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孝通《美美與共》閱讀練習及答案

來源:才華庫 1.3W

費孝通《美美與共》閱讀練習及答案1

閱讀下文後完成1~3小題。

費孝通《美美與共》閱讀練習及答案

美美與共

費孝通

前幾年,我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設想,這是我的心願。要達到這樣的境界並不容易,比如當今世界上許多開發中國家,歷史上大多遭受過西方殖民主義的欺凌,這些國家的民眾,由於受一種被扭曲的心理的影響,容易產生兩種截然相反的傾向:一種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種是閉關排外,甚至極端仇視西方。目前,這種仇視西方的狀況似乎已經醞釀成一股社會潮流。從另一方面說,作為強勢文明的已開發國家,容易妄自尊大,熱衷於搞“傳教”,一古腦兒地推銷自己的“文明”,其實這樣做會矇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瞭解世界大勢的井底之蛙。在中國的歷史上,也出現過“盲目崇拜”和“閉關排外”的現象。希望今天的中國學術界,能夠徹底拋棄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或者妄自尊大、閉關排外的心理。

中華文明經歷了幾千年,積聚了無數先人的聰明智慧和寶貴經驗,我想我們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氣學習、研究和總結。面對今天這種“資訊爆炸”、形形色色“異文化”紛至沓來的時代,我們需認真思考怎麼辦。全盤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辦法,我們應該用一種理智的、穩健的,不是輕率的、情緒化的心態來“欣賞”它。要知道不是完美無缺的,都有精華和糟粕,所以對湧進來的異文化我們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選擇”。

為了人類能夠生活在一個“和而不同”的世界上,從審美的、人文的層次上,在人們的社會活動中樹立起一個“美美與共”的文化心態,這是人們思想觀念上的一場深刻大變革,它可能與當前世界上很多人習慣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相牴觸。在這場變革中,一定會因為不被理解而引起一些人的非議甚至抵制,特別是當觸動到某些集團的利益的時候,可能還會受到猛烈的攻擊。但是,當我們看到人類前進的步伐已經邁上全球化、資訊化的道路;已經到了一個必須儘快解決全球化和人類不同文明如何相得益彰、共同繁榮的緊要關頭,這些抵制和攻擊又算得了什麼。

1.下列對“‘美美與共’的文化心態”在文中含義的理解,最恰當的一項是

A.它需要徹底拋棄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和妄自尊大、閉關排外的心理。

B.這是一種理智的、穩健的而不是輕率的、情緒化的心態。

C.這是一種對湧進來的異文化既“理解”又“選擇”的心態。

D.這是與當前世界上很多人習慣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相牴觸的思想觀念。

2.下列解說與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項是

A.人類不同文明相得益彰、共同繁榮,“和而不同”,就能“天下大同”。

B.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氣學習、研究和總結經歷幾千年、積聚了無數先人聰明智慧和寶貴經驗的中華文明。

C.當今世界上開發中國家仇視西方的狀況已經醞釀成一股社會潮流。

D.樹立“美美與共”的文化心態,一定會受到某些人的非議、抵制或可能的猛烈的攻擊。

3.根據原文提供的資訊,以下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某些已開發國家擁有強勢文明,卻已經成了不瞭解世界大勢的井底之蛙。

B.面對今天的“資訊爆炸”、紛至沓來的“異文化”,我們不能全盤接受,也不能盲目排斥。

C.異文化並非完美無缺,我們要用科學的態度去判斷它的精華和糟粕。

D.人類已經邁上全球化、資訊化的道路,必須力排對“美美與共”的牴觸,才能達到“天下大同”的境界。

答案:

1.C

2.C(仇視西方的應該是歷史上大多遭受過西方殖民主義欺凌的當今世界上許多開發中國家的民眾;“已經醞釀”前應有“似乎”二字)

3.A(“已經成了”有誤,應是“容易成為”)

費孝通《美美與共》閱讀練習及答案2

美美與共

費孝通

從歷史和現實中可以看到,要想處理好不同文明之間的關係,首要的條件應該是各自能夠保持一種平和、謙遜的心態,就是中國古人所謂的“君子之風”。

前幾年,我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設想,這是我的心願。要想實現這幾句話,還要走很長的路,甚至要付出沉重的代價。比如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也就是各種文明教化的人,不僅欣賞本民族的文化,還要發自內心地欣賞異民族的文化;做到不以本民族文化的標準,去評判異民族文化的“優劣”,斷定什麼是“糟粕”,什麼是“精華”。

要達到這樣的境界並不容易,比如當今世界上許多開發中國家,歷史上大多遭受過西方殖民主義的欺凌,這些國家的民眾,由於受一種被扭曲的心理的影響,容易產生兩種截然相反的傾向:一種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種是閉關排外,甚至極端仇視西方。目前,這種仇視西方的狀況似乎已經醞釀成一股社會潮流。從另一方面說,作為強勢文明的已開發國家,容易妄自尊大,熱衷於搞“傳教”,一古腦地推銷自己的“文明”,其實這樣做會矇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瞭解世界大勢的井底之蛙。中國的歷史上,也出現過“盲目崇拜”和“閉關排外”的現象。希望今天的中國學術界,能夠徹底拋棄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或者妄自尊大、閉關排外的心理。

