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語文各部分試題

來源:才華庫 1.33W

語文:如何把握各部分試題

如何把握語文各部分試題

基礎知識:該記的一定要記牢

這一部分是對必要的語文知識的考查,也是一個難點。如果沒有足夠的時間投入,沒有牢固的記憶,是不可能真正掌握的。落實就是生命。比如字音、字形、成語、近義詞辨析、文言實詞的記憶、文言功能的理解等題目都離不開記憶。這種記憶的訓練表面上是為了解決語文知識這幾道題,實際上它是做新的推理判斷的依據。比如在做現代文閱讀題時,如果文章已經在腦子裡,題目和文章內容隨時有碰撞,你的方向就比較明確了 高三。因此,第一部分是爭取語文考試優良成績的一個基礎,非做好不可。

閱讀:找到文字中相關的有效資訊

語文試卷中,閱讀是一個核心。這裡所說的閱讀是精讀。試題往往要求根據命題找到文字中相關的有效資訊。因此,最好到有效的區間裡去尋找,看多了沒用,看少了會有遺漏。在題目的設問上則很靈活,有時是填空,有時是簡答,有時是對一個問題做辨析。形成答案的方式可以分為三類:一是把原文中的話找出來即可;二是將文字中有關的詞語或句子找出來,做一點取捨,再加上必要的詞語連綴起來;三是考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評價,用自己的話說出來。

作文:綜合考查思想水平、文化儲備和表達技能

同樣一個作文題目,有的考生一寫,就能看出他的思想有深度。幾年前,北京大學聯考有一篇命題作文:規則。足球比賽有規則,各個方面都有規則。以規則為話題寫一篇作文。有一個考生寫得很好:一提到規則,不少人就想到規則是限制,是制約,犯了規要受處罰。其實再仔細看,規則滲透著活力,規則的改變、更新和發展推動了社會的進步。接著,他寫從20世紀60年代到現在,乒乓球這項競技體育運動規則的不斷修改怎樣推動了這項運動的發展。在這篇作文裡,考生的思想水平、文化儲備和表達技巧得到了充分的展現。

學習語文的三種思維習慣

成績的好壞,往往取決於是否有良好的習慣,特別是思考習慣。

第一, 總是站在系統的高度把握

很多同學在學習中習慣跟隨著一節一節的走,一章一章的學,不太在意章節與整體系統之間的關係,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隨著時間推移,的學知識不斷增加,就會感到內容繁雜、頭緒不清,負擔加重。事實上,任何一門學科都有自身的知識結構系統,學習這門學科前首先應瞭解這一系統,從整體上把握知識,學習每一部分內容都要弄清其在整體系統中的位置,這樣做往往使所學知識更容易把握。

第二、追根溯源,尋求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絡

學習最忌死記硬背,特別是理科學習,更重工業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論學習什麼內容,都要問為什麼,這樣學到的知識似有源之水,有木之本,即使你所提的問題超出了知識範圍,甚至老師也回答不出來,但這並不要緊,要緊的是對什麼事都要有求知慾,好奇心,這往往是培養我們學習的重要途徑,更重要的是養成這種思考習慣,有利於品質的訓練。

第三、發散思維,養成聯想的思維習慣

在學習中我們應經常注意新舊知識之間、學科之間、所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等方面的聯絡,不要孤立的對待知識 高中數學,養成多角度地去思考習慣,有意識地去訓練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及獨創性,長期下去,必然會促進素質的發展。

知識的學習主要通過思維活動來實現的,學習的核心就是思維的核心,知識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過知識的學習提高智力素質,智素質提高了,知識的學習會變得容易。所以上面講的學習的三個學習習慣實質上是三種思維習慣。學習的重點就是學習如何思考。

文言文翻譯的方法

一、基本:直譯和意譯。

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 所謂直譯,是指用現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儘可能文意相對。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

所謂意譯,則是根據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儘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儘可能照顧原文詞義。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代語言的表達習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 這兩種翻譯方法當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二、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變。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比如“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沛公的侍衛樊噲。“者也”是語尾助詞,不譯。

“補&rdquo 高中政治;,就是增補。(1)變單音詞為雙音詞;(2)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補出省略了的語句。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號。

“換”,就是替換。用現代詞彙替換古代詞彙。如把“吾、餘、予”等換成“我”,把“爾、汝”等換成“你”。

“調”就是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介賓後置句、定語後置句等翻譯時一般應調整語序,以便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

“變”,就是變通。在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活澤有關文字。如“波瀾不驚”,可活澤成“(湖面)風平浪靜”。

古文翻譯口訣

古文翻譯,自有順序,首覽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題,蒐集資訊,由段到句,從句到詞,

全都理解,連貫一起,對待難句,則需心細,

照顧前文,聯絡後句,仔細斟酌,揣摩語氣,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詞句之間,聯絡緊密。

若有省略,補出本意,加上括號,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譯,人身稱謂,依照貫例,

“吾”“餘”為我,“爾”“汝”為你。省略倒裝,都有規律。

實詞虛詞,隨文釋義,敏化語感,因句而異。

譯完之後,還須仔細,逐句對照,體會語氣,

句子流暢,再行擱筆。

大學聯考數學考前應對策略

大學聯考數學考前應對策略大學聯考即將來臨,本文針對廣大數學成績中等的同學提幾點數學考前應對策略,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

