢。

2.措施

(1)獎勵軍功,實行____________制。

(2)廢除“______________”,鼓勵貴族建立軍功。

(3)建立嚴密的戶籍制度,制定________。

(4)普遍推行______。由______直接委派縣令進行管理,加強中央集權。

(5)“燔詩書而明法令”。根據李悝的《______》,制訂了秦律。

(6)在__________________等領域進行改革,推行____________________政策。

2、課堂識真

知識點一 秦國政壇唱主角的新人

1.商鞅熱衷於法家學說,有強烈的從政願望,他建功立業的首先目標是戰國初年最先崛起的(  )

A.齊國  B.魏國  C.秦國  D.趙國

2.商鞅之所以能在秦國實現理想,其原因不包括(  )

A.出身貴族家庭    B.在魏國不受重用

C.秦孝公求賢若渴  D.商鞅本人才能突出

知識點二 以農求富的'經濟改革

3.商鞅變法中“廢井田,開阡陌”的措施主要適應了哪些階級或階層的要求(  )

①新興地主階級 ②自耕農階級 ③奴隸主階級 ④商人階層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4.下圖為秦國在商鞅變法中統一的商鞅銅方升,這與變法中哪一措施有關(  )

A.“為田開阡陌封疆”    B.重農抑商

C.統一度量衡      D.改革社會風俗

5.公元前343年,秦國商人呂相從趙國經商回到家鄉,他沒有把帶回的錢財用於經商,反而購買了大量 土地經營農業。他這樣做主要是因為當時的秦國(  )

A.度量衡不統一,市場經營混亂

B.重農抑商,獎勵耕織

C.禁止從事商業,商人階層消失

D.社會動盪,無法經商

知識點三 獎勵軍功、加強集權

6.商鞅變法推行“軍功爵制”所產生的影響有(  )

①使統治集團內部構成發生重大變化 ②削弱了宗室貴族的勢力 ③形成了新的經濟基礎 ④提高了秦國軍隊的戰鬥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世人對秦國人有著“薄恩禮,好生分”的印象,這與商鞅變法哪一措施有關(  )

A.獎勵軍功    B.獎勵耕織

C.焚燒詩書    D.什伍連坐和告奸制度

8.九歲的男孩金陽出版的《時光魔琴》一書中寫道:通過時光魔琴回到了秦朝,他看到彪形大漢鄭興的鄰居剛成年的兒子在搬家,搬到了鄭興的對面。商鞅變法中的哪一項規定造成了上述現象(  )

A.經濟改革    B.文化改革

C.政治改革   D.社會習俗改革

3、課後見功

9.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楚悼王素聞(吳)起賢,(吳起)至則相楚。明法審令,捐不急之官,廢公族疏遠者,以撫養戰鬥之士。……於是南平百越,北並陳蔡,卻三晉,西伐秦……故楚之貴戚盡欲害吳起。

材料二 (商鞅)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不告奸者腰斬,告奸者與斬敵首同賞,匿奸者

請回答:

(1)兩則材料的措施有何相同之處?原因何在?

(2)材料二的目的是什麼?通過哪些措施來實現?

(3)概括兩則材料所述改革的結果,並談談你對改革的認識。

4、拾遺補缺(學習交流展示即效果展示)

5、拓展空間

10.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 ,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       ——《史記李斯列傳》

材料二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跡其欲幹孝公以帝王術,挾持浮說,非其質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將卬,……餘嘗讀商君開塞耕戰書,與其人行事相類。

——《史記商君列傳》

材料三 及秦孝公用商君,壞壞井田,開阡陌,急耕戰之賞,雖非古道,猶以務本之故,傾鄰國而雄諸侯。然王制遂滅,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鉅萬,而貧者食糟糠;有國強者兼州城,而弱者喪社稷。            ——《漢書食貨志》

請回答:

(1)三則材料中哪一則對商鞅變法完全持肯定態度?

(2)材料二中作者對商鞅變法的評價錯在哪裡?

(3)材料三中“務本”是指什麼?

參考答案(第5課“為秦開帝業”——商鞅變法)

1、課前導學

一、1.法家學說  2.魏惠王  3.秦孝公 治國平天下

二、1.土地私有 土地買賣  2.耕織  3.度量衡

三、1.兼併戰爭  2.(1)二十等爵 (2)世卿世祿制 (3)連坐法 (4)縣制  國君

(5)法經 (6)社會風尚習俗 一夫一妻小家庭

2、課堂識真

1-8 B A A C B B D D

3、課後見功

9.(1)削弱奴隸主貴族的勢力,提高軍隊的戰鬥力。因為在戰國 劇烈的兼併戰爭中,政權與軍隊的作用顯得特別重要。

(2)富國強兵。措施:用什伍等連坐法建立嚴密的基層組織;用大力獎賞的辦法發展農業生產;以軍功為基礎,授爵賞田,削弱貴族的勢力。

(3)結果:都在一定程度上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認識:改革是強國之路,因循守舊必然失敗,改革必然受到傳統勢力的阻撓和破壞,要頂住阻力,將改革進行到底才能達到目的。

解析 解題關鍵要抓住兩次改革的目的及所處的社會環境,要能夠從所給材料中獲取有效資訊。

5、拓展空間

10.(1)材料一完全肯定商鞅變法。

(2)認為商鞅為“刻薄人也”,其“變法”為“挾持浮說,非其質矣”,指責變法。僅從商鞅個人品德方面評價,沒有認識到其變法的歷史進步性。

(3)重視農業生產。

解析 材料一主要強調了商鞅變法的積極作用,即富國強兵,對外戰爭取得重大勝利,對後世影響深遠。但材料一中“民以殷盛”不符合歷史事實,即使在商鞅變法時期,人民的負擔和所受的政治、經濟壓迫仍然非常沉重。材料二主要從道德角度評價商鞅,很明顯,材料二對商鞅的認識非常片面。材料三主要從商鞅變法中起到富國強兵的作用的角度去評論,認為商鞅變法造成貧富差距過大、國力強盛、兼併鄰國等,此認識基本正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