中華文明經歷了幾千年,積聚了無數先人的聰明智慧和寶貴經驗,我想我們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氣學習、研究和總結。面對今天這種“資訊爆炸”、形形色色“異文化”紛至沓來的時代,我們需認真思考怎麼辦?全盤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辦法,我們應該用一種理智的、穩健的',不是輕率的、情緒化的心態來“欣賞”它。要知道,不論哪種文明,都不是完美無缺的,都有精華和糟粕,所以對湧進來的異文化我們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選擇”。這就是我說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

中國歷史上有過這樣的例子。唐朝的時候,國家昌盛、經濟發達、文化繁榮,引起了鄰國日本的關注,派人來學習,與唐朝建立了友好關係。他們把唐朝好的東西帶回去,豐富了自己的文化。這段歷史表明,當時的日本人是很有“鑑賞力”的,善於“美人之美”,因此獲得了很多文化資源,達到了“雙贏”的結果。

當今地球上的人類,應該比古代人具有更廣闊的胸懷、更遠大的目光,對於不同文化有更高的鑑賞力,擁有一個與不同文明和睦相處的良好心態。在這方面,我們的先輩留下了許多包含了深刻哲理的寶貴經驗。比如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強調的是人們“不應該做什麼”,而不是要求人們“應該做什麼”;又如“修己而不貴人”“退一步海闊天空”等等這樣的格言,都包含了克己、忍耐、收斂的意思。這些都是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形成的漫長歲月中,逐漸發展起來的中國人特有的一套哲學思想。

為了人類能夠生活在一個“和而不同”的世界上,從現在起就必須提倡在審美的、人文的層次上,在人們的社會活動中樹立起一個“美美與共”的文化心態,這是人們思想觀念上的一場深刻大變革,它可能與當前世界上很多人習慣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相牴觸。在這場變革中,一定會因為不被理解而引起一些人的非議甚至抵制,特別是當觸動到某些集團的利益的時候,可能還會受到猛烈的攻擊。但是,當我們看到人類前進的步伐已經邁上全球化、資訊化的道路,已經到了一個必須儘快解決全球化和人類不同文明如何相得益彰、共同繁榮的緊要關頭,這些抵制和攻擊又算得了什麼。

6. 概括本文論述思路。

7. 本文采用了哪些論證方法?簡要分析。

8. 實現“美美與共”境界有哪些方面困難?

【答案】

6. 首先,(1-2段)提出中心論點,並分析實現“美美與共,世界大同”理想的前提和艱鉅性。接著,(3-6段)具體分析實現“美美與共”境界的艱難之處,並舉例說明實現的可能性,指出要善於“美人之美”。最後,(7段)提出要樹立“美美與共”的文化心態,變革人們的思想觀念,建設“和而不同”的美好世界。

7. ①舉例論證,列舉了日本訪唐等例子;②引用論證,引用孔子的哲學思想;③對比論證,將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進行對比。

8. ①許多開發中國家的民眾容易產生兩種截然相反的傾向:一種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種是閉關排外,甚至極端仇視西方。②作為強勢文明的已開發國家,容易妄自尊大,熱衷於搞“傳教”,一古腦地推銷自己的“文明”。

【解析】本題屬於論述文閱讀,平時學習議論文時應當掌握一定的閱讀理解議論文的技巧。如提取中心論點、梳理文章思路、分析論證方法等等,本題三個小題的設定都是圍繞議論文的一般特點設題,回答並不太難,只要注意語言的表述合理即可。

解析

6. 試題分析:解答該題,首先要明確理清本文的思路即給文章劃分部分層次,通過閱讀文章可知,1-2段是第一部分,是提出中心論點部分;3-6段是第二部分,是具體論證部分;7段是第三部分,是回扣中心部分。可以儘量運用文中語言進行概括,意思對即可。

7. 試題分析:解答該題,首先要明確有哪些論證方法,然後對號入座即可。一般的,議論文的論證方法有①舉例論證、②道理論證、③對比論證、④比喻論證、⑤類比論證、⑥因果論證、⑦引用論證等幾種。通過把握原文內容,可以總結出本文運用的論證方法有舉例論證、引用論證、對比論證三種,分點作答即可。

點睛:語文閱讀試題具有很強的即時性和情景性,很多字詞的理解和文章的解讀,離開了現有的問題和語境,可能會呈現出完全不同的面目,甚至同一問題同一語境,也可能呈現出不同的情態,所以,解題時務必認真通讀原文,仔細揣摩題意,去粗取精,把握要旨。

熱門標籤