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試題

來源:才華庫 1.28W

1.周代文化和商代文化有何區別?

中國傳統文化試題

周、商代文化的區別最主要在兩代的天命觀念和人文傳統

①商人信仰的神油三類,上帝神、祖先神和自然神,又以上帝神為主。也頻繁祭祀祖先神,形成“周祭制度”文化,同時還保留著原始宗教的自然崇拜,山川四方、風神雷電。迷信祭拜死後“鬼”,形成“殷人尚鬼”觀念。

②周代發展商至上神觀念,認為王權既為天所受,又為王祖所遺,故敬天法祖。周人祭祀祖先與商“周祭制度”不同,實行“昭穆之制”,將先祖按照輩次排作左右二列。同時,周人的天命觀相區別在對“德”的強調,對“民”重視周人“維新”所強調的是,要實施變革以應天命,要“敬德保民”、“以德配天”。

2.秦始皇為鞏固其大一統的局面設計了哪些文化措施?

第一,書同文。即統一文字。教師應指出,小篆是當時的官方文字,民間則使用更加簡易的隸書。文字的統一,有利於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文化的發展;秦統一文字後,漢字的字形結構基本定型,影響深遠。

第二,焚書坑儒,加強思想控制。關於焚書坑儒的情況,國中已學過,教師啟發學生回憶即可。在分析其作用時,一方面要肯定有利於鞏固國家的統一,另一方面要強調實行這種文化專制主義,毀滅大批文化典籍,極大地摧殘了文化。

第三,以法為教,以吏為師。這就規定了教學的內容(法令)和教師的資格(官吏,當時設有專門擔任教師的官吏)。秦朝只許官府辦學,又規定了統一學習的內容,嚴禁私學,實行XX政策,以達到鞏固統治的目的。

3.秦漢帝國的文化是如何固守和外拓的?

①固守

1.“互防”長城。齊國修長城“備楚”,楚修長城“備秦”,燕修長城“防齊”,趙修長城“防魏”,魏修長城“防秦”,秦修長城“防魏”

2.“御胡”長城。趙,燕,秦等西,北修築長城“限戎馬”、遼東長城、遼西長城等。

秦統一六國後,一方面拆除互防長城,以利統一;另一方面加強御胡長城。

漢武帝,建起2000多里長的河西長城,與秦長城相加,從敦煌到遼東。

②外拓

“絲綢之路”的.開闢,西漢,由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長安和洛陽為東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漢朝與西域各國使者往來不絕,貿易業日益漸發展,同時漢學熱點與中國傳統的西北邊疆史地學合流。中國的蠶絲、造紙、火藥等技術皆經絲綢之路傳入西方,域外的佛教、景教一級相關的文化藝術傳入中國。

4.四大發明中,出現於漢代的有幾項?

造紙術的發明

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在前人造紙術的基礎上,改革和推廣了造紙技術。新的造紙術使舊的不便書寫的麻紙變成了至今大致結構沒有改變的良紙工藝。

在蔡倫造紙術出現之前,在中國,商代用甲骨,西周用青銅器,春秋時用竹簡、木牘、縑帛作為記事材料。漢代,農業發達,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文化事業蓬勃發展。笨重的竹簡和昂貴的縑帛已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尋求新的書寫材料已成為時勢所趨,造紙術就因此應運而生。

據20世紀中葉以來在新疆、陝西、甘肅等地出土的麻質古紙,專家確認為西漢麻紙的片狀纖維物,說明造紙術可能出現在蔡倫之前,而且可能與人們對紡織用麻的處理過程有關。但這些西漢麻質古紙上都沒有發現可以辨識的書寫文字,加上對化驗分析結果解釋不同,對西漢是否已出現了造紙術中術界尚有很大爭議。閃此《後漢書·蔡倫傳》對蔡倫發明造紙術的記載,是迄今為止有時間和人物的準確記載造紙術的最早記錄,廣為人們承認。

5.“五胡亂華”在文化上帶來的正面效果是什麼?

五胡是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少數民族。五胡亂華,是中國東晉時期塞北多個胡人的遊牧部落聯盟趁中原的西晉王朝衰弱空虛之際大規模南下建立胡人國家而造成與中華中統政權對峙的時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