一.放下包袱 輕裝上陣

經過緊張有序的大學聯考複習,我們的知識和能力得到了鞏固和提高,但同時數學知識水平也達到瓶頸狀態,在短期內很難再有大的突破和提高,我們在知識和能力上仍存在很多問題,在應試測試中還有大量丟分。這時一般同學會認為大學聯考成績幾成定局,從而慌亂感到無可奈何,產生焦慮情緒。馬拉松式的大學聯考複習使我們感到疲憊、甚至厭學;即將面臨同學離別的傷感,對未來展望的茫然和迷惑等,都可能使我們背上心理包袱,影響大學聯考。

在大學聯考前一兩週,我們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心理和生理狀態,緩解壓力,以輕鬆平和的心態面對大學聯考。考試前的複習應做到輕鬆而不放鬆,重視但不“廢寢忘食”;訓練自己在考試中做到適度緊張而不慌張,答題沉穩而不凝重,既要堅持也要學會放棄。努力做到在大學聯考前摒棄各種不良因素,放下包袱、輕裝上陣。

其次,我們在複習中要做到基礎勤梳理,迴避大難題。大學聯考在即,時間和精力不允許我們再過多地糾纏於大題、難題,而應該著重於基礎,保持對知識的熟練度,做到不生疏,儘量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

二.正確評價 增強信心

考前幾周的複習,務必先對自己做一個正確評價,切忌過高或過低地估計自己。切實把握大學聯考是綜合評價,打好總體戰,結合大學聯考上線要求,分析自己在數學科上需要達到一個怎樣的目標,把目標確定在自己努力可及的高度,增強自己的信心。

對一般同學而言,大學聯考上線的目標分不需要太高,大概80——100分不等,我們若能克服非智力因素失分,一般可達到這個分數。因此在考前短暫的複習時間裡,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需要我們分析近期的綜合測試,看一看自己的實際得分與自己應該得到的理論分數有多大差距,是什麼原因造成失分的,然後在最後階段的應試檢測中努力克服這些丟分因素,儘可能把自己能得到的有效分都拿到。事實上,實際分數與有效目標分的差距就是我們最後階段成績的上漲空間。大學聯考成績能不能上一個臺階,關鍵就看我們最後能不能縮短差距,消除差距。因此我們應該在發現自己不足的同時尋找自己的優勢和閃光點,相信自己的實力能達成目標,讓希望不再渺茫.

三.應試講策略 切忌死答題

一切準備就緒,考場上的兩個小時成為關鍵。要取得良好的考試成績,在考試中我們就得講求策略和技巧,有選擇性答題。很多同學都擔心考試時間不夠答題,一旦得到試卷就盲目答題,結果這樣反而容易被中間的難題卡住而導致時間不夠,使得會做的題也沒時間做。對數學成績中等的同學,應明白自己兩小時考試所面對的是120分而不是150分,甚至僅僅是120分中的80分。因此考試時間對我們是充分的,應該好好策劃以完成自己的大學聯考目標分。

1.首先考試要遵從瞭解原則

考試不是盲目答題,答題前應該先認真仔細地塗填好答題卡以及卷二應該塗填的內容,然後通覽全卷,做到心中有數,並藉此以穩定情緒。

通覽全卷應先了解題型、題量,粗略安排答題時間,避免由於緊張漏答題。再重點閱大題,瞭解大題的熟悉度和難易程度,初步確定答題順序和重點答題物件。閱完全卷,做幾下深呼吸以平復緊張情緒,並告誡自己:我易人易運算仔細,我難人難抓分不難,以平和的心態準備答題。

2.其次答題要遵從選擇原則

(1)選擇先後順序

答題應先客觀後主觀,先簡單後複雜,先易後難。切忌不要先做大題難題,對一般的同學而言,這樣很難把握好時間。跳過難題從簡單題入手,更容易使我們在考試中答題順手順心,保持平和的心態,從而發揮最好的水平。

(2)選擇主次

試題一般分為三個層次:會做的,能做的,不會做的。考試主要是完成會做和能做的題。對於會做的題,一分也不能丟,要慢慢做,仔細做,認真做;要保證思維全面、運算準確,千萬不要因為容易而輕視,造成過失性失分。對於能做的題,我們仔細點一般能找到解題思路,但不容易完整答題或得出結論,也最容易使我們陷入泥潭浪費時間。因此我們要注意抓有效分,答題中注意過程要完整詳細,解答要仔細,但確實不能完成得出結論時也要果斷放棄。而不會做的題應在最後草草做,能得分就可以了,千萬不要浪費時間。

