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中國傳統文化

來源:才華庫 1.94W

作為一個對傳統文化不甚瞭解的人,來談傳統文化,總有一點班門弄斧的感覺。但是,我認為作為一個普普通通的中國人,又是最應該平心靜氣的坐下來,好好談一談自己對傳統文化的認識的。儘管傳統文化有不容迴避的缺陷,有讓人詬病的糟粕,它的封建專制思想、綱常名教和等級尊卑觀念,還有它的保守拘泥、僵化固執、不擅開拓在近代歷史上讓中華民族飽受苦難,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它對我們生命的點點滴滴影響的太多太多,我們的思維方式裡有它,我們的行為準則裡有它,甚至我們的衣食住行裡都充滿了它。中華傳統文化已經深深地紮根於神州這塊神奇的土地,換句話講,它是中國人的身份證。

我喜歡讀歷史書,具體地說是中國歷史,我對傳統文化的瞭解大部分也來自於此。說實話,在對傳統文化有限的瞭解當中,我被深深地折服了,甚至我最初的民族自豪感正是來自於此。

五千年的文明,我看到過那個真正為了社會底層人民而默默奮鬥過的墨翟,我彷彿看到了他在黑夜裡急行,為了宋國人民的安危而廢寢忘食,它的“兼愛”思想光芒萬丈,在我看來,這是諸子百家裡最閃耀的明珠;我看到了那個遍行中國的名醫,嚐遍這片土地的所有植物,編著了不朽的《本草綱目》,這是古代中國為全人類留下的'福祉;我看到了曹雪芹在大富大貴之後,處於人生的辛酸中完成了那部堪稱社會百科全書的鉅著《紅樓夢》,當然,不能忘掉,在此之前,有一位叫做王世貞的大才子,創作了同樣一部奇書《金瓶梅》……

悠久的歷史創造了璀璨的文明,而偉大的文明必將催生創造傳奇的不朽。在中國古代,有“三不朽”一說,“立德、立功、立言”是為不朽。而做到這一切的僅有兩個半,其中之一便是王守仁。每一次提到他的名字時,我都是懷著崇敬的心情的,因為他不世出之文韜武略,因為他照耀後世的心學,更重要的是因為他的那份我最為欣賞的睿智——知行合一,而最最重要的是,這個“知行合一”深深地影響了我,也必將指導我的餘生。

只有親身經歷了太多太多,才能體會到“知行合一”是如何天才的讓一個迷茫的、頑強的、堅韌的、追求正義的理想主義者來實現自己。我就是這樣一個受益者,一個緊緊抱著完美主義前行,忍受著被別人嘲笑,卻依然孤獨前行的人。在最為困難、最為艱辛的時候,正是“知行合一”讓我重新找到了繼續前行的信心和動力。有了好的想法,也要有好的方法去實現這個想法,這便是“知行合一”的精髓,不得不承認,偉大的思想總是最樸實無華的。

對王守仁的認識過程讓我對傳統文化有了新的思考。之前我從沒有想到我的處事方式、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竟然能和產生時間與我相差近幾百年的古代文化有了如此完美的契合點,我讀懂“知行合一”的那一刻,我和先生的心靈是相通的。誰又能體會到一個山窮水盡、走投無路的失落者在被自己曾無視的傳統文化中找到走出困境的方法時,是多麼的欣喜,真是手舞足蹈的快樂啊。我認識到,傳統文化並不是有些人認為的死板落後的文學、書法、戲曲、宗教……而是這些文化表現形式背後所蘊藏的深厚的、豐富的、睿智的思想、精神和價值觀。他們是活生生的,有靈性的,有生命力的,應該令我們好好珍惜的。無論你對它抱何種看法,你的生命都被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它早已沁入了你骨子裡流淌的血液,無論你是否願意,你都自覺或不自覺的被它影響著。當你人生有了足夠的積澱,再來審視傳統文化與自己的聯絡時,你會重新認識到它最為光輝的一面,為你的存在找到最合理的理論依據,併為身處其中而自豪而欣慰。

無論如何,中華民族的根就是我們自己的傳統文化,在這個體系中,我們做人做事的最高準則都與傳統文化有著完美的契合,這就是屬於我們這個民族自己的普世價值。美國有美國自己的普世價值,這與他們的文化息息相關;日本有日本的普世價值,這與他們的傳統文化也有著不小的聯絡。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民族只有在自己優秀文化的指導下發展,才是有生命力的。就像是馬克思主義到了中國,在中國的基本國情下,就成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就是外來優秀文明根植於自身優秀文化而迸發出巨大能量的典範。儘管有些人總在詬病共產黨,但我要說,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對中華民族的歷史功績是任何人都不能磨滅的!

我對傳統文化的態度一直都是積極的,不是因為我沒有看到它的負面,是因為我覺得花心思用語言把自己對傳統文化負面的思考組織成批判性的文字是一件很沒有意義的事情。要明白,我們有手有腳、有頭腦,我想我們這些有思想的人誰也不願意看到傳統文化負面的因素對我們造成不好的影響,再優秀的文化也是人創造的,我們也是未來傳統文化的創造者!既然這樣,只要我們懷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初衷,批判的繼承傳統文化,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並且懷著對後來人負責的態度,用博大的胸懷接受外來的優秀的文化,並把其發展成為自己的文化,那麼,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必定會更加頑強,民族的前途也會因此更加坦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