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還是不信閱讀理解附答案

來源:才華庫 3.1W

信,還是不信,這是個問題。

信還是不信閱讀理解附答案

北京“漂白蘑菇”調查、浙江錢雲會案,種種網路熱點都正在成為地方政府和新聞媒體公信力的一面鏡子。即使有些猜測事後證明不過是一場謠言,但民眾當七年級邊倒的懷疑仍在隱隱透露著一些資訊。

今天,這種“不相信”的情緒,已然滲透進多數中國人的生活:住,我們有樓倒倒、樓脆脆、樓歪歪、樓薄薄;吃,我們得小心假煙、假酒、假雞蛋、假牛奶、地溝油、人造脂肪、美容而成的大米、藥水泡大的豆芽、洗衣粉炸出的油條;出門,我們要提防推銷的、碰瓷的、釣魚(執法)的;上醫院,我們擔心假藥、無照行醫、被過度治療。此外,我們還要面對假票、假證、假中獎、假老虎、假新聞等等。

我們曾經對一切都充滿信任,對領袖、對geming、對資本主義的必將滅亡和共產主義的光明未來……但我們現在卻似乎什麼都不信——不相信地方政府的表態,不相信媒體的報道,不相信身邊人——尤其是,“政府說什麼都加以懷疑,這已經成為多數人的習慣”。有人說,幸福感源自相信。而當懷疑一切成為整個人群的集體意識,中國人與幸福的'距離又該有多遠?

不相信其實未見得比相信糟糕,懷疑有時候是一種進步,說明資訊渠道多了,社會開放程度增強了。

需要焦慮和擔心的或許不只是政府官員。今天的中國,讓我們不相信的土壤幾乎隨處可見且都相當肥沃。

我們活在兩個世界。現實中,我們不相信一切陌生人。我們明哲保身,安安穩穩做沉默的大多數;家家都安防盜門,低層住戶都裝防盜網;我們不敢讓小孩自己上下學,學校門口有警察維持治安;我們對陌生人充滿警惕,人口普查遭遇入戶難。虛擬世界裡,網路是一件神奇的衣服,把大家全變成了蜘蛛俠。現實到了網路就完全調了個兒:發言者陷入沉默,沉默者開始發言;權貴默默退後,草民成了主角。

今天的什麼都不信和幾十年前的盲信是一枚硬幣的正反面。信任不是單純的道德問題,而關係到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生死存亡。

6.如何理解文段中劃線句子“懷疑有時候是一種進步”的內涵?(4分)

7. 聯絡全文,請概括國人的“不信任”的主要表現。(4分)

8. 作者說,“當懷疑一切成為整個人群的集體意識,中國人與幸福的距離又該有多遠?”我們的政府如何重建公信力,才能使國人生活的幸福?請談談你的看法。(7分)

參考答案:

6.①懷疑說明民眾瞭解資訊的渠道多了,社會開放程度增強了;②懷疑成為整個人群的集體意識,表明民眾自我意識的覺醒,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強。(答對1點2分,兩點4分)

7.①質疑政府的表態;②否認新聞媒體的報道;③不相信身邊人及陌生人;④擔心衣食住行的安全。(答對1點1分,四點4分)

8.①強化政府行為自律,加強政風建設;②堅持依法行政,健全行政責任體系;③牢固樹立執政為民的思想,不與民爭利,更不奪民之利;④建立市場監督機制,推進規範、誠信的市場建設;⑤暢通訊息渠道,增強社會開放程度,處理問題要公開、透明、公平、合理;⑥不斷提高服務水平,滿足公眾日益增長的物質需要與公共服務需求;⑦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弘揚真善美,建立優良的社會道德規範。(答對1點1分,7點7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