(3)選擇方法

答題是有選擇的,同時還要講求技巧方法。小題應小做,選擇填空題切忌做成大題,否則就放棄而用猜測完成。做選擇題要靈活多變,由於選擇題有選擇目標,因此讀選擇題一定要讀完選擇支,再選擇適當的方法完成,保證會的快而準,不會的猜得準。做選擇題除了常規的直接法外,常用的還有特殊法、排除法、影象法、邏輯分析法、逆向思維法、估算猜想法等。比如,不等式求解集題目一般可以根據選擇支的差異,通過取特值檢驗得出正確選項。由於填空題只要求答案,因此做填空題一定要準確,會做的仔細認真做,不會的若能用特殊代替一般或通過影象等能猜則猜,要不就放棄不做,否則就是浪費時間。解答題要分層做,先易後難;中檔題認真做,難題分解做。做大題要一手抓條件,一手抓結論。先審題,再抓住條件與結論的聯絡,找到突破口,確定解題目標,選擇適當的方法。解答中檔題一定要注意格式,我們經常因為格式過於簡略而造成不必要的丟分,解題中要求首先要寫好解答的開頭部分,不要為節約時間而省略;然後要寫清楚推理過程中的必要步驟,保證格式工整,條理清晰,推理嚴密;最後還要寫好結論部分,結論要正確並書寫在醒目位置 高中物理。解答難題一般看能不能分解完成,特別是第一問。如果確不能完成,就儘量把條件具體化,寫上一些相關公式,做一些相關變形轉化,爭取得分。

高中語文閱讀指導:學會多層次地感悟語境

語境分外部語境和內部語境兩種。外部語境包括當時的社會性質、文化傳統、風俗習慣等社會因素,也指語言表達者所面臨的一定的情境,具體而言,即時間、地點、場合、物件等客觀因素和自身的思想、性格、職業、處境、心情等主觀因素。內部語境即某一語言的上下文現象。

那麼,怎樣準確地感悟語境呢?

一、讀懂遠時空的文章作品,必須瞭解相應的社會文化背景。

我們在閱讀文學作品時,會發現它們最大的特點就是形象地反映了一定時代,一定地域的社會風貌,又曾發現,對紛繁各異的文化傳統、社會習俗作真實描寫的語言現象,有時正是阻礙我們對作品深刻理解的絆腳石。對我們來說,倘能瞭解一點古文化常識及民眾,將有助於我們準確地深層次解作品。

如讀《鴻門宴》,對“項王東向坐”僅作字面翻譯是不夠的,須知“東向坐”在秦漢時期是“尊座”,按當時文化習俗,劉邦作為上賓應“東向坐”,通過這一細節,司馬遷把項羽妄自尊大的性格形象地表現出來了。

又如讀了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我們對文中寫父親艱難地翻過鐵路上的障礙,買來橘子送給兒子的細節描寫,往往能津津有味地賞析一番,而對“橘子” 本身的蘊含的內容卻不一定注意。其實,揚州人特定的買橘是寄著深蘊的,“橘”與“局”諧音,送橘給親朋好友就是希望“走局”。聯絡《背景》寫作的特定背景,朱自清的父親失業賦閒,加上老母病死,家境已不景氣了,因而他把所有希望都寄託在兒子身上,車站買橘送別,正是希望兒子“走局”遇好運,父愛子的情懷可見有多深切。

總之,有些語言現象,一旦放置到更廣寬的社會大背景中去認識,讀者獲取的資訊就更豐富得多,深刻得多。

二、唯瞭解情境,辨析情境,才能悟透深蘊。

儘管“情境”包含的因素較多,但簡言之,它是由客觀的“境”與主觀的“情”所構成的使用語言的環境。

請看下面的例子:

“大嫂,你放著吧!我來拿”,“你放著吧,大嫂”,如果孤立看這樣的文字,表達人物的感情究竟是出於關懷對方,還是制止對方的某個舉動,恐怕很難斷定,對讀者也不會產生過分的刺激。但是,現在請你再讀魯迅在《祝福》裡的描寫。

魯家祭祀時,四嬸嘴裡慌忙說出“祥林嫂,你放著罷!我來擺!”,“祥林嫂,你放著罷!我來拿”在祥林嫂捐了土地廟門檻後的一次祭祀時,四嬸慌忙大聲說:“你放著罷,祥林嫂!”

至此,悲劇氣氛驟然強烈了,結果是,第二天,祥林嫂不但眼睛窈陷下去,連精神也更不濟了。……不到半年,頭髮也花白起來,記性尤壞,後來終於被“打發走”,成了乞丐,最終死在除夕的風雪之中。

四嬸慌忙地說這句簡單平常的話,不僅給當事人祥林嫂以強烈的震動,也給讀者以不平常的刺激,引起讀者對吃人的封建禮教的仇恨和對封建禮教的犧牲者祥林嫂的同情。

一句平常的話何以產生這樣大的效果呢?單從語言結構來分析,我們無法回答這問題。不過,一旦想到魯四老爺家對“祝福”這一年終大典的重視,想到魯四老爺這個講理學的老監生的身分;另一方面,又想到祥林嫂死掉兩個丈夫及兒子遭狼吃的噩運,再進一步想到祥林嫂受封建迷信的騙,以捐門檻做替身的渺茫希望,我們就不得不承認魯四嬸嘴裡說出的“你放著罷,祥林嫂!”這話必然會產生強烈的效果,讀者在魯迅用高度的藝術手法再現出來的上述語言環境中,自然會產生出對封建禮教和統治階級的憎恨,對被壓迫、被侮辱的勞動婦女的擔心和同情。

