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美學閱讀題及參考答案

來源:才華庫 6.48K

試題內容:

建築美學閱讀題及參考答案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建築成為一個重要的審美物件,首先是因為它凝聚著人類物質生產的巨大勞動,是人類自覺地改造客觀世界的直接成果。建築雖然起源於防寒、祛暑、廕庇、 安全等實用的生活要求,但在建築史上,人類對解決生活實用而付出的創作勞動卻遠遠不如對非實用的方面付出得多。宮殿、廟宇、祭壇、陵墓、教堂、紀念碑、園林等等,這些全部或基本上服務於精神生活的建築,其成就遠遠超過了住宅、作坊、堡寨等服務於物質生活的建築,建築形式、建築風格的演變,往往是一代社會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最敏感的見證,在西方,人們形象地稱建築是“石頭寫成的歷史”。

人對建築的美感,客觀上來源於建築的形式,舒暢、彆扭、恐怖、驚訝、幽靜、輕鬆、肅穆……這是視覺反應的直覺情緒,質樸、剛健、柔和、雍容、華貴、纖秀、端莊……這就進入了初步的審美判斷。所有這些主觀的感受,無不是建築的序列組合、空間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樣、色彩質地、裝飾花紋等等外在形式的反映。但是這些感受(美感)又不是抽象的,其中往往包涵著某些特定的具體內容,因而使得建築的美感有可能突破單純形式美的法則而深化發揮。像秩序井然的北京城,巨集闊顯赫的故宮,聖潔高傲的天壇,詩情畫意的`蘇州園林,清幽別緻的峨嵋山寺,安寧雅靜的四合院住宅,端莊高雅的希臘神廟,威懾壓抑的哥特式教堂,豪華眩目的凡爾賽宮,冷峻刻板的摩天大樓……所有這些具體感覺形式,無不包涵著深刻的歷史因素,以及整個時代的民族的審美傾向,無不包涵著懸念、感觸、素養、格調等等主觀因素。建築的美感是朦朧的,但又可以是明確的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體的;是無聲的空間凝聚,但又可以是有聲有色的時間的延伸。

目前對建築美學研究的物件和方法還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甚至給建築美學下一個定義也是困難的。但是,把建築作為一項藝術門類,從它的藝術特徵,它的藝術風格和它的形式美法則入手加以研究,無疑將有助於探索更為深入廣闊的課題,例如,建築美感的組成因素,特別是它的心理構成因素,建築創作的形象思維特徵,自然美與環境美的美學內容,形式美的形式與發展等等。

1. 在西方,人們形象地稱建築是“石頭寫成的歷史”,其原因是(    )

A. 建築凝聚著人類物質生產的巨大勞動,是人類自覺改造客觀世界的直接成果。

B. 建築是一個重要的審美物件,而對其具體觀照會獲得更多的美學感受。

C. 建築服務於精神生活成就突出,其形式、風格的演變,常是一代社會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見證。

D. 建築服務於精神的生活,也服務於物質生活,兩者都包涵了歷史審美因素。

2. 第二段中畫有橫線的句子“某些特定的具體內容”,主要指的是(    )

A. 客觀上來源於建築形式的美感,既是直覺情緒,又是初步的審美判斷。

B. 所有的主觀感受,都是建築組合、尺度、式樣、花紋等外在形式的反映。

C. 建築美感的深化和發揮大大地突破了單純的形式美法則,從而獲得更多內容。

D. 建築包涵著深刻的歷史因素,整個時代的民族審美傾向,以及懸念、感觸、素養等主觀因素。

3.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 文中畫有橫線的詞語,在內容表達上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說明人們對建築感受是具體的。

B. 全文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寫作思路佈局謀篇、敘議結合,有的放矢,充分闡述了當今建築美學研究的課題缺陷。

C. 本文結尾提出了作者的主張,要從建築藝術特徵、藝術風格和形式美法則入手加以研究建築美學。

D. 文章的第一段是從建築美感的來源、具體內容、流變性等三個方面闡述作者觀點的。

試題答案:

1. C(聯絡本句分析,前後構成因果關係複句。)

2. D(這個句子的後面就是對“特定內容”的具體闡釋,而D項正是對後面這幾句的概括。)

3. B(本文結論處只是說“目前對建築美學研究的物件和方法還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從全文看,並不是“闡述了當今建築美學研究的課題缺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