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華《慢美學》閱讀答案

來源:才華庫 1.39W

在某些人的觀念裡有沒有慢是一種美學的觀點?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林少華《慢美學》閱讀答案

慢美學

林少華

學校進入年終“盤點”階段。出題,考試,閱卷。我也閱卷。本科生的閱完了,閱研究生的。地方小城,人微言輕,自然招不來北大、清華、復旦的高才生,但畢竟是以10:1淘汰制招進門的,加之“80後”“90後”腦細胞發育極好,故而答卷中不乏亮點,時不時帶給我一份驚喜、一絲慰藉,使得閱卷中連續滾動的乾澀眼球有了動力和潤滑感。

試舉一例。給研究生上課時,我講到村上春樹的短篇集《再襲麵包店》中的《象的失蹤》。故事很簡單,日本一個小鎮飼養的一頭老得“舉步維艱”的大象忽然失蹤了,失蹤得利利索索。若是小貓小狗倒也罷了,體積如山的大象失蹤無論如何都令人匪夷所思。於是我讓研究生寫一篇小論文,論述大象失蹤的原因和意義。大部分人的論述都中規中矩,在意料之中。正當閱卷的我為此閱得人困馬乏之時,亮點出現了!一位研究生寫道,失蹤的大象乃是村上春樹的圖騰(象圖騰!)——大概村上骨子裡想做一隻大大的、特立獨行的、老實安靜而又孤傲任性的大象,有自成一體的思想和價值觀,追求靈魂的獨立和自由,某一天物件舍或圍柵感覺不爽了,就失蹤了,以此表達他對這個越來越急功近利的世界的不滿和擔憂。

尤為難得的是,這位研究生還從對性格沉靜、喜歡慢節奏的大象(或村上)的賞析,過渡到對“慢美學” 的`描述和嚮往。她為此引用了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通常認為這首詩表達的是詩人對遠方妻子的深情思念。但換一個角度,便不難發現其中有更值得玩味的情境:一個人聽著窗外的夜雨思念另一個人會是怎樣的景況、怎樣的心境?如今還有誰會諦聽一場夜雨?會在夜雨的淅瀝聲中思念遠方的某個人?

是啊,時代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人們對巴山夜雨的美學憧憬,大自然被掀開了“天靈蓋”,一切被赤裸裸地置於充滿功利性的冷酷目光的審視之下,一切被釘在“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的座右銘中,一切被綁在風馳電掣、頃刻萬里的時代高鐵之上。沒有人聆聽夏夜雨打芭蕉的聲韻,沒有人細看冬日六角奇葩的舞姿,沒有人仰觀月亮上的嫦娥和玉兔。更沒有人靜靜等待山溪緩緩彙集,只想遊覽千島湖的風光;沒有人默默等待青卷黃燈的長夜,只想發表論文評職稱;沒有人慢慢等待愛情的種子緩緩發芽,只想偷食禁果。慢成了一種消耗,一種奢侈,一種乖張。一句話,成了不合時宜的大象。殊不知大凡藝術、大凡美都源於慢,都同慢有關——花朵綻放之前,要慢慢忍受風雪交加的寒冬;彩蝶展翅之前,要在黑暗的繭殼中慢慢等待……

我陡然想到了自己。多少年來是不是也跑得太快了?課一節接一節地上,不曾停下來回頭欣賞課堂上的風景,而意識到時,已經上了30年;書一本接一本地譯,連譯了多少本都忘記數了。某日上海一所大學的博士生髮來拙譯一覽表,這才得知已經譯了70多本,僅村上的書就譯了41本。一直以為自己仍三四十歲,而驀然回首,早已年過半百!好在歲數也似乎忘記了我。“歲數”忘了讓我掉頭髮,忘了讓我發福。和村上嚮往的“舉步維艱”的老年大笨象不同,我至今不知肚腩為何物,走路爬山健步如飛,“90後”跟上來都氣喘吁吁。另外,記憶力仍好得出奇。誰若說我的壞話,連標點符號我都記得一清二楚。至於日語單詞,再冷僻難記的也休想向我挑戰!

然而問題是,這就是生活的一切、人生的一切嗎?人生就是記單詞,就是上課、翻譯和寫文章嗎?多少年來,我沒留意手中茶杯的花紋和色差,沒留意耳邊音樂的主題及樂器合成,沒留意家人白天干家務的倦容和晚間休息時的睡相,沒留意父母臉上日益增多的皺紋和日漸滯重的腳步……

這麼著,我決定2013年讓自己慢下來。是不是美學意義上的慢或慢美學我不知道,但有一點可以斷定:慢定能產生美學,產生另一種美,甚至產生愛。

思考題

1.慢美學有什麼特點?

2.慢美學是什麼意思?

3.慢美學的時代意義是什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