大凡出色的文藝作品,作者都是精心營構了特殊的情境。我們是有全面瞭解、深刻領悟作品所描繪的具體情境,才能體味到作品中特定語言的表現力、感染力。

三、推測語脈,揣摩詞句,求得語言的連貫協調。

由於“外部語境”是一篇文章的社會文化背景及特定的情境所構成的,因此,讀者往往感到它是隱匿的。被認為“內部語境”的上下文、前言後語則顯明多了。現從有關的閱讀中選擇兩例,揭示一點要領。

1991年全國上海卷現代文閱讀第9題的設計,就屬於檢查學生對語段內部語境的辨析。這個語境是:

“讀書吧,( )富有真理的書是萬能的鑰匙,什麼幸福的門用它都可以開啟。” 試題問道:

括號中還有一句話,最確切的應該是( )

A、從書裡找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東西吧

B、讓書本幫助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吧

C、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東西都在書裡

D、書有助於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

無論是從語意還是從語氣的`角度來體味,上下文確定有語脈存在,體察前後語境應選準答案的關鍵,“讀書吧”,是個祈使句,四個選項中只有A、B是祈使句,這跟前一句語氣應合了;進一步篩選,從語義的連貫性看,空處後一句“富有真理的書是萬能的鑰匙”是A句“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東西”具體化。故答案為 A。

1992年全國大學聯考卷談竹與中國竹文化的閱讀題,其中也有拿來可作例子的。有一題問道:

下面的詞語分別能表現A蕭悅 B、蘇軾 C、倪雲林 D、金冬心中哪三位竹畫家的藝術特色?(只填序號)

①雄健、豪放( )②古拙、樸質( )③雅緻、逼真( )

其實,只要捕捉到原文中明朗化的語言資訊,並作一點求同思辨,答案就迅速確定了。原文介紹說:“蕭悅工畫竹,有雅趣”,這裡的“雅趣”跟題目上的評價語“雅緻”是吻合的,原文又引白居易的詩稱讚蕭悅的畫,詩云:“舉頭忽看不似畫,低耳靜聽疑有聲。”“不似畫”豈不當做真竹了嗎?“疑有聲”,顯然更信以為真了。再作概括,便是言其畫太“逼真”了。原文又說蘇軾的畫“氣魄極大”。由下往上“線條和筆力都很強勁”,這就類似題目上“雄健豪放”的評語了。原文在介紹清代八怪之一的金冬心時,說他的竹畫“格調清新,淳樸而拙厚”,一比較就會發現,它與“古拙,樸質”實質一樣。

綜上所說,體察“內部語境”的要領是:

推測語脈,揣摩詞句。

閱讀示例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題。

(1)有些人學問①淵博,但少才識②,往往只成為供人查閱的活字典。唐朝李善,學③淹古今,精通典故,為《昭明文選》作注,旁徵博引,後人歎服。他的是有益的,但也有人說他才識不高,缺乏創造,沒有起到更大的作用。

(2)蘇軾《賈誼論》說,賈誼才學④雖高,但不善於分析把握形勢,以致鬱郁而死,沒有發揮自己的才能⑤。蘇軾分析說:“賈生志大而量小,才⑥有餘識⑦ 不足也。”(甲)蘇軾的意見未必正確。(乙)導致這場悲劇主要是統治者的錯誤;(丙)賈誼未盡其才,(丁)是事實。在這點上他不如司馬遷。司馬適為了寫成《史記》,忍受人間最大的侮辱,終於達到了目的。

(3)由此可見,一個人有學問未必有才能;進一步說,即使才學有餘也可能識見⑧不高。這就需要有自知之明,在實踐中針對自己的弱點有意識地進行鍛鍊,彌補不足。

(4)1781年,赫歇爾認定天王星是行星。其實,在這以前,已有好幾位天文學者觀察過它了。當時流行著一種陳腐的觀念,認為太陽系的範圍只到土星為止,土星以外,再沒有行星了。要打破這種觀念,需要膽識和勇氣。持這種觀念的天文學者因循守舊,他們既不敢、也從未想到應該擴大太陽系的領域,因而總是把天王星當做恆星而不加註意。勒莫尼耶甚至觀察過它達12次之多,最後還是讓它逃之夭夭。識見不高,可為發一浩嘆!“自謂已窮千里目,誰知才上一層樓。”誰又能斷定,我們今天所認識的太陽系已經到了盡頭呢?

(5)為了說明才學識兼備的重要,不妨再舉兩個例子。

(6)萬有引力是自然科學中的最大發現之一,幾個世紀以來,人們都歸功於牛頓。其實,這是許多人共同努力的結果,例如羅伯特、胡克等人早已有了引力的觀念。胡克是卓越的實驗學者,具有出色的實驗才能,在、、等方面都有貢獻,包括眾所周知的彈性力學中的胡克定律。然而,由於在數理理論方面缺乏牛頓那樣橫絕一世的創造才能,他雖然走到了萬有引力跟前,卻仍然無力抓住它。就像一個不會爬樹又無工具的人,儘管看到橘子高懸枝頭,卻無法摘到一樣。胡克的故事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有多少原可發現的東西由於才能有限而失之交臂。 (7)丹麥天文學者第谷,用了30年的工夫,精密地觀察行星的位置。他觀察才能非常出色,不幸卻短於理論研究,從長期觀察的中,他得到的是錯誤的結論。後來,第谷請了德國人開普勒做助手,開普勒與第谷相反,觀察技術遠不如第谷,但理論研究卻很有才華,通過對第谷的分析,他大膽創新,提出了“火星運動軌道是橢圓,太陽位於橢圓一個焦點上”的假設,結果與觀察符合,就這樣,第谷的精確觀察與開普勒的深刻研究相結合,引導到行星運動三定律的發現。這是一個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範例。如果沒有開普勒,第谷的辛勤積累也許會成為一堆廢紙;反過來,沒有第谷,也根本不會有開普勒的卓越成就。

(8)優秀的科學工作人員應該(戊),否則,是無法成就事業的。

1、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丁)處恰當的關聯詞語是( )

A、但是 而且 然而 卻

B、雖然 但是 不過 也

C、儘管 因為 但是 卻

D、由於 因而 儘管 也

2、(1)(2)兩段中用來說明下列兩個論斷的事例分別是

①說明“有學問未必有才能”的事例是( )

A、蘇軾和賈誼的事例 B、賈誼的事例 C、賈誼和司馬遷的事例 D、李善的事例

②說明“才學有餘也可能識見不高”的事例是( )

A、李善和賈誼的事例 B、賈誼的事例 C、賈誼和司馬遷的事例 D、司馬遷的事例

3、對(4)段中“自謂已窮千里目,誰知才上一層樓”一句最確切的理解是( )

A、概括上文指明勒莫尼耶的工作離還有很大距離。

B、借行星發現的過程表明天外有天、宇宙無限的觀點。

C、引出下文感嘆我們今天對太陽系的認識尚未到達盡頭。

D、就天王星之事慨嘆科學發現需要遠見卓識。

4、上文中與(5)段“不妨再舉兩個例子”中的“再”相呼應的例子是( )

A、第(4)段中列舉的例子

B、第(2)、(4)段中列舉的例子

C、第(1)、(2)段中列舉的例子

D、第(1)、(2)、(4)段中列舉的例子

5、“如果沒有開普勒,第谷的辛勤積累也許會成為一堆廢紙;反過來,沒有第谷,也根本不會有開普勒的卓越成就。”作者這樣說的原因是( )

A、第谷30年的工作比開普勒的貢獻更為顯著。

B、強調實踐的重要性,突出全文觀點。

C、識見是極重要的,但必須以知識和能力作為基礎。

D、強調理論的重要性,突出全文觀點。

6、這篇通俗讀物使用了下列詞語:①學問、②才識、③學、④才學、⑤才能、⑥才、⑦識、⑧識見,比較這些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與③相同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與⑥相同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與⑦相同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據本文的內容,下列論斷不準確的是( )

A、勒莫尼耶未能認定天王星是行星是由於識見不高。

B、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主要依靠的是他在數理理論方面橫絕一世的創造才能。

C、丹麥天文學者第谷的觀察才能非常出色,但因為識見不足,未能成功。

D、行星運動三定律的發現主要是憑藉了開普勒的理論研究。

E、膽識和勇氣使得赫歇爾發現天王星是行星。

F、胡克具有出色的實驗能力,但由於才能有限而不能發現萬有引力。

8、在(戊)處填進適當的詞語,與前後文保持連貫並能起到總括全文的作用。將這些詞語寫在下面的空格中。(不得超過12個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選自1992年“三南)大學聯考卷)

[答案]1、C 2、①D ②B 3、D 4、D 5、C 6、與③相同的有① 與⑥相同的有⑤ 與⑦相同的有⑧ 7、DE 8、“兼備才學識”或“有學問,有才能,有見識”等。

[解題導引]

第1題:句子間的合理關係,常常是靠關聯詞語表達的。不同的關聯詞語表達的是不同的句子關係,因此,要為原文的空處選擇恰當的關聯詞,就一定要首先分析被連線的語言單位應構成的意義關係。文中甲乙與丙丁用分號隔開,預示了前後文是並列的或對照的關係,理解語意時會發現前後句是相反的認識,那麼,答案便在A、C項中,若把A項的前兩個連詞代入(甲)(乙)處,顯然不能使語脈貫通,這樣,此題答案分明也只能C了。 第2題:能正確地分析觀點與材料的關係,當然是讀懂文章的標誌之一了。此題從內容著手,就是看材料是否服務於觀點。應該說答案不難發現。這裡側重介紹一條解題的“異途”——從段內的結構關係著手。

(1)段的中心意思是:學問淵博的人,有的少才識。(2)段的中心意思是:才學高的人有時短於見識不足。(2)段舉了賈誼,但又舉了司馬遷,不過是為形成鮮明的對比,意在突出賈誼的“識不足”,比較(1)(2)兩段的文旨,顯然構成了遞進關係。繼續看第(3)段,承上啟下的結構作用很顯然,第一句小結了前兩段,兩處畫橫線的文字明顯是從(1)(2)段歸納出來的觀點。“進一步說”又直接點明瞭(1)(2)段之間的層進關係。

第3題:首先該明確,化用王之渙詩意的這一句在段內的前言後語之間,是附於前言還是為引出後語,就語脈看,容易肯定此句屬下文,那就可排除A項了。怎麼在B、C、D三項中再篩選呢?乍看干擾不小,似乎都能算正確。這時就得重溫那句經典性的話:“句不離段”,如果你承認第(4)段強調的是“見識”的重要,那麼D項的理解正是破譯了化用王之渙詩意那句話的密蘊,而B、C項的說法實屬轉移論題,失誤在缺乏整體閱讀觀上。

第4、5題:對這兩題的回答正確與否,完全取決於讀者有沒有準確理解全文要旨,上題的分析已經涉及,這裡無需展開。

第6題:這道題考查的是對概念的辨別能力。所列八個概念,內涵的大小不等。其中,“才學”和“才識”都成了兩個概念之和,分別是“才”與“學”、“才”與“識”,分析題目的潛在要求,這兩項應排斥,再在剩下的六個詞語中分別找出內涵相同的就容易多了。

第7題:從對文章所用材料的理解看,這道題覆蓋面是大的,就考查的能力點說,它將涉及到讀者的認知、闡釋、推理、評價的能力,體現了對綜合分析能力的要求。正誤辨析如下:

A項判斷與(4)段中作者對“勒莫尼耶”的慨嘆(“識見不高,可為發一浩嘆!”)是一致的。B項判斷涉及到(9)段,也應看做正確的,判斷語強調了牛頓“主要依靠”的東西,並沒有排除其他條件,而“創造才能”正是牛頓和胡克間的主要區別。C項中說第谷“識見不足”,也就是知識的不足,這跟(7)段中言第谷“不幸短於理論研究”是不矛盾的,只是原文的說法比較具體一些而已。D項把開普勒發現運動三定律的歸因找錯了,讀讀(7)段文字便知道,作者認為行星運動三定律的發現,“是個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範例”。這一段強調中心意思也在上面。E判斷錯在推理的不嚴密,文章說“要打破這種觀點,需要膽識和勇氣”,這裡應把“膽識和勇氣”當做科學發現的必要條件,(缺它不行)而E項卻把它看成充分條件,(有它就行)以至忽視了“才學”等重要條件,這是有悖於全文要旨的。F項判斷是能成立的,胡克不能發現萬有引力是由於“才能”有限,這是對原文評價他在數理理論方面缺乏“創造才能”作了變換說法,差異在一個籠統一點,一個具體一些,指向的實質是一改的。

第8題:(戊)處所在句子是全文的總結段,該填的無疑是點明全篇主旨的語句 高中物理,再注意一下措辭的簡潔即行。

語文病句辨析進階 病句識別八大要點

細看很多的,從中可以發現,其對病句的辨析基本是以判斷正誤的客觀題型出現的,其中涉及語序、搭配、成分、結構等問題的較多,其次是語意及邏輯問題。本人依據對高題的探究,總結了八大要點,希望可以幫助同學們理清思路,有助於同學們快速便捷地識別和修改病句。

一、留意句中的介詞

大多數介詞是從動詞虛化而來的,這就使得介詞的使用比較複雜。它可以和動詞一樣帶賓語,如果使用不當,往往會造成語病。這類介詞主要有:“由、由於”“經、經過”“ 通過”“對、對於”“當……”“在……”“正……”。這些詞在病句考題中出現的頻率非常高,出錯的頻率也非常高,要引起注意。

例如:

①三年前,“上網”對人們可能是陌生的。(誰對誰呢?顛倒了主客體。)

②通過百部愛國主義影片的展播及其主題演唱會,使觀眾經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愛國主義精神的洗禮。(“通過”把“展播及其主題演唱會”變成了自己的賓語,而使全句的主語缺失。)

③劇組全體人員經過八十多天的苦戰,一部情節新、演員新、技術新的十六集電視連續劇《西遊記》終於與觀眾見面了。(一個句子出現了兩個主語“劇組全體人員”“《西遊記》”,是由於“經過”這個介詞沒有把“劇組全體人員”納入自己的“管轄範圍”,應把“經過”調到 “劇組全體人員”之前。)

④為什麼對於這種浪費人才的現象至今沒有引起有關部門重視呢?(“對於”湮沒了句子主語,應去掉) ⑤只有把想法付諸於行動,才能最大限度地達到我們的目標。(“諸”即“之於”,與 “於”重複。)

二、留意句中的程度副詞

副詞一般是用來修飾形容詞的,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出錯,但我們須細心分析一下後面的形容詞是否本身就包含了這個副詞的含義,有沒有造成語義的重複。這類副詞主要有“十分” “非常”“很”“過分”等。

例如:

①近幾年,常有報紙對明星大肆吹捧,過分的溢美之詞,助長了某些明星的驕傲情緒。 (“溢美”本身的意思就是“過分地讚美”,再加上“過分”,語意重複。)

②許多對孩子過於溺愛,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這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害的。(“溺愛”含有“過分寵愛”的意思。)

③這是非常奇缺的藥品,不到萬不得已,是不能動用的。(“奇缺”就是“非常缺少” 的意思。)

三、留意句中兩面性的詞語

兩面性的詞是指詞語本身表達兩個相反的語意。如“成敗”、“得失”、“好壞”、“ 高低”、“能否”、“是否”等。因為它們表達的是不確定的兩個方面的意思,所以它要求語句的上下文必須有與之相照應的詞語或者語意。否則就會造成語意上的不對稱。

例如:

①這場籃球賽的勝敗關鍵是隊員們的齊心協力。(前半句講“勝敗”,後半句只講“勝 ”,兩面對一面,不一致,應改為“取勝的關鍵”,或改為“是隊員們能否齊心協力”。 )

②越來越多的農村幹部認識到,交通是否方便,是招商引資的一個重要條件。(“交通是否方便”說的是兩種情況,而後面“是招商引資的一個重要條件”只談了一個方面。)

③選擇最可靠、最恰當的材料,對一篇文章的成敗,常常有很重要的作用。(“最可靠 、最恰當”是單面的,而“成敗”是雙面的。)

④為了避免今後不發生類似事故,我們應儘快健全安全制度。(這句話中的“避免”“ 不發生”就是“發生”,意思完全相反,應去掉副詞“不”。)

四、留意句中指代性的詞語

使用代詞的目的是使行文簡潔。但如果使用不當,則會指代不明,使文意模糊。在病句題中,代詞使用的考查也較常見,所以一旦句中出現了代詞,就要認真分析,弄清它所指代的物件。

例如:

①忠王李秀成臨刑前是不是很英勇呢?從一些記載上看,不是這樣的。(前文說的是兩 個意思:很英勇或不英勇。“這樣”這個代詞倒底指代哪一個意思,句意模糊。)

②張主任和技術員小李正在談話,他告訴他說:“攻下這道關,就可以試製了。”(誰告訴誰?兩個“他”均指代不明。)

③ 蒐集史料不容易,鑑定、整理和運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國過去的大部分史學家,主要的功力用在這方面。(“這”指“蒐集史料”,還是“鑑定、整理和運用史料”呢?)

④今天下午,張董事長、王總經理和其他公司領導一起參加了市裡舉辦的開發區招商引資專案洽談會。(“其他”可以限制“公司”,也可以限制“領導”,造成歧義。)

五、留意否定句和帶有否定意義的詞語

在考題中,否定句和帶有否定意義的詞語出現的頻率也是相當高的,必須引起重視。否定句主要應該關注雙重否定句和疑問句中巢狀否定形式的句子,帶有否定意義的詞語主要有“以防”&ldquo 大學聯考;防止”“勸阻”“阻止”“避免”“忘記”等。這些句子和詞語經常出現的錯誤是把要表達的意思說反,且具有很強的迷惑性,易造成誤判。

例如:

①專家認為,減少菸害,特別是勸阻青少年戒菸,對預防肺癌有重要意義。(“勸阻” 和“戒菸”都有否定的意義,這樣使用反而把意思表達反了。)

②許多有識之士認為,防止文化不受汙染已經成為網際網路行業進一步發展必須重視的問題。(濫用否定,表意相反,應把“不”去掉。)

③我們並不完全否認這部書沒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說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三重否定 ,把意思表達反了。)

④漢語言學者難道不能不做到,無論這世界多麼讓人沮喪,既不悲觀自棄,也不急功近利,持守住自己的學術領域麼?(“難道不能不做到”多重否定用錯,意思說反了。)

六、留意並列的短語和句子

並列的句子和句中的並列短語,也是一個最容易出錯的地方,往往顧此失彼,造成一些錯 誤。所以,在做題時,只要見到並列短語,就該留心。

例如:

①李局長在新學期動員會上特別強調,思想課要改革,要結合實際,講求實效,應該把常識和培養良好的品德結合起來。(並列短語要求並列的兩項或多項,詞性或短語結構必須一致。而“常識和培養良好的品德”這個並列短語中,“政治常識”是偏正結構,“培養良好的品德”是動賓短語。)

②今年春節期間,這個市的210輛消防車、300多名消防官兵,放棄休假,始終堅持在各自值勤的崗位上。(只有“消防官兵”能和“放棄休假,始終堅持在各自值勤的崗位上” 搭配,“210輛消防車”卻不能。這屬於一種“顧此失彼”的錯誤。)

③最近一段時間,各種傳媒、報紙、電視、廣播、網際網路大量報道了美國在阿富汗進行的反對恐怖主義的戰爭。(這是一種比較典型的例子,“各種傳媒”和“報紙、電視、 廣播、網際網路”是包含關係,不能並列。)

④四年的下海經歷,使她嚐盡了酸甜苦辣,也使她開闊了眼界,培養準確的觀察力和敏銳的判斷力顯得非常重要。(這是出在並列短語中的限制不當的錯誤,也應當引起我們的注意。“準確”和“敏銳”應當互換位置。)

⑤人生價值和意義,其實並不在於別人對自己如何膜拜、崇敬、羨慕,而在於自己對社會,對的進步和發展作出何種貢獻。(“膜拜、崇敬、羨慕”三個詞有詞義上輕重之分,應該按由輕到重進行排列,所以“膜拜”和“羨慕”必須互換位置。)

⑥文章對環境汙染問題作了比較具體的分析,同時也概括地介紹了關於環境科學的基本,引起了人們對環境科學的重視。(這是分句間的並列,需要注意分句間的邏輯關係。“作……具體分析”比“介紹了……基本”在層次上和深度上都些和深一些, 所以要把二者的位置換一下。)

七、留意句中的“是”字

“是”在句中表示判斷。命題時,往往在較長或結構複雜的句子中偷換主語或缺失賓語。所以遇到判斷詞“是”也要適當留心。

例如:

①修建青藏鐵路是加快西部大開發的重要舉措,是民族團結的重要紐帶。(這個句子中 的第二個分句承第一個分句的主語“修建青藏鐵路”,但“修建青藏鐵路”是一種行為, 而“紐帶”是名詞,二者不屬於同一種事物,不能構成判斷句。)

②縱觀20世紀世界各國的發展,可以清楚地看到,國家的強大,民族的振興,取決於多方面因素,良好的國民素質,無疑是最重要和最具潛力的。(後一個判斷句的主語是“國民素質”,它是“多方面的因素”中的一個“因素”,所以“是”後面的賓語“最重要和最具潛力的”缺少了名詞性的中心語“因素”。)

八、留意句中的特殊短語

有些短語平時經常誤用,而在病句題中常出現這樣一些習慣性的不規範用法,很有麻痺性 ,考生做題時尤其要注意。

例如:

①美國進行軍事打擊的目的,是為了摧毀伊拉克生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基地,還希望通過軍事打擊除掉薩達姆。 (“目的”和“為了”都表示“目的”, 用語重複,必須刪掉其中一個。)

②這屆全運會會徽、吉祥物設計的應徵者大多是以裡的青年師生為主的,企業裡的設計者也有。 (“以……為主”中隱含了“大多”的意思,與“大多”重複。)

③世界稀有雉類,和大熊貓一樣獲得中國國寶稱譽的四川山鷓鴣近年成倍減少,目前僅有兩千多隻,因此籌建山鷓鴣保護區已迫在眉睫。(“成倍減少”不合邏輯,在表示數字增減時,不能用“成倍”來說“減少”。)

文言文背誦五法

背誦有兩個明顯的功能;

一、能幫助深入理解內容;

二、能提高閱讀翻譯的效果。因此文言文最好熟讀到背誦,這對文言文閱讀翻譯的益處頗大。背誦文言文不等於死讀硬背,而應講求,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法)一、化整為零法。把一篇文言文當作一個整體去籠統地讀,這便像“囫圇吞棗”,應把這個整體分析成若干意義段落進行分段熟讀才好。

[析]一篇課文經過意義段落的分析,便可看到文章的線索與作者的思路,對所寫的人物和事物的來龍去脈,瞭然於胸,然後照事情發展的順序,照生活的邏輯和照人地時與前因後果的交代,貫穿起來。層次既清楚了,熟讀之後,很快就能背誦。背誦應分段背,各個突破,直到全部背完為止。

(法)二、抄讀法。這是眼、口、手、心綜合運用於背誦的方法。

[析]眼看文章的字、詞、句,口唸文章的字、詞、句,手寫文章的字、詞、句,心想文章的字、詞、句。抄抄讀讀,讀讀抄抄,不要多時,讀完部分,便抄完部分,也就背完部分。那麼全部讀完,也就全部抄完,也就能夠全部背誦完。當眼熟、口熟、手熟、心熟了,全文也就容易通過對它們的熟記而背出。

(法)三、累進法。採用此法有如滾雪球,即先讀第一句,即背誦第一句;再將第一二句連讀,即要求第一二句連背。依次類推,滾動前進,累積背完全文為止。

(法)四、三抓法。它是以自然段為單位實行三抓。

[例]當要背誦《戰國策?唐雎不辱使命》之前,可以運用三抓。如在第一自然段裡,先抓本段的第一個字----“秦”;然後抓本段的起始句----“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最後抓本段所體現的作者思路,文章脈絡----交鋒發生在秦王與安陵君之間,是唐雎出使的前因,也是雙方鬥爭的前奏。情節開端部分。這三抓相互都起到提示作用。依照這些提示去背課文就容易些。

(法)五、照看譯文背誦法。即由語體文反迴文言文 高中數學。

[例]如要背誦歐陽修《醉翁亭記》,可以先將它逐句譯成現代漢語(即“古譯今”),然後根據所譯的漢語,再返回古代漢語(即今譯古),由古到今,再由今到古,也就是從譯文回覆到原來的文言文,多次反覆,這不但練習了古譯今,而且可以比較古今詞法句法,背誦原文,不論其長短,都是易為的。

[析]以上五法,對於背誦原文,是行之效的。每一個方法,固然可以採用,幾個方法,綜合運用,似乎更好一些。總之,採用何法,沒有定規,一個是各人所喜愛用什麼法就用什麼法,這是主觀的一面,另一個則看客觀的背誦效果了,採取的某法既快(背誦得快)又好(背誦準確),那麼那個法就是一個最佳的方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